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以文明互鉴促民心相通

2017-06-16      文/熊澄宇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地理、气候、历史、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从游牧农耕到机械电子,从文字印刷到网络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交流互鉴的文明过程。

  两千多年来,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在这个时空坐标里,按照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强调中西相遇时所产生的复杂文化交流,帮助塑造多元特性以及丰富亚欧大陆的共同遗产”的目标,不论是扩展申遗的眼前任务,还是保护传承的长远需求,沿线各国在文明互鉴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为文化交流的开放与包容。丝绸之路是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三大宗教的汇聚地,多民族文化的衍生地。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东西方世界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形态几乎都可以在丝绸之路承载的文明和宗教中找到根源。

  2014年,作为首例跨国合作成果,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开启了丝路成功申遗的起点。中华民族文化与沿线不同国家多民族文化的并存共荣使这一地区成为联合国颁布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

  丝绸之路开拓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和融合中发展,宗教在包容和对话中前进,民族在交流和互动中共生。当今世界存在的文化冲突、环境破坏、战争灾难以及贫富差距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阻力。要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提倡文明互鉴和文化包容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为了达到文明交流互鉴的目标,我们可以建构不同的对话渠道和方式,包括国际组织的多边对话,政府机构的双边对话,非政府组织的民间对话,不同学术团体的智库对话,以及宗教文化范围内的文明对话。对话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开放和包容,而开放和包容必定导致不同文明的并存互补,共生共荣。

  文明交流互鉴也体现为经贸合作的互通与互补。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的贸易产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香料、工艺品和金银器等。这些都是具有浓厚文化元素的商品。在中国元朝之前,相比于西方思想文化向东传播,东方文化更多是以物质贸易的方式西进,比如,中国丝绸在古罗马时期就成为宫廷贵族追逐的物品。

  物质上的互通互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互鉴与融合。在丝绸和瓷器进入欧洲的同时,丝路贸易也带回了西方的香料、首饰、金银器以及胡桃、胡椒、胡萝卜等异域作物。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而展开的,在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也希望找到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的解读方式,新的贸易规则和新的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是历史遗产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是经贸合作之路,更是创新未来之路。物质生活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富足,老百姓的幸福感,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目标。互利共赢的核心既是经济建设,又是社会建构。所谓创新未来之路,就是互知互信,互联互通,互鉴互补,互利互荣;就是老百姓的心向往之,流连忘返,安居乐业。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近几十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人民愿意丝路沿线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与世界人民一道创造出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中国的目标是在民心相通、并存互补基础上建设新的社会治理结构,营造新的更加繁荣与和谐的世界文明秩序。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