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邹彬,砌筑美好生活

2018-04-12      本刊记者 胡周萌 杨云倩

  • hzm'.jpg

    人大代表邹彬。摄影 胡周萌/人民画报

  • 2015年8月16日,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落下帷幕,中建五局选手邹彬作为中国唯一的砌筑选手参赛并获得优胜奖。。张曼芝提供.jpg

    2015年8月,邹彬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获得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 2018年2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正在与工友切磋砌筑质量,摄影记者湘声报闫利鹏.jpg

    如今,邹彬已是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经常与工友切磋砌筑质量。 摄影 闫利鹏

< >

  一位年纪轻轻的“农民工”,成为湖南代表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95后”小伙儿邹彬有着什么样的本事?

………………………………………………………………

  “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育,加强产业工人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呼吁企业办学办技校。”从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公布到正式来到北京,邹彬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从自己所在的行业、所在的群体出发,提出了上述三个建议。

  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

  23岁的邹彬进入建筑行业已经7年时间,16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邹彬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所在的施工队从老家湖南娄底来到长沙,进入了砌筑行业。他的父亲、叔父、舅舅都在砌筑行业谋生,是村里走出去的老师傅。和灰浆、挑泥沙、搬砖头……他跟随父亲在各个工地上辗转。

  那时的他,对未来非常迷茫,一度以为人生可能就此平庸。“那时不比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社会上也尊重技术工人、尊重‘蓝领’。当时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工,也不太受尊重。”邹彬回忆。

  但或许是骨子里就不甘平庸,当“给力”这个词流行的时候,邹彬给自己写下一条格言——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我从农村出来,也没上什么学,现在不努力点怎么谈未来呢?”

  建筑工地的工作,大多按件、按量计价,收入与工作完成量息息相关。追求速度和产量而快速提高收入是当时工地上的“常态”,有的工人认为只在质量上能达到标准即可。但邹彬却不这么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去做好。进入砌筑行业是生活所迫,但我也不能把它只当成一份谋生职业。应该尽我所能去做好,自己也安心。我的性格是,做事就要做得完美一些。所以我希望我负责砌的每一堵墙都是高品质的。”

  刚到工地上,他只能通过观察其他工人师傅们如何砌墙来有样学样。邹彬也因干活慢被工友笑话过。一块块砖的砌合、一面面墙的完工、一次次的反复钻研,邹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也正因邹彬的坚持和努力,在诸多工地上练了几年本领后,邹彬的手艺日益娴熟精湛,速度和质量都能同时保证。有时,为砌好一面墙,邹彬会反复推倒重来好多次。看到别人好的“作品”,就主动上门请教,甚至将墙绘成草图带回家反复研究、琢磨。

  后来,他进入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习。在这所理论和实操并重的职业学校,邹彬突出的“手艺活”很快便崭露头角。

  一面12平方米的墙,别的工友得花一天的时间才能砌好,邹彬只需半天。他砌的墙纵横两向缝隙都能控制在1厘米的标准以内,砖面清清澈澈不沾水泥。工友开玩笑,说他不是在搞砌筑,而是在搞艺术。

  小泥刀“玩”出国门

  因手艺突出,20144月,邹彬经领导推荐参加中建五局举办的“超英杯”技能大赛。在那次比赛中,他获得砌筑项目青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没过多久,邹彬代表中国建筑总公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全国选拔赛,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开始赛前强化训练。

  技能比赛和平常干活有明显的区别,比如,比赛会有图案、色彩的要求,这对自认学习成绩不好的邹彬来说是个短板。“人有优势也有短板,像我学习不好,在墙上砌筑图案涉及到几何运算,集训时每天白天练习,晚上还要找老师讨教。”

  说着,邹彬还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一些他的参赛作品。“比如这个圆,要找到圆心点,要去计算直径半径,小了不好看,大了砌不下。”为了备战,邹彬把老师为他量身定制的“砌匠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再理解照做,反复练习,最后做到不差毫厘。邹彬坦言,备战很枯燥也很考验毅力。“虽然不比工地干活累,但想到自己代表国家去参赛,经常紧张到整夜睡不着觉。”一面200块砖的墙,砌了拆,拆了砌,天天如此,他坚持了大半年。

  20158月,邹彬前往巴西圣保罗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砌筑项目的优胜奖,也实现了中国在这一项目上零的突破。

  “有点遗憾,去了都是奔着奖去的,还是可惜没能拿到更好名次,没能进前三。”邹彬说,但他还是收获了很多——在备战、比赛中收获的坚持、拼搏更让他受用终生。随后,邹彬又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邹彬看来,工匠精神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去做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从进入砌筑行业到现在已有7年时间了,爱钻研、爱琢磨、爱创新是大家眼中邹彬的样子。“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打灰、垂直度、平整度,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做到更好更细,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大概就是工匠精神。”邹彬说。

  如今,23岁的邹彬却已经是砌筑行业的“老师傅”。由于技艺扎实,他现在是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砌体质量管理员,主要负责把关砌筑的质量。邹彬性格腼腆,他说自己平时很少说话,就是与砖头、泥沙作伴,却把一把小泥刀“玩”出了新花样。“一旦发现问题,我基本上也不会说谁,自己上去做一遍、教一遍就行了,共同探讨,保证项目质量。”

  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鼓与呼

  今年129日,得知自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邹彬感觉心情激动又有点压力山大,“因为身上的责任更大了”。距35日全国人大开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非常紧张。他带来的建议都是关注所在的基层技术工人群体的,他还准备了一个新的笔记本,专门记录两会的精彩内容。

  “现在国家正在提倡工匠精神,从建筑工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邹彬认为,农民工群体可以借助国家政策,不断强化自身技能、提升个人素质,在专业化、技能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上多下功夫,成为国家建筑行业新时期的产业工人。

  从自身的经历看,邹彬希望企业能够办一些适合的技校,既传授理论也结合实际操作,工人到工地上就可以直接上手干活,不需要再跟着师傅学习。同时,邹彬还希望社会能逐渐转变观念,尊重技术工人,消除对技术工人的偏见。“如今社会还是更偏向于学术性人才,希望以后月薪过万的技术工人能越来越多。”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了,邹彬觉得自己收获很多。“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今后几年时,我将用更多的时间去调研,关注更多社会变化,提出更多更成熟的建议。”

  出生于1995年的邹彬是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励志”经历,鼓励更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去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是工匠精神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觉得只要肯努力,脚踏实地去奋斗,成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邹彬,砌筑美好生活

2018-04-12      本刊记者 胡周萌 杨云倩

  一位年纪轻轻的“农民工”,成为湖南代表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95后”小伙儿邹彬有着什么样的本事?

………………………………………………………………

  “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育,加强产业工人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呼吁企业办学办技校。”从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公布到正式来到北京,邹彬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从自己所在的行业、所在的群体出发,提出了上述三个建议。

  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

  23岁的邹彬进入建筑行业已经7年时间,16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邹彬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所在的施工队从老家湖南娄底来到长沙,进入了砌筑行业。他的父亲、叔父、舅舅都在砌筑行业谋生,是村里走出去的老师傅。和灰浆、挑泥沙、搬砖头……他跟随父亲在各个工地上辗转。

  那时的他,对未来非常迷茫,一度以为人生可能就此平庸。“那时不比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社会上也尊重技术工人、尊重‘蓝领’。当时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工,也不太受尊重。”邹彬回忆。

  但或许是骨子里就不甘平庸,当“给力”这个词流行的时候,邹彬给自己写下一条格言——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我从农村出来,也没上什么学,现在不努力点怎么谈未来呢?”

  建筑工地的工作,大多按件、按量计价,收入与工作完成量息息相关。追求速度和产量而快速提高收入是当时工地上的“常态”,有的工人认为只在质量上能达到标准即可。但邹彬却不这么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去做好。进入砌筑行业是生活所迫,但我也不能把它只当成一份谋生职业。应该尽我所能去做好,自己也安心。我的性格是,做事就要做得完美一些。所以我希望我负责砌的每一堵墙都是高品质的。”

  刚到工地上,他只能通过观察其他工人师傅们如何砌墙来有样学样。邹彬也因干活慢被工友笑话过。一块块砖的砌合、一面面墙的完工、一次次的反复钻研,邹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也正因邹彬的坚持和努力,在诸多工地上练了几年本领后,邹彬的手艺日益娴熟精湛,速度和质量都能同时保证。有时,为砌好一面墙,邹彬会反复推倒重来好多次。看到别人好的“作品”,就主动上门请教,甚至将墙绘成草图带回家反复研究、琢磨。

  后来,他进入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习。在这所理论和实操并重的职业学校,邹彬突出的“手艺活”很快便崭露头角。

  一面12平方米的墙,别的工友得花一天的时间才能砌好,邹彬只需半天。他砌的墙纵横两向缝隙都能控制在1厘米的标准以内,砖面清清澈澈不沾水泥。工友开玩笑,说他不是在搞砌筑,而是在搞艺术。

  小泥刀“玩”出国门

  因手艺突出,20144月,邹彬经领导推荐参加中建五局举办的“超英杯”技能大赛。在那次比赛中,他获得砌筑项目青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没过多久,邹彬代表中国建筑总公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全国选拔赛,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开始赛前强化训练。

  技能比赛和平常干活有明显的区别,比如,比赛会有图案、色彩的要求,这对自认学习成绩不好的邹彬来说是个短板。“人有优势也有短板,像我学习不好,在墙上砌筑图案涉及到几何运算,集训时每天白天练习,晚上还要找老师讨教。”

  说着,邹彬还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一些他的参赛作品。“比如这个圆,要找到圆心点,要去计算直径半径,小了不好看,大了砌不下。”为了备战,邹彬把老师为他量身定制的“砌匠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再理解照做,反复练习,最后做到不差毫厘。邹彬坦言,备战很枯燥也很考验毅力。“虽然不比工地干活累,但想到自己代表国家去参赛,经常紧张到整夜睡不着觉。”一面200块砖的墙,砌了拆,拆了砌,天天如此,他坚持了大半年。

  20158月,邹彬前往巴西圣保罗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砌筑项目的优胜奖,也实现了中国在这一项目上零的突破。

  “有点遗憾,去了都是奔着奖去的,还是可惜没能拿到更好名次,没能进前三。”邹彬说,但他还是收获了很多——在备战、比赛中收获的坚持、拼搏更让他受用终生。随后,邹彬又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邹彬看来,工匠精神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去做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从进入砌筑行业到现在已有7年时间了,爱钻研、爱琢磨、爱创新是大家眼中邹彬的样子。“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打灰、垂直度、平整度,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做到更好更细,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大概就是工匠精神。”邹彬说。

  如今,23岁的邹彬却已经是砌筑行业的“老师傅”。由于技艺扎实,他现在是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砌体质量管理员,主要负责把关砌筑的质量。邹彬性格腼腆,他说自己平时很少说话,就是与砖头、泥沙作伴,却把一把小泥刀“玩”出了新花样。“一旦发现问题,我基本上也不会说谁,自己上去做一遍、教一遍就行了,共同探讨,保证项目质量。”

  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鼓与呼

  今年129日,得知自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邹彬感觉心情激动又有点压力山大,“因为身上的责任更大了”。距35日全国人大开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非常紧张。他带来的建议都是关注所在的基层技术工人群体的,他还准备了一个新的笔记本,专门记录两会的精彩内容。

  “现在国家正在提倡工匠精神,从建筑工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邹彬认为,农民工群体可以借助国家政策,不断强化自身技能、提升个人素质,在专业化、技能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上多下功夫,成为国家建筑行业新时期的产业工人。

  从自身的经历看,邹彬希望企业能够办一些适合的技校,既传授理论也结合实际操作,工人到工地上就可以直接上手干活,不需要再跟着师傅学习。同时,邹彬还希望社会能逐渐转变观念,尊重技术工人,消除对技术工人的偏见。“如今社会还是更偏向于学术性人才,希望以后月薪过万的技术工人能越来越多。”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了,邹彬觉得自己收获很多。“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今后几年时,我将用更多的时间去调研,关注更多社会变化,提出更多更成熟的建议。”

  出生于1995年的邹彬是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励志”经历,鼓励更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去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是工匠精神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觉得只要肯努力,脚踏实地去奋斗,成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hzm'.jpg

    人大代表邹彬。摄影 胡周萌/人民画报

  • 2015年8月16日,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落下帷幕,中建五局选手邹彬作为中国唯一的砌筑选手参赛并获得优胜奖。。张曼芝提供.jpg

    2015年8月,邹彬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获得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 2018年2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正在与工友切磋砌筑质量,摄影记者湘声报闫利鹏.jpg

    如今,邹彬已是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经常与工友切磋砌筑质量。 摄影 闫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