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焦点 >> 正文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17-12-06      来源: 新华网

  • 1122065484_15125255989531n.jpg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1122065484_15125255990001n.jpg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2014年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1.jpg

    这是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2.jpg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代表陈彦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3.jpg

    12月4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塞罕坝第二代务林人代表刘海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4.jpg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塞罕坝第三代务林人代表于士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1962年,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种植树木,经过三代人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

上一页

下一页

【砥砺奋进的五年】塞罕坝·骄傲的传奇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17-12-06      来源: 新华网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1962年,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种植树木,经过三代人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

  • 1122065484_15125255989531n.jpg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1122065484_15125255990001n.jpg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2014年5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 1.jpg

    这是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2.jpg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代表陈彦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3.jpg

    12月4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塞罕坝第二代务林人代表刘海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4.jpg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塞罕坝第三代务林人代表于士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砥砺奋进的五年】塞罕坝·骄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