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葛均波: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

发布时间 :2020-05-28      作者 :张雪/人民画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让‘板凳甘坐10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促进形成踏实苦干勇攀高峰的氛围。”52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代表九三学社中央进行大会发言时这样说道。他还表示,新时代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良好机遇,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葛均波两次请缨赴武汉。他在给自己学生们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熟悉每一个亚专科知识,在会诊时可以提供帮助。” 但最终,报名都未被批准。葛均波说,医者仁心,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自己必须身先士卒。

  葛均波,中国心脏病学专家,医疗创新的领军人。

  十年前,葛均波研制出国内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打破了国外支架的长期垄断,每年为中国患者节省医疗费用12亿元。目前该支架已出口到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等国,成果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葛均波坦言,虽然中国科学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鼓励科研人员和医生创新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国在一些高端医疗创新领域与国际一流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葛均波建议,要进一步健全激励科技工作者干事作为的机制体制。应尊重科技工作者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进一步补齐科研管理短板,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激励力度,提升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切实发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作用,把科技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

  “医生应该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主体,医学创新应该从临床需要出发。”在葛均波看来,有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应该充分发挥医生在医疗创新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2015年,葛均波发起并成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俱乐部通过创新理念探讨与实践,鼓励并激发年轻医生的创造力。同时,通过医生、科技工作者、投资人的良性互动,不断探索完善创新转化机制,促进协同创新,让掌握核心技术医生的创新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俱乐部已有全国各地学员300余人,国内外创新导师80人次,申请专利80余项,30余项产品在研,10家初创公司,涌现了一批创新专利和产品。

  如今,身兼数职的葛均波每周二、周四依然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手术室,等待他的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我喜欢做医生,别人说我的手术做得很‘漂亮’,再忙我也不想放下一线工作。”

  临床中,葛均波发现,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人有年轻化趋势。“我在大学学习时,冠心病是‘老年病’,一般发病都在60岁以上,现在40岁以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葛均波看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病”年轻化的最主要诱因。为此,葛均波今年带来了将小学体育教育课改为健康教育课的提案,“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使其从小就埋下健康知识理念,拥有保持健康的能力。”

  葛均波桃李满天下,中国多所一流医院的心内科主任都曾是他的学生。葛均波在作大会发言时表示:“应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甘为人梯、提携后辈精神,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帮助他们牢记使命、加强协同、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