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2017·中国成就

发布时间 :2018-01-10      作者 :本刊综合报道      

  • pbu610126_04.jpg

    2017年4月1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现场。4月20日,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成功。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事业诞生60余年来,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在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 东方IC 供图

  • 277208922_8.jpg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2016年6月27日摄)。FAST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帮助人类获得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捕捉外星生命的信号,还将为世界天文学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过一年紧张调试,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至12月10日,FAST发现的脉冲星已达9颗。 摄影 刘续/新华社

  • 20171105-05078横.jpg

    2017年11月5日,中国新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摄影 杨志远

  • 20170615103370507ta.jpg

    “慧眼”卫星吊装瞬间。2017年6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新社 供图

  • 276815017_8.jpg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常进在介绍卫星。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2017年11月30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悟空”的首批重要成果:“悟空”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摄影 季春鹏/新华社

  • xx1705050625.jpg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机长蔡俊(左)与C919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紧紧相拥。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跻身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国家的行列。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国产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进入全面试验试飞的新阶段。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DSC_4008副本.jpg

    “复兴号”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摄影 杨宝森

  • VCG111128974610.jpg

    2017年10月3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作业母船,在中国南海完成“深海勇士”号的全部海上试验后返航海南三亚。“深海勇士”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可达水下4500米。 视觉中国 供图

  • 277208920_8.jpg

    2017年6月1日,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缓缓进入水中。6月23日,“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停靠在母港。至此,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 摄影 刘诗平/新华社

  • VCG111116742096.jpg

    2017年6月28日,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型驱逐舰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它的下水,标志着中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视觉中国 供图

  • 20171103103565267ta.jpg

    2017年11月3日,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天鲲”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摄影 泱波/中新社

  • VCG111110674117.jpg

    2017年6月9日,位于南海神狐海域的钻井平台,正在进行试采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作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在相关专家看来,“稳定”不仅对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格局带来改变。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498569957.jpg

    2017年1月10日,中国最大规模“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投运。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总水域面积4492亩,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04万吨,既改善了电力能源结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视觉中国 供图

  • 272954051_8.jpg

    京新高速临白段内蒙古巴彦淖尔境内(2017年7月14日摄)。2017年7月15日,随着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的联动通车,京新公路大通道全线贯通。自此,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近1300公里。 摄影 邓华/新华社

  • VCG111140460731.jpg

    2017年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这个“超级工程”耗时3年建设,拥有7个大型深水泊位,是全球最大单体自动化智能码头和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业内人士表示,洋山港四期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141132628.jpg

    2017年11月,横跨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通车后,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视觉中国 供图

<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开栏的话〗“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让人感受到新时代强劲的脉动,更让人思考新时代的有所作为。

  新一轮科技革命箭在弦上,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浪潮如此接近。从跟跑到并跑,这一次,我们开始有了领跑的机会和可能。

  在此,我们开辟这一专栏,带您领略最前沿的中国创造。


  2017,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一个个世界级成果:

  位于贵州的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实现中国科研零的突破;

  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神威·太湖之光”连续“霸榜”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202台的上榜总数,使中国成为拥有高性能超算最多的国家;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公司对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垄断格局,未来天空中将可能出现“ABC”鼎立的局面;

  “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也使中国成为全球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海水稻”在青岛试种成功,广泛应用后,将把之前不能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

  当这些“中国神器”遨游太空、潜行深海;当这些“中国重器” 奔驰于广袤大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当这些“中国科技”改变你我的日常生活,人们不得不感叹,科技对于人们,已经是呼吸的空气那样习以为常。

  近十几年,中国工业界在若干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在高铁、建筑工程设备、通信、无人机等方面,中国不仅跨入全球第一阵营,还在第一阵营里取得了领先地位。中国目前在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迅猛发展势头,也反映在中国每年申请专利的数量以及工程、自然科学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被引用量都进入世界第一阵营上。

  人类要发展进步,无外乎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利用和开发。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上一页

下一页

2017·中国年——中国·世界
2017·中国年——中国·新时代
2017·中国面孔
  • pbu610126_04.jpg

    2017年4月1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现场。4月20日,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成功。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事业诞生60余年来,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在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 东方IC 供图

  • 277208922_8.jpg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2016年6月27日摄)。FAST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帮助人类获得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捕捉外星生命的信号,还将为世界天文学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过一年紧张调试,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至12月10日,FAST发现的脉冲星已达9颗。 摄影 刘续/新华社

  • 20171105-05078横.jpg

    2017年11月5日,中国新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摄影 杨志远

  • 20170615103370507ta.jpg

    “慧眼”卫星吊装瞬间。2017年6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新社 供图

  • 276815017_8.jpg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常进在介绍卫星。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2017年11月30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悟空”的首批重要成果:“悟空”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摄影 季春鹏/新华社

  • xx1705050625.jpg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机长蔡俊(左)与C919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紧紧相拥。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跻身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国家的行列。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国产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这意味着C919大型客机进入全面试验试飞的新阶段。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DSC_4008副本.jpg

    “复兴号”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摄影 杨宝森

  • VCG111128974610.jpg

    2017年10月3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作业母船,在中国南海完成“深海勇士”号的全部海上试验后返航海南三亚。“深海勇士”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可达水下4500米。 视觉中国 供图

  • 277208920_8.jpg

    2017年6月1日,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缓缓进入水中。6月23日,“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停靠在母港。至此,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 摄影 刘诗平/新华社

  • VCG111116742096.jpg

    2017年6月28日,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型驱逐舰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它的下水,标志着中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视觉中国 供图

  • 20171103103565267ta.jpg

    2017年11月3日,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天鲲”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摄影 泱波/中新社

  • VCG111110674117.jpg

    2017年6月9日,位于南海神狐海域的钻井平台,正在进行试采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作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在相关专家看来,“稳定”不仅对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格局带来改变。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498569957.jpg

    2017年1月10日,中国最大规模“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投运。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总水域面积4492亩,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04万吨,既改善了电力能源结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视觉中国 供图

  • 272954051_8.jpg

    京新高速临白段内蒙古巴彦淖尔境内(2017年7月14日摄)。2017年7月15日,随着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的联动通车,京新公路大通道全线贯通。自此,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近1300公里。 摄影 邓华/新华社

  • VCG111140460731.jpg

    2017年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这个“超级工程”耗时3年建设,拥有7个大型深水泊位,是全球最大单体自动化智能码头和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业内人士表示,洋山港四期码头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141132628.jpg

    2017年11月,横跨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通车后,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视觉中国 供图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开栏的话〗“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让人感受到新时代强劲的脉动,更让人思考新时代的有所作为。

  新一轮科技革命箭在弦上,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浪潮如此接近。从跟跑到并跑,这一次,我们开始有了领跑的机会和可能。

  在此,我们开辟这一专栏,带您领略最前沿的中国创造。


  2017,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一个个世界级成果:

  位于贵州的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实现中国科研零的突破;

  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神威·太湖之光”连续“霸榜”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202台的上榜总数,使中国成为拥有高性能超算最多的国家;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公司对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垄断格局,未来天空中将可能出现“ABC”鼎立的局面;

  “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也使中国成为全球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海水稻”在青岛试种成功,广泛应用后,将把之前不能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

  当这些“中国神器”遨游太空、潜行深海;当这些“中国重器” 奔驰于广袤大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当这些“中国科技”改变你我的日常生活,人们不得不感叹,科技对于人们,已经是呼吸的空气那样习以为常。

  近十几年,中国工业界在若干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在高铁、建筑工程设备、通信、无人机等方面,中国不仅跨入全球第一阵营,还在第一阵营里取得了领先地位。中国目前在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迅猛发展势头,也反映在中国每年申请专利的数量以及工程、自然科学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被引用量都进入世界第一阵营上。

  人类要发展进步,无外乎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利用和开发。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2017·中国年——中国·世界
2017·中国年——中国·新时代
2017·中国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