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撰文 本刊记者 种亚图
在华夏大地上,香云纱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与文化的传奇。而这背后,离不开那些默默致力于传承与创新的手工艺人。周晓刚便是其中一员,他是伦教香云纱协会会长、传统工艺品工艺专业高级工程师、香云纱文化创意园主理人,他以自己的行动,见证了香云纱从沉寂的边缘逐渐走向辉煌重生的历程。
历史的印记与传承
伦教,这片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东部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香云纱的故乡。这里的气候、水源和土壤条件为香云纱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明清时期,伦教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完整的香云纱产业链,香云纱的名声也随之远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香云纱这一传统面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幸运的是,有一群热爱传统工艺的人,不甘心让这一瑰宝就此消失,于是开始了香云纱的复兴之路。其中,周晓刚便是这场“复兴运动”中的领军人物。
自接触香云纱的那一刻起,周晓刚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深知,香云纱不仅仅是一种面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印记。于是,他决定投身于香云纱的复兴事业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香云纱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伦教香云纱协会的会长,周晓刚积极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地区品牌,推动建立香云纱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他深知,只有不断提升香云纱的品质和知名度,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工艺。在他的带领下,伦教香云纱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辉煌,成为了顺德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香云纱产地。
手工艺人的荣耀与坚持
在成绩背后是周晓刚的努力,这也源于他对香云纱的感情。2000年,周晓刚接触香云纱后便立即被它吸引。经过长时间学习,2007年他在广州建立了一座晒莨场,要用现代工艺复兴香云纱。
从一个懵懂的学徒成长为现在的香云纱技术专家,周晓刚用了二十多年。“这条路并不好走。”回想起刚入门的时光,令他最难忘的是织染过程中遇到的下雨天。“当观察到天要下雨时,我们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正在晾晒的丝织品‘抢’回来。”据周晓刚介绍,雨水带来的低温和潮湿直接影响到香云纱的色泽和质量。
“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很多传统工艺,这些精妙的工艺让我折服,也让我慢慢坚定了要传承传统工艺和弘扬香云纱文化的决心。”周晓刚表示。
2021年,广东省开展了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公布了民间美术等10个专业类别的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和条件。凭借一手晒莨绝技,周晓刚被评为“传统工艺品工艺专业高级工程师”。“这体现了对民间手工艺人的认可,对香云纱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他说。
晒莨,是将布匹浸入一种特制的水中,轻柔拍打抚弄,使布匹吃透水,之后在草地上晾干,再循环往复的染色过程。晒莨过程中,针对香云纱容易掉色的缺点,周晓刚运用创新手法提高了染色牢度,让香云纱的色彩更加鲜艳持久。同时,他还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为香云纱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榄核香云纱文化创意园位于广州南沙区榄核镇,占地12公顷,是香云纱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园区,涵盖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农家乐等业态,年接待人数十万人次。
周晓刚表示,设立文化创意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许多传统工艺都存在于农村,只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才能确保获得持久发展。而‘非遗+旅游’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走入榄核香云纱文化创意园,随处可见与香云纱有关的手工艺品。据周晓刚介绍,专业设计团队与当地政府合作,设计生产香囊、手袋、手机壳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品。
谈到香云纱的未来,已过耳顺之年的周晓刚重点谈到了年轻群体,强调对香云纱的传承要立足青年群体,多多开发年轻人喜欢的新产品,增进年轻人对香云纱的了解,激发更多年轻人加入香云纱行业。
上一页
下一页
2024-05-20 撰文 本刊记者 种亚图
在华夏大地上,香云纱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与文化的传奇。而这背后,离不开那些默默致力于传承与创新的手工艺人。周晓刚便是其中一员,他是伦教香云纱协会会长、传统工艺品工艺专业高级工程师、香云纱文化创意园主理人,他以自己的行动,见证了香云纱从沉寂的边缘逐渐走向辉煌重生的历程。
历史的印记与传承
伦教,这片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东部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香云纱的故乡。这里的气候、水源和土壤条件为香云纱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明清时期,伦教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完整的香云纱产业链,香云纱的名声也随之远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香云纱这一传统面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幸运的是,有一群热爱传统工艺的人,不甘心让这一瑰宝就此消失,于是开始了香云纱的复兴之路。其中,周晓刚便是这场“复兴运动”中的领军人物。
自接触香云纱的那一刻起,周晓刚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深知,香云纱不仅仅是一种面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印记。于是,他决定投身于香云纱的复兴事业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香云纱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伦教香云纱协会的会长,周晓刚积极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地区品牌,推动建立香云纱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他深知,只有不断提升香云纱的品质和知名度,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工艺。在他的带领下,伦教香云纱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辉煌,成为了顺德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香云纱产地。
手工艺人的荣耀与坚持
在成绩背后是周晓刚的努力,这也源于他对香云纱的感情。2000年,周晓刚接触香云纱后便立即被它吸引。经过长时间学习,2007年他在广州建立了一座晒莨场,要用现代工艺复兴香云纱。
从一个懵懂的学徒成长为现在的香云纱技术专家,周晓刚用了二十多年。“这条路并不好走。”回想起刚入门的时光,令他最难忘的是织染过程中遇到的下雨天。“当观察到天要下雨时,我们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正在晾晒的丝织品‘抢’回来。”据周晓刚介绍,雨水带来的低温和潮湿直接影响到香云纱的色泽和质量。
“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很多传统工艺,这些精妙的工艺让我折服,也让我慢慢坚定了要传承传统工艺和弘扬香云纱文化的决心。”周晓刚表示。
2021年,广东省开展了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公布了民间美术等10个专业类别的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和条件。凭借一手晒莨绝技,周晓刚被评为“传统工艺品工艺专业高级工程师”。“这体现了对民间手工艺人的认可,对香云纱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他说。
晒莨,是将布匹浸入一种特制的水中,轻柔拍打抚弄,使布匹吃透水,之后在草地上晾干,再循环往复的染色过程。晒莨过程中,针对香云纱容易掉色的缺点,周晓刚运用创新手法提高了染色牢度,让香云纱的色彩更加鲜艳持久。同时,他还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为香云纱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榄核香云纱文化创意园位于广州南沙区榄核镇,占地12公顷,是香云纱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园区,涵盖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农家乐等业态,年接待人数十万人次。
周晓刚表示,设立文化创意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许多传统工艺都存在于农村,只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才能确保获得持久发展。而‘非遗+旅游’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走入榄核香云纱文化创意园,随处可见与香云纱有关的手工艺品。据周晓刚介绍,专业设计团队与当地政府合作,设计生产香囊、手袋、手机壳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品。
谈到香云纱的未来,已过耳顺之年的周晓刚重点谈到了年轻群体,强调对香云纱的传承要立足青年群体,多多开发年轻人喜欢的新产品,增进年轻人对香云纱的了解,激发更多年轻人加入香云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