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21206749657-1920.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焦点 >> 正文

【七十五载 赓续前行 再奏华章】改天换地兴伟业 1949—1978

2024-11-21      策划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 本刊编辑部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民族复兴前行。迎着金秋十月的第一缕晨光,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5岁华诞。

  75年前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横亘在前的,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梦想召唤,使命催征。从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提出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构想,到改革开放之初聚焦“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新命题,再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宣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道之行,一以贯之。

  穿越75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人类迈向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的75年。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这是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75年。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成为了“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锚”、世界繁荣进步的“发动机”;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

  这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的75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曾经温饱不足的中国人民已实现全面小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8倍,亿万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实现了小康“千年梦想”;告别缺医少药、文盲率居高不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75年。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携手共行天下大道。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

  75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为我们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发展”的成色更加亮眼,“中国制度”的优势更加彰显,“中国精神”的力量更加澎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历史在砥砺中前行,时代在奋斗中书写。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14亿多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沿着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奋力前进,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生机勃发,势不可当。

  本期,《人民画报》精选75幅/组照片,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展现来时路历经万水千山、前方路无比光明灿烂。


改天换地兴伟业 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

新中国诞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会场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本刊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

 

 

2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1年,青海民和县磨沟村回族雇农冶金财在土改中分得水地二亩五分,这是他第一次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至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土地改革的完成,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刊资料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这在几千年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

 

 

4

婚姻法颁布实施

  壮族妇女农兰英在结婚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李仲魁/民族画报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施行,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

 

 

5

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

  1952年7月1日,成渝(成都—重庆)铁路建成通车。本刊资料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线西起成都,东抵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西南地区10余万军民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仅用两年时间便建成全长5 0 5公里的成渝铁路。1 9 5 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四川、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

第一部宪法诞生

  1954年6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恩和(左)向牧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胡和勒泰(右)与副社长斯德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摄影 宋学广/人民画报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国家根本法基础。这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指明了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奋斗的正确道路。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摄影 钱嗣杰/新华社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共同倡导形成“万隆精神”。通过这次会议,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会议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形成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3年底提出后,其表述几经斟酌,直至1955年万隆会议才最后确定。

 

 

8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5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欢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华社 供图

  1955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布成立。到1965年,加上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一共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

  在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考虑到我国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中共中央决定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过努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开始形成,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进步。

 

 

9

向工业国的目标迈进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在总装配线上组装。摄影 蔡尚雄/人民画报

  党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计划的主体是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极大地调动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诸多工业产品被制造出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

 

 

10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摄影 陆永祯

  1953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计划、成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11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新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本刊资料

  长江是连接中国东西部航运的黄金水道,但同时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梁,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资都要经船舶转运,而位于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来往铁路也因此中断。武汉长江大桥施工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提前两年竣工。大桥的建成有效地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也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8年,朝鲜军民热烈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 吕厚民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10月初,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危急关头,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支援。10月上旬,中共中央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朝鲜实现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陆续撤离朝鲜,至1958年10月,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到祖国。

 

 

13

农奴翻身

  1963年,西藏乃东县凯松乡,第九互助组的翻身农奴。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

  1951年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命令,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1960年底,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百万农奴实现翻身解放。2009年1月,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4

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

  1966年,红旗渠一、二、三干渠全线建成并通水。本刊资料

  红旗渠工程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人工水利工程。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工程量相当于修筑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 “万里长城”。1965年4月5日,实现总干渠通水。1966年,红旗渠一、二、三干渠全线建成并通水。

 

 

15

石油大会战

  1960年,黑龙江大庆油田会战初期,条件艰苦,王进喜(中)率领工人人拉肩扛,使钻机矗立在油田之上。本刊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开发。1959年9月,在松辽盆地发现 “大庆油田”。1960年2月,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的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经过3年多的奋战,到1963年,中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一个年产600万吨原油的大油田。到1965年底,中国实现了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其中,大庆油田提供的高产原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创造出催人奋进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

 

 

16

首次登顶珠峰

  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们向珠穆朗玛峰挺进。摄影 陈宗烈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从北坡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攀登世界最高峰,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17
三线建设推进西部地区建设
  1972年,建设中的襄渝铁路。摄影 俎瑞亭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启动三线建设。依据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为三线。三线建设开始后,全国各地建设队伍陆续集中到三线地区,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往内地。在西南、西北三线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上百余个,形成建设的高潮。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8
“两弹一星”建功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本刊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以“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果最为显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增强中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 献,自力更 生、艰苦 奋斗,大 力协 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19
重返联合国
  1971年11月1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席,左一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左二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视觉中国 供图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的票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20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乒乓球队队员庄则栋(左)将随身包里的一幅中国杭州织锦黄山风景画送给美国乒乓球队队员科恩。摄影 黄韬鹏/人民画报
  1971年4月10日,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格雷姆·斯廷霍文为团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4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访华,不仅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而且在全世界引起很大的震动,为后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因而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21
高考制度恢复
  1977年,北京市西城区第150中学的一个考场内,气氛肃静,考生们沉着而细致地答题。摄影 高明义/人民画报
  1977年,“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中断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得到恢复。11月至12月,全国约570万人参加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组织的统一考试,27.3万人被录取。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和社会风尚重新在社会上形成,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批人才开始得到有计划的培养。
 
 
22
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从左至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摄影 刘恩泰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让科学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这次大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确立了一个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
【七十五载 赓续前行 再奏华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1978—2012
【七十五载 赓续前行 再奏华章】踔厉奋发新征程 2012至今
莫高窟第16-17石窟形制.jpg

斑斓多元 互融共生

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

1955年 a常书鸿(第一任院长)在莫高窟第369窟临摹壁画。_1.jpg

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

莫高窟,这座古老的佛教艺术宝库,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BL4I4188df.JPG

念兹在兹 生生不息

今日的莫高窟依山傍水,隔着大泉河与对面的三危山遥遥相对。晨曦的大幕拉开,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