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出山记》:扶贫的真实记录

发布时间 :2018-02-11      作者 :本刊记者 黄丽巍      

  • IMG_1750.jpg

    摄制组拍摄村民与村干部的交流。影片中无一位职业演员,无一句作家创作的台词,完全是乡间生活的真实记录。

  • 出山记 海报1.jpg

    《出山记》海报

  • 出山记 剧照7.jpg

    申学科在两位村民的帮助下,沿着陡峭山路,把父亲一步一步背下山,送往医院(左图)。申学科居住的泉里村民组是大漆村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寨,进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这里的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后都不肯再回来。面对前来调研的乡干部,申学科(左一)极力争取,希望政府能将道路修进自己的村子(右图)。为了不落下一个贫 困地区,乡里努力为泉里组争取到了修路的资金。看到公路测量队开始测量,申学科觉得只要公路一通,泉里组的发展就有希望。他立即购买了几头牛和几十只羊,准备发展养殖业。

  • 出山记 剧照4.jpg

    申学科在两位村民的帮助下,沿着陡峭山路,把父亲一步一步背下山,送往医院(左图)。申学科居住的泉里村民组是大漆村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寨,进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这里的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后都不肯再回来。面对前来调研的乡干部,申学科(左一)极力争取,希望政府能将道路修进自己的村子(右图)。为了不落下一个贫 困地区,乡里努力为泉里组争取到了修路的资金。看到公路测量队开始测量,申学科觉得只要公路一通,泉里组的发展就有希望。他立即购买了几头牛和几十只羊,准备发展养殖业。

  • 出山记 剧照5.jpg

    申周想借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离开大山,谋求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的父母常年生活大山里,不敢想象搬去城市后该如何生活。为了是否搬到山下,申周 (中)和父亲(右)产生了矛盾,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前来劝解(左图)。申周带父母到务川安置点了解环境(右图)。经过申修军多次做工作,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新生活越来越好,申周的父母最终同意搬迁。在务川县城,申周找到了一份工作,全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 出山记 剧照6.jpg

    申周想借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离开大山,谋求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的父母常年生活大山里,不敢想象搬去城市后该如何生活。为了是否搬到山下,申周 (中)和父亲(右)产生了矛盾,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前来劝解(左图)。申周带父母到务川安置点了解环境(右图)。经过申修军多次做工作,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新生活越来越好,申周的父母最终同意搬迁。在务川县城,申周找到了一份工作,全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 出山记 剧照10.jpg

    大漆村平均海拔1260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交通不便是造成这里贫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修路占用土地和房屋,有些村民一时思想转不过弯,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就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时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殴打。为了村里修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申修军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为此招来了妻子的埋怨(左图)。2017年秋天,选择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乘坐大巴车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大山(右图)。面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村民有喜悦,也有迷茫。

  • 出山记 剧照11.jpg

    大漆村平均海拔1260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交通不便是造成这里贫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修路占用土地和房屋,有些村民一时思想转不过弯,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就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时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殴打。为了村里修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申修军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为此招来了妻子的埋怨(左图)。2017年秋天,选择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乘坐大巴车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大山(右图)。面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村民有喜悦,也有迷茫。

  • 出山记 剧照8.jpg

    选择易地搬迁的村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到搬迁安置点开始新生活。截至2017年底,大漆村易地扶贫搬迁91户400人,脱贫292户1292人。

< >

  首映式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如此评价纪录电影《出山记》:“在《出山记》中,关注脱贫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村干部多么不容易,村干部上面的干部也不容易,正在脱贫中的人们更不容易。”

………………………………………………………………

  贵州省有20个极贫乡镇,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是其中一个。大漆村是石朝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庄,平均海拔1260米,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全村9854119人中贫困户有4321850人,是极贫乡里的贫困村。

  2016年冬开始,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率领团队来到大漆村,以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大通道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为主线,真实记录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走出大山的故事。影片中无一位职业演员,且无一句创作出的台词,完全是乡间生活的真实记录。

  影片主要围绕三条主线。

  村民申学科所在的泉里村民组是大漆村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寨,进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给父亲治病,申学科只能沿着陡峭的山路把父亲背下山。为此,他极力争取道路修进自己的村子。

  30岁的申周想借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离开山村,谋求得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的父母常年生活大山里,只跟庄稼牛羊打交道,不敢想象搬去城市后该如何生活。两代人的思想不能调和。

  申修军是大漆村党总支书记,在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他立下决心要让大漆村摆脱贫困。交通不便是造成这里贫穷的最主要原因,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修路占用土地和房屋,申修军就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时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指责,甚至还挨了打。

  为了拍摄这部影片,焦波和他的团队在大漆村驻扎了300多天,与村民同吃同住,最终从实地拍摄的300多小时素材中凝练出了约90分钟的影片。

  影片的最后,为了大通道的建设,顾全大局的村民流着泪水,拆掉了自己辛苦多年换来的房子;路修通了,申学科为儿子举办婚礼,迎亲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泉里组;申周全家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进了务川县城,开始了新生活。

  125日,《出山记》首映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现场,面对映后观众热烈的掌声,焦波难掩兴奋。“看到这些老百姓从山里搬出来有了自己的产业、富裕起来的时候特别激动,比我自己家富裕了还激动。”截至2017年底,大漆村易地扶贫搬迁91400人,脱贫2921292人。

  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这一底线任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2012年至20175年间,中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00多万人,5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但要如期实现2020年目标,还需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

  首映式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为电影“点赞”:“《出山记》是一面镜子。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大的方向和庞大的数字。而在这部影片里,人们看到了数字背后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脱贫故事,因此这面镜子照得是如此生动。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这样一面镜子。”

  他还表示,通过《出山记》,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在脱贫的人和帮着脱贫的人之间,在远方和关注远方的人之间完成了沟通。它让关注脱贫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村干部多么不容易,村干部上面的干部也不容易,正在脱贫中的人更不容易。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观看影片后点评道:“影片最后留有一定空间,给观众以遐想和启发。通过影片我们看到,这些搬迁出来的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面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还有不少迷茫,感到不适。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但经历者正是在这种失去与获得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出山记》由中共贵州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遵义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焦波光影(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

  (本报道图片由《出山记》拍摄团队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 IMG_1750.jpg

    摄制组拍摄村民与村干部的交流。影片中无一位职业演员,无一句作家创作的台词,完全是乡间生活的真实记录。

  • 出山记 海报1.jpg

    《出山记》海报

  • 出山记 剧照7.jpg

    申学科在两位村民的帮助下,沿着陡峭山路,把父亲一步一步背下山,送往医院(左图)。申学科居住的泉里村民组是大漆村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寨,进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这里的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后都不肯再回来。面对前来调研的乡干部,申学科(左一)极力争取,希望政府能将道路修进自己的村子(右图)。为了不落下一个贫 困地区,乡里努力为泉里组争取到了修路的资金。看到公路测量队开始测量,申学科觉得只要公路一通,泉里组的发展就有希望。他立即购买了几头牛和几十只羊,准备发展养殖业。

  • 出山记 剧照4.jpg

    申学科在两位村民的帮助下,沿着陡峭山路,把父亲一步一步背下山,送往医院(左图)。申学科居住的泉里村民组是大漆村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寨,进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这里的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后都不肯再回来。面对前来调研的乡干部,申学科(左一)极力争取,希望政府能将道路修进自己的村子(右图)。为了不落下一个贫 困地区,乡里努力为泉里组争取到了修路的资金。看到公路测量队开始测量,申学科觉得只要公路一通,泉里组的发展就有希望。他立即购买了几头牛和几十只羊,准备发展养殖业。

  • 出山记 剧照5.jpg

    申周想借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离开大山,谋求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的父母常年生活大山里,不敢想象搬去城市后该如何生活。为了是否搬到山下,申周 (中)和父亲(右)产生了矛盾,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前来劝解(左图)。申周带父母到务川安置点了解环境(右图)。经过申修军多次做工作,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新生活越来越好,申周的父母最终同意搬迁。在务川县城,申周找到了一份工作,全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 出山记 剧照6.jpg

    申周想借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离开大山,谋求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的父母常年生活大山里,不敢想象搬去城市后该如何生活。为了是否搬到山下,申周 (中)和父亲(右)产生了矛盾,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前来劝解(左图)。申周带父母到务川安置点了解环境(右图)。经过申修军多次做工作,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新生活越来越好,申周的父母最终同意搬迁。在务川县城,申周找到了一份工作,全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 出山记 剧照10.jpg

    大漆村平均海拔1260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交通不便是造成这里贫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修路占用土地和房屋,有些村民一时思想转不过弯,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就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时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殴打。为了村里修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申修军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为此招来了妻子的埋怨(左图)。2017年秋天,选择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乘坐大巴车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大山(右图)。面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村民有喜悦,也有迷茫。

  • 出山记 剧照11.jpg

    大漆村平均海拔1260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交通不便是造成这里贫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修路占用土地和房屋,有些村民一时思想转不过弯,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就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时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殴打。为了村里修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申修军顾不上自己家里的事,为此招来了妻子的埋怨(左图)。2017年秋天,选择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乘坐大巴车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大山(右图)。面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村民有喜悦,也有迷茫。

  • 出山记 剧照8.jpg

    选择易地搬迁的村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到搬迁安置点开始新生活。截至2017年底,大漆村易地扶贫搬迁91户400人,脱贫292户1292人。

  首映式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如此评价纪录电影《出山记》:“在《出山记》中,关注脱贫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村干部多么不容易,村干部上面的干部也不容易,正在脱贫中的人们更不容易。”

………………………………………………………………

  贵州省有20个极贫乡镇,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是其中一个。大漆村是石朝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庄,平均海拔1260米,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全村9854119人中贫困户有4321850人,是极贫乡里的贫困村。

  2016年冬开始,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率领团队来到大漆村,以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大通道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为主线,真实记录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走出大山的故事。影片中无一位职业演员,且无一句创作出的台词,完全是乡间生活的真实记录。

  影片主要围绕三条主线。

  村民申学科所在的泉里村民组是大漆村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寨,进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给父亲治病,申学科只能沿着陡峭的山路把父亲背下山。为此,他极力争取道路修进自己的村子。

  30岁的申周想借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离开山村,谋求得一份好工作,同时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的父母常年生活大山里,只跟庄稼牛羊打交道,不敢想象搬去城市后该如何生活。两代人的思想不能调和。

  申修军是大漆村党总支书记,在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他立下决心要让大漆村摆脱贫困。交通不便是造成这里贫穷的最主要原因,打通大通道是大漆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修路占用土地和房屋,申修军就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时常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指责,甚至还挨了打。

  为了拍摄这部影片,焦波和他的团队在大漆村驻扎了300多天,与村民同吃同住,最终从实地拍摄的300多小时素材中凝练出了约90分钟的影片。

  影片的最后,为了大通道的建设,顾全大局的村民流着泪水,拆掉了自己辛苦多年换来的房子;路修通了,申学科为儿子举办婚礼,迎亲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泉里组;申周全家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进了务川县城,开始了新生活。

  125日,《出山记》首映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现场,面对映后观众热烈的掌声,焦波难掩兴奋。“看到这些老百姓从山里搬出来有了自己的产业、富裕起来的时候特别激动,比我自己家富裕了还激动。”截至2017年底,大漆村易地扶贫搬迁91400人,脱贫2921292人。

  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这一底线任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2012年至20175年间,中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00多万人,5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但要如期实现2020年目标,还需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

  首映式上,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为电影“点赞”:“《出山记》是一面镜子。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大的方向和庞大的数字。而在这部影片里,人们看到了数字背后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脱贫故事,因此这面镜子照得是如此生动。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这样一面镜子。”

  他还表示,通过《出山记》,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在脱贫的人和帮着脱贫的人之间,在远方和关注远方的人之间完成了沟通。它让关注脱贫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村干部多么不容易,村干部上面的干部也不容易,正在脱贫中的人更不容易。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观看影片后点评道:“影片最后留有一定空间,给观众以遐想和启发。通过影片我们看到,这些搬迁出来的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面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还有不少迷茫,感到不适。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但经历者正是在这种失去与获得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出山记》由中共贵州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遵义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焦波光影(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

  (本报道图片由《出山记》拍摄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