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隋文静 韩聪 我做不到的,我们可以

2022-06-24      本刊记者 段崴 莫倩

  • 00CJ4943的副本.jpg

    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隋文静(左)/韩聪。2022年2月19日,奖牌颁发仪式后,隋文静、韩聪手持五星红旗,绕场致意。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XxjpsgC007110_20220220_PEPFN0A001.jpg

    2022年2月19日,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选手隋文静(右二)/韩聪(左二)在候分区庆祝。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举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 摄影 李尕/新华社

  • WechatIMG205.jpg

    2022年2月18日,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选手隋文静(右)/韩聪在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中。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举行,隋文静、韩聪顺利完成短节目的演绎,排名第一。 摄影 陶冉

  • DW__9358.jpg

    2015年5月,隋文静与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虽然俩人个头不高,但站在一起显得很匀称,没有一高一矮的身高落差。当时,他们坦言,未来的大目标是冰坛的顶点,为此他们会不懈的努力。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8957.jpg

    2015年5月,一天训练过后,隋文静和韩聪还在为后面的训练和比赛忙活。相处多年,韩聪已经变成一个带着隋文静一同进步的大哥哥。虽然哥哥和妹妹之间也会有矛盾,但很快会平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9044.jpg

    2015年5月,隋文静、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训练最忙碌时,隋文静、韩聪要保持一周6天、每天9小时的训练量。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9085.jpg

    2015年5月,隋文静、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训练最忙碌时,隋文静、韩聪要保持一周6天、每天9小时的训练量。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p23.jpg

    2022年2月19日,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颁奖仪式上,韩聪将隋文静举上最高领奖台。 视觉中国 供图

< >

  2022年2月19日晚,首都体育馆。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隋文静、韩聪,以一枚金牌为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完美收官。颁奖时刻,韩聪以花滑的一个托举动作将隋文静举上最高领奖台。之后,两人开心地为彼此戴上来之不易的金牌。至此,隋文静、韩聪成为了当前世界唯一一对花样滑冰双人滑全满贯选手。

  7年前,《人民画报》记录下了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隋文静、韩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但又略显青涩的模样。当时,他们坦言,两人的大目标是冰坛的顶点,但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如今,两人已搭档了15年。15年中,他们迈过坎坷,成为了国际冰坛的强者,共同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背水一战

  时间回到2月19日。26岁的隋文静与29岁的韩聪出现在自由滑决赛赛场上。现场观众给予了热烈欢呼,但无法改变当时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在隋文静、韩聪前出场的三组俄罗斯奥委会队选手,表现得颇为出色,几乎对隋文静、韩聪形成了“围剿”。

  “回头看我们7年前说的话,我们定的目标,确实都一点点实现了。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了自己的最终目标,觉得特别幸福、兴奋。”

  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一度感觉中国队可能会失去这枚金牌。“我感觉,胜算就差那么一点点。那时候就得想好(应对措施),(一旦有失误)有可能这第九枚金牌,可能就输掉了。”

  自由滑按照短节目排名倒序出场,这意味着在短节目中排名第一的隋文静、韩聪,在自由滑中最后一组出场。赵宏博说,自由滑决赛时,教练组根据现场情况对他们的节目进行了调整,用“捻转四周”代替原本设计的“捻转三周”。

  “捻转四周”,是指男选手将女选手向上抛起后接住的过程中,女选手要在空中完成转体四周的动作,这是双人滑顶级难度动作。而且是这场比赛唯一的“捻转四周”。当一曲终了,他们以刷新双人滑总分世界纪录、总分0.63分的微弱优势险胜俄罗斯奥委会队组合塔拉索娃/莫洛佐夫。

  成绩公布的那一刻,隋文静和韩聪泣不成声,和教练紧紧相拥。这枚金牌,弥补了隋文静、韩聪在平昌冬奥会屈居亚军的遗憾,也是中国花样滑冰队时隔12年收获的第二枚冬奥会金牌。

  实际上,在现场宣读分数时,隋文静晕倒了。而在前一天,2月18日,隋文静就曾晕倒两次。

  两周的待赛时间、自我的高要求、身体的不适、来自对手的压力、国人的期待等,都让他们充满了紧迫感。为做出高质量动作,隋文静进行了长期减重,北京冬奥会时体重不足80斤,引发低血糖症。精神与体力的双重煎熬,导致了这一突发状况。“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压力这么重,自己想卸都卸不掉。这样的情况,作为运动员来讲,也鲜有遇到。”韩聪说。

  隋文静第一次晕倒之后,脸有点磕青了,就用化妆品尽量去遮盖。当时大家都很担心:这还能上场比赛吗?“我很自信,练习了很多,相信自己能做到。”隋文静上场后,告诉自己要享受当下。确如她所言,得益于过硬的实力,以及多年的赛场历练,他们在场上表现得从容而自信。“事后想想还觉得,挺爽的。我们赢了、成功了,我们体会到了这个过程,知道是怎么成功的了。不容易。”韩聪说。

  成为彼此的“金桥”

  隋文静、韩聪自由滑决赛所选择的《忧愁河上的金桥》,是两人2017年世锦赛夺冠时的曲目。歌词大意是:人们在灰心失意时其实并不孤单,朋友们会伸出援手。一路走来的隋文静、韩聪,正如歌中所唱:在你遭遇险阻、孤单、无助时,我愿俯身做你迈向荣耀的那座桥。

  隋文静、韩聪两人自小就练“捻转四周”,过程艰辛,失败过很多次。小时候隋文静体重轻,个子也小,两人的身材差距感更大,完成动作便相对容易些。随着两人年龄增长、伤病出现,练习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摔倒,而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摔倒,十分危险。

  韩聪并非特别高大强壮型的搭档,隋文静如果体重稍有增加,可能就会对韩聪抛、接的力量动作带来挑战。隋文静也坦言,自己对“捻四”又爱又恨,虽然这个高难度动作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但若是训练时直接摔到冰上,会很影响自己下一次再做动作时的心态。“但我们之间的信任,是可以把命交到他手中的那种。”隋文静说。

  在隋文静、韩聪的日常训练中,不仅是“捻转四周”,各种双人滑动作都经历了千锤百炼。韩聪每天练得比常人多,练完男生的计划,再加练女生的计划。“我要从举个杠铃杆都很费劲,变成和高个男选手力量一样大,甚至比他们的力量还要大。”而隋文静的训练亦是如此。

  高强度的训练,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伤病。2016年5月,隋文静接受了一个长到让人记不住名字的手术:右侧脚踝外侧副韧带重建和左侧脚踝肌腱复位手术。手术共经历前后3次专家会诊,持续近4小时。术后经历了72小时极限疼痛,有接近3个月不能下床。她回忆:“手术是半麻醉,我能听见每颗钉子敲进我骨头的声音,甚至能闻到钻头磨掉骨头的味道。”

  这次手术,让隋文静的职业生涯一度面临终结。在她无法训练的3个月里,韩聪一个人训练,并常前去探望,陪她走过艰辛的康复期。2016年7月的“冰上盛典”,韩聪一个人出场,完成一个人的托举,滑了一套单人的“双人滑”。最后,他把坐在轮椅上的隋文静推了出来。众人湿了眼眶。

  经过漫长的恢复期,隋文静回归训练。第一次上冰,医生只给她10分钟的时间,但她滑了15分钟,她“笑得像100斤的‘胖子’,那时候可能就是100斤。”隋文静复出后的第一场比赛,两人拿下了2017年四大洲锦标赛的冠军;同年的世锦赛,两人夺得金牌。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隋文静再次进行了脚踝手术。2019年世锦赛,两人重夺金牌。

  2020年,韩聪因伤病接受了髋关节手术,隋文静同样也等待着挚友回归。韩聪轻描淡写自己的这次手术:“就是钉了四个钉子,磨了点儿骨头。”

  面对伤病带来的考验,隋文静说,人生要经过历练才能成长。韩聪说,面对伤病和困难,我们就是彼此的桥梁,给彼此力量,也希望这座桥可以搭在每个人心里。

  从陌生到默契

  隋文静和韩聪在2007年成为搭档,自此之后,这对组合便开启了花样滑冰双人滑舞台的征战。对于如何确定的两人组合,韩聪说,当时隋文静和另一个女孩竞争,最后,隋文静胜出才得到了这个机会。隋文静立马无情反驳:“别闹,那个女孩太高了!”

  身高一米七的韩聪,与身高一米五的隋文静,在双人滑世界中确实较为“与众不同”,如此身高的搭档在双人滑并不常见。两人也由此遭遇了很多质疑,起初并不被看好。而初次见面时,两人也都有些“看不上”对方。十几岁的少年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梳着两个大辫子的姑娘会成为他的搭档,而隋文静彼时觉得韩聪“脸挺臭”“脾气不太好”的样子。隋文静说,当时韩聪对她高标准、严要求,她若训练时动作做不好,韩聪就会用小眼睛瞪她,让她加量训练。韩聪还对她说,体重最好保证饭前饭后一个样。结果韩聪自己却每顿饭都是双份,有时还外加一大瓶可乐、半个西瓜,吃完饭肚子圆的似皮球一般。“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是专业知识不够。”韩聪说。

  性格不同的隋文静、韩聪,在日后的相处中却是难得的互补。隋文静开朗爱笑,语速快,性格特点与其名字不甚相同;韩聪成熟稳重,话不多,说话慢条斯理。隋文静训练之余学音乐、写书法、出自传,做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韩聪生活里都在训练。隋文静说自己从滑冰那天起就没觉得自己不能成功,而成功就是比上一秒的自己更好;韩聪虽觉得自己能变好,但还是会自我怀疑。隋文静说自己做事充满勇气和执行力,但同时也稍显“鲁莽”;韩聪说不怕她“鲁莽”,自己有根绳,一拽她就好。隋文静侃侃而谈时,韩聪默默倾听,隋文静时不时问一句:“韩聪哥,你说说。”韩聪便会接过话茬,进行一番颇为到位的总结。“我们本来就是不同性格的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同。这些不同的观点,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韩聪说,用两个人的不同视角填补一个人欠缺的部分,能达到更好的状态。

  但这样迥异的性格,摩擦也在所难免,大多源于两人对训练动作细节的不同认知。训练时,如果在技术问题上产生不同意见,僵持不下时,看似强势的隋文静却会是那个服软、示弱方,她会用柔和的方式,与团队一起跟韩聪商量,以让动作达到彼此心中最完美的状态。隋文静说:“其实两个人的目标是好的,都是想把细节揉到更好,两个人会有点小别扭,但我们的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小矛盾都不足以影响我们奔着大目标前进。”

  背靠团队与祖国

  “有些事我一个人做不成,但是我们就可以。”

  隋文静说,其实不是她和韩聪两个人完成了这些事情,是他们和中国冰雪团队以及祖国一起完成的。“我们的教练、启蒙老师,我们的粉丝、帮我们做饭的食堂师傅等很多人,他们支撑着我们。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培养,让我们有机会、有平台追逐自己的梦想,创造出好成绩。”

  “我们一直努力扛起上一代教练们的大旗,努力做好传承。拿到金牌固然开心,但我们同样希望它能带来更大的价值,能够带动更多人在这一项目上有好的发展和开拓。”韩聪说,“为祖国争光,是我们的信念,也是肩负的责任。”

  2022年4月,隋文静、韩聪双双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隋文静说,很荣幸,国家对于冰雪运动及运动员的重视,让他们非常感动。他们感恩生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希望以自己的青春力量,展现出中华儿女的自信和骄傲。而在韩聪心中,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一种敦促,敦促他们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传递体育运动员的精神力量。

上一页

下一页

隋文静 韩聪 我做不到的,我们可以

2022-06-24      本刊记者 段崴 莫倩

  2022年2月19日晚,首都体育馆。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隋文静、韩聪,以一枚金牌为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完美收官。颁奖时刻,韩聪以花滑的一个托举动作将隋文静举上最高领奖台。之后,两人开心地为彼此戴上来之不易的金牌。至此,隋文静、韩聪成为了当前世界唯一一对花样滑冰双人滑全满贯选手。

  7年前,《人民画报》记录下了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隋文静、韩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但又略显青涩的模样。当时,他们坦言,两人的大目标是冰坛的顶点,但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如今,两人已搭档了15年。15年中,他们迈过坎坷,成为了国际冰坛的强者,共同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背水一战

  时间回到2月19日。26岁的隋文静与29岁的韩聪出现在自由滑决赛赛场上。现场观众给予了热烈欢呼,但无法改变当时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在隋文静、韩聪前出场的三组俄罗斯奥委会队选手,表现得颇为出色,几乎对隋文静、韩聪形成了“围剿”。

  “回头看我们7年前说的话,我们定的目标,确实都一点点实现了。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了自己的最终目标,觉得特别幸福、兴奋。”

  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一度感觉中国队可能会失去这枚金牌。“我感觉,胜算就差那么一点点。那时候就得想好(应对措施),(一旦有失误)有可能这第九枚金牌,可能就输掉了。”

  自由滑按照短节目排名倒序出场,这意味着在短节目中排名第一的隋文静、韩聪,在自由滑中最后一组出场。赵宏博说,自由滑决赛时,教练组根据现场情况对他们的节目进行了调整,用“捻转四周”代替原本设计的“捻转三周”。

  “捻转四周”,是指男选手将女选手向上抛起后接住的过程中,女选手要在空中完成转体四周的动作,这是双人滑顶级难度动作。而且是这场比赛唯一的“捻转四周”。当一曲终了,他们以刷新双人滑总分世界纪录、总分0.63分的微弱优势险胜俄罗斯奥委会队组合塔拉索娃/莫洛佐夫。

  成绩公布的那一刻,隋文静和韩聪泣不成声,和教练紧紧相拥。这枚金牌,弥补了隋文静、韩聪在平昌冬奥会屈居亚军的遗憾,也是中国花样滑冰队时隔12年收获的第二枚冬奥会金牌。

  实际上,在现场宣读分数时,隋文静晕倒了。而在前一天,2月18日,隋文静就曾晕倒两次。

  两周的待赛时间、自我的高要求、身体的不适、来自对手的压力、国人的期待等,都让他们充满了紧迫感。为做出高质量动作,隋文静进行了长期减重,北京冬奥会时体重不足80斤,引发低血糖症。精神与体力的双重煎熬,导致了这一突发状况。“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压力这么重,自己想卸都卸不掉。这样的情况,作为运动员来讲,也鲜有遇到。”韩聪说。

  隋文静第一次晕倒之后,脸有点磕青了,就用化妆品尽量去遮盖。当时大家都很担心:这还能上场比赛吗?“我很自信,练习了很多,相信自己能做到。”隋文静上场后,告诉自己要享受当下。确如她所言,得益于过硬的实力,以及多年的赛场历练,他们在场上表现得从容而自信。“事后想想还觉得,挺爽的。我们赢了、成功了,我们体会到了这个过程,知道是怎么成功的了。不容易。”韩聪说。

  成为彼此的“金桥”

  隋文静、韩聪自由滑决赛所选择的《忧愁河上的金桥》,是两人2017年世锦赛夺冠时的曲目。歌词大意是:人们在灰心失意时其实并不孤单,朋友们会伸出援手。一路走来的隋文静、韩聪,正如歌中所唱:在你遭遇险阻、孤单、无助时,我愿俯身做你迈向荣耀的那座桥。

  隋文静、韩聪两人自小就练“捻转四周”,过程艰辛,失败过很多次。小时候隋文静体重轻,个子也小,两人的身材差距感更大,完成动作便相对容易些。随着两人年龄增长、伤病出现,练习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摔倒,而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摔倒,十分危险。

  韩聪并非特别高大强壮型的搭档,隋文静如果体重稍有增加,可能就会对韩聪抛、接的力量动作带来挑战。隋文静也坦言,自己对“捻四”又爱又恨,虽然这个高难度动作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但若是训练时直接摔到冰上,会很影响自己下一次再做动作时的心态。“但我们之间的信任,是可以把命交到他手中的那种。”隋文静说。

  在隋文静、韩聪的日常训练中,不仅是“捻转四周”,各种双人滑动作都经历了千锤百炼。韩聪每天练得比常人多,练完男生的计划,再加练女生的计划。“我要从举个杠铃杆都很费劲,变成和高个男选手力量一样大,甚至比他们的力量还要大。”而隋文静的训练亦是如此。

  高强度的训练,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伤病。2016年5月,隋文静接受了一个长到让人记不住名字的手术:右侧脚踝外侧副韧带重建和左侧脚踝肌腱复位手术。手术共经历前后3次专家会诊,持续近4小时。术后经历了72小时极限疼痛,有接近3个月不能下床。她回忆:“手术是半麻醉,我能听见每颗钉子敲进我骨头的声音,甚至能闻到钻头磨掉骨头的味道。”

  这次手术,让隋文静的职业生涯一度面临终结。在她无法训练的3个月里,韩聪一个人训练,并常前去探望,陪她走过艰辛的康复期。2016年7月的“冰上盛典”,韩聪一个人出场,完成一个人的托举,滑了一套单人的“双人滑”。最后,他把坐在轮椅上的隋文静推了出来。众人湿了眼眶。

  经过漫长的恢复期,隋文静回归训练。第一次上冰,医生只给她10分钟的时间,但她滑了15分钟,她“笑得像100斤的‘胖子’,那时候可能就是100斤。”隋文静复出后的第一场比赛,两人拿下了2017年四大洲锦标赛的冠军;同年的世锦赛,两人夺得金牌。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隋文静再次进行了脚踝手术。2019年世锦赛,两人重夺金牌。

  2020年,韩聪因伤病接受了髋关节手术,隋文静同样也等待着挚友回归。韩聪轻描淡写自己的这次手术:“就是钉了四个钉子,磨了点儿骨头。”

  面对伤病带来的考验,隋文静说,人生要经过历练才能成长。韩聪说,面对伤病和困难,我们就是彼此的桥梁,给彼此力量,也希望这座桥可以搭在每个人心里。

  从陌生到默契

  隋文静和韩聪在2007年成为搭档,自此之后,这对组合便开启了花样滑冰双人滑舞台的征战。对于如何确定的两人组合,韩聪说,当时隋文静和另一个女孩竞争,最后,隋文静胜出才得到了这个机会。隋文静立马无情反驳:“别闹,那个女孩太高了!”

  身高一米七的韩聪,与身高一米五的隋文静,在双人滑世界中确实较为“与众不同”,如此身高的搭档在双人滑并不常见。两人也由此遭遇了很多质疑,起初并不被看好。而初次见面时,两人也都有些“看不上”对方。十几岁的少年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梳着两个大辫子的姑娘会成为他的搭档,而隋文静彼时觉得韩聪“脸挺臭”“脾气不太好”的样子。隋文静说,当时韩聪对她高标准、严要求,她若训练时动作做不好,韩聪就会用小眼睛瞪她,让她加量训练。韩聪还对她说,体重最好保证饭前饭后一个样。结果韩聪自己却每顿饭都是双份,有时还外加一大瓶可乐、半个西瓜,吃完饭肚子圆的似皮球一般。“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是专业知识不够。”韩聪说。

  性格不同的隋文静、韩聪,在日后的相处中却是难得的互补。隋文静开朗爱笑,语速快,性格特点与其名字不甚相同;韩聪成熟稳重,话不多,说话慢条斯理。隋文静训练之余学音乐、写书法、出自传,做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韩聪生活里都在训练。隋文静说自己从滑冰那天起就没觉得自己不能成功,而成功就是比上一秒的自己更好;韩聪虽觉得自己能变好,但还是会自我怀疑。隋文静说自己做事充满勇气和执行力,但同时也稍显“鲁莽”;韩聪说不怕她“鲁莽”,自己有根绳,一拽她就好。隋文静侃侃而谈时,韩聪默默倾听,隋文静时不时问一句:“韩聪哥,你说说。”韩聪便会接过话茬,进行一番颇为到位的总结。“我们本来就是不同性格的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同。这些不同的观点,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韩聪说,用两个人的不同视角填补一个人欠缺的部分,能达到更好的状态。

  但这样迥异的性格,摩擦也在所难免,大多源于两人对训练动作细节的不同认知。训练时,如果在技术问题上产生不同意见,僵持不下时,看似强势的隋文静却会是那个服软、示弱方,她会用柔和的方式,与团队一起跟韩聪商量,以让动作达到彼此心中最完美的状态。隋文静说:“其实两个人的目标是好的,都是想把细节揉到更好,两个人会有点小别扭,但我们的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小矛盾都不足以影响我们奔着大目标前进。”

  背靠团队与祖国

  “有些事我一个人做不成,但是我们就可以。”

  隋文静说,其实不是她和韩聪两个人完成了这些事情,是他们和中国冰雪团队以及祖国一起完成的。“我们的教练、启蒙老师,我们的粉丝、帮我们做饭的食堂师傅等很多人,他们支撑着我们。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培养,让我们有机会、有平台追逐自己的梦想,创造出好成绩。”

  “我们一直努力扛起上一代教练们的大旗,努力做好传承。拿到金牌固然开心,但我们同样希望它能带来更大的价值,能够带动更多人在这一项目上有好的发展和开拓。”韩聪说,“为祖国争光,是我们的信念,也是肩负的责任。”

  2022年4月,隋文静、韩聪双双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隋文静说,很荣幸,国家对于冰雪运动及运动员的重视,让他们非常感动。他们感恩生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希望以自己的青春力量,展现出中华儿女的自信和骄傲。而在韩聪心中,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一种敦促,敦促他们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传递体育运动员的精神力量。

  • 00CJ4943的副本.jpg

    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隋文静(左)/韩聪。2022年2月19日,奖牌颁发仪式后,隋文静、韩聪手持五星红旗,绕场致意。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XxjpsgC007110_20220220_PEPFN0A001.jpg

    2022年2月19日,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选手隋文静(右二)/韩聪(左二)在候分区庆祝。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举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 摄影 李尕/新华社

  • WechatIMG205.jpg

    2022年2月18日,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选手隋文静(右)/韩聪在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中。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比赛举行,隋文静、韩聪顺利完成短节目的演绎,排名第一。 摄影 陶冉

  • DW__9358.jpg

    2015年5月,隋文静与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虽然俩人个头不高,但站在一起显得很匀称,没有一高一矮的身高落差。当时,他们坦言,未来的大目标是冰坛的顶点,为此他们会不懈的努力。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8957.jpg

    2015年5月,一天训练过后,隋文静和韩聪还在为后面的训练和比赛忙活。相处多年,韩聪已经变成一个带着隋文静一同进步的大哥哥。虽然哥哥和妹妹之间也会有矛盾,但很快会平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9044.jpg

    2015年5月,隋文静、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训练最忙碌时,隋文静、韩聪要保持一周6天、每天9小时的训练量。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W__9085.jpg

    2015年5月,隋文静、韩聪在首都体育馆训练。训练最忙碌时,隋文静、韩聪要保持一周6天、每天9小时的训练量。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p23.jpg

    2022年2月19日,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颁奖仪式上,韩聪将隋文静举上最高领奖台。 视觉中国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