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中国教育】顾明远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发布时间 :2019-03-15      作者 :本刊记者 王蕾 黄丽巍 王蕴聪      

  教育改革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民族未来。全国两会开幕前,相关媒体所做的调研数据表明,时隔13年,教育改革话题再度挤进网民最关心的两会热点话题榜的前三位。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两会期间,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以及各种形式的新闻发布中,关于教育的话题成为热点话题和重点关注之一。

  本刊近日专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请他结合社会关注的教育改革话题,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进行解读。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顾明远看来,这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发布,以及全社会对教育话题的热议,凸显了是全社会对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教育现代化是我们整个现代化的基础。我们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么一个中国梦,基础应该是教育。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教育是强国之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对老百姓来讲是民生工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把教育提到这样一个高度。这次教育大会有个特点,叫教育大会,而不是以前的教育工作会议,不是教育工作者的会议,是全社会的大会,是全社会要关注的。说明我们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担当。

  现代化的核心是培养人,关键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到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顾明远认为两个问题要格外引起重视

  教育现代化最关键的核心是培养人,也就是培养现代化的人。现代化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当中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国家的发展主要是靠创新。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表明,只有我们自己创新,不依赖别人,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使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教育现代化要通过改革来促进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最关键的是提高质量。不公平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质量的不均衡。相对于教学设施等硬件的投入和改善,促进公平最关键是提高质量。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最主要的是从量的发展转变到质量的提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改善: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教育领域的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要依靠教师队伍的培养。我们现在有1600多万名教师,从学历上来讲是基本上合格,但从水平上来讲确实参差不齐。我曾经讲过一名成功的教师要经过几项修炼,其中首要的有当教师的主观意愿。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而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职业,针对的是人的心灵。所以我常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第二是要锤炼。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经过反复地锤炼,不断学习。在教师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时代在变化,孩子也在变,如今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和以前的是不一样的,以后也会有变化。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师改革、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很重要,现在有些老师还是老的观念,觉得只要传授知识行了,不注意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第三是创新。教师不管是在学习中,在教学改革中,还是在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方法。教学要从老师的转变学生的,让学生自己探索,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

  谈到教育改革,顾明远表示,我们的教育发展这么快,就在于改革,包括体制的改革、培养模式的改革等。体制的改革要处理好公办民办的关系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等。而培养模式的改革要重在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更加注重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内最早提倡终身学习的教育家,顾明远详细解读了这一概念和时代意义。


  终身学习”———纲要的一大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把终身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理念,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这次纲要中的一大亮点。

  更加注重终身学习,首先是在学校教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把书本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了解社会,了解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促进他的学习动力;二是全社会都要学习,把教育的概念扩大化,不仅是学校教育,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都要纳入这个范畴里来,我们的社会才可以持续发展。2015年,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反思教育》,提出教育要尊重人类,尊重人格,尊重和平,要可持续发展。全社会都要学习,才能持续发展。比如我们今天讲生态文明,就是要依靠教育,才能提高社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另外就是社区教育要加强。目前我们的社区教育发展还不是很理想。依托于社区这一级组织,在社区里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经常举行一些学习活动,包括老年人也要经常学习,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此外还有家庭教育等,终身教育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终身学习这一概念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引发了生产的变革、社会的变革。核磁技术、电磁技术等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得生产技术、生产线不断革新,随之就提出了人不能停留在一个岗位,要不断变化,要终身学习,否则就要面临失业的危机。最重要的标志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当时提倡的还是终身教育。1974年,顾明远参加第十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时第一次接触了这一概念。回国后,他开始在国内推广终身教育这个理念。1993年,终身教育写入了中国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如今,这一理念已从终身教育发展到终身学习,从最初的职业培训,到如今的人人都要学习,时时都要学习。

  此外,顾明远还提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里提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顾明远认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首先是要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乃至是在国外办学,另外就是要加强留学生的吸收和培养。

  顾明远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院,其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外国教育研究室。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教育理念,新建了比较教育学科,目的是把国际教育理念加以比较研究,找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教育规律,比较研究的范围也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在顾明远担任会长期间1980年就参加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活动,并于2016年在中国召开了第16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云集世界教育界上千学者。


顾明远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