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三大重点任务

发布时间 :2018-03-13      作者 :来源:中国网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史志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首次提出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从“打赢”到“打好”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对下一步的扶贫脱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顺应高速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需要,又是提升脱贫质量的需要。2018年3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答记者问时也指出:“‘打好’比‘打赢’含金量更高”。

  过去几年,脱贫攻坚作为一项任务,从上到下重视的同时也遭遇一系列的问题。不少地方为了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往往不顾成本和后果,盲目追求“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的短期效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变成了“数量脱贫”“任务脱贫”。现阶段“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亟须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结果;二是如何降低扶贫脱贫的系统风险。而要解决好这两大问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强化作风、明确责任,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自觉努力实现全面脱贫、质量脱贫、长效脱贫,从而确保“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聚焦典型区域和重点人口,确保全面脱贫攻坚目标完成,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和艰巨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让一个人掉队”,就是要使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拒绝返贫,并且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虽然实现了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但要实现一个人不掉队、一个民族不能少的目标,“三区”“三州”“三类人”仍然是最后的堡垒。

  从典型区域来看,以“三区三州”为主的深度贫困地区仍有110个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8%,有16000多个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超过20%。这部分地区受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原因的影响,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扶贫减贫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必须加强“三区三州”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保证扶贫脱贫不留死角。

  从当前贫困人口构成来看,容易扶、容易脱的贫困对象大部分实现了脱贫,留下来的贫困人口多是以老弱病残为主“三类人”,一是因病致贫人群,特别是重病和慢性病群体是下一步攻坚的难中之难,必须千方百计给予帮扶;二是因灾和市场行情变化返贫人员,需要提高脱贫的稳定性;三是贫困老人,这个群体由于年龄大、病多、没有劳动力,脱贫要有兜底性的制度安排。脱贫攻坚的最后几年,这类“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成为难啃的硬骨头,只有保障这部分群体顺利脱贫才能真正实现“一个都不掉队”,从而实现全面脱贫。

  注重内力激发和考核评估,确保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脱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本质要求

  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否能“打好”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为此需要注重质量脱贫,反对数字脱贫和形式脱贫。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当前保障“质量脱贫”需要强化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激发扶贫脱贫的内生动力。当前在外在的、输血式的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给予已经不少,而内在的、造血式的内力激发却迟迟没有跟上。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外在力量再多、说得再好都没用,必须注重扶贫先“扶志”,激发贫困主体内生动力,增加贫困主体自我脱贫意识,增强贫困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贫困主体自己发声、自己叫好。

  二是要加强贫困退出的考核评估。为了保障贫困人口顺利稳定脱贫,要不断强化和完善贫困退出考核机制,形成倒逼机制,以最严格的考评和问责机制有效降低扶贫脱贫中的风险,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当前贫困退出实施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强、涉面最广的考核评估,广泛采取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民主监督等多种方式,围绕“两率一度”考察贫困群众直接感受与脱贫效果,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保证脱贫的质量经得起历史考验和人民的检验。

  提升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立足长远确保长效脱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长远战略要求

  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有条件的,是“现有标准下”的脱贫摘帽,切不可认为到2020年我国就没有贫困人口了,就不需要扶贫脱贫了。国家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努力消除贫困的过程,我们的改革发展没有终点,扶贫脱贫也就没有终点。

  必须清醒认识到,扶贫脱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构建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切不可用短视的目光来看待眼下的扶贫脱贫工作。为此我们要处理好短效与长效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扶贫脱贫持续性和长久性。一方面提升贫困人口自我脱贫和稳定脱贫的能力,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尤其关注孩子和妇女的教育问题,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发挥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创新贫困地区绿色增长模式,提升贫困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前高标准完成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除此以外,我们也要着眼2020年后扶贫减贫工作,做好2020年后相关工作的衔接与延续,比如对于贫困标准的界定、扶贫方式的创新以及中国减贫经验的国际分享等,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全面脱贫从广度、质量脱贫从深度、长效脱贫从长远的角度为下一阶段“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注意全面脱贫、质量脱贫和长效脱贫相结合,努力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成果,努力降低扶贫脱贫的系统性风险,努力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全面脱贫是基本,质量脱贫是核心,长效脱贫是关键,只有全面脱贫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有质量的脱贫,只有提升了脱贫的质量才能促进可持续的脱贫,只有牢牢抓住三者不放松,才能确保“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