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3030309152012.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总要来趟鼓楼吧

2023-03-15      本刊记者 袁梦 陈建

  • 20230215585843fa.jpg

    2023年2月15日,一对新人在鼓楼下拍照。 摄影 韩海丹/中新社

  • 531A9834.jpg

    2023年2月2日,地安门百货商场内,消费者正在挑选商品。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

  在什刹海冰场体验滑冰乐趣,在钟鼓楼感受老城魅力;在烟袋斜街一览北京市井风情,在南锣鼓巷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鼓楼前”所面向的客群已由原来的附近居民,变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民谚把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归纳为“东单西四鼓楼前”。

  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从地安门至鼓楼,是一条不到800米的古老街道,现称地安门外大街,东连南锣鼓巷,西临什刹海,也就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鼓楼前”。

  在暮鼓晨钟的相伴下,鼓楼前,是北出皇城的必经之路,老北京“后市”的所在地,自元代形成以来,这里就是中国古代传统“前承皇城、后启闹市”营城理念的体现。千年大运河在这里与中轴线交汇,文化和繁华在这里凝聚,北京城最早、业态最稳定的商业街市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一区域历史上承载的商业功能延续至今。

  “去地百挑块布,再做身新衣服”

  据清代北京风土掌故杂记《天咫偶闻》记载:“地安门外大街,最为骈阗,北至鼓楼,凡二里余,每日中为市,攘往熙来,无物不有。”

  这条不到千米长的老街上,在清末民国时期曾涌现出100多家商铺,涵括了七八十个行业。赶上逢年过节,沿街商铺常会支起摊子,摆满时令物产和年节玩意。

  作为“鼓楼前”最有人气的商业地标,20世纪50年代落户地安门外的地安门百货商场是几代北京人无法割舍的回忆。“地百里什么都卖,日用百货、家用电器、首饰……是周围最大、最有名的商场。去地百挑块布,再做身新衣服。”住在帽儿胡同的王女士回忆说。

  “作为纺织局的特约商店,新的商品总是能第一时间摆上‘地百’货架”“四块六毛五的婴儿服套装礼盒算得上是当时最新潮的礼品”“排队抢购是常事儿,最火爆的时候售货员都只能站到柜台上”……谈到“地百”,曾经在此负责人事工作、现任北京地百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臧文丰如数家珍。规模大、货品全、活动多,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百”在许多市民心中成了信誉与品质的保证,成为了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不二之选。

  时过境迁,“地百”历经70年依然矗立在此,不过“模样”已大变。为恢复中轴线北段风貌,配合什刹海地区整体规划,“地百”进行了升级改造。

  坡顶灰瓦、木格窗花、古色古香的建筑围墙……2022年12月31日,经升级改造的地百变身“新地佰”—地安门商场。

  全新亮相的地安门商场,“远近高低各不同”,却是扑面而来的老城味道。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介绍说,为契合北京中轴线景观风貌,在更新保护工作中对地安门商场进行“削层”改造,由原有的五层改为地安门外大街一侧沿街立面降至地上两层,前海一侧降至地上四层,并搭建观景露台,在保留传统复古建筑风格的同时,满足各项商业功能。“站在观景露台上,向南观赏地外大街夜景,从北侧俯瞰什刹海,夜景与湖景相得益彰。”刘维岩说。

  “看看红墙绿瓦,感受人来人往”

  今年春节期间,鼓楼前的三岔路口成为“网红打卡地”,“总要来趟鼓楼吧”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在这里,年轻人或是和身后红墙绿瓦的鼓楼合照,或是等待赵雷歌曲《鼓楼》中提到的107路电车。

  在什刹海冰场体验滑冰乐趣,在钟鼓楼感受老城魅力;在烟袋斜街一览北京市井风情,在南锣鼓巷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鼓楼前”所面向的客群已由原来的附近居民,变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作为助力中轴线恢复呈现“前朝后市”特色韵味的重要商业承载,《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中划定的“地安门外商业消费聚集区”被列为地区活力消费圈中历史文化特色类型的商圈之一。

  这一历史文化悠久的区域内,伴着什刹海的旖旎风光、城市的发展脚步,烟袋斜街从清代为贵族官宦服务的高档商业区,发展成为今日名副其实的“网红街”。将传统手作茶与景德镇官窑瓷器完美融合的官做茶、始于清末又几经波折在原址重建的庆云楼、代表中国近代邮政缩影的“大清邮政”……商业融入古街,历史融入生活。如今,烟袋斜街里这些兼具历史传承、文化体验、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商铺让游客在这条商业老街感受到浓浓古韵。

  鸽哨划过,余音袅袅。历经百年变迁,如今的“鼓楼前”繁华依旧,它串联起北京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将古老的文化气息与现代商业相融合,让这片区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一页

下一页

总要来趟鼓楼吧

2023-03-15      本刊记者 袁梦 陈建

  在什刹海冰场体验滑冰乐趣,在钟鼓楼感受老城魅力;在烟袋斜街一览北京市井风情,在南锣鼓巷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鼓楼前”所面向的客群已由原来的附近居民,变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民谚把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归纳为“东单西四鼓楼前”。

  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从地安门至鼓楼,是一条不到800米的古老街道,现称地安门外大街,东连南锣鼓巷,西临什刹海,也就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鼓楼前”。

  在暮鼓晨钟的相伴下,鼓楼前,是北出皇城的必经之路,老北京“后市”的所在地,自元代形成以来,这里就是中国古代传统“前承皇城、后启闹市”营城理念的体现。千年大运河在这里与中轴线交汇,文化和繁华在这里凝聚,北京城最早、业态最稳定的商业街市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一区域历史上承载的商业功能延续至今。

  “去地百挑块布,再做身新衣服”

  据清代北京风土掌故杂记《天咫偶闻》记载:“地安门外大街,最为骈阗,北至鼓楼,凡二里余,每日中为市,攘往熙来,无物不有。”

  这条不到千米长的老街上,在清末民国时期曾涌现出100多家商铺,涵括了七八十个行业。赶上逢年过节,沿街商铺常会支起摊子,摆满时令物产和年节玩意。

  作为“鼓楼前”最有人气的商业地标,20世纪50年代落户地安门外的地安门百货商场是几代北京人无法割舍的回忆。“地百里什么都卖,日用百货、家用电器、首饰……是周围最大、最有名的商场。去地百挑块布,再做身新衣服。”住在帽儿胡同的王女士回忆说。

  “作为纺织局的特约商店,新的商品总是能第一时间摆上‘地百’货架”“四块六毛五的婴儿服套装礼盒算得上是当时最新潮的礼品”“排队抢购是常事儿,最火爆的时候售货员都只能站到柜台上”……谈到“地百”,曾经在此负责人事工作、现任北京地百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臧文丰如数家珍。规模大、货品全、活动多,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百”在许多市民心中成了信誉与品质的保证,成为了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不二之选。

  时过境迁,“地百”历经70年依然矗立在此,不过“模样”已大变。为恢复中轴线北段风貌,配合什刹海地区整体规划,“地百”进行了升级改造。

  坡顶灰瓦、木格窗花、古色古香的建筑围墙……2022年12月31日,经升级改造的地百变身“新地佰”—地安门商场。

  全新亮相的地安门商场,“远近高低各不同”,却是扑面而来的老城味道。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介绍说,为契合北京中轴线景观风貌,在更新保护工作中对地安门商场进行“削层”改造,由原有的五层改为地安门外大街一侧沿街立面降至地上两层,前海一侧降至地上四层,并搭建观景露台,在保留传统复古建筑风格的同时,满足各项商业功能。“站在观景露台上,向南观赏地外大街夜景,从北侧俯瞰什刹海,夜景与湖景相得益彰。”刘维岩说。

  “看看红墙绿瓦,感受人来人往”

  今年春节期间,鼓楼前的三岔路口成为“网红打卡地”,“总要来趟鼓楼吧”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在这里,年轻人或是和身后红墙绿瓦的鼓楼合照,或是等待赵雷歌曲《鼓楼》中提到的107路电车。

  在什刹海冰场体验滑冰乐趣,在钟鼓楼感受老城魅力;在烟袋斜街一览北京市井风情,在南锣鼓巷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鼓楼前”所面向的客群已由原来的附近居民,变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作为助力中轴线恢复呈现“前朝后市”特色韵味的重要商业承载,《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中划定的“地安门外商业消费聚集区”被列为地区活力消费圈中历史文化特色类型的商圈之一。

  这一历史文化悠久的区域内,伴着什刹海的旖旎风光、城市的发展脚步,烟袋斜街从清代为贵族官宦服务的高档商业区,发展成为今日名副其实的“网红街”。将传统手作茶与景德镇官窑瓷器完美融合的官做茶、始于清末又几经波折在原址重建的庆云楼、代表中国近代邮政缩影的“大清邮政”……商业融入古街,历史融入生活。如今,烟袋斜街里这些兼具历史传承、文化体验、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商铺让游客在这条商业老街感受到浓浓古韵。

  鸽哨划过,余音袅袅。历经百年变迁,如今的“鼓楼前”繁华依旧,它串联起北京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将古老的文化气息与现代商业相融合,让这片区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 20230215585843fa.jpg

    2023年2月15日,一对新人在鼓楼下拍照。 摄影 韩海丹/中新社

  • 531A9834.jpg

    2023年2月2日,地安门百货商场内,消费者正在挑选商品。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