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发布时间 :2021-04-25   人民画报
2019年9月4日,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境内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拍照留念。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融湖泊、山峰、荷塘及周围村庄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令游客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流连忘返。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十四五”期间: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2025年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85%,森林覆盖率达到24.1%。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 拉法兰
我们过去习惯于为自己的地区、国家和大陆思考。但如今我们必须考虑全球利益。全球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和全世界的年轻人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因为年轻人有意愿保护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共同的家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每个国家也需要合作,任何推行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的做法都不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方向是进行国际合作,并实现合作方式、合作内容本身的创新。
当今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取得成功。我们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全球共享命运共同体。法国和中国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达成《巴黎协定》共同做了大量工作,目的是要让全世界都赞同保护地球未来的这个方针。
法国和中国共同发出的这个信号正在成为全球共识。形成共识,世界治理领域才有希望取得进展。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人民的幸福是通过和平来实现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重要且紧迫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减少、全球治理问题等。在应对挑战之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同时大国要在其中起到表率作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要携手面对共同的挑战,迎接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
法国桥智库主席 周瑞
2020年12月30日,欧盟和中国结束了为期7年的谈判,就投资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宣布,双方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执行《巴黎协定》。这份协议重要且与各国目标相符,须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配以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