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周玉杰:有崇高的梦,做伟大的医生

2018-06-12      撰文 本刊记者 温志宏

  • 1.jpg

    心血管专家周玉杰(前右三)是中国推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开拓者和核心人物,他和他的团队将介入入路从股动脉扩展到上臂多个动脉点,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数亿心脏类病患群体打开更多生命通道。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2.jpg

    荷兰的Ferdinand Kiemeneij教授(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开展经桡动脉微创介入手术的医生。多年前,周玉杰曾在北京安贞医院和Kiemeneij教授同台展示手术。

  • 4.jpg

    周玉杰(左一)给病人看病时,他的博士生、来自非洲加纳的Bright Eric King(左二)经常跟随左右。周玉杰希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能把技术带回去,帮助世界上更多人。

  • 医至今,周玉杰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15000例,大量的专业积淀和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高超医术。.jpg

    从医至今,周玉杰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1.5万例,大量的专业积淀和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高超医术。

< >

  在现代医学史上,冠脉介入诊治是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1992年,荷兰医生FerdinandKiemeneij成功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通过前臂桡动脉为冠状动脉放置支架的微创介入手术。之后的探索推广虽艰难曲折,但这项并发症更少、死亡率更低的手术方式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

  在中国,现任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的心血管专家周玉杰是推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开拓者和核心人物。他创立了北京安贞医院“国际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规模临床实践和推广培训,中国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

  多年前,周玉杰曾与Kiemeneij 教授同台演示经桡动脉介入手术,Kiemeneij并不介意当时台下同行的质疑与责难:“每个创新的大师,别人都不会理解。时间会解释一切。”周玉杰也一样,虽然很长时间都被称作“介入界的疯子”,他仍认为医学界坚持创新尝试的目的只有一个——以最低代价、最小痛苦为人们解除病患。

  “打开更多生命通道”

  冠脉介入是心脏病学科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主要方式是在医学影像辅助下利用导管深入血管进行诊疗,周玉杰主要从事的是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不过,直到20世纪末,国内心血管界绝大多数都采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作为穿刺的常规途径,并不关注介入诊疗的“入路问题”。随着病例数增多,周玉杰意识到,严重出血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已成为这种术式的最大缺陷,“病人术后需平卧十几个小时,医生则要一直帮病人按压止血,46小时后再拔出动脉鞘管,病人痛苦,医生辛苦。”北京安贞医院名气大,病人多,心内科介入病房一天十几例手术是常态。在十二病房担任主任那些年,周玉杰经常住在办公室,后半夜领着医生们给白天做了手术的病人挨个拔鞘管,有时工作到天亮,处理各种水肿乃至失血休克更是家常便饭。

  周玉杰希望能找到让病人更安全、更舒适的手术方式。2000年左右,他注意到欧洲和日本有些同行采用经桡动脉的介入方式,但一直没有机会实践。20025月,山东枣庄有一位病人因腿部患有脉管炎,主动要求周玉杰尝试从上臂的桡动脉进行手术。在前往枣庄的火车上,周玉杰抱着当时最新的欧洲介入心脏病会议进展材料反复阅读,脑海里一遍遍预想着从上臂动脉介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当地医院没有经桡动脉途径的专用穿刺器械,周玉杰尝试着用常规导管为病人一条全闭塞的血管成功放入了两个支架。那是当地第一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电视台闻声而来,术后不到2小时的病人在镜头前给观众展示用患侧上肢手持花洒给自己洗澡。术后止血迅速、简便、无需长时间卧床,病人恢复更快、痛苦更小;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经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优势明显,周玉杰认为这应该成为多数病人的更优选择。

  周玉杰和团队从此一头扎进了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大量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他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专注于具体应用,研究术式技巧及如何避免各类并发症;第二个阶段着眼于入路拓展,探索桡动脉之外的尺动脉和肱动脉用作介入路径的可能性和存在问题;第三个阶段侧重于保护血管,对介入过程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再次应用进行系列研究。

  “有段时间,人们叫我‘介入界的疯子’,为什么放着股动脉6毫米的‘阳关大道’不走,非要选择桡动脉不到2毫米的‘羊肠小道’?”周玉杰回忆。但国内外20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选择这条“羊肠小道”不仅使得病人彻底摆脱了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而且死亡风险降低28%,主要出血事件降低23%

  经过长期应用和普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不仅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简单病变,同样可以完成多种高危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因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体系建立,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十分巨大。据估计,每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比经股动脉途径至少节省8000元左右费用,以2016年中国全国120多万例经桡动脉介入数量计算,总计年度节省住院费用约100亿元。中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例则从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90.5%

  作为国际冠脉微创化治疗的开创者之一,周玉杰不仅推动自己团队深入实践研究这种新的介入疗法,同时致力于在国内外大规模培训推广。他在国内主编了《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一书,连续主办了十一届“国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峰论坛”,还经常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分享案例、推介经验。在周玉杰和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指南将经桡动脉途径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

  多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上升趋势。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占居民死亡构成40%以上,高居所有类疾病首位。在危重心血管疾病抢救中,介入治疗常常是“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

  周玉杰和他的团队将介入入路从股动脉扩展到上臂多个动脉点,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数亿心脏类病患群体打开更多生命通道,其影响无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因此,“世界桡动脉介入治疗之父”Kiemeneij 不光称周玉杰为“中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第一人”,而且认为“以周玉杰教授为代表的安贞医院团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微创化介入治疗的发展,成为世界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杰出代表”。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爱心”

  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推广之初,国内外同行的质疑首先来自操作难度:相对于股动脉来说,桡动脉直径小,穿刺难度大,术中更容易痉挛,还可能存在各种迂曲、变异或者狭窄病变等。如何在这样的血管路径条件下保证介入成功?

  周玉杰的自信来自八个字:修炼技术,精益求精。从医至今,周玉杰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1.5万例,大量的专业积淀和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高超医术。他常和学生们说:“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很多时候也是不可逆的生命艺术。在手术台上,医生需有治疗生命的把控能力,要用经验和技术去控制自己、解决问题。别人不能做的手术,我们能做;别人能做的手术,我们要做得更好。”

  有位心动过速患者,一周发作好几次,经常需要送往医院急诊抢救。他曾在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做过手术,但都因为中途出现心脏穿孔而不得不终止治疗。201312月,他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周玉杰医术过人,便带着厚厚的病历资料来到安贞医院。这位病人来自北京郊区,家境不好,几次手术和经常性的住院抢救已经让他和家人囊中羞涩。收他住院那天中午,周玉杰看到病人夫妇为了省钱看病,下雪天蹲在院区花园里吃苹果,心里就想着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们。

  手术开始后,周玉杰发现情况果然很复杂。这位病人的心脏结构异常,病变位置藏在角落里,手术处置很难到达。两小时过去,依旧没有进展。周玉杰不甘心就这样宣布失败。“好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并发症,我就想再最后努一把力。”手术第三个小时,出现转机,用于手术的射频消融电极终于到达病变位置,成功阻断了心动过速发作的异常通路,完成了消融手术。那位病人后来也再没有复发。

  只要有时间,周玉杰经常亲自参与抢救。2017430日晚上9点多,已经快到家的周玉杰接到电话:有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正在急诊抢救。他匆匆返回医院,刚到急诊室,就听说病人心跳停了。急诊科用上了所有的药物,但都不见效。周玉杰有些无奈,看来今天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了。但病人家属非常坚持,希望医生们再抢救一会儿,“也许奇迹就能发生”。周玉杰带领医生们继续抢救了一个多小时,十八般武艺全都上阵,病人还是没有反应。

  此时已是凌晨,距离病人发病过去了3个多小时。在家属一再坚持下,周玉杰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给医学上已宣判死亡的病人检查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到导管室迅速经桡动脉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病人心脏三根供血的血管全部堵塞。周玉杰当机立断,给其中一根明显是新近堵塞的血管中放置了两个支架,恢复了血流。结果,在心跳已经停止4个小时之后,病人奇迹般出现了微弱的心电反应。随后经过一系列专业处置,病人于第二天上午11点睁开了眼睛。

  周玉杰和抢救团队后来全面总结了这次“奇迹”:送医及时、专业按压、一流的急救设施和后期护理、家属信任、医生当机立断的救治处置、绝不放弃的信念——缺少哪个环节,“奇迹”都不会发生。这次“奇迹”般的抢救也震惊了世界,全球范围内从未有过病人心跳停跳4小时后重新被救活的案例。其后的某次国际病例研究会议将一等奖颁给周玉杰团队,获奖词写道:“生命脆弱,但如果医生执着的话,也能创造奇迹。”

  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心脏专科医院之一,北京安贞医院接收的多数病例都属于“疑难险重”。处理各种高危病变时,过人的技术让周玉杰善于从一些特殊病例中找到临床科研的突破点,成为救治团队的“主心骨”。周玉杰编写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疑难问题——造影剂》,系统分析了介入治疗使用的造影剂如何影响肾脏功能。后来,一位做过肾移植的病人突发心肌梗死,周玉杰通过两次手术,谨慎控制造影剂剂量,只用不到常规剂量一半的造影剂解决了心脏问题,成功避免了对这位病人体内唯一的异体孤肾产生影响。

  周玉杰因推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而闻名于国际心血管界,但他和团队并未止步,他们一直在探索更多走在世界前列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目前,团队中有人着重系统性疾病方向,研究心肾代谢等老龄化交叉课题;有人专攻生物医学工程,探索研发纳米药物和可以“吃掉”血管内斑块的纳米机器人。未来十年里,周玉杰还将推动机器人参与心血管外围手术,同时探索用国产的激光治疗血管钙化病变,实现让中国人用一部手机的价格就能清除血管杂质,预防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传承“大医精神”

  当年选择专业时,周玉杰听从父母的建议,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去帮图书馆搬家,灰头土脸忙了好几天。馆长感谢他主动帮忙,让周玉杰随便在图书馆选一本书带走。他左右思量,挑中了中国心脏病学界老前辈董承琅和陶寿琪教授编写的《实用心脏病学》。正是这本经典之作让周玉杰从此和心脏病学科结缘。求学和从医30多年来,周玉杰与多位中国心脏病先驱人物打过交道,亦师亦友,受益匪浅。

  他读研究生期间,陶寿琪教授曾去哈尔滨讲课,导师安排他陪同照顾。那几天时间里,他白天陪着教授参加各种活动,晚上就在教授住的套间外屋休息。

  “当时我没什么衣服穿,上身一件亚麻衬衫,打了领带,脚上穿着自己最好的皮凉鞋。老教授看我下雨天给他打伞,特别感动,后来特意和我说,我看你能成才,以后到了国际场合,记着打领带时不能穿皱皱巴巴的亚麻短袖衬衫,也不适宜穿带洞的皮凉鞋。”

  他一直把陶教授的话记在心里。如陶老当年所愿,周玉杰如今已是国际冠脉介入界的知名人士,经常出席参加各类国际会议活动,但即便在平常工作日,周玉杰也习惯穿长袖白衬衫,打领带,“这让我时刻觉得自己是一名职业医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奋斗,不断去发展创新。”

  在原北京医科大学读博士后时,周玉杰师从德高望重的介入心脏病先驱汪丽蕙教授。那时汪教授身体已经不大好,她经常披着棉衣,坐在堆着一半书的病床上指导周玉杰,告诉他“静水流深”,要潜心下来钻研医术。

  以前周玉杰外出讲课时,经常拿着安贞医院建院院长吴英恺院士的心脏标本。吴英恺是原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退休后创办了安贞医院。他不仅给安贞医院留下“公勤严廉”的四字院训,还捐出了自己的全身,并遗嘱中说:“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

  这些医学前辈的言行与教诲滋养出了周玉杰身体力行的“大医精神”:不畏付出与奉献,不谋私利,用最高的医学成果帮助每一个病人。周玉杰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个县乡做手术,国内有冠脉介入的地方,几乎就有过他的身影。他支持院内医生去非洲几内亚共和国进行援助医疗,与当地深入分享冠脉介入的经验。2016年,周玉杰还收下一位来自加纳的心血管博士Bright Eric King,希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生能把技术带回去,造福世界上更多人。

  在学生们眼中,周玉杰既是“超人”,也是严师。他记忆力好,医术过人,学习能力超强,英语水平高,而且惜时如金。“时间太宝贵了。多给我一点时间,我可能就可以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学到更多能够帮助病人的知识。”

  直到现在,周玉杰每天都还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着各种电子设备。过去移动Wi-Fi不普及,他就给每个学生都配一个,要求学生和年轻医生们时刻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遇到疑难病例,先查看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没看病之前,就把全世界所有的资料都看过了”。

  有做伟大医生的梦想,有勤奋努力的行动,有奉献精神和抵抗各种诱惑的自我控制力。周玉杰最看重学生的这三点品质,这也正是他多年行医的写照。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周玉杰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周玉杰:有崇高的梦,做伟大的医生

2018-06-12      撰文 本刊记者 温志宏

  在现代医学史上,冠脉介入诊治是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1992年,荷兰医生FerdinandKiemeneij成功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通过前臂桡动脉为冠状动脉放置支架的微创介入手术。之后的探索推广虽艰难曲折,但这项并发症更少、死亡率更低的手术方式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

  在中国,现任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的心血管专家周玉杰是推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开拓者和核心人物。他创立了北京安贞医院“国际经桡动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规模临床实践和推广培训,中国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

  多年前,周玉杰曾与Kiemeneij 教授同台演示经桡动脉介入手术,Kiemeneij并不介意当时台下同行的质疑与责难:“每个创新的大师,别人都不会理解。时间会解释一切。”周玉杰也一样,虽然很长时间都被称作“介入界的疯子”,他仍认为医学界坚持创新尝试的目的只有一个——以最低代价、最小痛苦为人们解除病患。

  “打开更多生命通道”

  冠脉介入是心脏病学科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主要方式是在医学影像辅助下利用导管深入血管进行诊疗,周玉杰主要从事的是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不过,直到20世纪末,国内心血管界绝大多数都采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作为穿刺的常规途径,并不关注介入诊疗的“入路问题”。随着病例数增多,周玉杰意识到,严重出血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已成为这种术式的最大缺陷,“病人术后需平卧十几个小时,医生则要一直帮病人按压止血,46小时后再拔出动脉鞘管,病人痛苦,医生辛苦。”北京安贞医院名气大,病人多,心内科介入病房一天十几例手术是常态。在十二病房担任主任那些年,周玉杰经常住在办公室,后半夜领着医生们给白天做了手术的病人挨个拔鞘管,有时工作到天亮,处理各种水肿乃至失血休克更是家常便饭。

  周玉杰希望能找到让病人更安全、更舒适的手术方式。2000年左右,他注意到欧洲和日本有些同行采用经桡动脉的介入方式,但一直没有机会实践。20025月,山东枣庄有一位病人因腿部患有脉管炎,主动要求周玉杰尝试从上臂的桡动脉进行手术。在前往枣庄的火车上,周玉杰抱着当时最新的欧洲介入心脏病会议进展材料反复阅读,脑海里一遍遍预想着从上臂动脉介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当地医院没有经桡动脉途径的专用穿刺器械,周玉杰尝试着用常规导管为病人一条全闭塞的血管成功放入了两个支架。那是当地第一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电视台闻声而来,术后不到2小时的病人在镜头前给观众展示用患侧上肢手持花洒给自己洗澡。术后止血迅速、简便、无需长时间卧床,病人恢复更快、痛苦更小;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经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优势明显,周玉杰认为这应该成为多数病人的更优选择。

  周玉杰和团队从此一头扎进了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大量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他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专注于具体应用,研究术式技巧及如何避免各类并发症;第二个阶段着眼于入路拓展,探索桡动脉之外的尺动脉和肱动脉用作介入路径的可能性和存在问题;第三个阶段侧重于保护血管,对介入过程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再次应用进行系列研究。

  “有段时间,人们叫我‘介入界的疯子’,为什么放着股动脉6毫米的‘阳关大道’不走,非要选择桡动脉不到2毫米的‘羊肠小道’?”周玉杰回忆。但国内外20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选择这条“羊肠小道”不仅使得病人彻底摆脱了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而且死亡风险降低28%,主要出血事件降低23%

  经过长期应用和普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不仅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简单病变,同样可以完成多种高危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因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体系建立,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十分巨大。据估计,每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比经股动脉途径至少节省8000元左右费用,以2016年中国全国120多万例经桡动脉介入数量计算,总计年度节省住院费用约100亿元。中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例则从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90.5%

  作为国际冠脉微创化治疗的开创者之一,周玉杰不仅推动自己团队深入实践研究这种新的介入疗法,同时致力于在国内外大规模培训推广。他在国内主编了《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一书,连续主办了十一届“国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峰论坛”,还经常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分享案例、推介经验。在周玉杰和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指南将经桡动脉途径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入路。

  多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上升趋势。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达2.9亿。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占居民死亡构成40%以上,高居所有类疾病首位。在危重心血管疾病抢救中,介入治疗常常是“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

  周玉杰和他的团队将介入入路从股动脉扩展到上臂多个动脉点,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数亿心脏类病患群体打开更多生命通道,其影响无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因此,“世界桡动脉介入治疗之父”Kiemeneij 不光称周玉杰为“中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第一人”,而且认为“以周玉杰教授为代表的安贞医院团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微创化介入治疗的发展,成为世界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杰出代表”。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爱心”

  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推广之初,国内外同行的质疑首先来自操作难度:相对于股动脉来说,桡动脉直径小,穿刺难度大,术中更容易痉挛,还可能存在各种迂曲、变异或者狭窄病变等。如何在这样的血管路径条件下保证介入成功?

  周玉杰的自信来自八个字:修炼技术,精益求精。从医至今,周玉杰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1.5万例,大量的专业积淀和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高超医术。他常和学生们说:“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很多时候也是不可逆的生命艺术。在手术台上,医生需有治疗生命的把控能力,要用经验和技术去控制自己、解决问题。别人不能做的手术,我们能做;别人能做的手术,我们要做得更好。”

  有位心动过速患者,一周发作好几次,经常需要送往医院急诊抢救。他曾在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做过手术,但都因为中途出现心脏穿孔而不得不终止治疗。201312月,他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周玉杰医术过人,便带着厚厚的病历资料来到安贞医院。这位病人来自北京郊区,家境不好,几次手术和经常性的住院抢救已经让他和家人囊中羞涩。收他住院那天中午,周玉杰看到病人夫妇为了省钱看病,下雪天蹲在院区花园里吃苹果,心里就想着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们。

  手术开始后,周玉杰发现情况果然很复杂。这位病人的心脏结构异常,病变位置藏在角落里,手术处置很难到达。两小时过去,依旧没有进展。周玉杰不甘心就这样宣布失败。“好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并发症,我就想再最后努一把力。”手术第三个小时,出现转机,用于手术的射频消融电极终于到达病变位置,成功阻断了心动过速发作的异常通路,完成了消融手术。那位病人后来也再没有复发。

  只要有时间,周玉杰经常亲自参与抢救。2017430日晚上9点多,已经快到家的周玉杰接到电话:有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正在急诊抢救。他匆匆返回医院,刚到急诊室,就听说病人心跳停了。急诊科用上了所有的药物,但都不见效。周玉杰有些无奈,看来今天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了。但病人家属非常坚持,希望医生们再抢救一会儿,“也许奇迹就能发生”。周玉杰带领医生们继续抢救了一个多小时,十八般武艺全都上阵,病人还是没有反应。

  此时已是凌晨,距离病人发病过去了3个多小时。在家属一再坚持下,周玉杰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给医学上已宣判死亡的病人检查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到导管室迅速经桡动脉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病人心脏三根供血的血管全部堵塞。周玉杰当机立断,给其中一根明显是新近堵塞的血管中放置了两个支架,恢复了血流。结果,在心跳已经停止4个小时之后,病人奇迹般出现了微弱的心电反应。随后经过一系列专业处置,病人于第二天上午11点睁开了眼睛。

  周玉杰和抢救团队后来全面总结了这次“奇迹”:送医及时、专业按压、一流的急救设施和后期护理、家属信任、医生当机立断的救治处置、绝不放弃的信念——缺少哪个环节,“奇迹”都不会发生。这次“奇迹”般的抢救也震惊了世界,全球范围内从未有过病人心跳停跳4小时后重新被救活的案例。其后的某次国际病例研究会议将一等奖颁给周玉杰团队,获奖词写道:“生命脆弱,但如果医生执着的话,也能创造奇迹。”

  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心脏专科医院之一,北京安贞医院接收的多数病例都属于“疑难险重”。处理各种高危病变时,过人的技术让周玉杰善于从一些特殊病例中找到临床科研的突破点,成为救治团队的“主心骨”。周玉杰编写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疑难问题——造影剂》,系统分析了介入治疗使用的造影剂如何影响肾脏功能。后来,一位做过肾移植的病人突发心肌梗死,周玉杰通过两次手术,谨慎控制造影剂剂量,只用不到常规剂量一半的造影剂解决了心脏问题,成功避免了对这位病人体内唯一的异体孤肾产生影响。

  周玉杰因推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而闻名于国际心血管界,但他和团队并未止步,他们一直在探索更多走在世界前列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目前,团队中有人着重系统性疾病方向,研究心肾代谢等老龄化交叉课题;有人专攻生物医学工程,探索研发纳米药物和可以“吃掉”血管内斑块的纳米机器人。未来十年里,周玉杰还将推动机器人参与心血管外围手术,同时探索用国产的激光治疗血管钙化病变,实现让中国人用一部手机的价格就能清除血管杂质,预防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传承“大医精神”

  当年选择专业时,周玉杰听从父母的建议,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去帮图书馆搬家,灰头土脸忙了好几天。馆长感谢他主动帮忙,让周玉杰随便在图书馆选一本书带走。他左右思量,挑中了中国心脏病学界老前辈董承琅和陶寿琪教授编写的《实用心脏病学》。正是这本经典之作让周玉杰从此和心脏病学科结缘。求学和从医30多年来,周玉杰与多位中国心脏病先驱人物打过交道,亦师亦友,受益匪浅。

  他读研究生期间,陶寿琪教授曾去哈尔滨讲课,导师安排他陪同照顾。那几天时间里,他白天陪着教授参加各种活动,晚上就在教授住的套间外屋休息。

  “当时我没什么衣服穿,上身一件亚麻衬衫,打了领带,脚上穿着自己最好的皮凉鞋。老教授看我下雨天给他打伞,特别感动,后来特意和我说,我看你能成才,以后到了国际场合,记着打领带时不能穿皱皱巴巴的亚麻短袖衬衫,也不适宜穿带洞的皮凉鞋。”

  他一直把陶教授的话记在心里。如陶老当年所愿,周玉杰如今已是国际冠脉介入界的知名人士,经常出席参加各类国际会议活动,但即便在平常工作日,周玉杰也习惯穿长袖白衬衫,打领带,“这让我时刻觉得自己是一名职业医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奋斗,不断去发展创新。”

  在原北京医科大学读博士后时,周玉杰师从德高望重的介入心脏病先驱汪丽蕙教授。那时汪教授身体已经不大好,她经常披着棉衣,坐在堆着一半书的病床上指导周玉杰,告诉他“静水流深”,要潜心下来钻研医术。

  以前周玉杰外出讲课时,经常拿着安贞医院建院院长吴英恺院士的心脏标本。吴英恺是原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院长,退休后创办了安贞医院。他不仅给安贞医院留下“公勤严廉”的四字院训,还捐出了自己的全身,并遗嘱中说:“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

  这些医学前辈的言行与教诲滋养出了周玉杰身体力行的“大医精神”:不畏付出与奉献,不谋私利,用最高的医学成果帮助每一个病人。周玉杰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个县乡做手术,国内有冠脉介入的地方,几乎就有过他的身影。他支持院内医生去非洲几内亚共和国进行援助医疗,与当地深入分享冠脉介入的经验。2016年,周玉杰还收下一位来自加纳的心血管博士Bright Eric King,希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生能把技术带回去,造福世界上更多人。

  在学生们眼中,周玉杰既是“超人”,也是严师。他记忆力好,医术过人,学习能力超强,英语水平高,而且惜时如金。“时间太宝贵了。多给我一点时间,我可能就可以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者学到更多能够帮助病人的知识。”

  直到现在,周玉杰每天都还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着各种电子设备。过去移动Wi-Fi不普及,他就给每个学生都配一个,要求学生和年轻医生们时刻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遇到疑难病例,先查看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没看病之前,就把全世界所有的资料都看过了”。

  有做伟大医生的梦想,有勤奋努力的行动,有奉献精神和抵抗各种诱惑的自我控制力。周玉杰最看重学生的这三点品质,这也正是他多年行医的写照。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周玉杰提供)

 

  • 1.jpg

    心血管专家周玉杰(前右三)是中国推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开拓者和核心人物,他和他的团队将介入入路从股动脉扩展到上臂多个动脉点,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数亿心脏类病患群体打开更多生命通道。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2.jpg

    荷兰的Ferdinand Kiemeneij教授(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开展经桡动脉微创介入手术的医生。多年前,周玉杰曾在北京安贞医院和Kiemeneij教授同台展示手术。

  • 4.jpg

    周玉杰(左一)给病人看病时,他的博士生、来自非洲加纳的Bright Eric King(左二)经常跟随左右。周玉杰希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能把技术带回去,帮助世界上更多人。

  • 医至今,周玉杰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15000例,大量的专业积淀和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高超医术。.jpg

    从医至今,周玉杰完成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超过1.5万例,大量的专业积淀和临床经验使他练就了高超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