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梦与路
发布时间 :2013-12-03  作者 :本刊记者 黄丽巍 陈玉洁 段崴
能赚钱的股票
步入20世纪90年代前,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股票为何物。
1988年9月8日,趁开饭的时间,在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信息处工作的李幛喆帮金杯公司的人把招股章程贴到了位于中南海外西侧的国务院下属机关大院的食堂门口。下午两点,就在机关办公楼的过道大厅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开始卖股票。在之前国家体改委的一次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议上,沈阳金杯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咨询可否到北京卖金杯股票,领导没有明确说可以或者不可以。但当时给金杯公司的感觉是可以试试。于是就有了“中南海外卖股票”的那一幕。虽然他们的股票一年有16.5%的利息,另外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收益,但一股100块钱的价格还是让一个月只赚几十元钱的大院工作人员怯步——最后只招揽到了4位顾客。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仅仅两年后,炒股几乎成为许多中国人除了吃饭、睡觉外,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1990年12月,上海、深圳出现了证券交易所,一位退休老股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除了挣工资,买股票居然也能赚钱。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是我希望这样的事也能发生在北京。”
1992年8月7日,深交所发布1992年度《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每张抽签表可认购1000股。认购者凭身份证办理有关事宜。虽然中签率为10%,公告一出,深圳邮局当即被雪片般飞来的身份证淹没,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快专递包裹重达17.5公斤,里面是2500张身份证。当时深圳有60万常住人口,两日内一下子涌进150万人。广州到深圳的软座火车票30多元,黑市价竟炒到200元。
1993年6月,北京证券有限公司成立,京城的市民也有机会购买深沪两市的股票了。
破产,从阵痛到振作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怎么会破产?”
1988年8月3日,沈阳市工商局局长宣布了《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破产第一号通告》:“决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从即日起破产倒闭。”当时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厂长石永阶坐在一群胸带白纸花的工人中间,深深低着头,他怎么也想不通:国有企业怎么就破产了呢?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当年的12月31日,《破产法》开始试行,其蓝本和基础,就是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案。破产引进了市场机制,甩掉了多年的包袱,使企业真正步入了市场化的轨道。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推向市场。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新要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模式转轨的阵痛中,“下岗工人”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阵痛之后,不少人“擦干泪,从头再来”,寻觅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中国头号下岗工人”石永阶也在阵痛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他想尽办法“二次创业”,1998年,已经70岁的他到离家10公里以外的一家豆腐坊当起了学徒。一个多月后,出徒的他开始自己做。最红火时,他租了两处生产厂房,每天生产400板豆腐,“老石头豆腐”成了沈阳市皇姑区响当当的品牌。
在他乡,回家乡
1991年,在大巴山深处一个村子里,几乎关闭的储蓄所,忙得四脚朝天。腊月三十前5天,存款额急剧上升,竟达30万。存款全部为外出打工经商回乡过年的农民所存。
改革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联产承包“吃饱喝足”的中国农民不再“专心”土里刨食,有限的土地也让他们“活泛”,大批的农民纷纷离乡由农村进入城市,以打工的方式开始新的“农村包围城市”。
当时,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便成为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淘金”的天堂。往往一个月内就能暴增几十万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马路是银行,工厂是钱庄,两手空空来,回去盖楼房”,这句顺口溜是当时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心灵独白,同时也形成一种新现象——民工潮。一直到今天每年春运时,或返乡或进城的农民工,如大潮涌动。每年,腊月将尽,他们怀揣着挣来的钱回家过年;元宵节前后,他们又整装出发。
农民工进城对中国影响深远,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农民进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引流口”,打破了长期以来坚固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壁垒,这是对中国农村发展的一种体制创新。但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中央和社会的重视,成为了改革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与世界联结
“我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再尝试一年不买‘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日子。”2005年,美国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奥妮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在坚持一年不买中国产品后发现,没有“Made in China”的日子很难过、很费钱。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结愈发紧密。即便在2003年,有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的“非典”疫情的冲击,到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仍然高达9.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中国制造”也在世界大行其道。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国企业跃跃欲试地走向了世界舞台。2004年12月8日,中国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公司的PC全球业务。联想当时的掌舵人柳传志在演讲中这样说:“1985年初,我第一次参加IBM的PC代理商会议,端坐在最后一排,怀着科技人员刚刚下海的心情,紧张而兴奋,这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20年后,2004年底,我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文件上签字,感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目光的注视,同样让我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联想两代人梦想的实现,同时又是一个新的事业的开始。”同时走出去的还有海尔的海外建厂、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以及后来的华为进入欧洲市场。
当然,作为国际市场玩家,中国企业也交出了昂贵的学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航油巨亏5.5亿美元事件。不但如此,中国企业还需要面对汹涌的反倾销浪潮。在整个2003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案中共有540多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其产品涉及从节能灯、彩电、洗衣机、木制家具到钢材、纺织品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