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未来狂想:左手科技 右手艺术

2017-09-08      本刊记者 杨云倩

  • 展览现场 (8).jpg

    《1194D3》 沉浸式投影 郭锐文 2017

  • 《感官过载》作品照片01.jpg

    《感官过载》 跨媒介装置 低科技艺术实验室(郑达、高玉洁) 2017

  • 3.jpg

    《VINCI》 数字影像 任远

  • 2.jpg

    《1194D》 平面影像 郭锐文

  • 展览现场 (1).jpg

    《我梦中的另一个世界》 装置 综合材料 克洛德·莱维柯(法国) 2017

  • 完成版-.jpg

    《基石》 影像投影 甘健 2017

  • 38A9913.jpg

    《无穷之屋》 装置 Refik Anadol(土耳其) 2015

< >

  近日,“.zip未来的狂想·今日未来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因其营造出的酷炫科技感,引发热议。

 

  当下最时髦的虚拟现实、新媒体、“黑科技”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是什么样子?

  在今日美术馆,27组艺术家的27件作品,涉及装置艺术、实验音乐、空间交互,还包含图像、声音与光源等。他们被赋予真真假假的后缀文件名,通过跨媒介交互与信息的艺术处理、虚拟与现实的交叠、人与机器的互动等形式呈现给观者。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zip”,其本意是计算机文件的压缩算法,它代表着文件的拆解和生成,有很强的隐喻。在策展人、艺术家吴珏辉看来,在信息宇宙中,格式是万物的后缀,包括人类自身。基于这一理念,不同“格式”的作品被融合在一起,利用巨大空间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陈设;观者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启动对作品这一“.zip”文件的再次解压,得出自己心中的作品格式。

  展览所要表达的是:未来不只是需要被研究和预见,而是在每个人有限的想象中,投入最大的热情去探索与感知。压缩只是展览的开始,而解压过程的参与及生成才更激动人心。

  在此次策划和布展中,首次将今日美术馆楼体进行部分拆卸,可从展馆二层直通至四层,打造14米挑高的主厅视觉效果,9位(组)艺术家的沉浸式投影作品在这里循环播放。巨大的场地和技术充分调动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将这些对大多数观者来说“抽象晦涩”的作品上升到另一级别。

  与主厅的开阔体验不同,三、四层的作品没有被直接铺开,而是一件件藏在墙后,观众沿着规划线路前行,好像探险。

  50条滑轨组成的装置,提取出海浪边缘的实时波动数据和可视化图形,让观众仿佛置身海浪的神秘氛围当中,以新的维度去体验自然;用扫地机器人在搭建的迷宫中“吃豆子”,还原了人们所熟悉的游戏场景;当电子设备无形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电血袋”的充电装置犹如身体对血液的依赖……

  在精致的互动中,似乎每一个展品和装置都被赋予了新的感官体验,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新空间。多重空间、绚烂色彩,不仅吸引了艺术界人士,也吸引了许多喜爱新科技的年轻人前来。

  “今日未来馆”由今日美术馆在2015年推出,旨在探讨美术馆最先锋、最具未来性的空间概念,是对实体美术馆、虚拟现实以及新技术的实验性讨论。

  这是今日未来馆第一次由艺术家担任策展人,从艺术角度创作主题、设计展览,呈现出一个既包含思想寓意,又呈现精致视觉的互动体验展览。在展览的两个月期间,今日未来馆不定期组织寻宝游戏、美术馆之夜等活动,在展览之外与观众产生更多互动。

  展览的学术主持之一黄笃认为,从本次展览可以看到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超越性。

  最近几十年,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近年来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层出不穷的“黑科技”为艺术创作的媒介、语言提供了更多可能。艺术为科技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方法。

  科技对艺术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外表,还深入到艺术生产、展示、鉴定和流通等方面的本质环节。

  在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看来,“今日未来馆”是基于群体和馆体诞生的实验性讨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媒体展。数字化已经是当下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对现当代美术馆来说,需要面向未来、有勇气试验,让美术馆变成一个先锋艺术的试验场,让艺术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艺术还是科技,都是为了将人们带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中。”高鹏说。  

  (本报道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未来狂想:左手科技 右手艺术

2017-09-08      本刊记者 杨云倩

  近日,“.zip未来的狂想·今日未来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因其营造出的酷炫科技感,引发热议。

 

  当下最时髦的虚拟现实、新媒体、“黑科技”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是什么样子?

  在今日美术馆,27组艺术家的27件作品,涉及装置艺术、实验音乐、空间交互,还包含图像、声音与光源等。他们被赋予真真假假的后缀文件名,通过跨媒介交互与信息的艺术处理、虚拟与现实的交叠、人与机器的互动等形式呈现给观者。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zip”,其本意是计算机文件的压缩算法,它代表着文件的拆解和生成,有很强的隐喻。在策展人、艺术家吴珏辉看来,在信息宇宙中,格式是万物的后缀,包括人类自身。基于这一理念,不同“格式”的作品被融合在一起,利用巨大空间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陈设;观者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启动对作品这一“.zip”文件的再次解压,得出自己心中的作品格式。

  展览所要表达的是:未来不只是需要被研究和预见,而是在每个人有限的想象中,投入最大的热情去探索与感知。压缩只是展览的开始,而解压过程的参与及生成才更激动人心。

  在此次策划和布展中,首次将今日美术馆楼体进行部分拆卸,可从展馆二层直通至四层,打造14米挑高的主厅视觉效果,9位(组)艺术家的沉浸式投影作品在这里循环播放。巨大的场地和技术充分调动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将这些对大多数观者来说“抽象晦涩”的作品上升到另一级别。

  与主厅的开阔体验不同,三、四层的作品没有被直接铺开,而是一件件藏在墙后,观众沿着规划线路前行,好像探险。

  50条滑轨组成的装置,提取出海浪边缘的实时波动数据和可视化图形,让观众仿佛置身海浪的神秘氛围当中,以新的维度去体验自然;用扫地机器人在搭建的迷宫中“吃豆子”,还原了人们所熟悉的游戏场景;当电子设备无形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电血袋”的充电装置犹如身体对血液的依赖……

  在精致的互动中,似乎每一个展品和装置都被赋予了新的感官体验,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新空间。多重空间、绚烂色彩,不仅吸引了艺术界人士,也吸引了许多喜爱新科技的年轻人前来。

  “今日未来馆”由今日美术馆在2015年推出,旨在探讨美术馆最先锋、最具未来性的空间概念,是对实体美术馆、虚拟现实以及新技术的实验性讨论。

  这是今日未来馆第一次由艺术家担任策展人,从艺术角度创作主题、设计展览,呈现出一个既包含思想寓意,又呈现精致视觉的互动体验展览。在展览的两个月期间,今日未来馆不定期组织寻宝游戏、美术馆之夜等活动,在展览之外与观众产生更多互动。

  展览的学术主持之一黄笃认为,从本次展览可以看到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超越性。

  最近几十年,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近年来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层出不穷的“黑科技”为艺术创作的媒介、语言提供了更多可能。艺术为科技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方法。

  科技对艺术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外表,还深入到艺术生产、展示、鉴定和流通等方面的本质环节。

  在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看来,“今日未来馆”是基于群体和馆体诞生的实验性讨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媒体展。数字化已经是当下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对现当代美术馆来说,需要面向未来、有勇气试验,让美术馆变成一个先锋艺术的试验场,让艺术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艺术还是科技,都是为了将人们带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中。”高鹏说。  

  (本报道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

  • 展览现场 (8).jpg

    《1194D3》 沉浸式投影 郭锐文 2017

  • 《感官过载》作品照片01.jpg

    《感官过载》 跨媒介装置 低科技艺术实验室(郑达、高玉洁) 2017

  • 3.jpg

    《VINCI》 数字影像 任远

  • 2.jpg

    《1194D》 平面影像 郭锐文

  • 展览现场 (1).jpg

    《我梦中的另一个世界》 装置 综合材料 克洛德·莱维柯(法国) 2017

  • 完成版-.jpg

    《基石》 影像投影 甘健 2017

  • 38A9913.jpg

    《无穷之屋》 装置 Refik Anadol(土耳其)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