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一跃千年 怒江奇迹

2023-04-26      本刊综合报道

  • 草果丰收的喜悦.jpg

    怒江群众手捧红彤彤的草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2年,怒江州草果种植综合产值达13.2亿元,直接带动4.31万户、16.5万人,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 xx23031806294.jpg

    百鸟谷草果庄园直播间,身着傈僳族服饰的主播正在解说百华谷冬蜂蜜。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DSC_9553.jpg

  • 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易地搬迁社区——泸水市和谐社区   罗金合摄.jpg

    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泸水市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是泸水市占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怒江州最大的安置社区。 摄影 罗金和

  • xx2303188213.jpg

    和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正在为患者诊疗。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3031806587.jpg

    和谐社区的配套幼儿园于2020年3月开园办学,按照标准园建设,招收对象均来自和谐社区的搬迁群众家庭。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303188015.jpg

    参加“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的嘉宾们来到和谐社区的配套幼儿园参观。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3031806861.jpg

    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怒江泸水市百花岭傈僳音乐小镇,少数民族村民在演唱民歌。与会嘉宾与当地居民齐聚同一片草地,欢唱傈僳语版《友谊地久天长》。 摄影 潇江

  • 怒江大动脉   张晋康摄 副本.jpg

    横跨怒江的保泸(保山—泸水)高速公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历史上一度是出了名的闭塞与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怒江州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许多新变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民生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闯出一条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转型的怒江之路。 摄影 张晋康

< >

  地处横断山脉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一处“极贫之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24%,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全力以赴打基础、攻脱贫、兴产业、惠民生、保稳定、护生态、抗疫情、强党建,一系列措施,破解了区域性、条件性、素质性交织叠加的深度贫困问题。2020年底,怒江州脱贫攻坚迎来了全面胜利。

  如今,在新的征程上,怒江州正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幅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春日的怒江宛如一条绿绸,在雄奇险峻的高山峡谷间蜿蜒铺展,奔涌向前。巍峨山峦间,一颗颗草果在山坳间静谧生长,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宽敞通畅,农家小院靓丽整洁,青山碧水下美丽的乡村萌生新的希望……见证怒江大峡谷直过民族“一跃千年”的减贫奇迹。

  3月18日至19日,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的19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相聚高山峡谷,围绕“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共享全球发展新机遇”这一主题,走进边境村寨、社区、傈僳音乐小镇等地,在乡村社区考察中,在专题论坛与圆桌会议上,共话怒江减贫之道,共谋全球发展治理。

  一颗草果 培育生态产业

  怒江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横断山脉腹地,山高谷深、狭窄陡峻、江河纵横,全州仅有2%面积是平地,曾因地形复杂、交通闭塞,被称为“隐世之地”,一度深陷于绝对贫困之中。

  1975年,第一株引进草果在怒江峡谷密林落地生根。草果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的中药材、烹饪香料,在中国、越南、缅甸等均有种植,世界80%以上的草果产自中国,怒江州优越的生态环境和降水丰富的“双雨季”优势,使当地极适合草果生长。

  经过近50年的推广种植,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主产区和云南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2022年,怒江草果产业总产值达13.2亿元,直接带动4.31万户、16.5万农民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如今,草果已切实成为怒江的“致富果”和“振兴果”。

  近年来,怒江州全产业链推动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大力开展品种选优、环保烘烤和精深加工,提升草果附加值。目前,围绕调味品、功能食品、护肤品、中药制剂、降糖靶向药物等方面研发了7个系列40余款产品。

  参加论坛的中外嘉宾来到百鸟谷草果庄园,了解当地群众研究草果、种植草果、推广草果的历程。莫桑比克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表示,“一颗小小的果子,居然给怒江人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怒江草果的发展历程,正是怒江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怒江让我联想到我的国家。”来自巴基斯坦的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说,“巴基斯坦也有很多山区,在农业耕种、水资源分配等方面和怒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怒江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种植草果,并延长了草果产业链,做出很多衍生品,实现了致富增收,值得我们借鉴。”

  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明竺说:“在怒江,我看到了中国实实在在的现代化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字。我们巴基斯坦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至关重要。2015年起,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双方合作聚焦农业。正好借此机会,我可以了解中国的扶贫政策和现代化技术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些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个村落 诠释对口帮扶

  公路盘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村藏于半山腰。村口咖啡飘香,整齐洁净的白色房屋映入眼帘,村民经营的咖啡厅正在营业。一旁是特色集市,草果香皂、草果洗衣液、豌豆粉、红茶、蜂蜜、甜白酒、手工艺品堆得满满当当。

  这是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对口帮扶怒江州的一个缩影。1995年起,中交集团坚持“怒江所需、中交所能”,实施了交通、产业、教育、就业、医疗、生态、文化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援建了中交怒江连心桥、中交福贡木尼玛大桥,解决了10万群众出行问题;援建了怒江建筑产业园、怒江香料产业园及独龙江草果烘干厂,购买和帮助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让怒江草果、茶叶、蜂蜜等农特产品走出峡谷。同时,中交集团还连续6年支持举办“中国交建杯”怒江皮划艇野水公开赛,支持乡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怒江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府引导、企业出资、高校指导、农户主导”,近年来,古炭河村在中交集团的帮扶下,立足区位、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建设了包含灌溉水渠、稻田、鱼塘、荷塘、四季果园等要素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嵌入精品乡村酒店、特色餐厅、咖啡厅、妇女工坊等新业态,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荣誉院长李小云说:“盘活这些乡村闲置资产,赋予它们现代意义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农民便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还可以经营具有现代意义的咖啡馆,城乡要素流动进一步畅通,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就实现了。”

  “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不一样,减贫的道路与模式也有所区别。”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说,“中国地域辽阔,减贫经验丰富。怒江将草果作为‘致富果’,并计划打造乡村旅游,这都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这一理念。”

  一个社区 受益于易地扶贫

  在怒江提供的“中国减贫样本”中,易地扶贫搬迁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怒江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是怒江曾经的写照。且怒江州近60%的国土面积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人地关系非常紧张,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告别山高谷深的环境,搬迁到更适宜生存发展的地方。“十三五”期间,全州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达10.19万人,搬迁比例分别占到全州脱贫人口的三分之一,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州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例如此之高的人口搬迁,在全国、全世界范围来看,都较为罕见。

  位于泸水市的和谐社区是泸水市占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怒江州最大的安置社区。自2019年底建成,共有来自泸水市5个乡(镇)30个村,共2535户10451人入住。

  走进和谐社区,道路宽阔、公寓楼拔地而起。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站、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养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警务室等分布在周围,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

  在和谐社区医疗站,“智医助理”监管实时数据大屏,动态展示着泸水市全市医疗服务量、AI辅诊、医疗质量等指标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智医助理”上线后,可帮助当地人实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通过智能问诊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合理用药等功能,使基层医生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此外,基层卫生服务站还与全市医疗信息、医疗资源互通和共享。

  实现脱贫后,怒江如何更好地走向乡村振兴?现如今,新的数字经济能够弥合地区的遥远和曾经的落后带来的差距。智能医疗为偏远山村医疗资源不足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如今,“智医助理”覆盖了泸水市8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12个基层医疗机构,帮助近300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为超过20万人次的当地村民服务。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表示:“无论是在山谷的偏远角落,还是在城镇的中心,我都深切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在发展中受益,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

  肯尼亚驻华大使馆代办爱德文·阿凡德对泸水市和谐社区印象深刻:“农民摆脱严酷的自然条件,搬出深山住进社区,从良好的基础设施中集体受益,住房、交通、教育、医疗条件大幅改善,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认为,肯尼亚可以学习这一经验,以应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缺水面临的减贫难题。

  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表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怒江论坛。要说两年来有什么变化,我发现人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正是怒江乡村振兴成果的直接反映。医院、学校等设施更完善,更多前沿科技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在提高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带给了大山深处的村庄与外界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始终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行动派,期待中国继续向世界分享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为各国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动力与机遇。

  (本报道部分图片由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一跃千年 怒江奇迹

2023-04-26      本刊综合报道

  地处横断山脉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一处“极贫之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24%,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全力以赴打基础、攻脱贫、兴产业、惠民生、保稳定、护生态、抗疫情、强党建,一系列措施,破解了区域性、条件性、素质性交织叠加的深度贫困问题。2020年底,怒江州脱贫攻坚迎来了全面胜利。

  如今,在新的征程上,怒江州正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幅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春日的怒江宛如一条绿绸,在雄奇险峻的高山峡谷间蜿蜒铺展,奔涌向前。巍峨山峦间,一颗颗草果在山坳间静谧生长,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宽敞通畅,农家小院靓丽整洁,青山碧水下美丽的乡村萌生新的希望……见证怒江大峡谷直过民族“一跃千年”的减贫奇迹。

  3月18日至19日,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的19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相聚高山峡谷,围绕“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共享全球发展新机遇”这一主题,走进边境村寨、社区、傈僳音乐小镇等地,在乡村社区考察中,在专题论坛与圆桌会议上,共话怒江减贫之道,共谋全球发展治理。

  一颗草果 培育生态产业

  怒江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横断山脉腹地,山高谷深、狭窄陡峻、江河纵横,全州仅有2%面积是平地,曾因地形复杂、交通闭塞,被称为“隐世之地”,一度深陷于绝对贫困之中。

  1975年,第一株引进草果在怒江峡谷密林落地生根。草果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的中药材、烹饪香料,在中国、越南、缅甸等均有种植,世界80%以上的草果产自中国,怒江州优越的生态环境和降水丰富的“双雨季”优势,使当地极适合草果生长。

  经过近50年的推广种植,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主产区和云南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2022年,怒江草果产业总产值达13.2亿元,直接带动4.31万户、16.5万农民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如今,草果已切实成为怒江的“致富果”和“振兴果”。

  近年来,怒江州全产业链推动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大力开展品种选优、环保烘烤和精深加工,提升草果附加值。目前,围绕调味品、功能食品、护肤品、中药制剂、降糖靶向药物等方面研发了7个系列40余款产品。

  参加论坛的中外嘉宾来到百鸟谷草果庄园,了解当地群众研究草果、种植草果、推广草果的历程。莫桑比克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表示,“一颗小小的果子,居然给怒江人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怒江草果的发展历程,正是怒江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怒江让我联想到我的国家。”来自巴基斯坦的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说,“巴基斯坦也有很多山区,在农业耕种、水资源分配等方面和怒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怒江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种植草果,并延长了草果产业链,做出很多衍生品,实现了致富增收,值得我们借鉴。”

  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明竺说:“在怒江,我看到了中国实实在在的现代化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字。我们巴基斯坦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至关重要。2015年起,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双方合作聚焦农业。正好借此机会,我可以了解中国的扶贫政策和现代化技术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些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个村落 诠释对口帮扶

  公路盘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村藏于半山腰。村口咖啡飘香,整齐洁净的白色房屋映入眼帘,村民经营的咖啡厅正在营业。一旁是特色集市,草果香皂、草果洗衣液、豌豆粉、红茶、蜂蜜、甜白酒、手工艺品堆得满满当当。

  这是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对口帮扶怒江州的一个缩影。1995年起,中交集团坚持“怒江所需、中交所能”,实施了交通、产业、教育、就业、医疗、生态、文化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援建了中交怒江连心桥、中交福贡木尼玛大桥,解决了10万群众出行问题;援建了怒江建筑产业园、怒江香料产业园及独龙江草果烘干厂,购买和帮助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让怒江草果、茶叶、蜂蜜等农特产品走出峡谷。同时,中交集团还连续6年支持举办“中国交建杯”怒江皮划艇野水公开赛,支持乡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怒江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府引导、企业出资、高校指导、农户主导”,近年来,古炭河村在中交集团的帮扶下,立足区位、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建设了包含灌溉水渠、稻田、鱼塘、荷塘、四季果园等要素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嵌入精品乡村酒店、特色餐厅、咖啡厅、妇女工坊等新业态,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荣誉院长李小云说:“盘活这些乡村闲置资产,赋予它们现代意义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农民便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还可以经营具有现代意义的咖啡馆,城乡要素流动进一步畅通,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就实现了。”

  “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不一样,减贫的道路与模式也有所区别。”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说,“中国地域辽阔,减贫经验丰富。怒江将草果作为‘致富果’,并计划打造乡村旅游,这都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这一理念。”

  一个社区 受益于易地扶贫

  在怒江提供的“中国减贫样本”中,易地扶贫搬迁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怒江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是怒江曾经的写照。且怒江州近60%的国土面积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人地关系非常紧张,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告别山高谷深的环境,搬迁到更适宜生存发展的地方。“十三五”期间,全州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达10.19万人,搬迁比例分别占到全州脱贫人口的三分之一,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州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例如此之高的人口搬迁,在全国、全世界范围来看,都较为罕见。

  位于泸水市的和谐社区是泸水市占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怒江州最大的安置社区。自2019年底建成,共有来自泸水市5个乡(镇)30个村,共2535户10451人入住。

  走进和谐社区,道路宽阔、公寓楼拔地而起。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站、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养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警务室等分布在周围,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

  在和谐社区医疗站,“智医助理”监管实时数据大屏,动态展示着泸水市全市医疗服务量、AI辅诊、医疗质量等指标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智医助理”上线后,可帮助当地人实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通过智能问诊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合理用药等功能,使基层医生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此外,基层卫生服务站还与全市医疗信息、医疗资源互通和共享。

  实现脱贫后,怒江如何更好地走向乡村振兴?现如今,新的数字经济能够弥合地区的遥远和曾经的落后带来的差距。智能医疗为偏远山村医疗资源不足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如今,“智医助理”覆盖了泸水市8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12个基层医疗机构,帮助近300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为超过20万人次的当地村民服务。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表示:“无论是在山谷的偏远角落,还是在城镇的中心,我都深切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在发展中受益,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

  肯尼亚驻华大使馆代办爱德文·阿凡德对泸水市和谐社区印象深刻:“农民摆脱严酷的自然条件,搬出深山住进社区,从良好的基础设施中集体受益,住房、交通、教育、医疗条件大幅改善,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认为,肯尼亚可以学习这一经验,以应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缺水面临的减贫难题。

  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表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怒江论坛。要说两年来有什么变化,我发现人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正是怒江乡村振兴成果的直接反映。医院、学校等设施更完善,更多前沿科技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在提高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带给了大山深处的村庄与外界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始终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行动派,期待中国继续向世界分享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为各国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动力与机遇。

  (本报道部分图片由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提供)

  • 草果丰收的喜悦.jpg

    怒江群众手捧红彤彤的草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2年,怒江州草果种植综合产值达13.2亿元,直接带动4.31万户、16.5万人,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 xx23031806294.jpg

    百鸟谷草果庄园直播间,身着傈僳族服饰的主播正在解说百华谷冬蜂蜜。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DSC_9553.jpg

  • 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易地搬迁社区——泸水市和谐社区   罗金合摄.jpg

    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泸水市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是泸水市占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怒江州最大的安置社区。 摄影 罗金和

  • xx2303188213.jpg

    和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正在为患者诊疗。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3031806587.jpg

    和谐社区的配套幼儿园于2020年3月开园办学,按照标准园建设,招收对象均来自和谐社区的搬迁群众家庭。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303188015.jpg

    参加“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的嘉宾们来到和谐社区的配套幼儿园参观。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23031806861.jpg

    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怒江泸水市百花岭傈僳音乐小镇,少数民族村民在演唱民歌。与会嘉宾与当地居民齐聚同一片草地,欢唱傈僳语版《友谊地久天长》。 摄影 潇江

  • 怒江大动脉   张晋康摄 副本.jpg

    横跨怒江的保泸(保山—泸水)高速公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历史上一度是出了名的闭塞与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怒江州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许多新变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民生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闯出一条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转型的怒江之路。 摄影 张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