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驻村扶贫干部群像扫描

发布时间 :2017-05-19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题: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驻村扶贫干部群像扫描

  新华社记者

  脱贫攻坚涉及千家万户,经过努力,2013年至2016年,全国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成绩单后面,浸润着扶贫一线驻村干部的心血。近日,记者寻访河北、黑龙江、甘肃、安徽、新疆5地扶贫干部的足迹,展现他们的工作片段。虽是点滴记录,但可窥见扎根全国12.8万个贫困村里,扶贫干部的热血与奋斗。

  河北驻村工作组:帮扶到群众心坎上

  大森店村4户五保户、17户低保户,谁家有病人、收入来源有哪些、最渴盼什么……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把这些信息熟记在心。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大森店村,位于两条山沟里,通过易地搬迁、建合作社等措施,2015年已整村脱贫。

  2016年2月14日,大年初七。秦皇岛市科协的侯芳、佟计强、郑红山组成3人工作组进驻大森店,着重进行脱贫之后的巩固提升工作。

  怕村民因病返贫,工作组联系医院来义诊;村民种果树缺技术,他们创办科普学校,邀专家来上课;五保户、低保户条件差,他们多次走访想对策……

  记者近日跟随工作组见到70岁的五保户鲍万胜,耳聋且腿疼,他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子,和叔伯兄弟一起住。他布满茧子的双手,因类风湿而导致骨节凸起,几乎丧失劳动能力。

  “他们如同我们的父兄,看着他们的境况,心中揪疼。”侯芳说。工作组希望帮村里做强合作社、发展农家休闲游壮大集体经济,让村里有实力给五保户、低保户更多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感到更有依靠、更有温暖。

  侯芳作为组长,扶贫期限是2年,满1年就能“撤”的佟计强、郑红山自愿留下来。工作组的日常工作包罗万象:调解纠纷、争取项目、巡山防火。

  “只要看到山上冒烟,撒开腿就往那边跑,山上栽满果树,一把大火可能烧掉村民致富的希望。”佟计强说,防火这根弦一年四季都紧绷着。

  安徽驻村第一书记:作村民脱贫的主心骨

  “刚才向你反映的修路问题,如果没有眉目,你就别再来了!”安徽省石台县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入户走访刚开始,就被当地村民“将了一军”。

  2014年,安徽省民委选派李朝阳来到河口村。这已是他任职的第二个贫困村。此前,他在淮南市杨镇回族村担任了两年“第一书记”。

  刚来的时候,河口村432户,其中贫困户141户。村民如此“将他的军”,李朝阳认为,“群众这么说,说明他们苦怕了。”

  经过努力,李朝阳带领村里争取到了安徽省民委机耕路项目,真把路给修通了,村民们服气了。

  他获悉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指导意见,立即为村民申请。有的老百姓根本不信:太阳光也能挣钱了?老百姓还能把电卖给国家?后来事实证明,申请到光伏项目的贫困户,每户每年有3000元收入。

  短短两年,在他的帮助下,河口村先后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

  61岁的马宏喜自从成为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第一批社员,“好像有了主心骨,感觉生活有了奔头”。他说:“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该发展什么,朝什么路子奔。”

  “几年的驻村扶贫经历,虽然也吃了一些苦,但很充实。”李朝阳在村里的任期将在2017年10月结束。他感到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完,已主动向组织递交了再干一任、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请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