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怎样的“中国信号”?

发布时间 :2020-05-22      作者 :小百通 | 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今天(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 来源:新华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是非常不一般,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变化,不仅报告篇幅40年来最短(往年报告约2万字,今年约1.04万字),还有很多的新提法(比如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

  纵观这份报告,可以看出,2020年工作要点均围绕“民生”展开,无论是优先稳就业还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均传递出政府将人民放在首位的“中国信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设定GDP的具体增长目标,这是因为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很难或者说没有必要设定具体目标。之所以不设定GDP的具体增长目标,就是要将重点放到“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上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当下,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速度问题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增长方式转变、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问题才是未来的重点。

  今后我们应当逐步淡化GDP的指标,更好地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等指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个新提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尝试。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虽然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具体的GDP增长指标,但是设置了诸多民生指标,比如城镇就业人口设定的是新增9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设定在6%,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设定在3.5%。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民生指标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

  另外,为了实现“六稳”“六保”,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而去年的财政赤字率是2.8%),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过去遇到特殊时期,政府也有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的举措,但此次新增的2万亿元将全部投入到基层,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这是非常重要也是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但经济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否则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需要通过更加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投资、鼓励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通过“六保”来促进“六稳”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稳中求进,达成总目标。因此“六保”工作、“六稳”工作是重中之重,而不设置具体目标是有助于大家集中精力,守住经济的底线,进而推动经济总体上稳中求进。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守住“六保”底线的前提是必须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政府收支不平衡,财政上的困难比较大。因此,需要建立特别的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一竿子到底“,决不允许截留挪用,保证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同时,这些资金还要引导到小微企业,引导到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当中,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当前应对疫情的一个特别举措。

  值得强调的是,相比之下,中国政府的政策力度还是比较温和的,仍在财政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些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赤字规模都达到了GDP的10%以上,而今年中国在总体上的财政赤字是3.6%。

  综合来看,我们的政策空间还很大,说明政府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是有底气有信心的,因此不必要搞大的刺激“大水漫灌”。把控好政策的力度,我们足以保证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是“过紧日子”的一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这绝不是空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严禁铺张浪费;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前所未有);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诸多的措施,都是为了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记者 / 刘文思、薛玉坤

  编辑 / 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