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镌刻历史 记录文明

2023-11-30      撰文 林留根

  • 航拍大运河-摄于1981年常州市中心大运河.jpg

    1980年,大运河在江苏省常州市穿城而过。 摄影 汤德胜

  • p7 VCG111408744089.jpg

    大运河流经运河古都山东省聊城市。 视觉中国 供图

< >

  每一条运河都是各国人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杰出创造。2017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编撰的《世界运河名录》中收录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520多条运河。其中,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英国威尔士庞特基西斯特输水道及运河和中国大运河等六条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六条运河在内,世界上的运河基本上都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前后开凿的,唯有中国大运河是农业时代开凿的。与这些运河相比,中国大运河起源最早、规模最大,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农业时代人类杰出智慧和创造的代表,具有突出的世界遗产价值。

  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发展、繁盛与中华文明同步。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一条运河像中国大运河一样与一个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密切关联,也没有任何一条运河像中国大运河一样与一个延续发展五千年而不断裂的文明相伴而生,相映生辉。

  自七世纪以来,经历中国各个朝代,直到现代中国,大运河的畅通一直是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的强大因素,大运河本身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它创造并维持了居住在运河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影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回望大运河,可以看到她从萌生、开凿、形成、繁荣、衰落,直至重生的历史,可以看到她的血脉所滋养出的亿万中华儿女的深情与坚守;从横亘中国、千祀不绝的大运河看中华文明,可以更深刻感知和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大运河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样,博大精深,包容宽宏,千古流淌,生生不息。她是古老中国的工程之河、交通之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长河、精神长河。大运河在中华版图上镌刻了一个“人”字,为人类造福是她的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是她的初心、支撑民族复兴是她的梦想;大运河也是一部工程技术、地理水文、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人间烟火,也是中华儿女的诗和远方。

  世界上大多数运河都是为了运输,是功能单一的黄金水道,唯有中国大运河在中华文明体中孕育成长,她不仅是一条具象的河道,也是一条具有独特禀赋的精神长河,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稳定结构,是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纽带;千百年来,她成为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的形象代言,承载着中国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的家国情怀,是“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的典范,也是无往不利、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的象征。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钱塘江畔的跨湖桥遗址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考古现场发现的木料和石錛说明这艘独木舟刚刚完成一次维修,它的主人可能即将要带着部落的孩童奔赴寻找八千年前的诗与远方。舟,是文明的初心,是星辰大海,是矢志不渝!八千年后,安徽柳孜运河也发现有一条独木舟,与跨湖桥的独木舟一样,仿佛是历史故意将史前文明基因保留在隋唐大运河河道之中。

  大运河是什么?满怀沧桑悠长的历史,不是负累,而是前行的动力,是注定的道路与方向。晚清时期漕运的终结,似乎意味着大运河的衰落,其实,就像局部的淤塞阻滞并不能代表大运河命运的终结,她在帝国主义的枪炮声中从未停止流淌,而是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酝酿着转身,而决定她涅槃重生的是嘉兴运河南湖上的那条红船。

  千百年来,大运河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为中华文明赋能,而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运口的波涛曾经颠覆了无数的漕船,运河河道可以不停地延伸,运口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变迁,然而,只要有船,就有天下长河,只有保留初心,才能奔向未来。

  计利当计天下利。大运河承载着古代中国“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地理空间上,大运河一头扎进杏花烟雨的江南,通过河海联运联系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头遥望黄沙漫漫的西域,源源不断地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汇聚着八方货品,成为中华版图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所留给我们的伟大史迹。在悠悠千载的历史长河里,大运河连接着古代、现代和未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赋予古老大运河以新生,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更加闪耀的中华民族文化标识。

  (作者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与保护专委会主任)

上一页

下一页

镌刻历史 记录文明

2023-11-30      撰文 林留根

  每一条运河都是各国人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杰出创造。2017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编撰的《世界运河名录》中收录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520多条运河。其中,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英国威尔士庞特基西斯特输水道及运河和中国大运河等六条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六条运河在内,世界上的运河基本上都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前后开凿的,唯有中国大运河是农业时代开凿的。与这些运河相比,中国大运河起源最早、规模最大,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农业时代人类杰出智慧和创造的代表,具有突出的世界遗产价值。

  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发展、繁盛与中华文明同步。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一条运河像中国大运河一样与一个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密切关联,也没有任何一条运河像中国大运河一样与一个延续发展五千年而不断裂的文明相伴而生,相映生辉。

  自七世纪以来,经历中国各个朝代,直到现代中国,大运河的畅通一直是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的强大因素,大运河本身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它创造并维持了居住在运河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影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回望大运河,可以看到她从萌生、开凿、形成、繁荣、衰落,直至重生的历史,可以看到她的血脉所滋养出的亿万中华儿女的深情与坚守;从横亘中国、千祀不绝的大运河看中华文明,可以更深刻感知和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大运河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样,博大精深,包容宽宏,千古流淌,生生不息。她是古老中国的工程之河、交通之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长河、精神长河。大运河在中华版图上镌刻了一个“人”字,为人类造福是她的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是她的初心、支撑民族复兴是她的梦想;大运河也是一部工程技术、地理水文、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人间烟火,也是中华儿女的诗和远方。

  世界上大多数运河都是为了运输,是功能单一的黄金水道,唯有中国大运河在中华文明体中孕育成长,她不仅是一条具象的河道,也是一条具有独特禀赋的精神长河,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稳定结构,是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纽带;千百年来,她成为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的形象代言,承载着中国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的家国情怀,是“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的典范,也是无往不利、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的象征。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钱塘江畔的跨湖桥遗址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考古现场发现的木料和石錛说明这艘独木舟刚刚完成一次维修,它的主人可能即将要带着部落的孩童奔赴寻找八千年前的诗与远方。舟,是文明的初心,是星辰大海,是矢志不渝!八千年后,安徽柳孜运河也发现有一条独木舟,与跨湖桥的独木舟一样,仿佛是历史故意将史前文明基因保留在隋唐大运河河道之中。

  大运河是什么?满怀沧桑悠长的历史,不是负累,而是前行的动力,是注定的道路与方向。晚清时期漕运的终结,似乎意味着大运河的衰落,其实,就像局部的淤塞阻滞并不能代表大运河命运的终结,她在帝国主义的枪炮声中从未停止流淌,而是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酝酿着转身,而决定她涅槃重生的是嘉兴运河南湖上的那条红船。

  千百年来,大运河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为中华文明赋能,而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运口的波涛曾经颠覆了无数的漕船,运河河道可以不停地延伸,运口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变迁,然而,只要有船,就有天下长河,只有保留初心,才能奔向未来。

  计利当计天下利。大运河承载着古代中国“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地理空间上,大运河一头扎进杏花烟雨的江南,通过河海联运联系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头遥望黄沙漫漫的西域,源源不断地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汇聚着八方货品,成为中华版图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所留给我们的伟大史迹。在悠悠千载的历史长河里,大运河连接着古代、现代和未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赋予古老大运河以新生,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更加闪耀的中华民族文化标识。

  (作者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与保护专委会主任)

  • 航拍大运河-摄于1981年常州市中心大运河.jpg

    1980年,大运河在江苏省常州市穿城而过。 摄影 汤德胜

  • p7 VCG111408744089.jpg

    大运河流经运河古都山东省聊城市。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