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616192551661028置顶.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激发创新动能 释放澎湃活力

2025-11-21      本刊编辑部

  • youdu图片20251121140422.png

    2024年10月5日,广东深圳,在福田区笔架山公园的无人机表演观赏点,市民游客欣赏空中灯光秀。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十四五”时期,中国低空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应用场景加快从“云端”飞进现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视觉中国 供图

  • 98c43916-071a-4eb4-b1cf-3934de2f8cbb.png

    2024年8月28日,上海,位于上海浦东机场的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同时接收了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2021年,C919全球首单落地;2022年9月获颁型号合格证,12月全球首架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2023年5月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标志着C919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2024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同时接收C919,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的C919均投入商业运营,C919规模化运营迈入新阶段。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VCG111573957986.png

    2025年6月15日,湖北宜昌,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AF动车组通过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龙泉河特大桥。“CR450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科研项目。2021年国铁集团开始组织实施,2023年6月,试验列车在湄洲湾跨海大桥实现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在海尾隧道实现单列时速420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40公里运行。CR450动车组样车的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在智能方面,行车与控制、司机智能交互、安全监控、旅客智能服务等领域均得到全面升级。 视觉中国 供图

  • 3711762324498_.pic_hd(1).png

    2025年4月10日,山东青岛,爱达·魔都号邮轮驶出青岛国际邮轮港。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十四五”时期,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这不仅是吨位上的突破,更是中国造船工业的历史性跨越。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80353182.png

    2024年2月15日,广东深圳,美团无人机配送外卖。近年来,深圳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航向,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赛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2263683(1).png

    2025年3月1日,浙江宁波,数十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工业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实训,成功实现协同分拣、搬运和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广阔的应用场景里,不断打开市场新空间。 视觉中国 供图

  • 微信图片_2025-06-16_220838_649.png

    2025年6月16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超70万平方米的小米汽车工厂,每76秒就可以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VCG111551382901.png

    2025年2月27日,浙江杭州,四足机器人以最快移动速度5米/秒在飞机跑道上巡检。“十四五”时期,中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视觉中国 供图

  • _5HD7438-拷贝.png

    2024年5月29日,山东,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圆满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新浪微博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顺利将“天启星座”4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陆续首飞;顶层设计强化牵引,产业资本加速入场;构建起“星、箭、场、测、用”全产业链,坐拥万亿元市场规模……“十四五”时期,中国商业航天抓住发展“黄金机遇期”,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实现快速发展。 摄影 韩丹

  • 02743ed13d7d5df92979bc5f20c0a70e7.png

    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表取完成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十四五”时期,中国探月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嫦娥五号成功采集1731克月球正面样品,到嫦娥六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航天用扎实的技术突破与开放的合作姿态,为人类月球知识库贡献了关键力量。 国家航天局 供图

  • 航天-火星-6ebea454-7bba-4575-908c-a863595d573b.png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是“着巡合影”图。“十四五”时期,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从地月系探索到行星际探测,中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国家航天局 供图

  • 82e4e451gy1h8mvayz467j236c1z57wj.png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与等候在此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作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充分彰显着中国航天的智慧、志气与实力。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8月15日,中国成功组织实施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这是继圆满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之后,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项重要阶段性突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供图

< >

  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翱翔云天、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携月壤而归……“十四五”时期,一个个“首艘”“首座”“首次”“第一”彰显了中国创新的突破,见证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中国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从“十四五”的创新攻坚,到“十五五”的决胜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投用……“十四五”时期,中国航天事业以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上一页

下一页

激发创新动能 释放澎湃活力

2025-11-21      本刊编辑部

  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翱翔云天、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携月壤而归……“十四五”时期,一个个“首艘”“首座”“首次”“第一”彰显了中国创新的突破,见证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中国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从“十四五”的创新攻坚,到“十五五”的决胜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投用……“十四五”时期,中国航天事业以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youdu图片20251121140422.png

    2024年10月5日,广东深圳,在福田区笔架山公园的无人机表演观赏点,市民游客欣赏空中灯光秀。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十四五”时期,中国低空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应用场景加快从“云端”飞进现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视觉中国 供图

  • 98c43916-071a-4eb4-b1cf-3934de2f8cbb.png

    2024年8月28日,上海,位于上海浦东机场的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同时接收了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2021年,C919全球首单落地;2022年9月获颁型号合格证,12月全球首架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2023年5月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标志着C919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2024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同时接收C919,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的C919均投入商业运营,C919规模化运营迈入新阶段。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 VCG111573957986.png

    2025年6月15日,湖北宜昌,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AF动车组通过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龙泉河特大桥。“CR450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科研项目。2021年国铁集团开始组织实施,2023年6月,试验列车在湄洲湾跨海大桥实现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在海尾隧道实现单列时速420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40公里运行。CR450动车组样车的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在智能方面,行车与控制、司机智能交互、安全监控、旅客智能服务等领域均得到全面升级。 视觉中国 供图

  • 3711762324498_.pic_hd(1).png

    2025年4月10日,山东青岛,爱达·魔都号邮轮驶出青岛国际邮轮港。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十四五”时期,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三大顶级船型完整建造能力的国家。这不仅是吨位上的突破,更是中国造船工业的历史性跨越。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80353182.png

    2024年2月15日,广东深圳,美团无人机配送外卖。近年来,深圳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航向,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赛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552263683(1).png

    2025年3月1日,浙江宁波,数十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工业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实训,成功实现协同分拣、搬运和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广阔的应用场景里,不断打开市场新空间。 视觉中国 供图

  • 微信图片_2025-06-16_220838_649.png

    2025年6月16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超70万平方米的小米汽车工厂,每76秒就可以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VCG111551382901.png

    2025年2月27日,浙江杭州,四足机器人以最快移动速度5米/秒在飞机跑道上巡检。“十四五”时期,中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视觉中国 供图

  • _5HD7438-拷贝.png

    2024年5月29日,山东,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圆满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新浪微博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顺利将“天启星座”4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陆续首飞;顶层设计强化牵引,产业资本加速入场;构建起“星、箭、场、测、用”全产业链,坐拥万亿元市场规模……“十四五”时期,中国商业航天抓住发展“黄金机遇期”,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实现快速发展。 摄影 韩丹

  • 02743ed13d7d5df92979bc5f20c0a70e7.png

    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表取完成后,月表呈现一个“中”字。“十四五”时期,中国探月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嫦娥五号成功采集1731克月球正面样品,到嫦娥六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航天用扎实的技术突破与开放的合作姿态,为人类月球知识库贡献了关键力量。 国家航天局 供图

  • 航天-火星-6ebea454-7bba-4575-908c-a863595d573b.png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是“着巡合影”图。“十四五”时期,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从地月系探索到行星际探测,中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国家航天局 供图

  • 82e4e451gy1h8mvayz467j236c1z57wj.png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与等候在此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作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充分彰显着中国航天的智慧、志气与实力。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8月15日,中国成功组织实施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这是继圆满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之后,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项重要阶段性突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