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50074000114.jpg

中文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察 >> 正文

链接世界,合作共赢: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书写开放新篇章

2025-06-19      李卓希 / 人民画报

  • image001.JPG

  • image003.JPG

  • image005.JPG

  • image007.JPG

  • image009.JPG

  • image011.JPG

< >

  2025年6月18日至20日,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举行。 以“跨国公司与中国——链接世界 合作共赢”为主题, 本届峰会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集中体现。在全球经济复苏承压、国际投资版图重塑的当下,峰会释放出积极、稳定、可预期的信号,为全球工商界注入信心。

  新朋友、新视野,青岛搭起桥梁

  今年的峰会嘉宾阵容“含金量”十足,共570位代表出席。值得注意的是,参会人员中,有417人来自跨国企业,其中首次参会的“新面孔”占比高达23%。报名参会企业来自全球六大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兴市场企业超过半数,越南、埃及等9国企业首次参会。这不仅显示出青岛峰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反映了中国市场“向新而行”的吸引力。

  峰会不仅保留了传统优势板块,还大胆创新,新增14项活动,如海外基金投资合作论坛、银发经济论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论坛等。议题设置体现出对未来产业趋势的精准预判,也展现中国欢迎各类企业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

  峰会还设计了28条产业链考察路线,让参会企业“沉浸式”体验中国产业生态。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这种实地对接让合作不再停留在纸面。

  实干为先,政策支持更显诚意

  本届峰会不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政策“发声”的窗口。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外资试点项目落地,同时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政策。通过设立重点外资企业服务专班、外企圆桌会议等机制,回应企业关切、解决发展痛点。

  这一系列组合拳,展现了中国吸引外资从“拼增量”转向“提质量”“强链条”的政策取向。《跨国公司在中国》系列研究报告也将在本届峰会同步发布,为跨国公司提供权威的市场判断依据,成为其深耕中国的“指南针”。

  青岛实践,验证合作共赢的深层逻辑

  作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青岛正在成为外资布局的重要落点。阿斯利康、托克、路易达孚等外企项目成功落地,益海嘉里、希杰等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目前,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了412个项目,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本届峰会将继续推动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现代医药、高端化工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德、中阿等专题论坛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全球对接。在这个过程中,青岛不仅是“会议举办地”,更是“项目承接地”“合作孵化地”。

  同时,来自中东的35位企业代表也在新能源、基金投资、海水淡化等领域寻求新合作,标志着峰会已成为全球企业对接中国的前沿平台。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从开放信号到产业落地,从合作理念到具体项目,青岛峰会勾勒出一条跨国公司融入中国、共享红利的新路径。站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风口,中国以开放、包容、务实的姿态回应世界的期待,也以精准、系统、专业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老朋友和新伙伴。

  对跨国公司而言,投资中国,不只是对市场的选择,更是对确定性的投资。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中国的政策确定性、发展稳定性与战略连贯性,成为企业“长期主义”的最佳依托。

  本届青岛峰会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伙伴;不仅能引进来,也能携手走出去。在这场全球合作的交响曲中,青岛正奏出最动听的链接之音。

上一页

下一页

链接世界,合作共赢: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书写开放新篇章

2025-06-19      李卓希 / 人民画报

  2025年6月18日至20日,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举行。 以“跨国公司与中国——链接世界 合作共赢”为主题, 本届峰会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集中体现。在全球经济复苏承压、国际投资版图重塑的当下,峰会释放出积极、稳定、可预期的信号,为全球工商界注入信心。

  新朋友、新视野,青岛搭起桥梁

  今年的峰会嘉宾阵容“含金量”十足,共570位代表出席。值得注意的是,参会人员中,有417人来自跨国企业,其中首次参会的“新面孔”占比高达23%。报名参会企业来自全球六大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兴市场企业超过半数,越南、埃及等9国企业首次参会。这不仅显示出青岛峰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反映了中国市场“向新而行”的吸引力。

  峰会不仅保留了传统优势板块,还大胆创新,新增14项活动,如海外基金投资合作论坛、银发经济论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论坛等。议题设置体现出对未来产业趋势的精准预判,也展现中国欢迎各类企业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

  峰会还设计了28条产业链考察路线,让参会企业“沉浸式”体验中国产业生态。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这种实地对接让合作不再停留在纸面。

  实干为先,政策支持更显诚意

  本届峰会不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政策“发声”的窗口。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外资试点项目落地,同时修订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政策。通过设立重点外资企业服务专班、外企圆桌会议等机制,回应企业关切、解决发展痛点。

  这一系列组合拳,展现了中国吸引外资从“拼增量”转向“提质量”“强链条”的政策取向。《跨国公司在中国》系列研究报告也将在本届峰会同步发布,为跨国公司提供权威的市场判断依据,成为其深耕中国的“指南针”。

  青岛实践,验证合作共赢的深层逻辑

  作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青岛正在成为外资布局的重要落点。阿斯利康、托克、路易达孚等外企项目成功落地,益海嘉里、希杰等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目前,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了412个项目,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本届峰会将继续推动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现代医药、高端化工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德、中阿等专题论坛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全球对接。在这个过程中,青岛不仅是“会议举办地”,更是“项目承接地”“合作孵化地”。

  同时,来自中东的35位企业代表也在新能源、基金投资、海水淡化等领域寻求新合作,标志着峰会已成为全球企业对接中国的前沿平台。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从开放信号到产业落地,从合作理念到具体项目,青岛峰会勾勒出一条跨国公司融入中国、共享红利的新路径。站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风口,中国以开放、包容、务实的姿态回应世界的期待,也以精准、系统、专业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老朋友和新伙伴。

  对跨国公司而言,投资中国,不只是对市场的选择,更是对确定性的投资。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中国的政策确定性、发展稳定性与战略连贯性,成为企业“长期主义”的最佳依托。

  本届青岛峰会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伙伴;不仅能引进来,也能携手走出去。在这场全球合作的交响曲中,青岛正奏出最动听的链接之音。

  • image001.JPG

  • image003.JPG

  • image005.JPG

  • image007.JPG

  • image009.JPG

  • image0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