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蓝天不是免费的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敏俊

2017-04-01      本刊记者 段崴 杨云倩

  “雾霾问题是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但本质上是经济问题。治理雾霾,需要人们了解到蓝天不是免费的,需要人们形成共识——共同努力,甚至做出一定牺牲。”石敏俊说。

石敏俊认为,人们对治理雾霾最重要的认知是知道蓝天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共发的雾霾顽疾,也让京津冀在环境领域成为命运共同体。

  20171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暨雾霾治理政策讨论会。雾霾的成因如何,治理为何难见成效,雾霾治理的难点在哪里?本刊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报告发布人石敏俊,从经济视角解读雾霾治理。

  雾霾之源

  谈到中国的雾霾问题,人们会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京津冀地区。在石敏俊看来,京津冀地区雾霾尤其严重,有两个原因。

  其一,京津冀地区自然条件的约束。京津冀地区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又处于平原地区、过渡地带,地形条件相对闭塞。这样的地形,使得京津冀地区容易在秋冬季形成雾,在雾霾进入人们认知范围之前,冬日的大雾天气在京津冀地区并非罕见。同时,气温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暖冬”接连出现,导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环境持续产生。而冬季供暖期的到来,使雾霾问题显得尤为严峻。

  其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在石敏俊看来,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总量太大,超过了这一地区本身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经济发展多年,京津冀三地有着各自的发展特征。北京城市规模太大,机动车数量大,排放尾气大;人口密度大,产生废弃物多;大规模城市化中,建筑工地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排放。而在河北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很高,钢铁产业占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左右,几乎是支柱产业。

  自然条件有先天缺陷,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重化工业有一定的欠考虑之处,另外还存在对国际经验了解不够的情况。几相叠加,京津冀雾霾情况问题突出,或许是无法避免的情况。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