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多维视角洞见“一带一路”未来

2019-08-07      

撰文/董春岭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6年多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其推进速度之快、取得成效之巨,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这一伟大实践也激发了诸多国内外观察者的好奇心:“一带一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它的发展前景如何?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他国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什么、学到什么?这些疑问的背后也凸显出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当前,我国向国内外客观、理性、全面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学术成果存在着“供给不足”、“解释乏力”的问题。
  新实践呼唤新理论,大时代呼唤大思想。本书作者在国家高端智库从事国际问题、经济问题研究近40年,丰富的学科背景、扎实的研究积累、长期的政策研究和国外调研经验使这本书体现出跨学科的多维视角,通过立体式地剖析“一带一路”,彰显出与大时代相适应的大视野与大气派。
  首先,作者以历史学的视角开篇,纵贯古今,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的缘起与演进,引用了大量一手数据,并对“一带一路”兴衰的历程进行了独到精辟的点评分析,充满了趣味性与厚重感。
  其次,以经济学视角建构出“一带一路”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超大规模经济的外溢效应”、“通道辐射型的区位导向”、“价值链延伸与攀升效应”、“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效应”等观点为读者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充满了时代性与新鲜感。
  再次,以地缘政治视角和风险评估方法分析西方对“一带一路”的疑虑与掣肘,分析参与国的微妙复杂心态,作者将这一倡议置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置于新时代大国博弈的国际政治棋盘中重新审视,充分利用了国外田野调查的一手成果,不避讳、不掩饰,较为全面地揭示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与地缘安全风险。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最后,作者从战略谋划与策论视角提出了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十条具体建议,为“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政策参考,体现出了一个智库专家所特有的风险意识、战略思维、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正如这本书所展示的:“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源自历史,属于未来。“一带一路”是古老的,共有的美好历史记忆给我们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动力。“一带一路”又是全新的,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时代铺就的一条新型全球治理之路,各国必须拿出探路者和开拓者的精神和勇气来,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董春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书名:《“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
  编者:
  傅梦孜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