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让民法典在全面有效的实施中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 :2020-06-17      作者 :来源:中国网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

  作者:毛同辉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强调,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几代人的夙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党中央把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经过5年多工作,民法典终于获得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中国自此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伟大的法典,需要通过全面有效的实施来发挥伟大的作用。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实施好民法典,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于“三个讲清楚”,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制度之行,始于敬畏。法律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全社会的认同和尊崇,离不开有力有效的宣传教育。宣传好民法典,要做到“三个讲清楚”,即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法与时转则治。”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民法典的“配套、补充、细化”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民法典权威。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的关键环节,严格文明执法、规范公正司法是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因此,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次政府行为中、从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要实施好,就要广泛普法,做好解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使全体社会成员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五是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为民法典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永无止境,理论之树常青”。民法实践日新月异,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也需因应时代发展、适应实践要求,不断在探索创新中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为民法典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民法典是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编纂而成的,我们相信,它必然也会在全面有效实施中落地生根,并不断增强公信力、焕发生命力,为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供重要法治保障。(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