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让大运河成为联通中外的桥梁

2023-12-04      撰文 夏泽瀚(巴基斯坦)

  • p94-VCG111389422925.png

    2022年6月27日,江苏扬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在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发布《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 视觉中国 供图

  • p95-VCG111325988214.png

    京杭大运河山东台儿庄段3公里古运河景色怡人,游人乘坐画舫船观赏两岸风光。 视觉中国 供图

  • p96-20190921682437ta.png

    来自尼泊尔、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在华留学生们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大运河古纤道上体验拉纤。 摄影 侯宇/中新社

  • p96-VCG111126449081.png

    江苏扬州,一位外国嘉宾体验当地非遗项目“邵伯锣鼓技艺小牌子”。 视觉中国 供图

< >

  2021年,我来华履新,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及驻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国和韩国代表。在中国生活两年有余,到访过中国许多城市,并对多地的景观印象深刻:在武汉参观长江,在开封考察黄河,在曲阜了解孔子与儒家思想,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长臂猿近距离接触……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中国。

  我的中文名字叫“夏泽瀚”。“夏”取自中国古代王朝“夏朝”,因为夏朝的许多传说都与水有关;“泽”和“瀚”既与我的巴基斯坦本名发音相近,又是水的一种汇聚形态的象征。所以,我是一个“离不开水的人”,因此对中国的江河尤为关注,也对从大河流域中孕育的中华文明有着特殊的情感。同时,作为一名水资源专家,我曾在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中国参与过各种与水有关的研究、咨询和政策指导工作,并有机会参观各国的供水系统。

  我第一次到大运河的经历可以追溯到大约20年前,当时我为郑州黄河委员会的青年专业人员组织了一次建模培训。我参观了通济渠郑州段,该段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看到这条运河穿过郑州这座城市,真是叹为观止。2022年,我还参观并游览了大运河杭州段。这些与大运河的亲密接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禁感慨并赞叹古代中国人对水利系统的掌握、创新和应变能力。

  大运河素有“水上丝绸之路”之称,是一项非凡的工程奇迹,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象征。它连接了中国的南北,成为商品流通、思想交流以及具有重要文化影响的生命线。如今,它代表了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有形联系。

  据我所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大运河的整体保护和综合管理。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赞扬了中国对大运河进行保护和监测的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规模、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极具挑战性。因此,政府的成就尤为显著。最突出的结果是综合遗产监测系统,它提供了一个数据库,以支持基于持续数据收集、集中管理、分析和评估的决策。”

  2023年6月10日,在中国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区域办事处与杭州市政府共同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组织了一场以“水上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以认可、珍惜和保护我们卓越的水上遗产。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举办期间,各界又在北京这座运河北端城市聚集,以“传承大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了解和拥抱这一文化遗产,凸显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知识及传统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大运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是对其卓越的普遍国际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保护其历史重要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庄严承诺。

  文化不是过去的遗留物,而是塑造我们未来的一种动力。中国的历史文化在连续性中保持着创新变化,因此不能单纯从久远的文化遗产来定义今日的中国。同样,中国大运河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一直是沟通文化和民众的桥梁,应确保它继续成为后代的灵感、创意、创新和联系的来源。

  我期待大家一起思考,大运河遗产应如何激励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希望国际社会围绕大运河加强交流与合作,弘扬与大运河有关的艺术和传统,共同保护大运河。

   

上一页

下一页

让大运河成为联通中外的桥梁

2023-12-04      撰文 夏泽瀚(巴基斯坦)

  2021年,我来华履新,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及驻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国和韩国代表。在中国生活两年有余,到访过中国许多城市,并对多地的景观印象深刻:在武汉参观长江,在开封考察黄河,在曲阜了解孔子与儒家思想,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长臂猿近距离接触……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中国。

  我的中文名字叫“夏泽瀚”。“夏”取自中国古代王朝“夏朝”,因为夏朝的许多传说都与水有关;“泽”和“瀚”既与我的巴基斯坦本名发音相近,又是水的一种汇聚形态的象征。所以,我是一个“离不开水的人”,因此对中国的江河尤为关注,也对从大河流域中孕育的中华文明有着特殊的情感。同时,作为一名水资源专家,我曾在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中国参与过各种与水有关的研究、咨询和政策指导工作,并有机会参观各国的供水系统。

  我第一次到大运河的经历可以追溯到大约20年前,当时我为郑州黄河委员会的青年专业人员组织了一次建模培训。我参观了通济渠郑州段,该段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看到这条运河穿过郑州这座城市,真是叹为观止。2022年,我还参观并游览了大运河杭州段。这些与大运河的亲密接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禁感慨并赞叹古代中国人对水利系统的掌握、创新和应变能力。

  大运河素有“水上丝绸之路”之称,是一项非凡的工程奇迹,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象征。它连接了中国的南北,成为商品流通、思想交流以及具有重要文化影响的生命线。如今,它代表了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有形联系。

  据我所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大运河的整体保护和综合管理。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赞扬了中国对大运河进行保护和监测的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规模、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极具挑战性。因此,政府的成就尤为显著。最突出的结果是综合遗产监测系统,它提供了一个数据库,以支持基于持续数据收集、集中管理、分析和评估的决策。”

  2023年6月10日,在中国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区域办事处与杭州市政府共同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组织了一场以“水上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以认可、珍惜和保护我们卓越的水上遗产。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举办期间,各界又在北京这座运河北端城市聚集,以“传承大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了解和拥抱这一文化遗产,凸显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知识及传统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大运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是对其卓越的普遍国际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保护其历史重要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庄严承诺。

  文化不是过去的遗留物,而是塑造我们未来的一种动力。中国的历史文化在连续性中保持着创新变化,因此不能单纯从久远的文化遗产来定义今日的中国。同样,中国大运河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一直是沟通文化和民众的桥梁,应确保它继续成为后代的灵感、创意、创新和联系的来源。

  我期待大家一起思考,大运河遗产应如何激励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希望国际社会围绕大运河加强交流与合作,弘扬与大运河有关的艺术和传统,共同保护大运河。

   

  • p94-VCG111389422925.png

    2022年6月27日,江苏扬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在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发布《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 视觉中国 供图

  • p95-VCG111325988214.png

    京杭大运河山东台儿庄段3公里古运河景色怡人,游人乘坐画舫船观赏两岸风光。 视觉中国 供图

  • p96-20190921682437ta.png

    来自尼泊尔、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在华留学生们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大运河古纤道上体验拉纤。 摄影 侯宇/中新社

  • p96-VCG111126449081.png

    江苏扬州,一位外国嘉宾体验当地非遗项目“邵伯锣鼓技艺小牌子”。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