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守护碧水丹山 筑牢生态屏障

——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

2023-11-09      本刊记者 田潇 徐子琛 徐讯 

  • 1武夷山丹崖绝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的艺术宝库。.png

    武夷山丹崖绝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的艺术宝库。

  • 2武夷精舍。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冲佑观任提举期间,弘扬了南宋理学,形成了理学文化,武夷山也成为道南理窟,倡道于东南,学者云集,书院林立。.png

    武夷精舍。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冲佑观任提举期间,弘扬了南宋理学,形成了理学文化,武夷山也成为道南理窟,倡道于东南,学者云集,书院林立。

  • 3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九曲溪竹筏码头。.png

    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九曲溪竹筏码头。

  • 4东南大峡谷(又称武夷大峡谷)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2.30亿年到6700万年)地壳运动,南北纵横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峡谷”。.png

    东南大峡谷(又称武夷大峡谷)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2.30亿年到6700万年)地壳运动,南北纵横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峡谷”。

  • 5天女花.png

    天女花 福建省重点保护珍贵树种落,是中国唯一的野生木兰属植物。在亚洲范围内,韩国、日本也有分布。 摄影 徐自坤

  • 6帽蕊草.png

    帽蕊草 濒危保护植物,不像香菇产生蕈伞制造孢子;会开花,却不结果延续生命,被归类为“内寄生”植物,多寄生在600至800米带阴湿的壳斗科植物(长尾柯)根部,有个杯状托的构造与树根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帽蕊草根部深入被宿主体内夺取养分以养活自己,自己不进行光合作用。 摄影 徐自坤

  • 7中华秋沙鸭.png

    中华秋沙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鸟种,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千多万年。其头顶的羽冠根根分明,或是黑色间夹杂着一抹绿或是满头黄色。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主要生活在水质清澈、鱼类丰富的水域,是检验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摄影 万勇

  • 8阳彩臂金龟.png

    阳彩臂金龟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特有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苏、浙江、四川、广东、海南等地的低海拔森林,极为罕见。该物种呈闪耀的金属铜绿色,间有黄色斑点,尤其是雄性的前足长而发达,外形奇特而威武,有“中国甲虫长臂猿”的美誉。 摄影 万勇

  • 9灰腹绿锦蛇.png

    灰腹绿锦蛇 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高山地区,有一条贯穿眼睛的黑色纹路,不少个体腹部呈现淡灰色。数量相对稀少,会伺机捕捉鼠类、蜥蜴甚至鸟类等动物为食。摄影 万勇

  • 10武夷山云海景观.png

    武夷山云海景观 摄影 刘达友

  • 11黄岗山雪景.png

    黄岗山雪景 摄影 黄海

  • 12游客乘坐竹筏漂流至玉女峰。.png

    游客乘坐竹筏漂流至玉女峰。

  • 13黄岗山顶。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最高海拔2160.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png

    黄岗山顶。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最高海拔2160.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

  • 14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昆虫专项调查。-摄影-黄海.png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昆虫专项调查。 摄影 黄海

  • 15游客从星村镇竹筏码头出发观赏武夷山风景。.png

    游客从星村镇竹筏码头出发观赏武夷山风景。

  • 16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png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 17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png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 18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png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 >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闽赣边界,总面积1279.82平方公里,是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中最小的一个,却囊括中国中亚热带地区所有的植被类型,拥有我国浙闽沿海东南山地最典型、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著名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这里自然与文化和谐统一,拥有“碧水丹山”的独特景观风貌,是我国重要的佛道名山,朱子理学的发源传承地,还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为保护好武夷山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2021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2021年11月,江西、福建两省联合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发布《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0年)》。

  从试点到设立、从建设到发展,福建、江西两省将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始终把“保护好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好武夷山生物生态资源,保护好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遗产”放在第一位,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自然遗迹与景观实施有效保护,将改善民生与国家公园建设有机结合,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利用资源,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延续历史文脉,让国家公园文化深入人心。

  

奇山秀水,生物之窗多繁盛

  武夷山四季云卷云舒皆有不同,暖暖的春风里萌生着生命的节奏;夏日走进青山碧溪,是一片清凉世界;秋日里远山淡影层峦叠翠,唤起了武夷山的另一种诗意;冬日里一场雪过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浮云相连。

  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全球气候格局,使中国亚热带区域水热充沛,孕育出了大面积的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有别于同纬度很多地方的亚热带荒漠生态系统或硬叶林生态系统。

  由于历史上交通不便,人类干扰较少,武夷山国家公园有3万公顷以上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同纬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坡面、坡度、坡位孕育了不同的森林。

  黄岗山是华东地区的地理制高点,海拔高度为2160.8米,是我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从山麓到山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中山苔藓矮曲林和中山草甸等5种不同的植被类型顺序登场,有独特的“一山多景”的植被垂直带谱生态景观,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典型代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气候也使武夷山成为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不论是在碧水荡漾的九曲溪旁,还是深入武夷山腹地,都能够发现武夷山作为“世界生物之窗”的魅力。

  傍晚时分,白鹇会出现在云窝悠闲散步;中华秋沙鸭头顶不羁的发型在水中嬉戏;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的山林里,栖息着上千只野生藏酋猴;被全球公认为“鸟中大熊猫”的黄腹角雉,“鹿科动物中最神秘的物种”黑麂,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铁杉都在武夷山这座生态之窗里跃动着勃勃生机。

  3404种高等植物、769种野生脊椎动物,它们种群纷繁、生而不同,在这片恣意生长的森林里,组成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一轮又一轮生命律动永无休止。

  

完善管理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多举措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成果。

  《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地方性法规先后颁布,《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权责清单》《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先后制定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支撑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并持续完善。

  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共建共管氛围浓厚。在体制试点期间,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整合组建了由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依托福建省林业局开展工作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正式设立后,新纳入的江西片区涉及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铅山县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地。国家林草局与闽赣两省人民政府建立了三方协调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的格局。

  “行政执法工作是我们的主业,同时跟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执法,共抓共管。”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兼星村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吕兆平介绍道。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福建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两支执法队伍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力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资源安全。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地方司法系统一直保持紧密协作关系,通过设立巡回审判庭、法官工作室及联席会议等机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同时不断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新机制,以生态司法多元共治格局,凝聚强大保护合力,共同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绿水青山。

  为处理好生态、文化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矛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脱颖而出,4252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为防止国家公园形成生态孤岛,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科研支撑,守护最美底色

  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中心,蓝色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等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与巡山护林员对话。这里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生态安全隐患进行预报预警,实现对公园范围内生态环境“天空地”一体化全方位、全天候巡查监管。

  为守护好绿水青山,武夷山国家公园建立了网格化巡护管理机制,辖区内共设置有百余条巡护线路,年均野外巡护8000人次。针对山高路险区域,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无人机巡查、卫星图层对比等新技术手段进行核查,守护着国家公园最美底色。

  跋山涉水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监测中心工程师蔡斌和同事的日常。他们与动植物为伴,累了就歇在山间,饿了就从背包里掏些干粮垫垫肚子。“当看到红外相机镜头里的珍稀动物,感觉走再多的山路都是值得的,出再多的汗也不觉得辛苦。”蔡斌说。

  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特征、核心资源分布和保护目标,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建立了集本底展示、预报预警和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及黄腹角雉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地域布设了固定样线和固定样地,并定期开展调查和监测。

  为掌握地区生物资源状况,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先后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武夷山这座物种宝库,也再次成为生物学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调查,已基本掌握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调查人员还记录了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南方红豆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方燕鸿说,“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

  

生态种植,让青山变金山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关于武夷山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宋代经过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朱熹等人的书写,武夷山茶名气大增;元代在九曲溪的四曲南侧,设有御茶园;明清时期创制了武夷岩茶(乌龙茶)和小种红茶工艺;17世纪,武夷山的茶远销至欧洲,武夷山茶也开创了“万里茶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传奇,成为联结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纽带。茶是武夷山的一张名片。

  “2001年第一次来武夷山时,空气中飘着醉人的茶香。”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说,“但2015年来的时候,发现茶的品质有所下降。”当时,茶农为追求茶叶产量的增加,开垦茶山扩大种植面积,使用化肥农药,生态环境随之被破坏,也影响了茶叶品质。

  2015年,廖红作为科技特派员,开始了以武夷山为基地,探索创建生态茶园之路,并研究出了茶豆套作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廖红将生态茶园模式带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进行推广,得到了当地茶农的欢迎。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今天,走进燕子窠生态茶园,可以看到茶园里同时种有茶树和大豆,如果靠近观察,还会发现大豆植株的叶子上有许多被虫子吃过留下的“虫眼”,而茶树的叶子上却少有。“大豆具有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相比茶树叶子的微苦,虫子更喜食甘甜的大豆叶子,茶豆套作便可以减少茶树虫害,增加茶叶产量。”廖红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茶山建设和管理成为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的重要工作之一。“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如今,生态茶园建设已经在国家公园全面铺开。生态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杯好茶见证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武夷山绿水青山间的生态优势也让人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江元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武夷山传统红茶“正山小种”技艺传承人


  武夷山国家公园无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来看,都在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我亲眼见证了武夷山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上山砍伐,是为了增加收入。经过40余年的保护,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也摸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行的路径。随着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多年摸索出来的茶山种植、管理经验,人们渐渐发现只要保护好了,茶叶的品质变好,收入自然得到提升,不需要再砍伐、扩边,以此受益的广大茶农,也在更加自发自觉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产业是民生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做好生态茶,既是守护家乡的碧水丹山,也让我们的发展更有底气。在武夷山,山外有茶园,可供观赏,山内有茶山,野生茶树参差不齐,高高低低,不进行任何的修剪和管理,遵循着自然生长的模样。因为去年旱情,今年全国各地的大多数产茶区茶叶产量都有所下降,得益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武夷山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茶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保障,产量不降反增。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茶叶是可持续的生态产品,我们也会不断优化制作技艺,挖掘文化内涵,来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好山好水好产业,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武夷山,将国家公园的美和独特呈现给世界。

  
李万松
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村民 
武夷山国家公园护林员

李万松(右)和同伴在巡护。 

  我家在桐木村,2020年8月,通过体能测试等相关考核后,我成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一名护林员。桐木村有12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护林员。
  有些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高,我们需要去监督他们,跟他们讲山上不能抽烟,除草的时候不能打农药,也不能随意采摘草药、伤害野生动物。尤其是干燥时节,告诉村民森林防火是件大事。
  国家公园建立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在巡护中发现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巡山的设备更先进了,直接用手机拍照,马上就可以上传给平台。
  除了做护林员,我也在管理自家的茶山。我们这里最出名的是正山小种,整个武夷山只有保护区中心地带才有,现在我们家里每年能产八百斤到九百斤的精茶。我们的茶园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虽然这几年茶叶产量没有明显增加,但通过生态种植的方式,茶叶品质反而更好。
  2016年我们盖了新房子,楼下自己住,旅游旺季的时候,也有一些游客慕名而来,我们便把楼上设为民宿,让更多人来到桐木村看流水潺潺,与鸟兽相伴。
 
陈妃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庭长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原名“景区人民法庭”,成立于1997年5月,是福建省首家设在旅游景区的人民法庭。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和服务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于2021年11月19日将“景区人民法庭”更名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
  真正发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案件少之又少,一年只有个位数。因此人民法庭更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以案件为支点,进行普法教育。
  国家公园范围内有很多居民,他们有上山采摘植物的习惯。但国家公园成立后,他们不知道哪些植物已成为国家保护植物,也不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在国家公园内是违法的,我们需要以案释法,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违法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在此基础上,人民法庭将普法和宣扬生态文明与当地百姓生活进行了更为紧密的融合—武夷山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之一,全市有五成人口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处理好“茶问题”成为人民法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今年5月底,我参与协调了一起离婚案件,夫妻双方共有的茶地零星分布,涉及20个地方。这表面上看是林权归属的问题,实际上茶也是生态产品,解决不好容易引发矛盾,威胁到茶园乃至生态环境安全,我们通过司法方式保护了它,维护了良好的秩序,就是保护了生态产品,保护了我们的生态。
 
何世安 
武夷山团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是一名制茶师,做武夷茶已经十几年了,国家公园成立以后,作为茶人,我感觉十分受益。
  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是武夷山茶。茶,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山水草木之间。每年的阳光雨露不同,采摘茶叶的时间和天气也不同,这就为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在茶园管理上最大限度地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做自然的茶。
  现在我们采用的是生态茶园的种植模式,在茶园中间种了樱花、大豆、油菜,用于改善土壤。经过多年探索,这种方法已经能够让茶叶增产8%—15%。茶的汤水和滋味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鲜爽。
  武夷岩茶的采摘、制作要在谷雨到立夏之间完成。制茶之外,我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广茶文化。2016年,也就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这一年,我们同步升级了茶庄园。现在,我们正在搭建吴觉农纪念馆,目的是让更多的游人在这里了解茶的技艺、茶的历史。
  除了制茶,我也爱好摄影。我平时拍摄武夷山的茶和自然风光,并将图片分享至社交媒体平台,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武夷山的美。
  在我看来,我们的生态茶园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例证。希望武夷山的每个年轻茶人都能够参与到国家公园的建设中,这样我们的好山好水也会让我们的茶经久不衰。
 

 

  

   

上一页

下一页

守护碧水丹山 筑牢生态屏障

——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

2023-11-09      本刊记者 田潇 徐子琛 徐讯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闽赣边界,总面积1279.82平方公里,是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中最小的一个,却囊括中国中亚热带地区所有的植被类型,拥有我国浙闽沿海东南山地最典型、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著名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这里自然与文化和谐统一,拥有“碧水丹山”的独特景观风貌,是我国重要的佛道名山,朱子理学的发源传承地,还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为保护好武夷山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2021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2021年11月,江西、福建两省联合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发布《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0年)》。

  从试点到设立、从建设到发展,福建、江西两省将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始终把“保护好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好武夷山生物生态资源,保护好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遗产”放在第一位,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自然遗迹与景观实施有效保护,将改善民生与国家公园建设有机结合,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利用资源,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延续历史文脉,让国家公园文化深入人心。

  

奇山秀水,生物之窗多繁盛

  武夷山四季云卷云舒皆有不同,暖暖的春风里萌生着生命的节奏;夏日走进青山碧溪,是一片清凉世界;秋日里远山淡影层峦叠翠,唤起了武夷山的另一种诗意;冬日里一场雪过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浮云相连。

  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全球气候格局,使中国亚热带区域水热充沛,孕育出了大面积的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有别于同纬度很多地方的亚热带荒漠生态系统或硬叶林生态系统。

  由于历史上交通不便,人类干扰较少,武夷山国家公园有3万公顷以上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同纬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坡面、坡度、坡位孕育了不同的森林。

  黄岗山是华东地区的地理制高点,海拔高度为2160.8米,是我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从山麓到山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中山苔藓矮曲林和中山草甸等5种不同的植被类型顺序登场,有独特的“一山多景”的植被垂直带谱生态景观,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典型代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气候也使武夷山成为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不论是在碧水荡漾的九曲溪旁,还是深入武夷山腹地,都能够发现武夷山作为“世界生物之窗”的魅力。

  傍晚时分,白鹇会出现在云窝悠闲散步;中华秋沙鸭头顶不羁的发型在水中嬉戏;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的山林里,栖息着上千只野生藏酋猴;被全球公认为“鸟中大熊猫”的黄腹角雉,“鹿科动物中最神秘的物种”黑麂,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铁杉都在武夷山这座生态之窗里跃动着勃勃生机。

  3404种高等植物、769种野生脊椎动物,它们种群纷繁、生而不同,在这片恣意生长的森林里,组成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一轮又一轮生命律动永无休止。

  

完善管理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多举措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成果。

  《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地方性法规先后颁布,《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权责清单》《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先后制定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支撑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并持续完善。

  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共建共管氛围浓厚。在体制试点期间,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整合组建了由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依托福建省林业局开展工作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正式设立后,新纳入的江西片区涉及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铅山县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地。国家林草局与闽赣两省人民政府建立了三方协调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的格局。

  “行政执法工作是我们的主业,同时跟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执法,共抓共管。”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兼星村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吕兆平介绍道。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福建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两支执法队伍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力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资源安全。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地方司法系统一直保持紧密协作关系,通过设立巡回审判庭、法官工作室及联席会议等机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同时不断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新机制,以生态司法多元共治格局,凝聚强大保护合力,共同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绿水青山。

  为处理好生态、文化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矛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脱颖而出,4252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为防止国家公园形成生态孤岛,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科研支撑,守护最美底色

  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中心,蓝色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等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与巡山护林员对话。这里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生态安全隐患进行预报预警,实现对公园范围内生态环境“天空地”一体化全方位、全天候巡查监管。

  为守护好绿水青山,武夷山国家公园建立了网格化巡护管理机制,辖区内共设置有百余条巡护线路,年均野外巡护8000人次。针对山高路险区域,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无人机巡查、卫星图层对比等新技术手段进行核查,守护着国家公园最美底色。

  跋山涉水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监测中心工程师蔡斌和同事的日常。他们与动植物为伴,累了就歇在山间,饿了就从背包里掏些干粮垫垫肚子。“当看到红外相机镜头里的珍稀动物,感觉走再多的山路都是值得的,出再多的汗也不觉得辛苦。”蔡斌说。

  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特征、核心资源分布和保护目标,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建立了集本底展示、预报预警和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及黄腹角雉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地域布设了固定样线和固定样地,并定期开展调查和监测。

  为掌握地区生物资源状况,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先后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武夷山这座物种宝库,也再次成为生物学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调查,已基本掌握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调查人员还记录了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南方红豆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方燕鸿说,“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

  

生态种植,让青山变金山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关于武夷山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宋代经过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朱熹等人的书写,武夷山茶名气大增;元代在九曲溪的四曲南侧,设有御茶园;明清时期创制了武夷岩茶(乌龙茶)和小种红茶工艺;17世纪,武夷山的茶远销至欧洲,武夷山茶也开创了“万里茶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传奇,成为联结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纽带。茶是武夷山的一张名片。

  “2001年第一次来武夷山时,空气中飘着醉人的茶香。”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说,“但2015年来的时候,发现茶的品质有所下降。”当时,茶农为追求茶叶产量的增加,开垦茶山扩大种植面积,使用化肥农药,生态环境随之被破坏,也影响了茶叶品质。

  2015年,廖红作为科技特派员,开始了以武夷山为基地,探索创建生态茶园之路,并研究出了茶豆套作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廖红将生态茶园模式带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进行推广,得到了当地茶农的欢迎。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今天,走进燕子窠生态茶园,可以看到茶园里同时种有茶树和大豆,如果靠近观察,还会发现大豆植株的叶子上有许多被虫子吃过留下的“虫眼”,而茶树的叶子上却少有。“大豆具有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相比茶树叶子的微苦,虫子更喜食甘甜的大豆叶子,茶豆套作便可以减少茶树虫害,增加茶叶产量。”廖红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茶山建设和管理成为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的重要工作之一。“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如今,生态茶园建设已经在国家公园全面铺开。生态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杯好茶见证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武夷山绿水青山间的生态优势也让人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江元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武夷山传统红茶“正山小种”技艺传承人


  武夷山国家公园无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来看,都在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我亲眼见证了武夷山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上山砍伐,是为了增加收入。经过40余年的保护,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也摸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行的路径。随着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多年摸索出来的茶山种植、管理经验,人们渐渐发现只要保护好了,茶叶的品质变好,收入自然得到提升,不需要再砍伐、扩边,以此受益的广大茶农,也在更加自发自觉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产业是民生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做好生态茶,既是守护家乡的碧水丹山,也让我们的发展更有底气。在武夷山,山外有茶园,可供观赏,山内有茶山,野生茶树参差不齐,高高低低,不进行任何的修剪和管理,遵循着自然生长的模样。因为去年旱情,今年全国各地的大多数产茶区茶叶产量都有所下降,得益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武夷山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茶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保障,产量不降反增。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茶叶是可持续的生态产品,我们也会不断优化制作技艺,挖掘文化内涵,来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好山好水好产业,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武夷山,将国家公园的美和独特呈现给世界。

  
李万松
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村民 
武夷山国家公园护林员

李万松(右)和同伴在巡护。 

  我家在桐木村,2020年8月,通过体能测试等相关考核后,我成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一名护林员。桐木村有12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护林员。
  有些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高,我们需要去监督他们,跟他们讲山上不能抽烟,除草的时候不能打农药,也不能随意采摘草药、伤害野生动物。尤其是干燥时节,告诉村民森林防火是件大事。
  国家公园建立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在巡护中发现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巡山的设备更先进了,直接用手机拍照,马上就可以上传给平台。
  除了做护林员,我也在管理自家的茶山。我们这里最出名的是正山小种,整个武夷山只有保护区中心地带才有,现在我们家里每年能产八百斤到九百斤的精茶。我们的茶园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虽然这几年茶叶产量没有明显增加,但通过生态种植的方式,茶叶品质反而更好。
  2016年我们盖了新房子,楼下自己住,旅游旺季的时候,也有一些游客慕名而来,我们便把楼上设为民宿,让更多人来到桐木村看流水潺潺,与鸟兽相伴。
 
陈妃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庭长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原名“景区人民法庭”,成立于1997年5月,是福建省首家设在旅游景区的人民法庭。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人民法庭主动融入和服务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于2021年11月19日将“景区人民法庭”更名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
  真正发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案件少之又少,一年只有个位数。因此人民法庭更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以案件为支点,进行普法教育。
  国家公园范围内有很多居民,他们有上山采摘植物的习惯。但国家公园成立后,他们不知道哪些植物已成为国家保护植物,也不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在国家公园内是违法的,我们需要以案释法,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违法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在此基础上,人民法庭将普法和宣扬生态文明与当地百姓生活进行了更为紧密的融合—武夷山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之一,全市有五成人口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处理好“茶问题”成为人民法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今年5月底,我参与协调了一起离婚案件,夫妻双方共有的茶地零星分布,涉及20个地方。这表面上看是林权归属的问题,实际上茶也是生态产品,解决不好容易引发矛盾,威胁到茶园乃至生态环境安全,我们通过司法方式保护了它,维护了良好的秩序,就是保护了生态产品,保护了我们的生态。
 
何世安 
武夷山团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是一名制茶师,做武夷茶已经十几年了,国家公园成立以后,作为茶人,我感觉十分受益。
  很多朋友问我,什么是武夷山茶。茶,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山水草木之间。每年的阳光雨露不同,采摘茶叶的时间和天气也不同,这就为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在茶园管理上最大限度地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做自然的茶。
  现在我们采用的是生态茶园的种植模式,在茶园中间种了樱花、大豆、油菜,用于改善土壤。经过多年探索,这种方法已经能够让茶叶增产8%—15%。茶的汤水和滋味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鲜爽。
  武夷岩茶的采摘、制作要在谷雨到立夏之间完成。制茶之外,我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广茶文化。2016年,也就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这一年,我们同步升级了茶庄园。现在,我们正在搭建吴觉农纪念馆,目的是让更多的游人在这里了解茶的技艺、茶的历史。
  除了制茶,我也爱好摄影。我平时拍摄武夷山的茶和自然风光,并将图片分享至社交媒体平台,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武夷山的美。
  在我看来,我们的生态茶园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例证。希望武夷山的每个年轻茶人都能够参与到国家公园的建设中,这样我们的好山好水也会让我们的茶经久不衰。
 

 

  

   

  • 1武夷山丹崖绝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的艺术宝库。.png

    武夷山丹崖绝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的艺术宝库。

  • 2武夷精舍。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冲佑观任提举期间,弘扬了南宋理学,形成了理学文化,武夷山也成为道南理窟,倡道于东南,学者云集,书院林立。.png

    武夷精舍。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冲佑观任提举期间,弘扬了南宋理学,形成了理学文化,武夷山也成为道南理窟,倡道于东南,学者云集,书院林立。

  • 3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九曲溪竹筏码头。.png

    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九曲溪竹筏码头。

  • 4东南大峡谷(又称武夷大峡谷)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2.30亿年到6700万年)地壳运动,南北纵横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峡谷”。.png

    东南大峡谷(又称武夷大峡谷)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2.30亿年到6700万年)地壳运动,南北纵横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峡谷”。

  • 5天女花.png

    天女花 福建省重点保护珍贵树种落,是中国唯一的野生木兰属植物。在亚洲范围内,韩国、日本也有分布。 摄影 徐自坤

  • 6帽蕊草.png

    帽蕊草 濒危保护植物,不像香菇产生蕈伞制造孢子;会开花,却不结果延续生命,被归类为“内寄生”植物,多寄生在600至800米带阴湿的壳斗科植物(长尾柯)根部,有个杯状托的构造与树根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帽蕊草根部深入被宿主体内夺取养分以养活自己,自己不进行光合作用。 摄影 徐自坤

  • 7中华秋沙鸭.png

    中华秋沙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鸟种,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千多万年。其头顶的羽冠根根分明,或是黑色间夹杂着一抹绿或是满头黄色。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主要生活在水质清澈、鱼类丰富的水域,是检验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摄影 万勇

  • 8阳彩臂金龟.png

    阳彩臂金龟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特有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苏、浙江、四川、广东、海南等地的低海拔森林,极为罕见。该物种呈闪耀的金属铜绿色,间有黄色斑点,尤其是雄性的前足长而发达,外形奇特而威武,有“中国甲虫长臂猿”的美誉。 摄影 万勇

  • 9灰腹绿锦蛇.png

    灰腹绿锦蛇 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高山地区,有一条贯穿眼睛的黑色纹路,不少个体腹部呈现淡灰色。数量相对稀少,会伺机捕捉鼠类、蜥蜴甚至鸟类等动物为食。摄影 万勇

  • 10武夷山云海景观.png

    武夷山云海景观 摄影 刘达友

  • 11黄岗山雪景.png

    黄岗山雪景 摄影 黄海

  • 12游客乘坐竹筏漂流至玉女峰。.png

    游客乘坐竹筏漂流至玉女峰。

  • 13黄岗山顶。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最高海拔2160.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png

    黄岗山顶。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最高海拔2160.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

  • 14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昆虫专项调查。-摄影-黄海.png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昆虫专项调查。 摄影 黄海

  • 15游客从星村镇竹筏码头出发观赏武夷山风景。.png

    游客从星村镇竹筏码头出发观赏武夷山风景。

  • 16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png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 17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png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 18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png

    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传承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