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山西晋中 古村落焕发新魅力

2022-09-19      本刊记者 郭翔妹

  • WechatIMG843.jpg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内的古院落。古村的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

  • DSC00817.jpg

    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进院和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0860.jpg

    游客在后沟景区内的农家乐就餐。管理模式改革后,村民可以通过办民宿、开饭店、当员工、售杂粮水果、做手工、扮群演等多种方式依托企业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大幅增加收入。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0842.jpg

    后沟古村景区将古院重新利用,打造为特色酒坊。后沟村通过特色化发展,共享景区红利,依托景区发展壮大农家乐、特色民宿产业和酒坊、豆腐坊、油坊等传统产业,将资源转化动能,提升发展水平,复活古村。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MG18.jpg

    村民与游客在后沟村古戏台前观看戏剧演出。后沟古戏台至今保留有20世纪50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戏单。

  • DJI_0037A   5米乘13米.jpg

    航拍平遥横坡村。横坡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南15公里处,是中国传统古村落。

  • DSC01019.jpg

    耿香额,横坡古村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后厨工作人员。她说:“以前只能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能照顾家里的同时收入更多了,我们村民心里也更高兴了。”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045.jpg

    于明亮,横坡古村景区保洁员。乡村振兴政策的带动下,曾是贫困户的于明亮通过村委的帮助,摆脱了贫困,现在每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_6223.jpg

    横坡村村民们在广场观看露天电影。横坡村古村开设了农耕文化博物馆、窑洞文化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区,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活动广场,成立乡村老年大学,丰富了村民与游客的文化体验。

  • DSC01054.jpg

    李玲,横坡古村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前台工作人员。横坡村新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多名本村青年人回村工作、创业。目前,横坡村致力于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季节性用工450余人。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065.jpg

    张馨之,横坡古村游客接待中心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在古村游客中心帮忙接待游客。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0920_2 (1).jpg

    横坡村村民在文化广场边休息闲聊。近几年,横坡村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将乡村符号与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充分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业态。

  • IMG_7991.jpg

    1990年秋天,白燕遗址的考古队队员在白燕整理发掘资料。图中左二为张忠培,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 WechatIMG6.jpg

    太谷区小白乡白燕村苗木产业园区。白燕村的苗木种植面积达3700亩,有150多个知名绿化、美化品种和多个精品苗木培育、展示基地,村内林木覆盖率高达70%,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

  • DSC01165.jpg

    白燕村村民在商品采购驿站前休闲娱乐。白燕村全村耕地面积约5200余亩,农户665户,人口1815人,村内正式党员46名。白燕村是晋中市美丽宜居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06.jpg

    白燕村绿美园林公司示范基地内,村民们正在扦插。经过近20年发展,绿美园林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育苗“三五九”法并研发嫩枝扦插技术,实现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优化了木质扦插周期。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46.jpg

    小白乡村民在园林示范基地的葡萄种植大棚内。小白乡积极拓展设施红枣、四季葡萄、南果北种(百香果)新产业,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增收。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25.jpg

    白燕村绿美园林公司园林示范基地内,村民们正在修剪林木。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53.jpg

    绿美园林公司员工在直播间进行直播测试。公司将白燕村黑花生、黑小米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直播推广销售,拓宽公司与农民收入来源。此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户利益最大化。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

  山西是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三晋大地上留存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存。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不久前,本刊记者走进山西晋中三个古村落—榆次后沟村、平遥横坡村、太谷白燕村,了解那里如何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榆次后沟 千年古村留住文化乡愁
  这里是“中国古村落抢救保护第一村”。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的后沟村,由于地处偏僻,保存了相对完整的黄土高原自然地貌和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古村原貌。村内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极具独特性;同时,这里还保留了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关帝庙等古建。后沟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沟、坡、塬、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体现北方旱塬农耕典型样貌。
  2002年11月,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等一行专家来到后沟村,进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地采样考察。他们一致认为,后沟古村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这里浓缩了千百年来北方汉族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和民俗民风。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村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2015年6月,冯骥才在后沟村发表《后沟宣言》,与文化学者一起,唤起民众文化自觉。后沟村声名远播,每年吸引大批学者、游客纷至沓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沟村的“短板”也逐步显现,“景村一体、民客共居”的局面导致村庄保护效果变差;“市场竞争、理念落后、管理不善”的状况,导致游客逐渐减少,景区提升变慢,村民增收缓慢。
  为了解决后沟古村面临的困境,榆次区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经营和保护后沟古村景区。经过多年科学化运营,村庄整体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很大改观,并且着重于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按照“民宿、民艺、民乐、农博、影视、研学”的整体规划对古村进行修整和布展。将村民腾出来的院落进行原样修复后,邀请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古村进行非遗作品的制作、展示。村民还可以回到自己的老院,按传统文化方式居住、生活,将传统的民俗保留下来。
  同时,后沟村党支部抢抓机遇,将村集体原有的“古村庙宇、公共设施、古宅老院”等集体经营性资产折价为后沟村股权入股公司。
  “现在后沟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保护与开发并举,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与景区沟通配合,带动古村村民就业,为村民创造福利。”后沟村党支部书记范利军介绍道,后沟村依托景区发展壮大农家乐、特色民宿产业,“顶峰时全村共发展了十余家农家乐,也通过经营农家乐帮助第一批后沟村村民先富了起来”。
  走进后沟景区里“葡萄院”农家乐,里面摆放着的桔梗画格外引人注意。这是后沟村村民张俊文在与妻子经营农家乐之余制作的,一幅幅作品充满了三晋人特有的想象力,张俊文说:“我制作了和后沟有关的作品,能宣传后沟古村的同时,也可以在疫情期间通过售卖作品增加收入。”晋中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王旭东为将古人的建筑智慧传承下去,在古村成立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用烤土工艺制作了后沟古村等一系列古建模型。后沟村村民张金叶将后沟大戏台、后沟的四季等与后沟古村有关的经典建筑、传统民俗制作成剪纸作品,她说:“我要用剪纸把后沟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小康之路都‘剪’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后沟的历史传说与民俗风貌。”同时,张金叶在本职工作之余,还是一名剪纸老师。她说:“我觉得把这门手艺教给更多热爱剪纸的年轻人是很有意义的事。”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2021年后沟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未来,古村景区建设将进行创新,增加宣传力度。下一步,后沟村党支部也会带领村民建设拱棚园区,村民将通过在拱棚种植西红柿等农产品,年收入预计可增加3-5万元。”范利军说。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共东赵乡委员会提供)
  平遥横坡 从“三难”古村到绿色度假村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的横坡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十多年前,横坡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三难村”—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两山五岭九道沟,上坡下坡没平路,羊肠小道一尺三;晚上照明靠月亮,打水去沟里……”就是当时的写照。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短短十几年之后,已经变成拥有国家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5亿元生态庄园的富裕乡村,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18万元。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在村党支部的推动下,横坡村成立了峰威专业养殖合作社,这是为助力全村摆脱贫困、发展振兴而打造的福利工程,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赢。
  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展模式单一、管理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农户分散带来的发展瓶颈期。在走访江苏无锡华西村、山西晋中大寨村等村后,横坡村以集体合作社为基础,与县龙头企业煤化集团合作开发横坡生态庄园,下力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古村成为了绿色休闲度假村。
  横坡村绿树掩映。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通过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这里从一个“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小山村成功化身为“国家森林乡村”。
  “我们村离平遥古城只有半个小时车程,很多游客在逛完古城后都会来这里体验田园生活。”村党支部书记郭兴峰说,横坡村通过“旅游+”“+旅游”融合模式,把生态种养、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合作社经营产业与本村窑洞、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相结合,开发窑洞民宿、儿童主题游乐场、空中索道、农家乐、百禽园等旅游项目,同时开发绿色食用油、石磨面等特色礼品。除了传统的农家乐项目,横坡村还在春节和暑期推出了“平遥中国年”灯光秀和最美乡村(消夏)文化节两项重点活动吸引游客。
  此外,横坡村建设了农耕文化博物馆、窑洞文化博物馆、国学文化体验区,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活动广场,举办乡村文化节,保护传承农村古村文化。借力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重要活动,承办国际摄影大展采风等活动,并开通自媒体账号多角度传播“横坡古村”的文化旅游品牌。截至2020年,当地已经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
  郭兴峰对记者说:“我们依托平遥古城的旅游优势,发挥区位优势,让游客游玩在古城,吃住体验在横坡,同时感受我们村传统古村落文化魅力。”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民委员会提供)
  太谷白燕 “苗”绘新时代的“晋中史前第一村”
  2016年12月,白燕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白燕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白燕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东北部的小白乡,南望凤凰三山,背靠白燕遗址,乌马河穿境而过。全村耕地面积约5200余亩,农户665户,人口1815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燕遗址位于村西200米处,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以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一些装饰品。这些出土文物从仰韶文化一直延续到两周时期,因此白燕村被誉为“晋中史前第一村”。
  这里也是箕子文化发源地。村子附近保留的古箕城遗址,正是中国文化“第一子”箕子封邑的都城。箕子是商王文丁的儿子,他的代表作《洪范》中的王道学说,是儒家仁政思想的源头;这里还有传统农耕文化,村内的千年枣园、宝峰寺、明清古院落、张氏佳城等都是耕读传家的白燕村的见证。
  走进今天的白燕村,这里将古朴与现代结合,呈现出独特的气质。2019年5月以来,作为晋中市委乡村振兴精品廊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燕村围绕文化和产业两大方面,建设兼具生态产业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古村落。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持续推进,到2020年,山西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3.18%,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如今的白燕因苗海而兴。苗木是小白乡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潜心发展,已形成以白燕、王村为中心,辐射小白、大白、下庄、上庄等9个行政村的苗木产业园区。
  作为晋中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白燕的苗木种植面积达3700亩,有150多个知名绿化、美化品种和多个精品苗木培育、展示基地,是全省最大的苗木花卉园区、华北地区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
  “苗木的生态底色带起了产业的致富底气,这是白燕村最长远的发展底蕴。现在村内人均收入可以达到2.2万元,在太谷区也是名列前茅的。”白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震介绍。
  如今小白乡持续对传统古院落修复,对白燕遗址、箕子文化的文化传承仍在深入;2020年,白燕村被评为了“全国文明村”。王震说:“白燕村有振兴的底蕴,相信不久之后的白燕村一定会成为文化旅游体验地、生态旅游大观园。” 
 

上一页

下一页

山西晋中 古村落焕发新魅力

2022-09-19      本刊记者 郭翔妹

  山西是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三晋大地上留存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存。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不久前,本刊记者走进山西晋中三个古村落—榆次后沟村、平遥横坡村、太谷白燕村,了解那里如何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榆次后沟 千年古村留住文化乡愁
  这里是“中国古村落抢救保护第一村”。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的后沟村,由于地处偏僻,保存了相对完整的黄土高原自然地貌和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古村原貌。村内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极具独特性;同时,这里还保留了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关帝庙等古建。后沟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沟、坡、塬、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体现北方旱塬农耕典型样貌。
  2002年11月,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等一行专家来到后沟村,进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地采样考察。他们一致认为,后沟古村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这里浓缩了千百年来北方汉族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和民俗民风。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村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2015年6月,冯骥才在后沟村发表《后沟宣言》,与文化学者一起,唤起民众文化自觉。后沟村声名远播,每年吸引大批学者、游客纷至沓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沟村的“短板”也逐步显现,“景村一体、民客共居”的局面导致村庄保护效果变差;“市场竞争、理念落后、管理不善”的状况,导致游客逐渐减少,景区提升变慢,村民增收缓慢。
  为了解决后沟古村面临的困境,榆次区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经营和保护后沟古村景区。经过多年科学化运营,村庄整体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很大改观,并且着重于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按照“民宿、民艺、民乐、农博、影视、研学”的整体规划对古村进行修整和布展。将村民腾出来的院落进行原样修复后,邀请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古村进行非遗作品的制作、展示。村民还可以回到自己的老院,按传统文化方式居住、生活,将传统的民俗保留下来。
  同时,后沟村党支部抢抓机遇,将村集体原有的“古村庙宇、公共设施、古宅老院”等集体经营性资产折价为后沟村股权入股公司。
  “现在后沟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保护与开发并举,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与景区沟通配合,带动古村村民就业,为村民创造福利。”后沟村党支部书记范利军介绍道,后沟村依托景区发展壮大农家乐、特色民宿产业,“顶峰时全村共发展了十余家农家乐,也通过经营农家乐帮助第一批后沟村村民先富了起来”。
  走进后沟景区里“葡萄院”农家乐,里面摆放着的桔梗画格外引人注意。这是后沟村村民张俊文在与妻子经营农家乐之余制作的,一幅幅作品充满了三晋人特有的想象力,张俊文说:“我制作了和后沟有关的作品,能宣传后沟古村的同时,也可以在疫情期间通过售卖作品增加收入。”晋中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王旭东为将古人的建筑智慧传承下去,在古村成立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用烤土工艺制作了后沟古村等一系列古建模型。后沟村村民张金叶将后沟大戏台、后沟的四季等与后沟古村有关的经典建筑、传统民俗制作成剪纸作品,她说:“我要用剪纸把后沟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小康之路都‘剪’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后沟的历史传说与民俗风貌。”同时,张金叶在本职工作之余,还是一名剪纸老师。她说:“我觉得把这门手艺教给更多热爱剪纸的年轻人是很有意义的事。”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2021年后沟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未来,古村景区建设将进行创新,增加宣传力度。下一步,后沟村党支部也会带领村民建设拱棚园区,村民将通过在拱棚种植西红柿等农产品,年收入预计可增加3-5万元。”范利军说。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共东赵乡委员会提供)
  平遥横坡 从“三难”古村到绿色度假村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的横坡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十多年前,横坡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三难村”—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两山五岭九道沟,上坡下坡没平路,羊肠小道一尺三;晚上照明靠月亮,打水去沟里……”就是当时的写照。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短短十几年之后,已经变成拥有国家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5亿元生态庄园的富裕乡村,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18万元。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在村党支部的推动下,横坡村成立了峰威专业养殖合作社,这是为助力全村摆脱贫困、发展振兴而打造的福利工程,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赢。
  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展模式单一、管理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农户分散带来的发展瓶颈期。在走访江苏无锡华西村、山西晋中大寨村等村后,横坡村以集体合作社为基础,与县龙头企业煤化集团合作开发横坡生态庄园,下力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古村成为了绿色休闲度假村。
  横坡村绿树掩映。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通过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这里从一个“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小山村成功化身为“国家森林乡村”。
  “我们村离平遥古城只有半个小时车程,很多游客在逛完古城后都会来这里体验田园生活。”村党支部书记郭兴峰说,横坡村通过“旅游+”“+旅游”融合模式,把生态种养、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合作社经营产业与本村窑洞、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相结合,开发窑洞民宿、儿童主题游乐场、空中索道、农家乐、百禽园等旅游项目,同时开发绿色食用油、石磨面等特色礼品。除了传统的农家乐项目,横坡村还在春节和暑期推出了“平遥中国年”灯光秀和最美乡村(消夏)文化节两项重点活动吸引游客。
  此外,横坡村建设了农耕文化博物馆、窑洞文化博物馆、国学文化体验区,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活动广场,举办乡村文化节,保护传承农村古村文化。借力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重要活动,承办国际摄影大展采风等活动,并开通自媒体账号多角度传播“横坡古村”的文化旅游品牌。截至2020年,当地已经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
  郭兴峰对记者说:“我们依托平遥古城的旅游优势,发挥区位优势,让游客游玩在古城,吃住体验在横坡,同时感受我们村传统古村落文化魅力。”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民委员会提供)
  太谷白燕 “苗”绘新时代的“晋中史前第一村”
  2016年12月,白燕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白燕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白燕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东北部的小白乡,南望凤凰三山,背靠白燕遗址,乌马河穿境而过。全村耕地面积约5200余亩,农户665户,人口1815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燕遗址位于村西200米处,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以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一些装饰品。这些出土文物从仰韶文化一直延续到两周时期,因此白燕村被誉为“晋中史前第一村”。
  这里也是箕子文化发源地。村子附近保留的古箕城遗址,正是中国文化“第一子”箕子封邑的都城。箕子是商王文丁的儿子,他的代表作《洪范》中的王道学说,是儒家仁政思想的源头;这里还有传统农耕文化,村内的千年枣园、宝峰寺、明清古院落、张氏佳城等都是耕读传家的白燕村的见证。
  走进今天的白燕村,这里将古朴与现代结合,呈现出独特的气质。2019年5月以来,作为晋中市委乡村振兴精品廊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燕村围绕文化和产业两大方面,建设兼具生态产业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古村落。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持续推进,到2020年,山西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3.18%,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如今的白燕因苗海而兴。苗木是小白乡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潜心发展,已形成以白燕、王村为中心,辐射小白、大白、下庄、上庄等9个行政村的苗木产业园区。
  作为晋中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白燕的苗木种植面积达3700亩,有150多个知名绿化、美化品种和多个精品苗木培育、展示基地,是全省最大的苗木花卉园区、华北地区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
  “苗木的生态底色带起了产业的致富底气,这是白燕村最长远的发展底蕴。现在村内人均收入可以达到2.2万元,在太谷区也是名列前茅的。”白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震介绍。
  如今小白乡持续对传统古院落修复,对白燕遗址、箕子文化的文化传承仍在深入;2020年,白燕村被评为了“全国文明村”。王震说:“白燕村有振兴的底蕴,相信不久之后的白燕村一定会成为文化旅游体验地、生态旅游大观园。” 
 
  • WechatIMG843.jpg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内的古院落。古村的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

  • DSC00817.jpg

    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进院和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0860.jpg

    游客在后沟景区内的农家乐就餐。管理模式改革后,村民可以通过办民宿、开饭店、当员工、售杂粮水果、做手工、扮群演等多种方式依托企业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大幅增加收入。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0842.jpg

    后沟古村景区将古院重新利用,打造为特色酒坊。后沟村通过特色化发展,共享景区红利,依托景区发展壮大农家乐、特色民宿产业和酒坊、豆腐坊、油坊等传统产业,将资源转化动能,提升发展水平,复活古村。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MG18.jpg

    村民与游客在后沟村古戏台前观看戏剧演出。后沟古戏台至今保留有20世纪50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戏单。

  • DJI_0037A   5米乘13米.jpg

    航拍平遥横坡村。横坡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南15公里处,是中国传统古村落。

  • DSC01019.jpg

    耿香额,横坡古村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后厨工作人员。她说:“以前只能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能照顾家里的同时收入更多了,我们村民心里也更高兴了。”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045.jpg

    于明亮,横坡古村景区保洁员。乡村振兴政策的带动下,曾是贫困户的于明亮通过村委的帮助,摆脱了贫困,现在每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_6223.jpg

    横坡村村民们在广场观看露天电影。横坡村古村开设了农耕文化博物馆、窑洞文化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区,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活动广场,成立乡村老年大学,丰富了村民与游客的文化体验。

  • DSC01054.jpg

    李玲,横坡古村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前台工作人员。横坡村新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多名本村青年人回村工作、创业。目前,横坡村致力于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季节性用工450余人。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065.jpg

    张馨之,横坡古村游客接待中心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在古村游客中心帮忙接待游客。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0920_2 (1).jpg

    横坡村村民在文化广场边休息闲聊。近几年,横坡村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将乡村符号与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充分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业态。

  • IMG_7991.jpg

    1990年秋天,白燕遗址的考古队队员在白燕整理发掘资料。图中左二为张忠培,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 WechatIMG6.jpg

    太谷区小白乡白燕村苗木产业园区。白燕村的苗木种植面积达3700亩,有150多个知名绿化、美化品种和多个精品苗木培育、展示基地,村内林木覆盖率高达70%,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

  • DSC01165.jpg

    白燕村村民在商品采购驿站前休闲娱乐。白燕村全村耕地面积约5200余亩,农户665户,人口1815人,村内正式党员46名。白燕村是晋中市美丽宜居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06.jpg

    白燕村绿美园林公司示范基地内,村民们正在扦插。经过近20年发展,绿美园林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育苗“三五九”法并研发嫩枝扦插技术,实现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优化了木质扦插周期。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46.jpg

    小白乡村民在园林示范基地的葡萄种植大棚内。小白乡积极拓展设施红枣、四季葡萄、南果北种(百香果)新产业,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增收。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25.jpg

    白燕村绿美园林公司园林示范基地内,村民们正在修剪林木。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 DSC01153.jpg

    绿美园林公司员工在直播间进行直播测试。公司将白燕村黑花生、黑小米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直播推广销售,拓宽公司与农民收入来源。此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户利益最大化。 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