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发布时间 :2018-05-28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村民在田间利用北斗导航播种蔬菜(2018年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
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运-20与空降兵部队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
船载“雪鹰12”Ka-32直升机将物资吊运至恩克斯堡岛新建站区(2017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2017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G123次列车从北京南站首发(2017年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
这是港珠澳大桥上的“中国结”造型桥塔(2017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刘旺(从右至左)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2012年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
>
5月,即将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 4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一声春雷,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2年前,“科技三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总有一些时刻,值得被永远铭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13亿多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开启新征程,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上一页
下一页
5月,即将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 4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一声春雷,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2年前,“科技三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总有一些时刻,值得被永远铭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13亿多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开启新征程,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村民在田间利用北斗导航播种蔬菜(2018年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
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运-20与空降兵部队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
船载“雪鹰12”Ka-32直升机将物资吊运至恩克斯堡岛新建站区(2017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摄
-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2017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G123次列车从北京南站首发(2017年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
这是港珠澳大桥上的“中国结”造型桥塔(2017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刘旺(从右至左)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2012年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