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千年一脉 大地辉煌”连载之六】枣庄 运河古城 鲁南明珠

2024-05-20      本刊记者 张劲文

  • p86-微信图片_20240423163108.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秋季,台儿庄古城内各式传统风格建筑与清澈的河水、渐染的树木相映成趣。 摄影 高启民

  • 1.台儿庄古城-文旅局报送:台儿庄古城船形街-灯光秀航拍---摄影孔闯.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夜幕降临,灯光秀在台儿庄古城船形街上演,绚丽的光影与古城建筑相融合,引来游客驻足观赏。 摄影 孔闯

  • 2.传统与非遗-背阁迎春-陈岗.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民间技艺“背阁”在台儿庄古城上演。 摄影 陈岗

  • 2.传统与非遗-高启民1.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台儿庄古城内,鲁南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陈守科向来游玩的孩子们介绍皮影艺术。 摄影 高启民

  • 2.传统与非遗-柳琴戏传帮带(郭绪雷拍摄).png

    山东枣庄,枣庄市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琴戏的市级传承人郭晓玲为弟子指导柳琴戏的表演身段。 摄影 郭绪雷

  • 6.特色产业-洪晓东+高标准农田施肥+13906324090+薛城周营高标准农田---副本.png

    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种植户运用喷防一体无人机助力春耕。近年来,周营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荣获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改革试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称号,并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拟创建名单。 摄影 洪晓东

  • 6.特色产业-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1.png

    山东枣庄,在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智能化生产线上进行作业。 摄影 杜以洪

  • p92-93.png

    山东枣庄薛城区,秋季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与临山阁遥相辉映。 摄影 姜慧丽

  • p94-202202131939842a.png

    山东枣庄滕州市,游客在莲青山滑雪场体验滑雪,乐享冰雪运动乐趣。 中新社 供图

  • p95-微信图片_20240425093435.png

    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大棚辣椒喜获丰收,菜农忙着分拣装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链,形成“ 产销一条龙”的订单农业格局,走出一条产业富民的路子。 摄影 韩正伟

  • 古城风韵-陈为友.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台儿庄古城中,人们乘坐摇橹船在古城水巷中缓缓穿行。 摄影 陈为友

< >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在山东最南端,却由西至东蜿转变向,这处东西走向的河段便是大运河枣庄段。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齐风鲁韵、楚辞汉章浸润形成了丰厚而多元的地域文化,而大运河则为她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让她在贯通南北、融汇东西的区位优势中繁荣,也让她在铁与血的锤炼中成长。这座因煤而兴、因抗战而名、因大运河而盛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时又充满了转型发展的活力。

  相逢应共荣

  相较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许多其他城市,枣庄与运河连通的时间相对较晚。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对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最终修成了京杭大运河。最开始,京杭大运河进入山东后由德州、聊城、济宁一路向南到达杭州,并未流经枣庄地区。那时,从山东济宁至江苏淮安,有150多公里河段完全依赖黄河故道作为运道。

  到了明代,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明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却并不安全。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因此,依赖黄河故道的河段时常中断。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对漕运造成的影响,数十年间,“借黄行运”“引黄济运”“避黄行运”的主张在朝廷中争论不休,引发了中国治河史上著名的“泇河之议”。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黄河依然频繁决口。为了彻底解决黄河泛滥对漕运造成的影响,朝廷最终采纳了开凿新河道的建议。起初,这条运河在韩庄开挖,用来辅助泄洪,称为韩庄运河,而漕运依然走的是旧运道,仍然面临很大的风险;之后,人们又从微山湖东岸开挖,经过峄县至韩庄,然后南下至台儿庄,再向南直通邳州,修成了全长130公里的泇运河。

  泇运河的开通,使得漕船能够避开徐州至邳州之间的黄河运道的险峻地段,不仅显著减少了因黄河泛滥导致的运道冲决和淤塞的风险,而且还使行程缩短了35公里。由此,泇运河成为京杭大运河中一段稳定、安全、便捷的主航道,枣庄也由此连入京杭大运河,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渔火连十里

  来枣庄旅游,台儿庄古城是必来之地。京杭大运河流经枣庄,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大多留在了这座古城中。

  在泇运河开通后,朝廷在台儿庄设立了台庄闸总署,负责管理过往船只。台庄闸是沿运河北上进入山东的第一道闸,而且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运河水位落差大,又是当时华北地区唯一的煤炭供应地,因此台儿庄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一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和琳琅满目的货物。这座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的古城,最终在明清时期迎来了繁荣。

  “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峄县志》中的这句话,是台儿庄古城鼎盛时期的生动写照。这座古城,处处都印刻着运河的痕迹,讲述着昔日的辉煌:状如弯月的古运河道、15公里水街水巷,还有众多的驳岸和水门,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为这座古城奠定了坚实的历史与文化根基;青砖砌筑、正门华美的晋派四合院,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的徽派大宅门,还有红砖红瓦、石头窗、燕尾脊的闽南风格会馆,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点缀在古城中,那是大江南北的各路商贾在古城交际经商的见证;还有南北风格交融的特色饮食、林立在古城中的40余座博物馆、船上岸边演绎的南腔北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辐射东西,却似乎将所有的精髓留存在了这座古城中。

  走进台儿庄古城,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代。坐于舟中,满目皆是明清风貌,小桥流水、亭台廊榭尽入眼帘;漫步街头,抬头仰望,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尽显古韵。白日里,从河边飘来了船妹子的歌声,宛转悠扬里有着数百年的沧桑;夜幕下,火龙钢花、皮影戏拂去了寂寥,光影旖旎中闪耀着历史的灿烂。

  战火铸英魂

  台儿庄不仅仅有大运河畔清奇隽秀的景致,更有中华民族不朽的意志与不屈的脊梁。

  1938年3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连克北京、上海、南京的日本侵略者企图沿津浦铁路南下进攻徐州。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一线筑起了钢铁长城,消灭了日军精锐师团1.2万余人,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的最大胜利。经此一战,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声望大大增加,台儿庄也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当年在台儿庄战场上拍摄了近百张照片,部分发表在美国《生活》杂志上。他写道:“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的名字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如果没有到过台儿庄,也许只能从这些简短的描述里了解到,这座小城曾化为灰烬。但当你走进古城,在当地人的传颂中,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中国抗战精神的伟大。

  台儿庄大战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有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将军死守滕县城、壮烈殉国的舍生取义;有张自忠、庞炳勋两位将军摒弃前嫌、同袍浴血的团结之诚;有弟弟英勇牺牲、哥哥背着弟弟的骨灰转战四方的兄弟情深;还有毁家纾难,用自家粮包供官兵修筑街垒工事的义商义举……当指尖触到一粒镶嵌在树洞里的子弹,当看到义丰恒商号南楼布满密集弹孔的墙壁,再站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才能对臧克家写成的《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有更深刻的感受:“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事实泄尽了敌人的底……在残破的北城头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战火燃尽了台儿庄,却激发了中国人的血气。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抗战期间,这片英雄之地又诞生了铁道游击队,抱犊崮山区也建立起抗日根据地。重建家园,一直是台儿庄人的愿望。在血战后,许多在战前迁出台儿庄的居民都回到家乡,修葺房屋,不久就恢复了水路与铁路。直至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台儿庄古城,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原则,将保存下来的历史遗产进行修复,台儿庄迎来了新生的机遇。

  重建台儿庄古城时,山西的木雕、徽派的砖瓦、泉州的构件、渔村的稻草,汇聚到全国30多支古建筑队伍、2万多名工人、1000多名老工匠的手中。明清时期福建商人募资修建的天后宫,在复建时完全由泉州工匠操刀;为复原晚清鲁南民居“保寿堂”的雕刻,20名老工匠精心雕刻3个月才完成。当时,许多工匠已是80多岁的老人,而且没有传人,因此有人说,台儿庄可能是最后一座“手工版古城”。

  2010年5月1日,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正式开城。十几年来,古城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访,它的历史原真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在在古城河道的一条条摇橹船中,时常飘出一曲《台儿庄小唱》—“台儿庄,我的家,当年的墙砖屋瓦,至今还在说话。它说,这里铭刻着咱民族的尊严,它说,这里激励着后代子孙的奋发。好一个中华,好一个中华!千百万好儿女,正在营造一个崭新的家!”

  进取谋发展 

  悠悠运河,通波千里。沿线许多城市仰赖运河怙恃而乐享太平,枣庄却不尽然。这座城市受惠最晚,却没有沉浸在繁华漕运的温柔乡中,总是抓准机遇勇立在革新浪头。

  1855年,黄河改道渤海后,大运河淤积严重,北段漕运彻底荒废,因运河而繁盛的北方城市面临转型的困境。不久后,洋务运动开启,实业图强的浪潮传至全国,煤炭资源丰富的枣庄由此开启了“第二春”。

  在近代民族工业的版图中,枣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贡献与影响力不容忽视。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股份制企业“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即著名的中兴公司。中兴公司不仅发行了近代中国第一张工业股票,还吸引了两位民国总统黎元洪、徐世昌担任董事长,更是津浦线最大的股东,参与了青岛港、连云港、汉口港、江阴港和上海港的建设。中兴公司在中华民族工业史上成为标志性企业,枣庄也因此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因为煤炭这块“黑金”,枣庄迎来了快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但也成为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转型十字路口上,枣庄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锂电新能源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从2000年招商引资催生锂电产业的萌芽;到2008年龙头企业的培育成功;再到如今制定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锂电产业集群入选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煤城”转向“新能源电池名城”,让枣庄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了新活力。

  在转型道路上,作为一座传统资源型城市,枣庄的生态包袱重,环境欠账大。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转轨,枣庄在布局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同时,锚定生态修复工作,统筹做好护山、治水、兴林、育田。如今,采煤塌陷区变成了九龙湾湿地公园,采石场留下的山体“斑秃”又恢复了植被覆盖。石榴种植成为枣庄的特色农业,12万亩、600余万株的种植规模,见证“全国石榴看枣庄,枣庄石榴誉全球”的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加快崛起。

  现在,枣庄已经成为了一座生态旅游之城,四季皆景,时时可游。春天,漫步于青檀古寺,清泉潺潺,碑林墨香,与嫩叶新芽交相辉映,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盛夏,泛舟于微山湖上,野生红荷接天连日,万顷芦苇摇曳生姿,舞动中投射着绵绵不绝的活力;深秋,站立在抱犊之巅,渐染的红叶拼接出的赤色云海在脚下升腾,涌动着大自然特有的诗意;冬日,眺望岩马水库,落霞、群山、汪洋般的水面在大地上挥洒出一幅动人的水墨画,更有水鸟、游人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枣庄又被赋予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任务,迎来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新一轮鲁西崛起行动等战略机遇。以奋斗为笔的枣庄,正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努力绘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景象,绘就百姓生活和谐幸福的画卷。

  (本报道得到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上一页

下一页

【“千年一脉 大地辉煌”连载之六】枣庄 运河古城 鲁南明珠

2024-05-20      本刊记者 张劲文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在山东最南端,却由西至东蜿转变向,这处东西走向的河段便是大运河枣庄段。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齐风鲁韵、楚辞汉章浸润形成了丰厚而多元的地域文化,而大运河则为她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让她在贯通南北、融汇东西的区位优势中繁荣,也让她在铁与血的锤炼中成长。这座因煤而兴、因抗战而名、因大运河而盛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时又充满了转型发展的活力。

  相逢应共荣

  相较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许多其他城市,枣庄与运河连通的时间相对较晚。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对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最终修成了京杭大运河。最开始,京杭大运河进入山东后由德州、聊城、济宁一路向南到达杭州,并未流经枣庄地区。那时,从山东济宁至江苏淮安,有150多公里河段完全依赖黄河故道作为运道。

  到了明代,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明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却并不安全。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因此,依赖黄河故道的河段时常中断。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对漕运造成的影响,数十年间,“借黄行运”“引黄济运”“避黄行运”的主张在朝廷中争论不休,引发了中国治河史上著名的“泇河之议”。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黄河依然频繁决口。为了彻底解决黄河泛滥对漕运造成的影响,朝廷最终采纳了开凿新河道的建议。起初,这条运河在韩庄开挖,用来辅助泄洪,称为韩庄运河,而漕运依然走的是旧运道,仍然面临很大的风险;之后,人们又从微山湖东岸开挖,经过峄县至韩庄,然后南下至台儿庄,再向南直通邳州,修成了全长130公里的泇运河。

  泇运河的开通,使得漕船能够避开徐州至邳州之间的黄河运道的险峻地段,不仅显著减少了因黄河泛滥导致的运道冲决和淤塞的风险,而且还使行程缩短了35公里。由此,泇运河成为京杭大运河中一段稳定、安全、便捷的主航道,枣庄也由此连入京杭大运河,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渔火连十里

  来枣庄旅游,台儿庄古城是必来之地。京杭大运河流经枣庄,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大多留在了这座古城中。

  在泇运河开通后,朝廷在台儿庄设立了台庄闸总署,负责管理过往船只。台庄闸是沿运河北上进入山东的第一道闸,而且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运河水位落差大,又是当时华北地区唯一的煤炭供应地,因此台儿庄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一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和琳琅满目的货物。这座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的古城,最终在明清时期迎来了繁荣。

  “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峄县志》中的这句话,是台儿庄古城鼎盛时期的生动写照。这座古城,处处都印刻着运河的痕迹,讲述着昔日的辉煌:状如弯月的古运河道、15公里水街水巷,还有众多的驳岸和水门,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为这座古城奠定了坚实的历史与文化根基;青砖砌筑、正门华美的晋派四合院,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的徽派大宅门,还有红砖红瓦、石头窗、燕尾脊的闽南风格会馆,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点缀在古城中,那是大江南北的各路商贾在古城交际经商的见证;还有南北风格交融的特色饮食、林立在古城中的40余座博物馆、船上岸边演绎的南腔北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辐射东西,却似乎将所有的精髓留存在了这座古城中。

  走进台儿庄古城,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代。坐于舟中,满目皆是明清风貌,小桥流水、亭台廊榭尽入眼帘;漫步街头,抬头仰望,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尽显古韵。白日里,从河边飘来了船妹子的歌声,宛转悠扬里有着数百年的沧桑;夜幕下,火龙钢花、皮影戏拂去了寂寥,光影旖旎中闪耀着历史的灿烂。

  战火铸英魂

  台儿庄不仅仅有大运河畔清奇隽秀的景致,更有中华民族不朽的意志与不屈的脊梁。

  1938年3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连克北京、上海、南京的日本侵略者企图沿津浦铁路南下进攻徐州。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一线筑起了钢铁长城,消灭了日军精锐师团1.2万余人,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的最大胜利。经此一战,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声望大大增加,台儿庄也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当年在台儿庄战场上拍摄了近百张照片,部分发表在美国《生活》杂志上。他写道:“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的名字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如果没有到过台儿庄,也许只能从这些简短的描述里了解到,这座小城曾化为灰烬。但当你走进古城,在当地人的传颂中,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中国抗战精神的伟大。

  台儿庄大战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有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将军死守滕县城、壮烈殉国的舍生取义;有张自忠、庞炳勋两位将军摒弃前嫌、同袍浴血的团结之诚;有弟弟英勇牺牲、哥哥背着弟弟的骨灰转战四方的兄弟情深;还有毁家纾难,用自家粮包供官兵修筑街垒工事的义商义举……当指尖触到一粒镶嵌在树洞里的子弹,当看到义丰恒商号南楼布满密集弹孔的墙壁,再站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才能对臧克家写成的《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有更深刻的感受:“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事实泄尽了敌人的底……在残破的北城头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战火燃尽了台儿庄,却激发了中国人的血气。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抗战期间,这片英雄之地又诞生了铁道游击队,抱犊崮山区也建立起抗日根据地。重建家园,一直是台儿庄人的愿望。在血战后,许多在战前迁出台儿庄的居民都回到家乡,修葺房屋,不久就恢复了水路与铁路。直至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台儿庄古城,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原则,将保存下来的历史遗产进行修复,台儿庄迎来了新生的机遇。

  重建台儿庄古城时,山西的木雕、徽派的砖瓦、泉州的构件、渔村的稻草,汇聚到全国30多支古建筑队伍、2万多名工人、1000多名老工匠的手中。明清时期福建商人募资修建的天后宫,在复建时完全由泉州工匠操刀;为复原晚清鲁南民居“保寿堂”的雕刻,20名老工匠精心雕刻3个月才完成。当时,许多工匠已是80多岁的老人,而且没有传人,因此有人说,台儿庄可能是最后一座“手工版古城”。

  2010年5月1日,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正式开城。十几年来,古城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访,它的历史原真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在在古城河道的一条条摇橹船中,时常飘出一曲《台儿庄小唱》—“台儿庄,我的家,当年的墙砖屋瓦,至今还在说话。它说,这里铭刻着咱民族的尊严,它说,这里激励着后代子孙的奋发。好一个中华,好一个中华!千百万好儿女,正在营造一个崭新的家!”

  进取谋发展 

  悠悠运河,通波千里。沿线许多城市仰赖运河怙恃而乐享太平,枣庄却不尽然。这座城市受惠最晚,却没有沉浸在繁华漕运的温柔乡中,总是抓准机遇勇立在革新浪头。

  1855年,黄河改道渤海后,大运河淤积严重,北段漕运彻底荒废,因运河而繁盛的北方城市面临转型的困境。不久后,洋务运动开启,实业图强的浪潮传至全国,煤炭资源丰富的枣庄由此开启了“第二春”。

  在近代民族工业的版图中,枣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贡献与影响力不容忽视。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股份制企业“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即著名的中兴公司。中兴公司不仅发行了近代中国第一张工业股票,还吸引了两位民国总统黎元洪、徐世昌担任董事长,更是津浦线最大的股东,参与了青岛港、连云港、汉口港、江阴港和上海港的建设。中兴公司在中华民族工业史上成为标志性企业,枣庄也因此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因为煤炭这块“黑金”,枣庄迎来了快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但也成为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转型十字路口上,枣庄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锂电新能源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从2000年招商引资催生锂电产业的萌芽;到2008年龙头企业的培育成功;再到如今制定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锂电产业集群入选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煤城”转向“新能源电池名城”,让枣庄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了新活力。

  在转型道路上,作为一座传统资源型城市,枣庄的生态包袱重,环境欠账大。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转轨,枣庄在布局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同时,锚定生态修复工作,统筹做好护山、治水、兴林、育田。如今,采煤塌陷区变成了九龙湾湿地公园,采石场留下的山体“斑秃”又恢复了植被覆盖。石榴种植成为枣庄的特色农业,12万亩、600余万株的种植规模,见证“全国石榴看枣庄,枣庄石榴誉全球”的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加快崛起。

  现在,枣庄已经成为了一座生态旅游之城,四季皆景,时时可游。春天,漫步于青檀古寺,清泉潺潺,碑林墨香,与嫩叶新芽交相辉映,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盛夏,泛舟于微山湖上,野生红荷接天连日,万顷芦苇摇曳生姿,舞动中投射着绵绵不绝的活力;深秋,站立在抱犊之巅,渐染的红叶拼接出的赤色云海在脚下升腾,涌动着大自然特有的诗意;冬日,眺望岩马水库,落霞、群山、汪洋般的水面在大地上挥洒出一幅动人的水墨画,更有水鸟、游人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枣庄又被赋予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任务,迎来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新一轮鲁西崛起行动等战略机遇。以奋斗为笔的枣庄,正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努力绘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景象,绘就百姓生活和谐幸福的画卷。

  (本报道得到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 p86-微信图片_20240423163108.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秋季,台儿庄古城内各式传统风格建筑与清澈的河水、渐染的树木相映成趣。 摄影 高启民

  • 1.台儿庄古城-文旅局报送:台儿庄古城船形街-灯光秀航拍---摄影孔闯.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夜幕降临,灯光秀在台儿庄古城船形街上演,绚丽的光影与古城建筑相融合,引来游客驻足观赏。 摄影 孔闯

  • 2.传统与非遗-背阁迎春-陈岗.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民间技艺“背阁”在台儿庄古城上演。 摄影 陈岗

  • 2.传统与非遗-高启民1.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台儿庄古城内,鲁南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陈守科向来游玩的孩子们介绍皮影艺术。 摄影 高启民

  • 2.传统与非遗-柳琴戏传帮带(郭绪雷拍摄).png

    山东枣庄,枣庄市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琴戏的市级传承人郭晓玲为弟子指导柳琴戏的表演身段。 摄影 郭绪雷

  • 6.特色产业-洪晓东+高标准农田施肥+13906324090+薛城周营高标准农田---副本.png

    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种植户运用喷防一体无人机助力春耕。近年来,周营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荣获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改革试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称号,并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拟创建名单。 摄影 洪晓东

  • 6.特色产业-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1.png

    山东枣庄,在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智能化生产线上进行作业。 摄影 杜以洪

  • p92-93.png

    山东枣庄薛城区,秋季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与临山阁遥相辉映。 摄影 姜慧丽

  • p94-202202131939842a.png

    山东枣庄滕州市,游客在莲青山滑雪场体验滑雪,乐享冰雪运动乐趣。 中新社 供图

  • p95-微信图片_20240425093435.png

    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大棚辣椒喜获丰收,菜农忙着分拣装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链,形成“ 产销一条龙”的订单农业格局,走出一条产业富民的路子。 摄影 韩正伟

  • 古城风韵-陈为友.png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台儿庄古城中,人们乘坐摇橹船在古城水巷中缓缓穿行。 摄影 陈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