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616192551661028置顶.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守护绿水青山 共绘生态画卷

2025-11-21      本刊编辑部

  • 第四届获奖作品-罗梦川_photo_生态乡村美如画_1751962888214_乡村美如画.png

    2024年4月21日,广西柳州,融水镇东良村高标准农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蕴藏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巨大空间。近年来,不少地区积极探索,在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的同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摄影 罗梦川

  • 第四届获奖作品-陈碧鑫_photo__1748394570258_白鹭绕枝头.png

    浙江丽水,白鹭环绕在松阳县松阴溪中的枫杨周围。松阴溪是松阳县境内最大河流,瓯江上游的主要一级支流。流域内风光秀美,物种资源丰富,是浙江践行“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摄影 陈碧鑫

  • 第四届获奖作品-马启文-海风建设--中广核惠州海风建设过程+18822824426-(5).png

    2023年10月25日,建设中的中广核惠州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1年12月28日全容量并网,二期于2023年12月12日正式投产。该风电场每年可为广东提供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750公顷,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显著,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清洁能源助力。 摄影 马启文

  • VCG111575278084.png

    江苏连云港,瀛洲水务有限公司浦南污水处理厂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公众参观了解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处理既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领域。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00余个,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80%以上;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摄影 耿玉和

  • 绿色发展-杨铭轩+能量高塔-组图-(4)(1).png

    2023年10月26日,青海海西州,格尔木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该项目是世界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十四五”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支撑了中国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 摄影 杨铭轩

  • VCG111580941975.png

    江苏南通,刘桥镇尹家园村的藕农采收新鲜莲藕供应市场。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十四五”时期,中国加快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水肥药减量增效显著、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提升、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效果凸显、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 视觉中国 供图

  • 微信图片_20250728214630.png

    浙江湖州,2024HOKA飞跑嘉年华活动在安吉余村举行,来自周边地市的800余名户外爱好者参赛。当下,绿色低碳理念不仅贯穿于经济全领域、生产全过程,也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正成为全民新风尚。 安吉县天荒坪镇人民政府 供图

  • VCG111556402369.png

    2024年4月8日,湖北赤壁,晨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智能育秧工厂。该工厂是湖北省首家循环运动式自动化育秧工厂,4台秧床、42列轨道、12200个秧盘全靠电力驱动,一批次400亩稻苗,在这里经过18—20天的孕育生长,即可交付机械化插秧团队进行大规模种植。厂育秧与小拱棚育秧相比优势明显,一方面缩短了育秧周期,另一方面与传统插秧相比,秧苗生长更为均匀和茁壮,让稳产高产有保障。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49688914-(1).png

    内蒙古通辽,光伏板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能源。“十四五”时期,全国新增的光伏板总面积可以覆盖53万座足球场。太阳能光伏的应用和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更加环保、更加清洁的家园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实现中国能源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视觉中国 供图

< >

  浙江安吉的竹海在春风中泛起碧波,甘肃河西走廊的风电机组在苍穹下昼夜旋转,广东深圳盐田港的零碳货轮鸣笛启航……“十四五”时期,绿色不仅点缀山河,更深度融入经济肌理,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十四五”时期,中国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达25.09%,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更加完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突破……“十四五”时期,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坚定、成效卓著,一幅产业增绿、能源向新、生态共赢的壮丽画卷加速铺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中国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社会消费的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绿色发展作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十四五”时期,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绘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发展的绿色底色愈发亮丽。

上一页

下一页

守护绿水青山 共绘生态画卷

2025-11-21      本刊编辑部

  浙江安吉的竹海在春风中泛起碧波,甘肃河西走廊的风电机组在苍穹下昼夜旋转,广东深圳盐田港的零碳货轮鸣笛启航……“十四五”时期,绿色不仅点缀山河,更深度融入经济肌理,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十四五”时期,中国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达25.09%,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更加完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突破……“十四五”时期,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坚定、成效卓著,一幅产业增绿、能源向新、生态共赢的壮丽画卷加速铺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中国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社会消费的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绿色发展作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十四五”时期,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绘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发展的绿色底色愈发亮丽。

  • 第四届获奖作品-罗梦川_photo_生态乡村美如画_1751962888214_乡村美如画.png

    2024年4月21日,广西柳州,融水镇东良村高标准农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蕴藏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巨大空间。近年来,不少地区积极探索,在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的同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摄影 罗梦川

  • 第四届获奖作品-陈碧鑫_photo__1748394570258_白鹭绕枝头.png

    浙江丽水,白鹭环绕在松阳县松阴溪中的枫杨周围。松阴溪是松阳县境内最大河流,瓯江上游的主要一级支流。流域内风光秀美,物种资源丰富,是浙江践行“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摄影 陈碧鑫

  • 第四届获奖作品-马启文-海风建设--中广核惠州海风建设过程+18822824426-(5).png

    2023年10月25日,建设中的中广核惠州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1年12月28日全容量并网,二期于2023年12月12日正式投产。该风电场每年可为广东提供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750公顷,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显著,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清洁能源助力。 摄影 马启文

  • VCG111575278084.png

    江苏连云港,瀛洲水务有限公司浦南污水处理厂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公众参观了解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处理既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领域。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00余个,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80%以上;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摄影 耿玉和

  • 绿色发展-杨铭轩+能量高塔-组图-(4)(1).png

    2023年10月26日,青海海西州,格尔木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该项目是世界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十四五”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支撑了中国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 摄影 杨铭轩

  • VCG111580941975.png

    江苏南通,刘桥镇尹家园村的藕农采收新鲜莲藕供应市场。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十四五”时期,中国加快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水肥药减量增效显著、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提升、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效果凸显、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 视觉中国 供图

  • 微信图片_20250728214630.png

    浙江湖州,2024HOKA飞跑嘉年华活动在安吉余村举行,来自周边地市的800余名户外爱好者参赛。当下,绿色低碳理念不仅贯穿于经济全领域、生产全过程,也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正成为全民新风尚。 安吉县天荒坪镇人民政府 供图

  • VCG111556402369.png

    2024年4月8日,湖北赤壁,晨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智能育秧工厂。该工厂是湖北省首家循环运动式自动化育秧工厂,4台秧床、42列轨道、12200个秧盘全靠电力驱动,一批次400亩稻苗,在这里经过18—20天的孕育生长,即可交付机械化插秧团队进行大规模种植。厂育秧与小拱棚育秧相比优势明显,一方面缩短了育秧周期,另一方面与传统插秧相比,秧苗生长更为均匀和茁壮,让稳产高产有保障。 视觉中国 供图

  • VCG111449688914-(1).png

    内蒙古通辽,光伏板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能源。“十四五”时期,全国新增的光伏板总面积可以覆盖53万座足球场。太阳能光伏的应用和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更加环保、更加清洁的家园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实现中国能源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