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拥抱“双碳”时代

2025-08-20      本刊综合报道

  • VCG111370842898.png

    黑龙江大兴安岭秋季森林地理风光。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321000131.png

    甘肃张掖,市民在阻沙网内种植梭梭。截至2024年底,中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视觉中国 供图

  • 贵阳市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贾智-摄-(2).png

    贵州贵阳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市与公园融为一体。 摄影 贾智/贵州日报

  • 西藏拉萨-图为拉萨市林周县湿地。本报记者-格桑吉美摄.png

    西藏拉萨林周县湿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等方面作用显著。 摄影 格桑吉美/西藏日报

  • 02月27日,在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工程人员正在制造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png

    海南东方,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制造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中国加快规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摄影 武威/海南日报

  • VCG111521882735.png

    山东荣成,渔民们驾驶渔船在爱伦湾海洋牧场作业。近年来,荣成市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为减少传统塑料浮漂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当地推广使用新型彩色生态养殖浮漂,既实现了低碳环保目标,又维护了养殖海区的生态健康。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25643350.png

    浙江金华,一对新人用公交车当婚车,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21694300.png

    安徽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新能源用再生低碳铝热传输材料生产企业车间,工人们生产订单产品。近年来,当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自主研发生产的铝热传输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398178420.png

    辽宁沈阳,市民在街头设置的趣味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科学垃圾分类,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视觉中国 供图

< >

  清晨六点,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护林员又扣紧了巡护包,踏上了日行10公里的巡护山林之旅。10年中,2.6万余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职工,完成了从伐木者到国有林区守护者的转变。林业职工工作内容的变化,折射出林区由“伐”转“护”的历史性转变。

  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如今,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广袤林海中,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寒地试车等多种产业蓬勃发展,林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从传统的“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护山”,从“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大兴安岭地区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的实践,是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动写照。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5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服务“双碳”战略

  “听说了吗?咱们林子里的空气卖了将近100万元!”

  提起黑龙江省龙江森工林区桦南林区的那件“稀奇事”,护林员于红波仍记忆深刻,“光见过砍树能卖钱,没想到靠林子‘呼吸’就把钱赚了。”

  有“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之称的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2012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7%,居全国第3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57亿吨,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2022年6月28日,黑龙江省首单林业碳汇标准化线上交易顺利完成,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在线成功竞买了森工碳资产公司开发的办公用碳中和林业碳汇1.5万吨。

  通过购买龙江森工林区桦南林区森林经营产生的碳汇量,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抵消29个网点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其他相关但非直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也给广大林区职工吃下“定心丸”:不砍树也能致富,好空气也能卖钱。他们感到生活将会越来越有奔头。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对推动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2021年,我们主动参与推动深圳气候项目库管理方案和入库标准建设,协助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华夏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第一批进入(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创维光伏公司提出的资金需求,该行迅速组织专项工作小组推动其申报外债转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综合授信业务。很快,创维光伏公司就获得项目贷款、信用证等融资额度,投入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气候投融资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4月底,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完成三批次共293个项目入库,融资需求总规模超过638亿元。同时,为更好地支撑深圳市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标准的预期引导和倒逼促进作用,2024年7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施《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与评估规范》,这也是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

  林业碳汇和气候投融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一部分。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同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意见》是中国“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中的“1”,是2025—2060年中国“双碳”工作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属于“路线图”性质的政策文件。《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1+N”政策框架体系中的“N”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以及31个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均已制定。逐步完善的“双碳”政策体系,助力中国低碳发展进程,应对全球竞争变化。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每天清晨,“长江三峡1号”游轮都会从三峡游客中心码头缓缓起航,带着游客一路欣赏葛洲坝的壮观和西陵峡的美景,向三峡大坝进发。

  该游轮搭载由宁德时代制造的磷酸铁锂电池,能满足最大容量7500千瓦时、船舶续航约10小时的推进和其他用电需求,填补了中国电动客船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宁德时代成立的10余年中,其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海陆空等各种场景,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高居全球第一,在储能领域连续3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5月,宁德时代已为超过1351万辆汽车提供动力电池服务,这意味着全球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近年来,宁德时代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并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实施节能措施538项,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45.55%;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自主开发了“时代碳链”数字化平台,为电池全产业链协同降碳提供数字化工具……宁德时代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实践积累,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领先的碳竞争力,也成为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涵盖了多个领域及环节。

  工业生产中,绿色低碳技术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9.97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30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余吨。通过实施上升管余热回收等技术改造、应用绿色电力、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等措施,该企业2022年实现单位产品能耗优于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

  能源领域里,清洁能源发展持续提速。在山东省建成中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暖核一号”,供热规模1300万平方米;在青海省年发绿电600亿千瓦时;在吉林省开发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年可制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

  在社区,绿色节能建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浙江,杭州市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探索低碳楼宇,地下车库实现感应智能照明,屋顶的光伏和雨水回收系统降低用能和碳排放。

  …………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新机遇、新空间,生态“含绿量”必会提升发展“含金量”。

  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的文森商店结束了一天的营业,店主杨文森惬意地坐在躺椅上,熟练地打开手机APP,查看屋顶光伏的发电情况。

  在广东省首个“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新马村,像杨文森这样的家庭随处可见。当地探索推广的光伏租赁合作模式在这里广受欢迎,截至2024年6月底,村里已有250户村民签订了屋顶光伏合作协议,占全村总户数的近三成,其中已并网195户,分布式屋顶光伏装机容量约4500千瓦。整齐排列的智慧路灯集充电、储能、照明、5G微基站等功能为一体,可以同时为16辆新能源汽车充电……新马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绿色嬗变。

  如今,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000万辆。今年1月至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无论是在线下卖场,还是各大电商平台上,标有“一级能效”的空调、冰箱等绿色家电产品同样销售火热,受到消费者欢迎。

  今年是中国能效标识制度实施20周年。目前,能效标识已覆盖45类产品,参与企业超过2.6万家,备案产品型号超过400万个。中国能效标识已成为国际上实施范围最广、涉及市场规模最大、节能效果最好的产品标识制度之一。

  绿色低碳理念不仅贯穿于经济全领域、生产全过程,也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选乘公交出行、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带咖啡杯,减少“碳足迹”的举动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避免粮食浪费、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做好家庭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的理念已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海滩上捡拾塑料瓶、购物使用自备布袋、节约用水,低碳理念在人们身边生根发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面向未来,将低碳理念更深地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绿色行动更实地转化为日常的点滴习惯,必将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上一页

下一页

拥抱“双碳”时代

2025-08-20      本刊综合报道

  清晨六点,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护林员又扣紧了巡护包,踏上了日行10公里的巡护山林之旅。10年中,2.6万余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职工,完成了从伐木者到国有林区守护者的转变。林业职工工作内容的变化,折射出林区由“伐”转“护”的历史性转变。

  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如今,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广袤林海中,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寒地试车等多种产业蓬勃发展,林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从传统的“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护山”,从“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大兴安岭地区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的实践,是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生动写照。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5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服务“双碳”战略

  “听说了吗?咱们林子里的空气卖了将近100万元!”

  提起黑龙江省龙江森工林区桦南林区的那件“稀奇事”,护林员于红波仍记忆深刻,“光见过砍树能卖钱,没想到靠林子‘呼吸’就把钱赚了。”

  有“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之称的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2012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7%,居全国第3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57亿吨,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2022年6月28日,黑龙江省首单林业碳汇标准化线上交易顺利完成,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在线成功竞买了森工碳资产公司开发的办公用碳中和林业碳汇1.5万吨。

  通过购买龙江森工林区桦南林区森林经营产生的碳汇量,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抵消29个网点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其他相关但非直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也给广大林区职工吃下“定心丸”:不砍树也能致富,好空气也能卖钱。他们感到生活将会越来越有奔头。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对推动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2021年,我们主动参与推动深圳气候项目库管理方案和入库标准建设,协助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华夏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第一批进入(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创维光伏公司提出的资金需求,该行迅速组织专项工作小组推动其申报外债转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综合授信业务。很快,创维光伏公司就获得项目贷款、信用证等融资额度,投入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气候投融资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4月底,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完成三批次共293个项目入库,融资需求总规模超过638亿元。同时,为更好地支撑深圳市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标准的预期引导和倒逼促进作用,2024年7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施《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与评估规范》,这也是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

  林业碳汇和气候投融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一部分。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同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意见》是中国“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中的“1”,是2025—2060年中国“双碳”工作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属于“路线图”性质的政策文件。《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1+N”政策框架体系中的“N”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以及31个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均已制定。逐步完善的“双碳”政策体系,助力中国低碳发展进程,应对全球竞争变化。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每天清晨,“长江三峡1号”游轮都会从三峡游客中心码头缓缓起航,带着游客一路欣赏葛洲坝的壮观和西陵峡的美景,向三峡大坝进发。

  该游轮搭载由宁德时代制造的磷酸铁锂电池,能满足最大容量7500千瓦时、船舶续航约10小时的推进和其他用电需求,填补了中国电动客船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宁德时代成立的10余年中,其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海陆空等各种场景,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高居全球第一,在储能领域连续3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5月,宁德时代已为超过1351万辆汽车提供动力电池服务,这意味着全球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近年来,宁德时代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并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实施节能措施538项,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45.55%;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自主开发了“时代碳链”数字化平台,为电池全产业链协同降碳提供数字化工具……宁德时代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实践积累,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领先的碳竞争力,也成为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涵盖了多个领域及环节。

  工业生产中,绿色低碳技术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9.97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30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余吨。通过实施上升管余热回收等技术改造、应用绿色电力、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等措施,该企业2022年实现单位产品能耗优于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

  能源领域里,清洁能源发展持续提速。在山东省建成中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暖核一号”,供热规模1300万平方米;在青海省年发绿电600亿千瓦时;在吉林省开发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年可制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

  在社区,绿色节能建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浙江,杭州市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探索低碳楼宇,地下车库实现感应智能照明,屋顶的光伏和雨水回收系统降低用能和碳排放。

  …………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新机遇、新空间,生态“含绿量”必会提升发展“含金量”。

  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的文森商店结束了一天的营业,店主杨文森惬意地坐在躺椅上,熟练地打开手机APP,查看屋顶光伏的发电情况。

  在广东省首个“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新马村,像杨文森这样的家庭随处可见。当地探索推广的光伏租赁合作模式在这里广受欢迎,截至2024年6月底,村里已有250户村民签订了屋顶光伏合作协议,占全村总户数的近三成,其中已并网195户,分布式屋顶光伏装机容量约4500千瓦。整齐排列的智慧路灯集充电、储能、照明、5G微基站等功能为一体,可以同时为16辆新能源汽车充电……新马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绿色嬗变。

  如今,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000万辆。今年1月至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无论是在线下卖场,还是各大电商平台上,标有“一级能效”的空调、冰箱等绿色家电产品同样销售火热,受到消费者欢迎。

  今年是中国能效标识制度实施20周年。目前,能效标识已覆盖45类产品,参与企业超过2.6万家,备案产品型号超过400万个。中国能效标识已成为国际上实施范围最广、涉及市场规模最大、节能效果最好的产品标识制度之一。

  绿色低碳理念不仅贯穿于经济全领域、生产全过程,也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选乘公交出行、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带咖啡杯,减少“碳足迹”的举动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避免粮食浪费、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做好家庭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的理念已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海滩上捡拾塑料瓶、购物使用自备布袋、节约用水,低碳理念在人们身边生根发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面向未来,将低碳理念更深地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绿色行动更实地转化为日常的点滴习惯,必将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 VCG111370842898.png

    黑龙江大兴安岭秋季森林地理风光。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321000131.png

    甘肃张掖,市民在阻沙网内种植梭梭。截至2024年底,中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视觉中国 供图

  • 贵阳市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贾智-摄-(2).png

    贵州贵阳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市与公园融为一体。 摄影 贾智/贵州日报

  • 西藏拉萨-图为拉萨市林周县湿地。本报记者-格桑吉美摄.png

    西藏拉萨林周县湿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等方面作用显著。 摄影 格桑吉美/西藏日报

  • 02月27日,在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工程人员正在制造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png

    海南东方,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制造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中国加快规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摄影 武威/海南日报

  • VCG111521882735.png

    山东荣成,渔民们驾驶渔船在爱伦湾海洋牧场作业。近年来,荣成市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为减少传统塑料浮漂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当地推广使用新型彩色生态养殖浮漂,既实现了低碳环保目标,又维护了养殖海区的生态健康。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25643350.png

    浙江金华,一对新人用公交车当婚车,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21694300.png

    安徽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新能源用再生低碳铝热传输材料生产企业车间,工人们生产订单产品。近年来,当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自主研发生产的铝热传输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398178420.png

    辽宁沈阳,市民在街头设置的趣味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科学垃圾分类,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