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3030309152012.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绘一条轴 读一座城

2023-03-16      本刊记者 刘佩瑶

  • 章节索引图3 final.jpg

    宋壮壮主编的《中轴线》一书内页。该书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中轴线上的北京生活。 帝都绘工作室 供图

< >

  宋壮壮是一名“80后”建筑设计师,多年来致力于北京城市文化的研究、设计和传播。他在地安门外大街附近的帽儿胡同里长大,从中学开始,去档案馆查资料,到测绘局找图纸,一步一步探索着北京城市设计和建筑空间。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最初接触到‘北京中轴线’的概念,是在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课程中。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视角的转变,我开始把自己一直居住生活的空间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宋壮壮说。

  2012年,宋壮壮与朋友共同创立“我们聊建筑”建筑与城市通识教育项目,开始在北京多所中学开展城市建筑的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创办了品牌“帝都绘”。团队通过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形式,紧密贴合时事和人们日常关心的话题,向大众传播关于中轴线、关于北京城市设计的内容。

  “北京中轴线拥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在世界范围内很少见;其次,它的空间尺度大,总长有7.8公里;同时,北京中轴线涵盖了街道、公园、博物院、水系、民居等众多元素,相对于世界范围内其他城市,如美国华盛顿、法国巴黎等,以街道为主的轴线设计,构成元素更为丰富。”融合自己的东西方学术视角,宋壮壮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相较于世界其他城市轴线的独特之处:“除了物质和空间的概念,北京中轴线背后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样需要被人们了解。”

  2021年,帝都绘工作室出版图书《中轴线》,用500余幅插画串联起7个多世纪。“保护北京中轴线是件宏大的事情。”在宋壮壮看来,北京中轴线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着无数可能。“我们将宏观视角的城市、中观视角的建筑、微观视角的生活叠加,串联古今,架构起《中轴线》,让读者感知到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遗产’,中轴线与自己息息相关。”

  在北京什刹海城市探索中心,宋壮壮和他的团队还策划了中轴线系列展览,结合公开演讲和亲子活动等内容,从历史、建筑、生活等不同角度叙述中轴线的故事。帝都绘这个最初以介绍北京这座城市为内容的自媒体,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集北京城市内容创作、平面设计、线下活动、跨界合作于一体的工作室。

  “在我看来,北京中轴线更像是一种秩序和民族精神的具象化,是在长达700年的时间跨度中,不同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遵循和积累的一种成果。直到今日,在北京中轴线延长线上,依然在不断涌现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这也是民族精神延续性的体现。”宋壮壮说。

  地安门外大街上曾有一家书店—“为宝书局”,为中华民国时期建筑,“为宝”二字取自《大学》“惟善以为宝”。“帝都绘”正在筹备的一家北京中轴线主题书店就选址于此。书店将采用现代化的简约设计,融入北京中轴线的理念特色,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文化空间。面对职业生涯中身份的转换,宋壮壮探索北京中轴线的视角愈加丰富,他在不断解锁北京中轴线对于人生、对于很多人的新的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绘一条轴 读一座城

2023-03-16      本刊记者 刘佩瑶

  宋壮壮是一名“80后”建筑设计师,多年来致力于北京城市文化的研究、设计和传播。他在地安门外大街附近的帽儿胡同里长大,从中学开始,去档案馆查资料,到测绘局找图纸,一步一步探索着北京城市设计和建筑空间。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最初接触到‘北京中轴线’的概念,是在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课程中。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视角的转变,我开始把自己一直居住生活的空间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宋壮壮说。

  2012年,宋壮壮与朋友共同创立“我们聊建筑”建筑与城市通识教育项目,开始在北京多所中学开展城市建筑的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创办了品牌“帝都绘”。团队通过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形式,紧密贴合时事和人们日常关心的话题,向大众传播关于中轴线、关于北京城市设计的内容。

  “北京中轴线拥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在世界范围内很少见;其次,它的空间尺度大,总长有7.8公里;同时,北京中轴线涵盖了街道、公园、博物院、水系、民居等众多元素,相对于世界范围内其他城市,如美国华盛顿、法国巴黎等,以街道为主的轴线设计,构成元素更为丰富。”融合自己的东西方学术视角,宋壮壮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相较于世界其他城市轴线的独特之处:“除了物质和空间的概念,北京中轴线背后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样需要被人们了解。”

  2021年,帝都绘工作室出版图书《中轴线》,用500余幅插画串联起7个多世纪。“保护北京中轴线是件宏大的事情。”在宋壮壮看来,北京中轴线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着无数可能。“我们将宏观视角的城市、中观视角的建筑、微观视角的生活叠加,串联古今,架构起《中轴线》,让读者感知到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遗产’,中轴线与自己息息相关。”

  在北京什刹海城市探索中心,宋壮壮和他的团队还策划了中轴线系列展览,结合公开演讲和亲子活动等内容,从历史、建筑、生活等不同角度叙述中轴线的故事。帝都绘这个最初以介绍北京这座城市为内容的自媒体,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集北京城市内容创作、平面设计、线下活动、跨界合作于一体的工作室。

  “在我看来,北京中轴线更像是一种秩序和民族精神的具象化,是在长达700年的时间跨度中,不同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遵循和积累的一种成果。直到今日,在北京中轴线延长线上,依然在不断涌现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这也是民族精神延续性的体现。”宋壮壮说。

  地安门外大街上曾有一家书店—“为宝书局”,为中华民国时期建筑,“为宝”二字取自《大学》“惟善以为宝”。“帝都绘”正在筹备的一家北京中轴线主题书店就选址于此。书店将采用现代化的简约设计,融入北京中轴线的理念特色,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文化空间。面对职业生涯中身份的转换,宋壮壮探索北京中轴线的视角愈加丰富,他在不断解锁北京中轴线对于人生、对于很多人的新的意义。

  • 章节索引图3 final.jpg

    宋壮壮主编的《中轴线》一书内页。该书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中轴线上的北京生活。 帝都绘工作室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