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天宫”再会师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3-07-05      本刊记者 徐讯 万全 摄影报道

  • xx2305300531.jpg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载有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82e4e451ly1heglecer04j23b61wl7wj.jpg

    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的画面。当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供图

  • _1WQ3908-万全人民画报18500782713-00.jpg

    5月30日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航天员景海鹏(右)、朱杨柱(中)、桂海潮在出征仪式上。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2023-05-30 064648.jpg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出征仪式结束后,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工作人员挥手告别。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xx2305300159.jpg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从圆梦园到飞天公园,沿途2400多名科技人员、试验队代表、家属、教职工和中小学生,有的挥舞红旗,有的手举标识牌,有的载歌载舞……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出征航天员的敬意和祝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jpsgC007022_20230530_PEPFN0A001.jpg

    2022年9月23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人船合练中交流。 新华社 供图

  • XxjpsgC007028_20230530_PEPFN0A001.jpg

    2022年10月1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航天服操作训练。 新华社 供图

  • XxjpsgC007008_20230530_PEPFN0A001.jpg

    2023年3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右)、桂海潮进行水下训练。 新华社 供图

  • 82e4e451ly1hef0fcmgq6j21uo2bcx6p.jpg

    指令长景海鹏 四度飞天第一人

  • 82e4e451ly1hef0flcjfij22w23sbhdv.jpg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执着追梦终如愿

  • 82e4e451ly1hef0fulgv9j22w23sbqv7.jpg

    载荷专家桂海潮 学有所用很幸福

< >

  新的航天员乘组组合、新的飞行任务、新的载人航天目标……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精彩篇章。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载有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随后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画面。

  新组合 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有以下特点: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自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2022年6月确定以来,3名航天员全面开展了各项任务强化训练及准备。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

  新构型 空间站将由“T”字变“十”字

  执行本次任务的船箭组合体依旧是神舟载人飞船和长二F火箭。神舟飞船是我国唯一一型载人天地往返的航天器,在保护航天员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保证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先后开展11次载人飞行的神舟飞船,焕发着新生机。

  长二F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100%,如今可靠性指标已从0.91提升至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研制团队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相比于上一发遥十五火箭,遥十六火箭共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多个关键环节。

  从神舟十二号开始,神舟飞船进入批量研制模式,神舟十六号是新一批次神舟飞船的首发船。神舟十七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总装测试工作,具备应急救援待命能力。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整船总装和测试工作,这一批次的其他飞船也已进入单机研制阶段。

  发射入轨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采取径向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停靠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

  未来,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试)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国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

  新阶段 航天员选拔和空间实验有序进行

  中国空间站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和1至2次物资补给。

  在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上,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有10余名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候选对象进入复选。

  在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发展方面,中国将充分利用空间站目前已配置的舱内实验柜和舱外载荷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设施设备,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近期,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将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已有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等机构间的国际合作项目,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新兴航天国家的合作交流,重点在空间站科学实验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等方向。

  指令长景海鹏 四度飞天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从太空33天的中期驻留,到这次约5个月的“天宫”驻留,景海鹏成为四度飞天的中国航天第一人。

  2008年,景海鹏和翟志刚、刘伯明乘神舟七号飞天,他们密切配合,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6年10月,景海鹏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这一次,他带着年轻的航天员陈冬一起在轨飞行33天,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在执行任务期间,他不仅要当好飞船“驾驶员”,还要当好太空科学家,积极参与系统设计、产品研制、技术攻关。在进行太空跑台束缚系统验证试验时,数次操作都宣告失败。但景海鹏与陈冬反复琢磨、认真体会,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实现了在太空中奔跑,为后续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驻留时加强体能锻炼、有效防治空间运动病积累了经验。

  时隔15年,从神舟七号首次执行任务,到今天的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任务,景海鹏这一次面对2名比自己小20岁、毫无飞行经验及太空环境体验的队友组成的“跨代乘组”,他深感责任重大。每次训练,他拿到操作指南后,都要求乘组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后再进行总结和讲解。他还带领乘组对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站维护维修、长期飞行健康防护,特别是应急与故障处置都进行了精心、精细、精准准备。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执着追梦终如愿

  朱杨柱是我国首个航天飞行工程师,从青年学子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成员,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朱杨柱曾就读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习之余,他热衷于练习学校配置的飞行训练器材。种种原因,他没能成为飞行员,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朱杨柱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博士后阶段,他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钱七虎。之后,进入航天工程大学,负责建设力学基础实验室。

  科研顺风顺水之时,他得知第三批航天员招选扩大范围,向相关领域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通过层层选拔,朱杨柱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由于空间站任务的紧迫需求,他们的训练进度紧张,训练量大。通过一次次训练,他悟出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2022年,朱杨柱入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这次任务中,他主要负责空间站整个飞行器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六号乘组是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个飞行乘组,朱杨柱表示,“我将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完成好空间站组合体的日常使用、维护和维修任务,开展好载荷照料和实(试)验工作,确保空间站更加高效、稳定、安全、长久地运行!”

  载荷专家桂海潮 学有所用很幸福

  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的公布,36岁的桂海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人们发现,他是我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桂海潮是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首个载荷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2018年,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桂海潮通过严苛的选拔后,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空间站阶段密集的飞行任务,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机会。他们的训练标准并不会随之降低—内容多、强度大、进度紧,挑战大。对于桂海潮来说,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干就完了!”桂海潮轻描淡写地说。

  2022年,桂海潮被确定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这次将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这些实验领域跨度大,舱内外载荷数量、实验项目多,实验设备、实验机柜精密,维护维修操作要求高。

  “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桂海潮说。

上一页

下一页

“天宫”再会师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3-07-05      本刊记者 徐讯 万全 摄影报道

  新的航天员乘组组合、新的飞行任务、新的载人航天目标……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精彩篇章。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载有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随后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画面。

  新组合 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有以下特点: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自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2022年6月确定以来,3名航天员全面开展了各项任务强化训练及准备。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

  新构型 空间站将由“T”字变“十”字

  执行本次任务的船箭组合体依旧是神舟载人飞船和长二F火箭。神舟飞船是我国唯一一型载人天地往返的航天器,在保护航天员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保证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先后开展11次载人飞行的神舟飞船,焕发着新生机。

  长二F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100%,如今可靠性指标已从0.91提升至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研制团队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相比于上一发遥十五火箭,遥十六火箭共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多个关键环节。

  从神舟十二号开始,神舟飞船进入批量研制模式,神舟十六号是新一批次神舟飞船的首发船。神舟十七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总装测试工作,具备应急救援待命能力。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整船总装和测试工作,这一批次的其他飞船也已进入单机研制阶段。

  发射入轨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采取径向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停靠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

  未来,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试)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国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

  新阶段 航天员选拔和空间实验有序进行

  中国空间站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和1至2次物资补给。

  在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上,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有10余名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候选对象进入复选。

  在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发展方面,中国将充分利用空间站目前已配置的舱内实验柜和舱外载荷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设施设备,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近期,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将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已有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等机构间的国际合作项目,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新兴航天国家的合作交流,重点在空间站科学实验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等方向。

  指令长景海鹏 四度飞天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从太空33天的中期驻留,到这次约5个月的“天宫”驻留,景海鹏成为四度飞天的中国航天第一人。

  2008年,景海鹏和翟志刚、刘伯明乘神舟七号飞天,他们密切配合,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2012年6月,景海鹏作为任务指令长,与战友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6年10月,景海鹏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这一次,他带着年轻的航天员陈冬一起在轨飞行33天,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在执行任务期间,他不仅要当好飞船“驾驶员”,还要当好太空科学家,积极参与系统设计、产品研制、技术攻关。在进行太空跑台束缚系统验证试验时,数次操作都宣告失败。但景海鹏与陈冬反复琢磨、认真体会,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实现了在太空中奔跑,为后续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驻留时加强体能锻炼、有效防治空间运动病积累了经验。

  时隔15年,从神舟七号首次执行任务,到今天的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任务,景海鹏这一次面对2名比自己小20岁、毫无飞行经验及太空环境体验的队友组成的“跨代乘组”,他深感责任重大。每次训练,他拿到操作指南后,都要求乘组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后再进行总结和讲解。他还带领乘组对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空间站维护维修、长期飞行健康防护,特别是应急与故障处置都进行了精心、精细、精准准备。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执着追梦终如愿

  朱杨柱是我国首个航天飞行工程师,从青年学子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成员,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朱杨柱曾就读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习之余,他热衷于练习学校配置的飞行训练器材。种种原因,他没能成为飞行员,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朱杨柱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博士后阶段,他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钱七虎。之后,进入航天工程大学,负责建设力学基础实验室。

  科研顺风顺水之时,他得知第三批航天员招选扩大范围,向相关领域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通过层层选拔,朱杨柱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由于空间站任务的紧迫需求,他们的训练进度紧张,训练量大。通过一次次训练,他悟出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2022年,朱杨柱入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这次任务中,他主要负责空间站整个飞行器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六号乘组是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个飞行乘组,朱杨柱表示,“我将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完成好空间站组合体的日常使用、维护和维修任务,开展好载荷照料和实(试)验工作,确保空间站更加高效、稳定、安全、长久地运行!”

  载荷专家桂海潮 学有所用很幸福

  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的公布,36岁的桂海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人们发现,他是我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桂海潮是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首个载荷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2018年,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桂海潮通过严苛的选拔后,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空间站阶段密集的飞行任务,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机会。他们的训练标准并不会随之降低—内容多、强度大、进度紧,挑战大。对于桂海潮来说,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干就完了!”桂海潮轻描淡写地说。

  2022年,桂海潮被确定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这次将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这些实验领域跨度大,舱内外载荷数量、实验项目多,实验设备、实验机柜精密,维护维修操作要求高。

  “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桂海潮说。

  • xx2305300531.jpg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载有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82e4e451ly1heglecer04j23b61wl7wj.jpg

    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的画面。当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供图

  • _1WQ3908-万全人民画报18500782713-00.jpg

    5月30日6时42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航天员景海鹏(右)、朱杨柱(中)、桂海潮在出征仪式上。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2023-05-30 064648.jpg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出征仪式结束后,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工作人员挥手告别。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xx2305300159.jpg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从圆梦园到飞天公园,沿途2400多名科技人员、试验队代表、家属、教职工和中小学生,有的挥舞红旗,有的手举标识牌,有的载歌载舞……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出征航天员的敬意和祝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 XxjpsgC007022_20230530_PEPFN0A001.jpg

    2022年9月23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人船合练中交流。 新华社 供图

  • XxjpsgC007028_20230530_PEPFN0A001.jpg

    2022年10月1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航天服操作训练。 新华社 供图

  • XxjpsgC007008_20230530_PEPFN0A001.jpg

    2023年3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右)、桂海潮进行水下训练。 新华社 供图

  • 82e4e451ly1hef0fcmgq6j21uo2bcx6p.jpg

    指令长景海鹏 四度飞天第一人

  • 82e4e451ly1hef0flcjfij22w23sbhdv.jpg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执着追梦终如愿

  • 82e4e451ly1hef0fulgv9j22w23sbqv7.jpg

    载荷专家桂海潮 学有所用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