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十九大回声|专家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什么是两个15年?

发布时间 :2017-10-23      作者 :来源:中国网      

作者:胡敏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划分为两个阶段,各自是15年,最初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究竟遵循的是怎样的发展逻辑呢?笔者认为,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的“两个阶段”划分,每个阶段都是15年,这是遵从了历史逻辑、经济逻辑、现实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从我国建国到改革开放以来的68年,我们党结合国民经济实际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都确立了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目标。按照这样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我们每五年制定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始是“计划”),五年规划又与现代化发展目标紧密衔接,阶段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与中长期目标契合,通过一步一个台阶的努力,稳打稳扎,基本如期实现了阶段性现代化发展目标,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现代化标准和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和丰富,我们需要紧跟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确定与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而且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十九大确立的新目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从经济逻辑来看,经济发展、产业更替、技术变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据整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10到15年一般构成一个中短期经济周期,这样一个时间段,产业企业可以完成技术升级和组织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并带来相应的社会变革,工业化水平和社会现代化水平也在这种生产技术转换和变革中实现新的腾飞,并辐射到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从我国前两个阶段性现代化目标的完成时间看,也基本在10到15年之间。目前我们确定15年一个发展阶段,基本是合适的并还留有余地。这还没有考虑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可能带来的产业进步的裂变式影响。

  ——从现实逻辑来看,新的“两阶段”目标定位于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按照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4.5万亿美元,城乡人均收入水平超过1万美元,如果按照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在2020年后,经济增长速度按照5%测算,参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现代化标准,我们到2035年左右,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会大大超过目前世界经济第一位的美国;人均收入超过2.5万亿美元,基本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准。如果再按照这一趋势,经过第二个1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足安康的生活,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应当位居世界现代化强国之列,并发挥领先性作用,这将体现出现代化中国的无比魅力。

  当然,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必须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同心协力,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