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全国政协委员刘昕:推动先进育种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3-06       本刊记者 周晨亮      

全国政协委员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

  日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依然是中国“三农”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自主选育的大宗作物品种和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比如我国的水稻、小麦已实现了100%自给,玉米、大豆等品种也达到了相当高的自给率。但中国在附加值较高的新兴领域种源自给率低、种子进口量大。经过深入各地农村调研,我发现,大量品种权集聚于国内少数容易改造的种源,对改造难度大、周期长的种源兴趣不大,食味好的水稻、适于机收的玉米、高蛋白高油的大豆等专用特用特优品种创制不足。为了让农产品“好吃”又“好用”,我认为要进一步重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开展种质资源和种子及种源的系统创新,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先进育种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推动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种业科技创新离不开育种人才、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等资源的融合。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动资源、育种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种业企业聚集,打造重点产业种源创新研发平台,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