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三坊七巷 坊巷纵横 隽永古雅

2024-01-11      人民画报

  • p30-31.pn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青瓦白墙、石板深巷、各种雕刻精美的建筑饰物和多进院落是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摄影 蔡胤霖

  • XxjpsgC007017_20230605_PEPFN0A001.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游人如织。 摄影 姜克红/新华社

  • VCG111224427706.jpg

    福建福州,闽剧演员在三坊七巷内倾情演绎,让观众切身感受闽剧及古厝的深厚底蕴。 视觉中国 供图

  • 对比组1-二梅书屋(未修复前)。福州日报社资料图.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内的二梅书屋修复前后对比图。 福州日报社 供图

  • 对比组1--【郎官巷】二梅书屋。福州日报社资料图.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内的二梅书屋修复前后对比图。 福州日报社 供图

  • 福州宣传部提供-市民在三坊七巷网红榕树下留影。_null_池远_原图_20230926_2023092617422492.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内的古老坊巷与新潮流持续碰撞,一棵爱心形状的榕树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打卡点。 摄影 池远

< >

  自福建福州最繁华的八一七路南街段向西拐,几步之遥,一片古朴的建筑群落入眼帘,城市的喧嚣,即刻被来自历史深处的宁静所阻隔。这片街区,白墙黛瓦,古榕相间,红灯笼摇曳,马鞍墙飞翘,青石板路铺向远方,传统古厝分立两厢。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至明清鼎盛。它以南后街为中轴,包括了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三坊,以及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七巷,形成了鱼骨状坊巷格局,也保存了大量的人文遗迹,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和“近代名人聚居地”。

  三坊七巷内,有200余座明清古建筑,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的159座被列为保护建筑。街区内,花厅园林、名人故居、祠庙堂馆毗连。作为“闽都名人聚居地”,南宋学者吕祖谦说“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清代文人刘心香讲“七巷三坊记旧游,晚凉声唱卖花柔”……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等贤达名士都曾在此居住生活,因此,三坊七巷也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盛名。

  不仅如此,来到三坊七巷,能够在此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而此技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也能够在古厝连绵中与各类主题博物馆、地方戏曲演出与名人故事、明清建筑进行“亲密接触”;能在老字号店铺中尽享肉燕的滑嫩爽脆、鱼丸的鲜香四溢;还能在传统古建中觅得当代咖啡店、书店,听着民间音乐人弹着“舶来”的吉他、尤克里里以及本土的古琴和琵琶……

  这都得益于自20世纪90年代起福州持续推动保护修复工程。基于此,三十余年中,三坊七巷实现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活态遗产焕发着新的生机。

  在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中,注重修旧如旧,保护有规可依,邀请专家全程指导,聘请权威机构编制保护规划。如今,街区基本实现建筑整体立面式样、材料色彩与街区风貌、肌理相协调。修复保护的同时,注重开发适度,保留历史味道,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求索平衡。截至2023年7月初,三坊七巷已入驻商户276家,各类非遗、重点项目及中华老字号企业共31个。其中,纯商业业态比例不超过40%。与此同时,注重传承利用,升级互动体验。三坊七巷推动古建文物活化传承利用,推出坊巷音乐节、艺术展、小剧场等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在此基础上,利用名人故居资源开展线上云讲堂等研学活动,充分发掘古厝内在价值。2019年,三坊七巷街区启动智慧街区建设,依托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手段,推出“云游坊巷”系列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坊七巷 坊巷纵横 隽永古雅

2024-01-11      人民画报

  自福建福州最繁华的八一七路南街段向西拐,几步之遥,一片古朴的建筑群落入眼帘,城市的喧嚣,即刻被来自历史深处的宁静所阻隔。这片街区,白墙黛瓦,古榕相间,红灯笼摇曳,马鞍墙飞翘,青石板路铺向远方,传统古厝分立两厢。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至明清鼎盛。它以南后街为中轴,包括了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三坊,以及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七巷,形成了鱼骨状坊巷格局,也保存了大量的人文遗迹,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和“近代名人聚居地”。

  三坊七巷内,有200余座明清古建筑,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的159座被列为保护建筑。街区内,花厅园林、名人故居、祠庙堂馆毗连。作为“闽都名人聚居地”,南宋学者吕祖谦说“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清代文人刘心香讲“七巷三坊记旧游,晚凉声唱卖花柔”……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等贤达名士都曾在此居住生活,因此,三坊七巷也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盛名。

  不仅如此,来到三坊七巷,能够在此沉浸式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而此技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也能够在古厝连绵中与各类主题博物馆、地方戏曲演出与名人故事、明清建筑进行“亲密接触”;能在老字号店铺中尽享肉燕的滑嫩爽脆、鱼丸的鲜香四溢;还能在传统古建中觅得当代咖啡店、书店,听着民间音乐人弹着“舶来”的吉他、尤克里里以及本土的古琴和琵琶……

  这都得益于自20世纪90年代起福州持续推动保护修复工程。基于此,三十余年中,三坊七巷实现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活态遗产焕发着新的生机。

  在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中,注重修旧如旧,保护有规可依,邀请专家全程指导,聘请权威机构编制保护规划。如今,街区基本实现建筑整体立面式样、材料色彩与街区风貌、肌理相协调。修复保护的同时,注重开发适度,保留历史味道,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求索平衡。截至2023年7月初,三坊七巷已入驻商户276家,各类非遗、重点项目及中华老字号企业共31个。其中,纯商业业态比例不超过40%。与此同时,注重传承利用,升级互动体验。三坊七巷推动古建文物活化传承利用,推出坊巷音乐节、艺术展、小剧场等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在此基础上,利用名人故居资源开展线上云讲堂等研学活动,充分发掘古厝内在价值。2019年,三坊七巷街区启动智慧街区建设,依托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手段,推出“云游坊巷”系列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 p30-31.pn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青瓦白墙、石板深巷、各种雕刻精美的建筑饰物和多进院落是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摄影 蔡胤霖

  • XxjpsgC007017_20230605_PEPFN0A001.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游人如织。 摄影 姜克红/新华社

  • VCG111224427706.jpg

    福建福州,闽剧演员在三坊七巷内倾情演绎,让观众切身感受闽剧及古厝的深厚底蕴。 视觉中国 供图

  • 对比组1-二梅书屋(未修复前)。福州日报社资料图.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内的二梅书屋修复前后对比图。 福州日报社 供图

  • 对比组1--【郎官巷】二梅书屋。福州日报社资料图.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内的二梅书屋修复前后对比图。 福州日报社 供图

  • 福州宣传部提供-市民在三坊七巷网红榕树下留影。_null_池远_原图_20230926_2023092617422492.jpg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内的古老坊巷与新潮流持续碰撞,一棵爱心形状的榕树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打卡点。 摄影 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