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王传喜:“选举咱当村干部,就要对得起大伙儿这份信任”

发布时间 :2018-07-05      作者 :撰文 本刊记者 周晨亮 摄影 本刊记者 王蕴聪      

  从旧村改造到村民增收,从土地流转经营到首个国家级农业公园试点,从美化村庄到改善村风……19年间,王传喜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将一个“脏乱穷差”的落后村,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20186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王传喜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 摄影 王蕴聪/人民画报

  千年古县山东兰陵,县城旁一隅,坐落着代村。代村,始建于东晋初年,原名戴家村,因戴姓居民最早居住而得名,现属卞庄街道管辖,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建村历史。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村是“农业学大寨”红旗单位、县委书记包点村,代村在解决自身温饱的基础上,一年还能上缴爱国粮100多万斤,是历史上有名的“先进村”。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代村因种种原因,成了一个背负着近400万村级债务的“落后村”。

  经过近19年的治理与发展,现如今的代村集体产业总产值26亿元、纯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5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模范村”。

  这一巨变的背后离不开代村的带头人——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身材魁梧、面庞黑红的王传喜,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这位声线浑厚的山东汉子,引领了代村的发展热潮。

  敢啃硬骨头 一碗水端平

  王传喜办公室的文件柜中,190多本工作笔记码放得整整齐齐。从刚上任用的小黄皮“工作手册”,到大大小小的皮革面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近19年工作的日日夜夜……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兴起,而代村却没跟上时代步伐,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当时,王传喜还是兰陵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部的经理,大伙儿都觉得他在外面见的世面多,有真本事,所以在1999年村党支部换届时,村民们都选王传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810月成立社区党委,改任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面对村民的信任,王传喜毅然辞掉了经理职务,回村担起了“领头人”的担子。

  经过调研他发现,人地不均和零散经营,是限制代村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他反复思量,提出重新调整土地,一户两块田。“庄户人最关心土地问题,当时人均最少的是不到三分地,最多的二亩七八,相差近十倍,大部分群众反映强烈。”有的干部认为,动土地是伤筋动骨的事,人少地多的户、组肯定不干,解决土地问题合理但不现实,再说王传喜一个刚30岁出头的年轻人能行吗?

  “为啥合理还能做不成?”王传喜不信,“分地的事儿喊出去了,如果干不成,我们这届班子就失去了威信,等于提前解散了,没有退路!”王传喜带领村干部一边做群众思想工作,走民主程序;一边将方案形成文件,报到镇里、县里。

  时值2000年夏天,地里刚割完小麦庄稼腾茬,为不耽误下季播种,王传喜带着村干部临时设了个后勤组,夜间发大衣,白天发草帽、送水送饭。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吃住都在地里。

  一户两块田,一块好点的一块差点的,所有村民一律公平抓阄选地。从抓阄结果看,村干部抓的碰巧都是孬地贫地,老百姓一下子就对这届村“两委”班子竖起来大拇指。

  “通过这件事,奠定了我们这一届村‘两委’班子的群众基础,大家对我们都很信服,进一步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回忆起这段往事,王传喜十分感慨:“老百姓的工作好不好做,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真’和‘公’,只要我们没有任何私心,干的是一碗水端平的真事儿,一定能把事干成。”

  接下来,王传喜又带领大家陆续开展了治安整治、环境整治、村风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代村的面貌在一天天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