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千年一脉 大地辉煌”连载之四】聊城 江北水城 两河明珠

2024-04-12      

  • 0.首图-司建平-微信图片_20240306154526.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鸟瞰东昌古城。东昌古城位于东昌湖中间,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飘在水上的城市,古老而神秘,美丽而诗意。 摄影 司建平

  • 01.运河与城市-17.png

    聊城市临清市,京杭大运河流过中洲古城,在临清地界勾勒出一幅城河相依的壮美景观。 摄影 张子水

  • 01.运河与城市-19.大运河穿城而过-司建平-13863532668.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山陕会馆南侧,京杭大运河在此回旋弯曲,状如长龙蜿蜒逶迤,这里便有了“龙湾”之称。在聊城城区,龙湾段运河相当重要,是利用弯道调节水源的实例。 摄影 司建平

  • 02.传统建筑-古运河畔的山陕会馆-------林虎.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坐落在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远看琼楼玉宇,近看雕梁画栋。有数百年历史的山陕会馆诉说着当年大运河畔的辉煌。 摄影 林虎

  • 03.非遗-崔凤文-面塑.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古城内的一家店铺前展示的聊城面塑产品。 摄影 崔凤文

  • 03.非遗-东阿阿胶世界精美大图(姜凯摄)-(30).png

    聊城市东阿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中的“晾胶”工序。 摄影 姜凯

  • 03.非遗-剪纸(孔晓政).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在“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主题活动上,旗袍走秀爱好者在展示“剪纸”服饰。 摄影 孔晓政

  • 04.现代生活-人1-《江北水城赛龙舟》魏湘陵2021.9东昌湖.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在东昌湖举行的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参赛选手奋楫争先,现场气氛热烈。 摄影 魏湘陵

  • 04.现代生活-微信图片_20240304162118.png

    聊城市冠县,从事灵芝种植的一家农户在展示栽培的灵芝。聊城冠县是国内重要的灵芝生产基地,素有“灵芝之乡”的美称。 摄影 安文龙

  • 04.现代生活-尹建忠+《勤劳致富奔小康》+山东聊城堂邑镇+电话13963587996.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的一家农户在晾晒葫芦。堂邑镇素有“中国葫芦第一镇”之称,葫芦种植和加工产业发达,葫芦产业是当地打造乡村振兴省级示范区的有力抓手。 摄影 尹建忠

  • 05.大运河博物馆看展-微信图片_20240307161041.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内,学生们在参观展陈,了解运河文化。 摄影 司建平

  • 运河城市-微信图片_20240319094223.png

    2023年7月15日,聊城市临清市,临清市东宛园举办了“夏夜宛风”首届大型古风夜游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 摄影 吴建正

  • 运河城市-微信图片_20240319124705.png

    聊城市临清市,在临清大众公园广场,一位德国青年跟随当地社火协会学习临清龙灯表演技艺。 摄影 王滨

  • youdu图片20240412101849.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新鹏都·绿岛杯”自行车公开赛在湖南路举行。参赛选手飞跃前行,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好戏。 摄影 张平

< >

  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

  华北平原上,黄河奔流不息,马颊河、徒骇河等纵横交错,在山东西北处勾勒出了一块宝地—聊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这方南通吴楚、北连燕赵的土地焕发出盎然生机。

  在聊城,河是流淌的歌,城是凝固的诗,人是涌动的潮。从过去的政治要枢、军事重地,到人文渊薮、商贸通衢,直至现在的绿色水城、产业高地,江河滋润着这座城市,让她随着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展露新颜。

  城湖相融 水城初现

  第一次来聊城,许多人会误认为这里是江南。

  相对于中国北方的其他城市,聊城最大的特点是水资源的丰沛。除了诸多大河,还有东昌湖、洛神湖、金牛湖、鱼丘湖等湖泊点缀其间。仅在聊城市区,水域面积就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这座城市还有了一个浪漫的别称—中国北方的威尼斯。

  游览聊城,首站应选东昌古城与东昌湖,这是观赏水城风貌的最佳地点。

  东昌古城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古城整体方正,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到了明洪武年间,出于军事需要,东昌守将将宋代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拓宽护城河,并在城内修建了余木楼,形成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谁都不会料到,东昌的防御工事会成就一座“江北水城”。数百年间,生活在聊城的人们守护着自己的家乡,赶上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就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到了太平盛世,人们就装饰门面,雕梁画栋。于是,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的不断改进中,古城不仅越来越坚固,也越来越美丽。

  聊城的东昌湖,便是历朝历代的军民不断拓宽护城河的成果。现在,这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4.2平方公里,是中国长江以北罕见的大型城内人工湖。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湖水清澈,景色宜人。从空中俯瞰东昌古城与东昌湖,便可望见“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湖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水城风貌。

  走进东昌古城,便可一览古城风貌。这座古城再现了过去匠人们营建城市的理念:城市正中坐落着光岳楼,四条古城区干道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其他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在古城区,还能看到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条石铺砌的大道、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众多古风民居建筑,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留驻的千年时光。

  因河而兴 富甲齐郡

  如果说,东昌古城支撑起聊城的城市骨架,那么京杭大运河就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

  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缩短南粮北运的距离和解决水陆更替的繁重,决定将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开凿会通河。后来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进一步疏通了元代开凿的会通河。经过会通河串连而成的京杭大运河,较之前绕道洛阳时缩短了900多公里,也将聊城等一批新的城市联系到全国商贸与交通的主干道上。

  在聊城,京杭大运河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向北延伸,途经东昌府区、临清市,最终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全长97.5公里。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承担着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彼时,船灯处处可见,桨声连绵不绝,在桨声灯影中,聊城逐步向商贸城市转型,成为了“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一时间,运河上帆樯如林,舳舻相连,岸边车水马龙,货积如山。沿着大运河这条动脉,一处处新的商业区萌发、成长,勾勒出一片人间繁华。

  在聊城,沿着大运河走一趟,处处都有历史的痕迹。“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古人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描述。“临张”,即为现在聊城境内的临清市和阳谷县张秋镇。

  临清市在聊城北部,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商贸重镇。在临清,有一句俗语脍炙人口:“先有临清仓,后有临清城。”这句俗语反映的是临清随大运河成长的经历。明代初期,朝廷在临清兴建了临清仓、广积仓、常盈仓三大国仓。后来随着会通河的进一步疏通,漕运兴起,临清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发展,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了保护兴起的商业区,朝廷还特地扩建了临清城。因为这座城随着运河延伸,包裹着运河两岸的商业区与居住区,状如玉带,因此临清城在历史上又有一个美名—玉带城。

  若要探访漕运时代的临清故事,钞关是一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在漕运繁盛时,朝廷设置了八大钞关,其中以临清钞关最为重要:它的规模最大,总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它的税收最多,明万历年间占全国运河沿线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它的行政级别最高,由户部直接管辖。如今,剩余七座钞关已在历史变革中湮没无闻,只有临清钞关仍在。在重农思想长期浸润的黄河岸边,临清钞关仿佛是一座纪念碑,为这片土地楔入了一个转捩点,象征着大运河引领的工商文明新思潮的勃发。

  沿着运河一路向南,便可发现,相似的运河故事在沿途处处可见,直至最南方的张秋镇。明清时期,张秋镇虽然只是镇的建置,却有米市街、糖市街、柴市街、锅市街等七十二街、八十二胡同,还有国家和府、州、县设立的办事机构,并有驻军,其繁荣程度远超周围的县城。如今的张秋镇,蜿蜒的运河穿城而过,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仍然可见,两岸的镇水铁牛依然看着河面,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白雪皑皑,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一直留存在张秋古镇,让人一眼便望穿了沧桑。

  水到之处,繁华渐起。京杭大运河长卷绘就,为聊城载来了400余年的兴旺,缔造了一座“富庶甲齐郡”的商业之都,也为这里淳朴豪放的黄河文明底蕴,注入了包容、开放、诚信、友善的商业风气。

  以水为韵 以文为魂

  大运河与黄河的交织与激荡,深彻改变了聊城的文化根脉。在跨越数百年的互动中,诸多角色先后登场,演绎着南北文化交融并存的大戏。

  “近邹鲁之乡,沾孔孟之化。”聊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孝道,重视教育。运河商业的繁荣,并未让这里沾染过多的铜臭,反而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位于东昌古城正中心的光岳楼是聊城文脉的象征,它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见证了聊城文化随着大运河兴盛的历程。明清两代,沿着京杭大运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大多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清代康熙皇帝四次登楼,并题写了“神光钟暎”匾,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还将这座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这里的每一块匾额、碑刻、对联都隐藏着一段故事。

  大运河为聊城漂来了文人骚客,也为这里带来了一股新的崇文兴学之风。明清时期,东林书院、阳平书院、龙湾书院等诸多有名的大书院陆续创建,刻书、印书业和公私藏书活动也迎来新的热潮,到了清代,东昌古城出现了海源阁,这是当时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如今,海源阁成了图书馆,仍然为聊城积淀着文气。

  如果说,士人名流多是沿大运河而来的过客,那么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则是聊城新的常住民。因为长年在外做生意,各地商贾无论是在享受生活还是照顾生意方面,都有了抱团取暖的意思,于是,会馆成为了大运河沿岸的一类新建筑。

  在聊城经商的外省人中,以山陕商人最为著名,山陕会馆也修葺得最为壮丽。从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出发,向北沿着大运河岸边的青石步道前行,穿过龙湾的惊龙桥,就可以见到这处名噪一时的会馆。

  山陕会馆不仅是山陕商人以“联桑梓”为名而实施行业管理的行会,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处归宿。走进会馆,仔细观看便可发现,真正体现会馆功能的地方只在南北看楼,商人看戏、喝茶、谈生意、调争怨都在这里进行,而其余大部分空间,都印刻着关公文化的元素。山陕会馆也由此有了一个别称—关帝庙,它所代表的山陕商人的忠义、诚信和富国裕民的社会自觉也最终融入了聊城的气质。

  大运河带来的繁荣,留驻在聊城的各处古建筑中,聊城的故事则记载在许多名著里,随着大运河流传至各地。

  明清时期,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高度发达。随着商贾云集,市肆繁盛,小说里的聊城故事也越来越多。提到《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脍炙人口;《聊斋志异》中,鄂秋隼和胭脂间的疑案曾让东昌府议论纷纷;翻开《金瓶梅》,临清的河闸、码头、钞关、街巷跃然纸上;《老残游记》里,主角老残还曾去海源阁借书……字里行间,满是人间繁华与烟火气。

  放下书本,再踱进古镇的小巷里,不经意间,就可在拐角处看到大运河的记忆:东昌毛笔、临清贡砖、东昌葫芦、木版年画、东阿阿胶、茌平剪纸……这些技艺与产品,总能让人的脑海中浮现出运河昔日繁华的景象,泛起岸边诗意生活的涟漪。

  运河潆涟 余音绵远

  在聊城,大运河古韵悠长,东昌湖波光粼粼,在两处水系之间,一座形似漕船的建筑傲然伫立,这就是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令聊城引以为傲。自2009年5月1日正式免费开放以来,它逐步成为聊城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之一。在这座博物馆内,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着大运河不凡的过往。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聊城珍视大运河、保护大运河的重要见证。进入新时代,枕水而居的聊城人不断从大运河中汲取智慧和发展动力,利用大运河走出了带有聊城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翻开地图,聊城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的古迹遗存几乎都集中在大运河沿线。大运河是一条“金丝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了起来。近年来,聊城沿着大运河推进文物修复与古迹保护,同时培植起一批新景点。

  现在,东昌湖畔,古韵悠悠,城水相融,访客络绎不绝;走进宛园,青砖黛瓦,深院幽庭,游人纷至沓来。俯拾皆是的运河文化、绮丽隽永的水上风光,让聊城与大运河再次实现了相互成就。

  从大运河出发,聊城的文旅产业进一步扩容:中华水上古城、江北水城大剧场、高唐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阳谷水浒人家、东阿毛驴大世界……一批批文化旅游IP持续推出,让聊城的文旅产业由单一的“景点旅游”逐步迈向了“全域旅游”的格局。

  京杭大运河是一首流淌千年的诗,而在沿岸生长起来的聊城,其命运注定是在波涛江水上求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聊城人奋楫争先,兴业图强:从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信息科技产业,到建设鲁西国际陆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从打造全国领先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到推进“南竹北移”,探索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治理……接续奋斗的聊城人,正在大运河滋养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精彩。

上一页

下一页

【“千年一脉 大地辉煌”连载之四】聊城 江北水城 两河明珠

2024-04-12      

  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

  华北平原上,黄河奔流不息,马颊河、徒骇河等纵横交错,在山东西北处勾勒出了一块宝地—聊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这方南通吴楚、北连燕赵的土地焕发出盎然生机。

  在聊城,河是流淌的歌,城是凝固的诗,人是涌动的潮。从过去的政治要枢、军事重地,到人文渊薮、商贸通衢,直至现在的绿色水城、产业高地,江河滋润着这座城市,让她随着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展露新颜。

  城湖相融 水城初现

  第一次来聊城,许多人会误认为这里是江南。

  相对于中国北方的其他城市,聊城最大的特点是水资源的丰沛。除了诸多大河,还有东昌湖、洛神湖、金牛湖、鱼丘湖等湖泊点缀其间。仅在聊城市区,水域面积就多达13平方公里,占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这座城市还有了一个浪漫的别称—中国北方的威尼斯。

  游览聊城,首站应选东昌古城与东昌湖,这是观赏水城风貌的最佳地点。

  东昌古城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古城整体方正,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到了明洪武年间,出于军事需要,东昌守将将宋代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拓宽护城河,并在城内修建了余木楼,形成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谁都不会料到,东昌的防御工事会成就一座“江北水城”。数百年间,生活在聊城的人们守护着自己的家乡,赶上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就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到了太平盛世,人们就装饰门面,雕梁画栋。于是,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的不断改进中,古城不仅越来越坚固,也越来越美丽。

  聊城的东昌湖,便是历朝历代的军民不断拓宽护城河的成果。现在,这处人工湖水域面积达4.2平方公里,是中国长江以北罕见的大型城内人工湖。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湖水清澈,景色宜人。从空中俯瞰东昌古城与东昌湖,便可望见“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湖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水城风貌。

  走进东昌古城,便可一览古城风貌。这座古城再现了过去匠人们营建城市的理念:城市正中坐落着光岳楼,四条古城区干道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其他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在古城区,还能看到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条石铺砌的大道、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众多古风民居建筑,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留驻的千年时光。

  因河而兴 富甲齐郡

  如果说,东昌古城支撑起聊城的城市骨架,那么京杭大运河就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

  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缩短南粮北运的距离和解决水陆更替的繁重,决定将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开凿会通河。后来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进一步疏通了元代开凿的会通河。经过会通河串连而成的京杭大运河,较之前绕道洛阳时缩短了900多公里,也将聊城等一批新的城市联系到全国商贸与交通的主干道上。

  在聊城,京杭大运河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向北延伸,途经东昌府区、临清市,最终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全长97.5公里。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承担着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彼时,船灯处处可见,桨声连绵不绝,在桨声灯影中,聊城逐步向商贸城市转型,成为了“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一时间,运河上帆樯如林,舳舻相连,岸边车水马龙,货积如山。沿着大运河这条动脉,一处处新的商业区萌发、成长,勾勒出一片人间繁华。

  在聊城,沿着大运河走一趟,处处都有历史的痕迹。“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古人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描述。“临张”,即为现在聊城境内的临清市和阳谷县张秋镇。

  临清市在聊城北部,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商贸重镇。在临清,有一句俗语脍炙人口:“先有临清仓,后有临清城。”这句俗语反映的是临清随大运河成长的经历。明代初期,朝廷在临清兴建了临清仓、广积仓、常盈仓三大国仓。后来随着会通河的进一步疏通,漕运兴起,临清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发展,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了保护兴起的商业区,朝廷还特地扩建了临清城。因为这座城随着运河延伸,包裹着运河两岸的商业区与居住区,状如玉带,因此临清城在历史上又有一个美名—玉带城。

  若要探访漕运时代的临清故事,钞关是一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在漕运繁盛时,朝廷设置了八大钞关,其中以临清钞关最为重要:它的规模最大,总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它的税收最多,明万历年间占全国运河沿线税收总额的四分之一;它的行政级别最高,由户部直接管辖。如今,剩余七座钞关已在历史变革中湮没无闻,只有临清钞关仍在。在重农思想长期浸润的黄河岸边,临清钞关仿佛是一座纪念碑,为这片土地楔入了一个转捩点,象征着大运河引领的工商文明新思潮的勃发。

  沿着运河一路向南,便可发现,相似的运河故事在沿途处处可见,直至最南方的张秋镇。明清时期,张秋镇虽然只是镇的建置,却有米市街、糖市街、柴市街、锅市街等七十二街、八十二胡同,还有国家和府、州、县设立的办事机构,并有驻军,其繁荣程度远超周围的县城。如今的张秋镇,蜿蜒的运河穿城而过,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仍然可见,两岸的镇水铁牛依然看着河面,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白雪皑皑,江南水乡一般的景致一直留存在张秋古镇,让人一眼便望穿了沧桑。

  水到之处,繁华渐起。京杭大运河长卷绘就,为聊城载来了400余年的兴旺,缔造了一座“富庶甲齐郡”的商业之都,也为这里淳朴豪放的黄河文明底蕴,注入了包容、开放、诚信、友善的商业风气。

  以水为韵 以文为魂

  大运河与黄河的交织与激荡,深彻改变了聊城的文化根脉。在跨越数百年的互动中,诸多角色先后登场,演绎着南北文化交融并存的大戏。

  “近邹鲁之乡,沾孔孟之化。”聊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孝道,重视教育。运河商业的繁荣,并未让这里沾染过多的铜臭,反而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位于东昌古城正中心的光岳楼是聊城文脉的象征,它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见证了聊城文化随着大运河兴盛的历程。明清两代,沿着京杭大运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大多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清代康熙皇帝四次登楼,并题写了“神光钟暎”匾,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还将这座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这里的每一块匾额、碑刻、对联都隐藏着一段故事。

  大运河为聊城漂来了文人骚客,也为这里带来了一股新的崇文兴学之风。明清时期,东林书院、阳平书院、龙湾书院等诸多有名的大书院陆续创建,刻书、印书业和公私藏书活动也迎来新的热潮,到了清代,东昌古城出现了海源阁,这是当时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如今,海源阁成了图书馆,仍然为聊城积淀着文气。

  如果说,士人名流多是沿大运河而来的过客,那么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则是聊城新的常住民。因为长年在外做生意,各地商贾无论是在享受生活还是照顾生意方面,都有了抱团取暖的意思,于是,会馆成为了大运河沿岸的一类新建筑。

  在聊城经商的外省人中,以山陕商人最为著名,山陕会馆也修葺得最为壮丽。从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出发,向北沿着大运河岸边的青石步道前行,穿过龙湾的惊龙桥,就可以见到这处名噪一时的会馆。

  山陕会馆不仅是山陕商人以“联桑梓”为名而实施行业管理的行会,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处归宿。走进会馆,仔细观看便可发现,真正体现会馆功能的地方只在南北看楼,商人看戏、喝茶、谈生意、调争怨都在这里进行,而其余大部分空间,都印刻着关公文化的元素。山陕会馆也由此有了一个别称—关帝庙,它所代表的山陕商人的忠义、诚信和富国裕民的社会自觉也最终融入了聊城的气质。

  大运河带来的繁荣,留驻在聊城的各处古建筑中,聊城的故事则记载在许多名著里,随着大运河流传至各地。

  明清时期,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高度发达。随着商贾云集,市肆繁盛,小说里的聊城故事也越来越多。提到《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脍炙人口;《聊斋志异》中,鄂秋隼和胭脂间的疑案曾让东昌府议论纷纷;翻开《金瓶梅》,临清的河闸、码头、钞关、街巷跃然纸上;《老残游记》里,主角老残还曾去海源阁借书……字里行间,满是人间繁华与烟火气。

  放下书本,再踱进古镇的小巷里,不经意间,就可在拐角处看到大运河的记忆:东昌毛笔、临清贡砖、东昌葫芦、木版年画、东阿阿胶、茌平剪纸……这些技艺与产品,总能让人的脑海中浮现出运河昔日繁华的景象,泛起岸边诗意生活的涟漪。

  运河潆涟 余音绵远

  在聊城,大运河古韵悠长,东昌湖波光粼粼,在两处水系之间,一座形似漕船的建筑傲然伫立,这就是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令聊城引以为傲。自2009年5月1日正式免费开放以来,它逐步成为聊城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之一。在这座博物馆内,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着大运河不凡的过往。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聊城珍视大运河、保护大运河的重要见证。进入新时代,枕水而居的聊城人不断从大运河中汲取智慧和发展动力,利用大运河走出了带有聊城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翻开地图,聊城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的古迹遗存几乎都集中在大运河沿线。大运河是一条“金丝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了起来。近年来,聊城沿着大运河推进文物修复与古迹保护,同时培植起一批新景点。

  现在,东昌湖畔,古韵悠悠,城水相融,访客络绎不绝;走进宛园,青砖黛瓦,深院幽庭,游人纷至沓来。俯拾皆是的运河文化、绮丽隽永的水上风光,让聊城与大运河再次实现了相互成就。

  从大运河出发,聊城的文旅产业进一步扩容:中华水上古城、江北水城大剧场、高唐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阳谷水浒人家、东阿毛驴大世界……一批批文化旅游IP持续推出,让聊城的文旅产业由单一的“景点旅游”逐步迈向了“全域旅游”的格局。

  京杭大运河是一首流淌千年的诗,而在沿岸生长起来的聊城,其命运注定是在波涛江水上求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聊城人奋楫争先,兴业图强:从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信息科技产业,到建设鲁西国际陆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从打造全国领先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到推进“南竹北移”,探索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治理……接续奋斗的聊城人,正在大运河滋养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精彩。

  • 0.首图-司建平-微信图片_20240306154526.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鸟瞰东昌古城。东昌古城位于东昌湖中间,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飘在水上的城市,古老而神秘,美丽而诗意。 摄影 司建平

  • 01.运河与城市-17.png

    聊城市临清市,京杭大运河流过中洲古城,在临清地界勾勒出一幅城河相依的壮美景观。 摄影 张子水

  • 01.运河与城市-19.大运河穿城而过-司建平-13863532668.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山陕会馆南侧,京杭大运河在此回旋弯曲,状如长龙蜿蜒逶迤,这里便有了“龙湾”之称。在聊城城区,龙湾段运河相当重要,是利用弯道调节水源的实例。 摄影 司建平

  • 02.传统建筑-古运河畔的山陕会馆-------林虎.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坐落在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远看琼楼玉宇,近看雕梁画栋。有数百年历史的山陕会馆诉说着当年大运河畔的辉煌。 摄影 林虎

  • 03.非遗-崔凤文-面塑.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古城内的一家店铺前展示的聊城面塑产品。 摄影 崔凤文

  • 03.非遗-东阿阿胶世界精美大图(姜凯摄)-(30).png

    聊城市东阿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中的“晾胶”工序。 摄影 姜凯

  • 03.非遗-剪纸(孔晓政).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在“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主题活动上,旗袍走秀爱好者在展示“剪纸”服饰。 摄影 孔晓政

  • 04.现代生活-人1-《江北水城赛龙舟》魏湘陵2021.9东昌湖.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在东昌湖举行的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参赛选手奋楫争先,现场气氛热烈。 摄影 魏湘陵

  • 04.现代生活-微信图片_20240304162118.png

    聊城市冠县,从事灵芝种植的一家农户在展示栽培的灵芝。聊城冠县是国内重要的灵芝生产基地,素有“灵芝之乡”的美称。 摄影 安文龙

  • 04.现代生活-尹建忠+《勤劳致富奔小康》+山东聊城堂邑镇+电话13963587996.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的一家农户在晾晒葫芦。堂邑镇素有“中国葫芦第一镇”之称,葫芦种植和加工产业发达,葫芦产业是当地打造乡村振兴省级示范区的有力抓手。 摄影 尹建忠

  • 05.大运河博物馆看展-微信图片_20240307161041.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内,学生们在参观展陈,了解运河文化。 摄影 司建平

  • 运河城市-微信图片_20240319094223.png

    2023年7月15日,聊城市临清市,临清市东宛园举办了“夏夜宛风”首届大型古风夜游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 摄影 吴建正

  • 运河城市-微信图片_20240319124705.png

    聊城市临清市,在临清大众公园广场,一位德国青年跟随当地社火协会学习临清龙灯表演技艺。 摄影 王滨

  • youdu图片20240412101849.png

    聊城市东昌府区,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新鹏都·绿岛杯”自行车公开赛在湖南路举行。参赛选手飞跃前行,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好戏。 摄影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