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陈廖宇:坚持动画本心

2018-06-12      本刊记者 莫倩

  • QINB8900'.jpg

    陈廖宇:坚持动画本心

  • QINB8900.jpg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437390890.jpg

    《吃货宇宙》海报

  • 897051976.jpg

    影片中蒸包对饺子有着不离不弃的友谊。

  • 2092715606.jpg

    蒸包、饺子、月饼、油条、面包、汉堡等中外美食,成为了影片中的角色。

  • 1535934445.jpg

    影片中的方便面造型

  • QINB8871.jpg

    陈廖宇(中)与工作室部分成员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

  陈廖宇说,年轻的创作者们,遇见了好的时代,大家有了更多的机会。

………………………………………………………………

  动画电影导演陈廖宇的工作室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居民楼内。两层,二三十人。《吃货宇宙》正式制作前的所有创作与设计工作,均在此完成。

  “一毛钱”的故事

  动画电影《吃货宇宙》中,陈廖宇的工作室将角色“给了”蒸包、饺子、油条、月饼、面包、汉堡……这个创意源自约20年前与朋友的一次交谈中,他们探讨将把食物变成卡通角色。这成为了《吃货宇宙》的源点。

  陈廖宇这“有意思”的创意,也得到了合作伙伴与投资方的认可。“很顺利,去跟合作伙伴或投资方谈,他们都很愿意合作或者投资。”陈廖宇说。

  在主题的设定上,影片主角,一个叫“一毛钱”的饺子经历了“否定自我—迷失自我—认识自我—牺牲自我”的心理变化。“我们现在总喜欢用相对统一的标准要求别人,比如设置一个所谓的好孩子的标准,‘别人家的孩子’。”陈廖宇说,影片希望传达这样一个观点:世界是多元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也是不同的,应学会认识自我与接受自我。

  实际上,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陈廖宇,自己的成长也是一个逐渐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的过程。陈廖宇将“70后”这一代人形容为“夹缝中的一代”。“70后”群体,完整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童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接受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观相对统一。逐渐长大,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需要面对多元的变化。扎根于理想主义的土壤,成长中却面对的是多元化的现实。大多数“70后”都曾面对过这种割裂。而艺术创作者对时代变化,具有更敏感的认识。

  就是希望做一个“证明”

  陈廖宇喜欢“不忘初心”这四个字。

  这部创意来源于20年前的动画电影,在2007年完成了第一版完整的剧本,并正式立了项。2014年,项目真正进入实施阶段。陈廖宇将项目实施的推动力归结于国内动画电影投资条件和市场环境的相对成熟。

  21世纪初以来,国家层面一系列鼓励、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出台。而同时,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三维动画科技的发展,刺激了国民的消费能力,也丰富了国民的消费方式。在《吃货宇宙》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2014年,共有30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票房收入为11亿元。

  具备合适的外部条件的同时,身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的陈廖宇自身也需要这样一种破壁。“我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下,学院派也需要去适应市场,拍出市场化一些的电影,当然,如果被大家喜欢是最好的。”他说,很多人对学院老师有一种偏见:孤芳自赏。他希望能够以学院人的身份做出尝试,拍出市场认可、观众欢迎的动画电影。“况且拍出受到观众喜爱的电影,也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

  1990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的陈廖宇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习。“我上附中时,喜欢漫画。毕业前,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简章。动画专业,考漫画创作。虽然那时对动画了解得不多,但还是决定报考。”1994年毕业后,陈廖宇留校任教,并活跃于国内动画领域。

  他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陈廖宇坦言,国内动画电影的制作市场仍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相较于动画电影,如果是拍一部真人电影,能很容易找到拍过几部电影的工作人员。但拍动画电影,很难找到拍过哪怕一部的人。一部动画电影的前、中、后期200多人的制作团队,也就十几个人有参加过动画电影制作的经验。” 这种起步阶段的状态,在陈廖宇看来,是如今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必须要面对的。

  然而,陈廖宇认为,电影又是一种不解释的艺术。创作者应该呈现给观众最好的结果,理解主创的困难与不易不是观众的义务。“这种辛苦与不易,也是创作者必然要承受的,不需要‘苦情戏’。只要作品好,观众会买账,这是被市场证明了的,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创作是需要极致的,我们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陈廖宇说。

  创作,总会是一个反复讨论、不断修改,直到拍板决定的过程。作为导演,清晰的作品思路很关键。陈廖宇在创作《吃货宇宙》的过程中自然也会遇到不同意见,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应该吸取的,都要与作品创作的初心相关联。“在完成这部电影导演的过程中,我必须对整个产品负责。在与团队的共同创作中,一直秉承我们认定的样子。这也许就是创作的初心吧。”陈廖宇说。

  《吃货宇宙》,是步入不惑之年的陈廖宇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我二三十岁时,机会不多,市场也相对缺乏,所以这个岁数才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很多学生都已在创作动画电影,所以,我也是在跟学生们同场竞技。年轻的创作者,他们遇见了好的时代。也是这个时代,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机会。”

 

上一页

下一页

陈廖宇:坚持动画本心

2018-06-12      本刊记者 莫倩

  陈廖宇说,年轻的创作者们,遇见了好的时代,大家有了更多的机会。

………………………………………………………………

  动画电影导演陈廖宇的工作室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居民楼内。两层,二三十人。《吃货宇宙》正式制作前的所有创作与设计工作,均在此完成。

  “一毛钱”的故事

  动画电影《吃货宇宙》中,陈廖宇的工作室将角色“给了”蒸包、饺子、油条、月饼、面包、汉堡……这个创意源自约20年前与朋友的一次交谈中,他们探讨将把食物变成卡通角色。这成为了《吃货宇宙》的源点。

  陈廖宇这“有意思”的创意,也得到了合作伙伴与投资方的认可。“很顺利,去跟合作伙伴或投资方谈,他们都很愿意合作或者投资。”陈廖宇说。

  在主题的设定上,影片主角,一个叫“一毛钱”的饺子经历了“否定自我—迷失自我—认识自我—牺牲自我”的心理变化。“我们现在总喜欢用相对统一的标准要求别人,比如设置一个所谓的好孩子的标准,‘别人家的孩子’。”陈廖宇说,影片希望传达这样一个观点:世界是多元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也是不同的,应学会认识自我与接受自我。

  实际上,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陈廖宇,自己的成长也是一个逐渐认识自我、接受自我的过程。陈廖宇将“70后”这一代人形容为“夹缝中的一代”。“70后”群体,完整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童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接受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观相对统一。逐渐长大,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需要面对多元的变化。扎根于理想主义的土壤,成长中却面对的是多元化的现实。大多数“70后”都曾面对过这种割裂。而艺术创作者对时代变化,具有更敏感的认识。

  就是希望做一个“证明”

  陈廖宇喜欢“不忘初心”这四个字。

  这部创意来源于20年前的动画电影,在2007年完成了第一版完整的剧本,并正式立了项。2014年,项目真正进入实施阶段。陈廖宇将项目实施的推动力归结于国内动画电影投资条件和市场环境的相对成熟。

  21世纪初以来,国家层面一系列鼓励、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出台。而同时,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三维动画科技的发展,刺激了国民的消费能力,也丰富了国民的消费方式。在《吃货宇宙》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2014年,共有30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票房收入为11亿元。

  具备合适的外部条件的同时,身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的陈廖宇自身也需要这样一种破壁。“我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下,学院派也需要去适应市场,拍出市场化一些的电影,当然,如果被大家喜欢是最好的。”他说,很多人对学院老师有一种偏见:孤芳自赏。他希望能够以学院人的身份做出尝试,拍出市场认可、观众欢迎的动画电影。“况且拍出受到观众喜爱的电影,也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

  1990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的陈廖宇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习。“我上附中时,喜欢漫画。毕业前,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简章。动画专业,考漫画创作。虽然那时对动画了解得不多,但还是决定报考。”1994年毕业后,陈廖宇留校任教,并活跃于国内动画领域。

  他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陈廖宇坦言,国内动画电影的制作市场仍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相较于动画电影,如果是拍一部真人电影,能很容易找到拍过几部电影的工作人员。但拍动画电影,很难找到拍过哪怕一部的人。一部动画电影的前、中、后期200多人的制作团队,也就十几个人有参加过动画电影制作的经验。” 这种起步阶段的状态,在陈廖宇看来,是如今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必须要面对的。

  然而,陈廖宇认为,电影又是一种不解释的艺术。创作者应该呈现给观众最好的结果,理解主创的困难与不易不是观众的义务。“这种辛苦与不易,也是创作者必然要承受的,不需要‘苦情戏’。只要作品好,观众会买账,这是被市场证明了的,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创作是需要极致的,我们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陈廖宇说。

  创作,总会是一个反复讨论、不断修改,直到拍板决定的过程。作为导演,清晰的作品思路很关键。陈廖宇在创作《吃货宇宙》的过程中自然也会遇到不同意见,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应该吸取的,都要与作品创作的初心相关联。“在完成这部电影导演的过程中,我必须对整个产品负责。在与团队的共同创作中,一直秉承我们认定的样子。这也许就是创作的初心吧。”陈廖宇说。

  《吃货宇宙》,是步入不惑之年的陈廖宇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我二三十岁时,机会不多,市场也相对缺乏,所以这个岁数才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很多学生都已在创作动画电影,所以,我也是在跟学生们同场竞技。年轻的创作者,他们遇见了好的时代。也是这个时代,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机会。”

 

  • QINB8900'.jpg

    陈廖宇:坚持动画本心

  • QINB8900.jpg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1437390890.jpg

    《吃货宇宙》海报

  • 897051976.jpg

    影片中蒸包对饺子有着不离不弃的友谊。

  • 2092715606.jpg

    蒸包、饺子、月饼、油条、面包、汉堡等中外美食,成为了影片中的角色。

  • 1535934445.jpg

    影片中的方便面造型

  • QINB8871.jpg

    陈廖宇(中)与工作室部分成员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