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姜海泉:苗寨的“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 :2018-05-07      作者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 摄影 本刊记者 王蕾 王蕴聪      

  • WLEI1464.jpg

    2016年2月,姜海泉正式进驻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成为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今年2月,姜海泉的两年任期实际上已经结束,但他选择了留任。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_MG_6730.jpg

    在村民潘朝熙(右三)家,姜海泉(左二)询问着家里的情况。潘朝熙,65 岁。孙女1 岁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今年1 月进行了手术。在姜海泉、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左一)及村“两委”的帮助下,医疗费基本都得到了报销。“姜书记经常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会跟他反映。”潘朝熙说。 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_MG_6798.jpg

    潘光周,37 岁,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姜海泉扶贫工作的结对帮扶对象。 他认为姜海泉办事公平公正。 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_MG_6814.jpg

    李大勇,40 岁,在丹寨县城的农业公司工作。在县城学到吊瓜种植技术的他,已被姜海泉请回村中指导村民吊瓜种植。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WLEI1285.jpg

    4 月17 日,在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种植红米的会议上,23 户村民均表示同意。他们相信村里的决定,相信姜海泉。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_MG_7292.jpg

    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左),是来自丹寨县审计局的驻村干部。她常常与姜海泉一起走访。在村民杨光清家,她夸赞杨光清的勤快与能干。而同时,左亚丽与姜海泉正全力帮其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 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WLEI1753.jpg

    排调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新扩建的食堂吃晚饭。2016 年10 月,姜海泉看到露天中吃饭的孩子们后,设法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10 万元的项目资金。2017 年9 月,扩建食堂正式投入使用。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WLEI1716.jpg

    2017 年9 月,姜海泉为排调镇的小学发起棉被捐赠,很快便募集到约1300床棉被。在这个过程中,姜海泉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WLEI1805.jpg

    驻村工作组成员姜海泉(中)、左亚丽(右二)及村“两委”成员合影。他们在工作中互相信任,也彼此支持。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

………………………………………………………………

  从贵州省丹寨县城出发前往甲石村,车子走了一个半小时的盘山路。不停转弯,也常常看到山坡下滑的碎石。这条盘山路,于去年10月完成路面硬化。在此之前的日子,外面的人进出甲石村,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恐怕还要一定的决心。

  姜海泉对甲石村极为熟悉。走访农户的路上, 当记者询问起路两旁或新或旧房檐下的家庭情况, 每一户姜海泉都了如指掌。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走访,是在太阳落山后。村民会在天黑后耕作归来,忙了一天工作的姜海泉便成了到访常客,唠唠家常、听听意见、问问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走访回去,已是深夜,接着填写一些需要上报的材料。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事。一大早, 他又准时开始工作。

  他要谋划村子里的产业发展,要保证村子的卫生状况,要解决村民房子漏雨,要测量村里步道厚度,要计算村民的庭院硬化面积,要操心路两旁的排水沟深度……手机像是在他的脸上,总是应接不暇忙于对接业务或是回答问题。记者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休闲活动。他想了想,问:吃饭的时候看看手机算吗?

  甲石村的吊瓜基地,位于地势相对低洼的山谷中。路陡,狭窄,长着斑驳的青苔。记者一路小心行走,但还是狠狠摔在了路上。姜海泉走得很稳,但也曾如此一跤一跤摔着。

  姜海泉不觉得自己具备采访点,一是因为工作基础而普通,谈不上辉煌业绩;二是工作的完成是基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并非个人行为……

  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告诉记者,2018年春节后,在姜海泉两年驻村期将满时,很多村民都对姜海泉说:姜书记,你不能走啊,你要留下来。她心直口快地和村民说:你们的心愿我理解,但他的爸妈在哪,孩子在哪?我们也得考虑一下啊。

  416 日晚,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驻村第一书记姜海泉、丹寨一家茶叶公司的董事长、北京一家茶业公司的总裁,在丹寨县城的一个茶馆中,谈了两个多小时。

  这场谈话与扶贫对接有关,姜海泉是牵线搭桥者。会谈结束时,已经深夜12点。会谈的结果是:约100户贫困户能够在丹寨茶叶公司在甲石村的茶叶基地以务工形式获得北京公司的扶贫投入。

  类似的工作,是姜海泉每天的日常。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需要依托大政方针,整合社会资源,帮助也带动村民往前走。

  对村子产生感情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审计署的定点帮扶县。甲石村是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距离丹寨县城50公里,7个村民组呈狭长带状散落于山脊之上。

  姜海泉,来自审计署国资监管审计局,20162月进驻甲石村,成为这个有200多户人家村子的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20182月,实际是两年任期结束的时间。但他没有离开, 申请了留任。申请留任的原因很简单:对村子有感情,活也没干完。

  但初来甲石村时,姜海泉一筹莫展。

  荒凉是他对甲石村的第一印象。虽然来之前,姜海泉已对这个国定标准的一类贫困村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但当时眼前的情况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进村的盘山路,尘土飞扬,不时还会遇上山体滑坡;土路连接各户,雨天里更是行走不便;破旧的房屋透着村中生活的沉闷;村里的卫生室,墙上一条大裂缝甚是扎眼;村子里没网,电不稳定,宁静却也闭塞;村里幼儿园,两个旧板凳上放一个木板,就搭起了孩子们休息的地方;村务活动没有办公地点……

  他住在村委会二楼。当时,房间有窗,但无法关上;窗上有玻璃,但支离破碎。2月的甲石村,颇为湿冷,他只好拿着编织袋类的塑料布套在破旧的木窗上。而当时,村里的工作很难推动,村干部也人心浮动,很多人计划外出打工。

  怎么干?姜海泉些许心灰意冷。

  但工作还是一点点开始做起来。改善基础设施,也诚心劝说有能力的村干部留下。

  建设通组路、通电、通网络、供水……每一个项目,算得上顺利,但谈不上容易。8公里的通组路,需要300多万元费用。道路建设涉及的申请流程与办理手续较为复杂,涉及的部门多,耗时也长。而村里之前修土路占用村民田地尚未兑现的补偿,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了一道障碍。姜海泉只能不断地前往村民家沟通、动员、分析利弊,一点一点获得村民信任。

  甲石村如今的村委会与幼儿园所在地,本是废弃的两栋小学教学楼。姜海泉和村干部们先行垫付了一部分资金,又筹集了一部分,与村民一起粉刷墙壁、连接线路、砌砖砌墙,修缮村委会;与丹寨县教育局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完成幼儿园的维修,并购买教具、玩具、书本,让它真正“像”一个幼儿园。

  幼儿园的修缮工作是姜海泉到任一个月后进行的。姜海泉有一个女儿,那时在北京的幼儿园上小班。身为人父的姜海泉看到村里幼儿园的旧模样,与女儿的学校一对比,心酸。

  姜海泉认为,教育应该成为阻断贫穷代际传播的一种方式。为此,姜海泉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10万元的项目支持,帮助甲石村所在的排调镇的第一小学完成食堂扩建,让近500名小学生能够在室内吃上暖暖的饭菜;发起棉被捐赠,为小学生驱寒取暖。

  “他用心”

  张有龙,是排调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也是排调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在有限的一些工作接触中,姜海泉给张有龙留下了“诚实、低调、务实”的印象。“每户的家庭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换作我,做不到。”张有龙说,这并非谦虚,姜海泉对村子的了解,实为难得。甲石村有7个村民小组,230户,1060口人。张有龙说,有次在镇里开会,结束后姜海泉顺便去了排调镇第一小学,去接甲石村的孩子回家。“他甚至连村里的小孩儿都认识。”

  “驻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排调镇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曾玲有感而发。

  甲石村南北相距15公里。刚来的半年时间里,姜海泉不知走了多少遍15公里。了解村子的整体情况,知晓村民的想法。起初的走访中,姜海泉“不怎么敢说话”。因为语言存在障碍,又对村民反映的情况及村里的事务不怎么了解。他如今对农业种植知识的掌握、对产业发展的认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

  甲石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种植玉米和水稻。玉米,用来喂牲畜;水稻,用来食用。但这样的种植结构,村民一年下来几乎没有纯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李大春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水稻最高产1000斤,能卖1000元,而水稻从选种、播种,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每亩投入的农资、人力成本也在1000元。这样一来,产出与投入持平,村民一年等于白干。

  但是,调整村民世代相传的种植结构,并非易事。在中国传统农业观念中,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但在如今的脱贫攻坚战中,有粮食保证固然重要,而同样重要的是有可支配收入。

  左亚丽,丹寨县审计局派驻甲石村的扶贫干部,是姜海泉驻村工作的得力助手。左亚丽说,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她和姜海泉没少去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对于世代种植玉米、水稻的村里人来说,这是大事,村民担心有风险。

  一封联名信

  2017年,审计署新入职的青年干部前往甲石村进行基层生活体验。当地村民在与青年干部的聊天中,了解到姜海泉的驻村工作将于半年后结束。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联名写了一封希望姜海泉继续留下的请愿书,让青年干部带回了北京。

  姜海泉当时并不知情,得知之后颇为感动。

  没想到,确实是没想到。以为只有电视剧中才会有这样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个人来讲,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如今,甲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稳定进行。完成通组公路、村卫生室的建设;完成村居生活环境的治理; 进行用电线路改造;引进宽带网络、4G信号以及广电主光缆接入……安信茶叶有限公司甲石村茶叶基地土地规模扩大到1200亩,吸纳135户贫困户入股,贫困户除每年可得到户均2500元的入股分红外,每人每天参与劳动可获得7080元的务工收入;村里发起成立的广发”“腾源两家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体贫困户参与,种植药用吊瓜、钩藤、生姜、火龙果、布福娜等作物,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也增加村民收入……

  在姜海泉看来,工作的完成并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设施改变了,产业有了,村民的钱包鼓了,工作并不是我个人做的,首先有党的扶贫政策,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更多的是按照组织要求,认真落实、把控方向、沟通协调、争取和整合资源。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意义。如果需要记得是谁干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

  村子的后续发展

  对于姜海泉来说,甲石村不仅仅需要脱贫,更要保持良好的后续发展。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始终是要离开的,我离开了之后,村子应该实现自主发展。

  甲石村有27名党员,一半在村里,一半在外打工。在外打工的党员,是姜海泉一个一个找出来,联系上的。去他们的家里,问他们的亲戚,找到他们的电话,建立起沟通联系。姜海泉说,如今的党支部活动都定期举行,党员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之前只是缺乏组织。对于身在外省的党员,要把学习资料、村内动态等电子材料及时地发给他们。在我们村,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党员,那被认为是件很荣耀的事。对村民来讲,党员很重要。

  两委班子,是带动村子发展的关键群体。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与否、视野是否开阔,对整个村子的发展至关重要。两年时间里,甲石村两委班子接受了各类教育培训,既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认识村子的自身状况,理清村子的发展思路。姜海泉还带领两委班子外出学习考察,近到周边、贵州省内,远到广西、云南的山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的党建、村务管理、农业技术。也考察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帮助村子的产业发展。姜海泉说。

  李大春说,如今的甲石村两委班子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转变。姜海泉带快了工作节奏,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只有这样,村里才会有改变。我们也都支持他的工作。

  带领全村改善生活,也要帮助村民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应该保证对村民精神的关爱,抚平心理缺失,让群众的心安定下来,乐观、勤奋地生活。姜海泉说,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精神扶贫的事,毕竟这也是村子健康发展的保障。他(姜海泉)很不容易。村委会代理主任杨清说。

  据姜海泉介绍,2016年的一次村民会议上,村民对他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他继续努力,让村子实现更大变化。他对村民说自己一定会努力。

  当记者离开甲石村时问姜海泉:明年,你的留任延期到期了怎么办?姜海泉低下头,想了想,说:不敢想明年走的事。先把没干完的事儿干完吧。

上一页

下一页

  • WLEI1464.jpg

    2016年2月,姜海泉正式进驻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成为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今年2月,姜海泉的两年任期实际上已经结束,但他选择了留任。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_MG_6730.jpg

    在村民潘朝熙(右三)家,姜海泉(左二)询问着家里的情况。潘朝熙,65 岁。孙女1 岁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今年1 月进行了手术。在姜海泉、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左一)及村“两委”的帮助下,医疗费基本都得到了报销。“姜书记经常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会跟他反映。”潘朝熙说。 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_MG_6798.jpg

    潘光周,37 岁,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姜海泉扶贫工作的结对帮扶对象。 他认为姜海泉办事公平公正。 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_MG_6814.jpg

    李大勇,40 岁,在丹寨县城的农业公司工作。在县城学到吊瓜种植技术的他,已被姜海泉请回村中指导村民吊瓜种植。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WLEI1285.jpg

    4 月17 日,在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种植红米的会议上,23 户村民均表示同意。他们相信村里的决定,相信姜海泉。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_MG_7292.jpg

    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左),是来自丹寨县审计局的驻村干部。她常常与姜海泉一起走访。在村民杨光清家,她夸赞杨光清的勤快与能干。而同时,左亚丽与姜海泉正全力帮其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 摄影 王蕴聪/ 人民画报

  • WLEI1753.jpg

    排调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新扩建的食堂吃晚饭。2016 年10 月,姜海泉看到露天中吃饭的孩子们后,设法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10 万元的项目资金。2017 年9 月,扩建食堂正式投入使用。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WLEI1716.jpg

    2017 年9 月,姜海泉为排调镇的小学发起棉被捐赠,很快便募集到约1300床棉被。在这个过程中,姜海泉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WLEI1805.jpg

    驻村工作组成员姜海泉(中)、左亚丽(右二)及村“两委”成员合影。他们在工作中互相信任,也彼此支持。 摄影 王蕾/ 人民画报

………………………………………………………………

  从贵州省丹寨县城出发前往甲石村,车子走了一个半小时的盘山路。不停转弯,也常常看到山坡下滑的碎石。这条盘山路,于去年10月完成路面硬化。在此之前的日子,外面的人进出甲石村,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恐怕还要一定的决心。

  姜海泉对甲石村极为熟悉。走访农户的路上, 当记者询问起路两旁或新或旧房檐下的家庭情况, 每一户姜海泉都了如指掌。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走访,是在太阳落山后。村民会在天黑后耕作归来,忙了一天工作的姜海泉便成了到访常客,唠唠家常、听听意见、问问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走访回去,已是深夜,接着填写一些需要上报的材料。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事。一大早, 他又准时开始工作。

  他要谋划村子里的产业发展,要保证村子的卫生状况,要解决村民房子漏雨,要测量村里步道厚度,要计算村民的庭院硬化面积,要操心路两旁的排水沟深度……手机像是在他的脸上,总是应接不暇忙于对接业务或是回答问题。记者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休闲活动。他想了想,问:吃饭的时候看看手机算吗?

  甲石村的吊瓜基地,位于地势相对低洼的山谷中。路陡,狭窄,长着斑驳的青苔。记者一路小心行走,但还是狠狠摔在了路上。姜海泉走得很稳,但也曾如此一跤一跤摔着。

  姜海泉不觉得自己具备采访点,一是因为工作基础而普通,谈不上辉煌业绩;二是工作的完成是基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并非个人行为……

  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告诉记者,2018年春节后,在姜海泉两年驻村期将满时,很多村民都对姜海泉说:姜书记,你不能走啊,你要留下来。她心直口快地和村民说:你们的心愿我理解,但他的爸妈在哪,孩子在哪?我们也得考虑一下啊。

  416 日晚,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驻村第一书记姜海泉、丹寨一家茶叶公司的董事长、北京一家茶业公司的总裁,在丹寨县城的一个茶馆中,谈了两个多小时。

  这场谈话与扶贫对接有关,姜海泉是牵线搭桥者。会谈结束时,已经深夜12点。会谈的结果是:约100户贫困户能够在丹寨茶叶公司在甲石村的茶叶基地以务工形式获得北京公司的扶贫投入。

  类似的工作,是姜海泉每天的日常。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需要依托大政方针,整合社会资源,帮助也带动村民往前走。

  对村子产生感情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审计署的定点帮扶县。甲石村是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距离丹寨县城50公里,7个村民组呈狭长带状散落于山脊之上。

  姜海泉,来自审计署国资监管审计局,20162月进驻甲石村,成为这个有200多户人家村子的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20182月,实际是两年任期结束的时间。但他没有离开, 申请了留任。申请留任的原因很简单:对村子有感情,活也没干完。

  但初来甲石村时,姜海泉一筹莫展。

  荒凉是他对甲石村的第一印象。虽然来之前,姜海泉已对这个国定标准的一类贫困村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但当时眼前的情况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进村的盘山路,尘土飞扬,不时还会遇上山体滑坡;土路连接各户,雨天里更是行走不便;破旧的房屋透着村中生活的沉闷;村里的卫生室,墙上一条大裂缝甚是扎眼;村子里没网,电不稳定,宁静却也闭塞;村里幼儿园,两个旧板凳上放一个木板,就搭起了孩子们休息的地方;村务活动没有办公地点……

  他住在村委会二楼。当时,房间有窗,但无法关上;窗上有玻璃,但支离破碎。2月的甲石村,颇为湿冷,他只好拿着编织袋类的塑料布套在破旧的木窗上。而当时,村里的工作很难推动,村干部也人心浮动,很多人计划外出打工。

  怎么干?姜海泉些许心灰意冷。

  但工作还是一点点开始做起来。改善基础设施,也诚心劝说有能力的村干部留下。

  建设通组路、通电、通网络、供水……每一个项目,算得上顺利,但谈不上容易。8公里的通组路,需要300多万元费用。道路建设涉及的申请流程与办理手续较为复杂,涉及的部门多,耗时也长。而村里之前修土路占用村民田地尚未兑现的补偿,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了一道障碍。姜海泉只能不断地前往村民家沟通、动员、分析利弊,一点一点获得村民信任。

  甲石村如今的村委会与幼儿园所在地,本是废弃的两栋小学教学楼。姜海泉和村干部们先行垫付了一部分资金,又筹集了一部分,与村民一起粉刷墙壁、连接线路、砌砖砌墙,修缮村委会;与丹寨县教育局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完成幼儿园的维修,并购买教具、玩具、书本,让它真正“像”一个幼儿园。

  幼儿园的修缮工作是姜海泉到任一个月后进行的。姜海泉有一个女儿,那时在北京的幼儿园上小班。身为人父的姜海泉看到村里幼儿园的旧模样,与女儿的学校一对比,心酸。

  姜海泉认为,教育应该成为阻断贫穷代际传播的一种方式。为此,姜海泉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10万元的项目支持,帮助甲石村所在的排调镇的第一小学完成食堂扩建,让近500名小学生能够在室内吃上暖暖的饭菜;发起棉被捐赠,为小学生驱寒取暖。

  “他用心”

  张有龙,是排调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也是排调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在有限的一些工作接触中,姜海泉给张有龙留下了“诚实、低调、务实”的印象。“每户的家庭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换作我,做不到。”张有龙说,这并非谦虚,姜海泉对村子的了解,实为难得。甲石村有7个村民小组,230户,1060口人。张有龙说,有次在镇里开会,结束后姜海泉顺便去了排调镇第一小学,去接甲石村的孩子回家。“他甚至连村里的小孩儿都认识。”

  “驻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排调镇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曾玲有感而发。

  甲石村南北相距15公里。刚来的半年时间里,姜海泉不知走了多少遍15公里。了解村子的整体情况,知晓村民的想法。起初的走访中,姜海泉“不怎么敢说话”。因为语言存在障碍,又对村民反映的情况及村里的事务不怎么了解。他如今对农业种植知识的掌握、对产业发展的认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

  甲石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种植玉米和水稻。玉米,用来喂牲畜;水稻,用来食用。但这样的种植结构,村民一年下来几乎没有纯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李大春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水稻最高产1000斤,能卖1000元,而水稻从选种、播种,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每亩投入的农资、人力成本也在1000元。这样一来,产出与投入持平,村民一年等于白干。

  但是,调整村民世代相传的种植结构,并非易事。在中国传统农业观念中,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但在如今的脱贫攻坚战中,有粮食保证固然重要,而同样重要的是有可支配收入。

  左亚丽,丹寨县审计局派驻甲石村的扶贫干部,是姜海泉驻村工作的得力助手。左亚丽说,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她和姜海泉没少去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对于世代种植玉米、水稻的村里人来说,这是大事,村民担心有风险。

  一封联名信

  2017年,审计署新入职的青年干部前往甲石村进行基层生活体验。当地村民在与青年干部的聊天中,了解到姜海泉的驻村工作将于半年后结束。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联名写了一封希望姜海泉继续留下的请愿书,让青年干部带回了北京。

  姜海泉当时并不知情,得知之后颇为感动。

  没想到,确实是没想到。以为只有电视剧中才会有这样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个人来讲,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如今,甲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稳定进行。完成通组公路、村卫生室的建设;完成村居生活环境的治理; 进行用电线路改造;引进宽带网络、4G信号以及广电主光缆接入……安信茶叶有限公司甲石村茶叶基地土地规模扩大到1200亩,吸纳135户贫困户入股,贫困户除每年可得到户均2500元的入股分红外,每人每天参与劳动可获得7080元的务工收入;村里发起成立的广发”“腾源两家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体贫困户参与,种植药用吊瓜、钩藤、生姜、火龙果、布福娜等作物,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也增加村民收入……

  在姜海泉看来,工作的完成并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设施改变了,产业有了,村民的钱包鼓了,工作并不是我个人做的,首先有党的扶贫政策,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更多的是按照组织要求,认真落实、把控方向、沟通协调、争取和整合资源。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意义。如果需要记得是谁干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

  村子的后续发展

  对于姜海泉来说,甲石村不仅仅需要脱贫,更要保持良好的后续发展。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始终是要离开的,我离开了之后,村子应该实现自主发展。

  甲石村有27名党员,一半在村里,一半在外打工。在外打工的党员,是姜海泉一个一个找出来,联系上的。去他们的家里,问他们的亲戚,找到他们的电话,建立起沟通联系。姜海泉说,如今的党支部活动都定期举行,党员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之前只是缺乏组织。对于身在外省的党员,要把学习资料、村内动态等电子材料及时地发给他们。在我们村,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党员,那被认为是件很荣耀的事。对村民来讲,党员很重要。

  两委班子,是带动村子发展的关键群体。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与否、视野是否开阔,对整个村子的发展至关重要。两年时间里,甲石村两委班子接受了各类教育培训,既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认识村子的自身状况,理清村子的发展思路。姜海泉还带领两委班子外出学习考察,近到周边、贵州省内,远到广西、云南的山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的党建、村务管理、农业技术。也考察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帮助村子的产业发展。姜海泉说。

  李大春说,如今的甲石村两委班子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转变。姜海泉带快了工作节奏,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只有这样,村里才会有改变。我们也都支持他的工作。

  带领全村改善生活,也要帮助村民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应该保证对村民精神的关爱,抚平心理缺失,让群众的心安定下来,乐观、勤奋地生活。姜海泉说,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精神扶贫的事,毕竟这也是村子健康发展的保障。他(姜海泉)很不容易。村委会代理主任杨清说。

  据姜海泉介绍,2016年的一次村民会议上,村民对他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他继续努力,让村子实现更大变化。他对村民说自己一定会努力。

  当记者离开甲石村时问姜海泉:明年,你的留任延期到期了怎么办?姜海泉低下头,想了想,说:不敢想明年走的事。先把没干完的事儿干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