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发布时间 :2018-06-12      作者 :撰文 张远航      

  “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20185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回首马克思、纪念马克思的热潮迭起。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分析中国革命的任务、前途、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诸多人类奇迹。

  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奋力书写马克思为人类求解放事业的辉煌篇章。

  “最伟大思想家”的壮丽人生

  少年时期,马克思就表达了为“人类而工作”的远大理想。他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矢志不渝地为坚持真理而斗争,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实践中。

  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卡尔·马克思18185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时属普鲁士王国)的一个律师家庭。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学识渊博,思想开明。马克思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30年,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学习。他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还受到进步师长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陶。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183510月,马克思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并潜心研究历史和哲学。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加入了由青年黑格尔学派组织的“博士俱乐部”,他以非凡的才能、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博得了俱乐部其他成员的敬佩。一位评论员这样评价他:“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人,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1841年,不满23岁的马克思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博士论文中公开表示无神论是自己的坚定信念,宣布要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决心走到人民中间,同人民一起冲破压迫和愚昧的老路。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莱茵报》编辑。他在该报发表了大量批判社会现实的文章。当时,莱茵省议会通过林木盗窃法案,对到地主的林地里捡拾枯枝的农民处以重罪,曾经有15万人因此而被拘捕。马克思写下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发表在《莱茵报》上,为劳苦农民辩护,指出莱茵省议会实际上维护的是林木占有者的私人利益。在马克思的带领下,《莱茵报》发行量越来越大,民主、革命的倾向越来越鲜明,最终导致被普鲁士当局查封。与此同时,马克思在思想上也与青年黑格尔派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18433月,马克思和新婚夫人燕妮来到塞纳河畔的大都会巴黎。巴黎险恶的社会政治斗争使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8442月,他在与卢格创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首次阐述了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观点,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4828日,马克思和恩格斯终于见面了,承载这一历史时刻的地点,是法兰西剧院旁的雷让斯咖啡馆。雷让斯咖啡馆是当时巴黎最著名的咖啡馆之一,内部陈设至今保持着法国19世纪的风格。二人一见如故,在接下来的10天中,他们朝夕相处、探讨理论问题,参加工人集会,还决定合写彻底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小册子《神圣家族》。马克思在法国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普鲁士政府的注意,把他视作危险分子,要求法国政府将马克思驱逐出巴黎。这是马克思第一次遭反动当局驱逐。

  18452月,被法国当局驱逐的马克思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4月,恩格斯也来到布鲁塞尔,在马克思家旁边租住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期间的革命活动取得巨大成功,理论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他们合写了第一本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共同创建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撰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划时代巨著《资本论》的创作。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孤诣,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资本论》终于在1867年问世。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曾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资本论》付出了毕生心血。在长达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中,面对反动当局的迫害、物质的匮乏、疾病的困扰和家庭的不幸。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

  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领袖。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愿望日益增长。1864928日,在伦敦的圣马丁堂,各国工人代表汇集一堂,讨论决定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克思起草了第一国际的纲领,这份纲领既做到了“实质上的坚决”,又体现了“形式上的温和”,成为马克思主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实际领袖,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协会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

  1871318日,巴黎爆发人民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巴黎市政厅树起了胜利的旗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爆发革命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伦敦。马克思十分高兴,在给友人的信中热情洋溢地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

  奋斗不息的最后十年。马克思在他生命最后十年中饱受多种疾病的困扰,但仍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积极指导欧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和《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继续从事《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创作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密切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社会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搜集和研究俄国和其他地区古代社会的相关资料,为落后国家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深刻的思想。

  1883314日,马克思在伦敦家中的座椅上与世长辞。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马克思主义和百年中国

  近代以来,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但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840年鸦片战争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农民运动、洋务自强运动、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未能解决中国问题的情况下,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经过五四运动,一群进步知识分子敏锐地捕捉到一种思想,这就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通过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争,一部分人开始怀疑以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转而向往社会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把革命思想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认为它适合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需要,能够彻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一些先进分子开始走进工厂、进入社会,在广大市民阶层宣传马克思主义。

  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启的重要标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大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贯穿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宽领域的、深层次的。这些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理论的新境界;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实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决策部署、工作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但当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和特点认识的新境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提出“强军兴军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军事指挥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提升到新高度,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了科学指南;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构想,从战略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大幅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营造了中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贯彻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鲜明地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并通过实践发挥巨大指导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