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17-10-21      作者 :韩庆祥      

(韩庆祥: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题,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实际是在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国家观、文明观、发展观、义利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世界多样性、博弈性、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为基本依据,以辩证思维、共同体理念、国家平等为思想方法,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根本立场,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建设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合作共同体为核心内容,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它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是化解世界矛盾和冲突、管控国家之间分歧的“定海神针”,是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是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贯彻落实的核心思想。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国际重要场合发表主旨演讲,其共同主题,都是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他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在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中居核心地位。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习总书记指出:“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当前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三大突出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仍未开辟出一条新路。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加剧不平等,特别是有可能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这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这意味当今世界在发展的动力、平衡和治理三大根本机制方面存在着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社会希望听到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当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打造四种模式: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政策手段、创新增长方式。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国际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不会改变,促进共同发展的行动不会改变,打造伙伴关系的行动不会改变,支持多边主义的行动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