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察民情听民声

发布时间 :2014-03-03      作者 :本刊综合报道      

  20142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要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开拓,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习近平在北京市东城区考察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时与群众热情握手。 摄影 丁林/新华社 习近平在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察看大杂院居民生活。 摄影 丁林/新华社 习近平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视察综合处理车间。从南水北调水质、再生水成本到雨水利用率、地下水超采,习近平边走边提了不少问题。 摄影 谢环驰/新华社

习近平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向工作人员了解轨道交通运行情况。他在听取北京交通工作汇报时,不时插话,详细询问有关情况,与大家探讨解决交通拥堵“城市病”的对策。 摄影 李涛/新华社 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在“燕蓟神韵”“国际都会”“日下积胜”等展区,他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认真听取介绍。 摄影 张铎/新华社 习近平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北京地理环境。他观看专题片,察看城市模型,了解北京地理环境、规划布局等情况。在几块《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板前,看到绿色越来越多,他表示,网上有人给他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他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摄影 庞兴雷/新华社

  习近平十分关心北京的发展。25日,他在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陪同下,一天之内,先后考察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玉河、雨儿胡同、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首都博物馆,关心首都发展,倾听百姓心声。在考察途中,习近平唠家常句句接地气,提问题件件关民生。聊地沟油、讲道路拥堵,问城市规划、谈古城保护,老百姓盼的与烦的,总书记都门儿清

  北京玉河旁的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是老北京的大杂院区。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雨儿胡同29号、30号大杂院,到王云凤、关世岳、吴爱霞、庄宝等4户居民家里察看,和住户们亲切地唠起了家常。

  住在雨儿胡同29号大杂院的85岁老人王云凤说:总书记一进屋就主动和我问好,特别亲切。我们坐在屋里的沙发上,总书记问我住的怎么样?身体怎么样?

  习近平还询问胡同里居民的生活情况,冬季采暖是否方便、胡同里的洗手间是否够用等生活琐事。当看到29号院的老年居民居多时,习近平询问退休金有多少、家中做饭用什么起火等问题,言谈中透露出对胡同生活的熟悉。总书记说,他对这一片胡同很熟悉,今天是来看看老街坊。

  福祥社区现有2900户居民共67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700余人。习近平到访的雨儿胡同是福祥社区所管辖的九条胡同之一。

  在雨儿胡同的牌坊下,当福祥社区书记李娜向总书记介绍胡同的长度和宽度时,习近平说:对,这里的胡同是不太宽。我就是在这一片儿长大的,小时候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到什刹海去滑冰。

  总书记走访四户居民时还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对改善现在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愿望。居民们都如实说了想法。总书记对他们说:我能体会大家的心情,难舍乡情,留住乡愁留住根。

  习近平总书记临走出院子时,院里有居民喊总书记,留下合张影吧。总书记又返身回到大家中间。照片上,在狭小的空间里,总书记与大院居民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