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544858644711-1.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钢琴教育家张晋 黑白键上的园丁

2022-07-06      本刊记者 周昕

  • _INB9833.jpg

    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晋。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20328095959.jpg

    2022年3月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卡文迪音乐厅,张晋与六位中学小钢琴家在音乐会后合影留念。

  • 2009年,张晋教授担任美国克里夫兰国际钢琴比赛评委2.jpg

    2009年,张晋在美国克里夫兰国际钢琴比赛担任评委。

  • 2015年张晋教授在意大利舒伦国际音乐节进行讲学.jpg

    2015年,张晋在意大利舒伦国际音乐节进行讲学。

< >

  2022年3月6日晚间,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钢琴音乐会在卡文迪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的主角是六位还在上中学的小钢琴家,他们身着华丽的演出服装,所弹皆为颇具难度的古典钢琴曲。他们用娴熟的演奏为观众奉上了精彩绝伦的钢琴演出。

  音乐会的主持人是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晋,这些小钢琴家都是他的爱徒。张晋表示,举办这样的音乐会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对于这些仍在中学阶段求学的孩子,音乐会给了他们在大场面下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听众也能聆听到优美的钢琴演奏。

  钢琴的流行

  “还是得刻苦努力啊。”音乐会的中场休息时间,带着自家孩子前来聆听的家长在同张晋攀谈时感叹道。音乐会的观众席中有很多小听众,最小的只有五六岁,其中许多小朋友也是刚刚踏上钢琴学习的道路。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向舞台聚光灯下的哥哥、姐姐们学习。

  张晋的几位爱徒演奏的曲目有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七首《英雄》,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还有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九首钢琴曲。这些曲目都要求演奏者有顶级的演奏技巧,且演奏时间较长,仅仅是演奏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就需要四十多分钟时间。而几位同学已经可以熟练驾驭这些曲目,他们运指如飞、全情投入地完成了演奏。

  小钢琴家们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界的最高学府,附属小学从四年级开始招生,每年的招生名额很少。

  张晋表示,中央音乐学院及其附属学校旨在培养国家顶尖音乐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优中选优。“虽然有些孩子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但是在考生中却可能显得很普通。”换言之,能够考上的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张晋表示,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为孩子添置一架钢琴。此外,现在通讯非常发达,可以轻易获取想听的音乐,看到钢琴赛事的比赛直播,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交流学习。

  “如今我们的钢琴学习越来越便捷,视野越来越开阔。钢琴教学和演出的国际化,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学习条件。”张晋表示,近几十年,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获奖的人数也不断增多,中国的钢琴家频频登上国际舞台,问鼎诸如“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等国际顶尖赛事。 

  教学相长

  张晋从事钢琴教学超过三十载,培养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学子,如今早已桃李满天下。中国华人青年演奏家协奏曲大赛、俄罗斯圣彼得堡《通往大师之路》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乌克兰克莱涅夫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德国艾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吉娜—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美国“E”国际钢琴比赛、柴可夫斯基少年音乐家国际钢琴比赛、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深圳国际协奏曲比赛……张晋的学生在国内外的大型钢琴比赛上频频获奖,总获奖人次达到372次,其中金奖152次。

  “教学本身就是另一方面的学习,教学相长,有些内容需要通过教学不断总结、获取有效的教学效果。有些东西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那里学来的。”谈到自己的教学心得,张晋表示,学生的自身条件、性格、心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老师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没有文化的积淀,弹奏是空洞的。”张晋还表示,钢琴演奏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并非单纯的技术,在保证练习量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更加喜欢钢琴,让他们了解钢琴音乐艺术史的知识,接触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提高艺术审美。

  “比如肖邦,离开波兰,祖国被蹂躏之后他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作品,被誉为‘埋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我们要为孩子讲解,让他们理解这些作品,让他们有骨有肉、由衷地表达作品,他们对钢琴能不喜爱吗?”

  张晋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进展情况,有选择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高规格的钢琴比赛,引导他们把比赛看成一个锻炼、积累、检验自我的过程。比如他参与组织策划的“斯坦伯格”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钢琴教授来担任评委,并开设讲座、大师课;其他的一些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比赛,张晋也会组织学生参加。使学生们通过比赛进行切磋、交流、学习,以客观的角度正视自我、寻找不足、取长补短。

  中西合璧

  “1955年,钢琴家傅聪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时,国外的报道普遍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中国青年,为何会把西洋音乐理解得如此深切?尤其是风格极难把握的肖邦?”张晋以傅聪为例,讲述了本土文化在中国钢琴演奏者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评论家、钢琴家阿高斯蒂的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古老的文明给了傅聪难得的天赋,中国艺术的意境很像肖邦的意境。傅聪的父亲傅雷进一步补充道:傅聪的成就,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因为只有领会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真正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

  因此,2005年,张晋同中央音乐学院几位教授一同策划,联合北京卡丹萨乐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卡丹萨”杯全国青少年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该比赛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延续十七载,是全国极具权威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参赛曲目要求要有一首或多首中国作品。

  张晋表示,创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国青少年钢琴琴童对祖国钢琴作品的热爱,推动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弘扬与发展,鼓励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水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钢琴演奏人才。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钢琴、学习音乐。音乐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能一路走来成为钢琴家的毕竟是少数。张晋表示,从小学钢琴,孩子不一定将来做职业钢琴演奏家,但在其他领域,也一定会帮助他成为卓越的人。钢琴学习不仅能培养演奏者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踏实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样能培养演奏者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我经常和学生说,你将来可能不以钢琴演奏为终身职业,但是钢琴学习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提升。”张晋说道。

  黑胶情结

  张晋的母亲隋稳掬教授是青岛著名的钢琴老师,他四岁就开始随母亲学习弹琴,后师从朱工一、李惠莉教授。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后师从潘一鸣、杨峻教授。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小耳濡目染,我的童年生活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跟随母亲学琴,直到大学毕业后选择当钢琴教师,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

  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的日子里,在那个资讯极不发达的年代,学校图书馆的黑胶唱片成了他获得艺术熏陶、汲取知识和养分的重要渠道。张晋表示,黑胶唱片之于音乐,正如名著之于文学,在求学阶段,听黑胶唱片的钢琴曲,能够直接聆听全世界殿堂级大师的演奏。“这就好比爱好文字的人阅读世界名著一般,能够直接感触大师的笔法和哲思。”

  没有随身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如今各种便捷的视听设备,当年“听歌”也需要预约。想要去图书馆听音乐,他需要提前预约,预约哪天听、听什么。预约当日,来到视听教室,戴上耳麦,工作人员会为他播放预约的指定音乐。身边也会有同学坐在其他的座位上聆听。这种在曾经落后条件下专门听音乐的方式却也自有一种“仪式感”。

  毕业留校工作以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张晋有规划地收藏了很多CD、VCD、DVD、黑胶唱片。通过听和看,了解学习很多国内外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理念及演奏风格,然后把所听所见融会贯通,最终落实到教学之中。

  张晋经常到国外去做钢琴国际比赛的评委,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节、音乐活动,教授大师课等。工作之余,他总要想办法腾出时间,到当地的音乐书店、唱片店选购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与教学有关的黑胶唱片。每次行程虽然很辛苦,但张晋坚持要让自己的教学同国际接轨,跟上世界钢琴教学发展的步伐。“能够做有水准的国际比赛的评委,在国际音乐节教授大师班的课程,不仅是对中国本土培养的钢琴教育家的认可,也是我开拓眼界,现场了解国际选手的水平,与同行切磋交流的机会。”

  “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听’,并利用各种方式去‘听’。”张晋认为,听自己的演奏,再听名家的演绎,这样学生就会作对比,不断去思考自己的演奏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打开视野,不断吸取优秀演奏者的长处,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取长补短,以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去要求自己。 

上一页

下一页

钢琴教育家张晋 黑白键上的园丁

2022-07-06      本刊记者 周昕

  2022年3月6日晚间,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钢琴音乐会在卡文迪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的主角是六位还在上中学的小钢琴家,他们身着华丽的演出服装,所弹皆为颇具难度的古典钢琴曲。他们用娴熟的演奏为观众奉上了精彩绝伦的钢琴演出。

  音乐会的主持人是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晋,这些小钢琴家都是他的爱徒。张晋表示,举办这样的音乐会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对于这些仍在中学阶段求学的孩子,音乐会给了他们在大场面下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听众也能聆听到优美的钢琴演奏。

  钢琴的流行

  “还是得刻苦努力啊。”音乐会的中场休息时间,带着自家孩子前来聆听的家长在同张晋攀谈时感叹道。音乐会的观众席中有很多小听众,最小的只有五六岁,其中许多小朋友也是刚刚踏上钢琴学习的道路。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向舞台聚光灯下的哥哥、姐姐们学习。

  张晋的几位爱徒演奏的曲目有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七首《英雄》,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还有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九首钢琴曲。这些曲目都要求演奏者有顶级的演奏技巧,且演奏时间较长,仅仅是演奏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就需要四十多分钟时间。而几位同学已经可以熟练驾驭这些曲目,他们运指如飞、全情投入地完成了演奏。

  小钢琴家们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界的最高学府,附属小学从四年级开始招生,每年的招生名额很少。

  张晋表示,中央音乐学院及其附属学校旨在培养国家顶尖音乐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优中选优。“虽然有些孩子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但是在考生中却可能显得很普通。”换言之,能够考上的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张晋表示,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为孩子添置一架钢琴。此外,现在通讯非常发达,可以轻易获取想听的音乐,看到钢琴赛事的比赛直播,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交流学习。

  “如今我们的钢琴学习越来越便捷,视野越来越开阔。钢琴教学和演出的国际化,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学习条件。”张晋表示,近几十年,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获奖的人数也不断增多,中国的钢琴家频频登上国际舞台,问鼎诸如“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等国际顶尖赛事。 

  教学相长

  张晋从事钢琴教学超过三十载,培养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学子,如今早已桃李满天下。中国华人青年演奏家协奏曲大赛、俄罗斯圣彼得堡《通往大师之路》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乌克兰克莱涅夫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德国艾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吉娜—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美国“E”国际钢琴比赛、柴可夫斯基少年音乐家国际钢琴比赛、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深圳国际协奏曲比赛……张晋的学生在国内外的大型钢琴比赛上频频获奖,总获奖人次达到372次,其中金奖152次。

  “教学本身就是另一方面的学习,教学相长,有些内容需要通过教学不断总结、获取有效的教学效果。有些东西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那里学来的。”谈到自己的教学心得,张晋表示,学生的自身条件、性格、心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老师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没有文化的积淀,弹奏是空洞的。”张晋还表示,钢琴演奏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并非单纯的技术,在保证练习量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更加喜欢钢琴,让他们了解钢琴音乐艺术史的知识,接触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提高艺术审美。

  “比如肖邦,离开波兰,祖国被蹂躏之后他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作品,被誉为‘埋藏在鲜花丛中的大炮’。我们要为孩子讲解,让他们理解这些作品,让他们有骨有肉、由衷地表达作品,他们对钢琴能不喜爱吗?”

  张晋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进展情况,有选择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高规格的钢琴比赛,引导他们把比赛看成一个锻炼、积累、检验自我的过程。比如他参与组织策划的“斯坦伯格”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钢琴教授来担任评委,并开设讲座、大师课;其他的一些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比赛,张晋也会组织学生参加。使学生们通过比赛进行切磋、交流、学习,以客观的角度正视自我、寻找不足、取长补短。

  中西合璧

  “1955年,钢琴家傅聪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时,国外的报道普遍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中国青年,为何会把西洋音乐理解得如此深切?尤其是风格极难把握的肖邦?”张晋以傅聪为例,讲述了本土文化在中国钢琴演奏者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评论家、钢琴家阿高斯蒂的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古老的文明给了傅聪难得的天赋,中国艺术的意境很像肖邦的意境。傅聪的父亲傅雷进一步补充道:傅聪的成就,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因为只有领会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真正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

  因此,2005年,张晋同中央音乐学院几位教授一同策划,联合北京卡丹萨乐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卡丹萨”杯全国青少年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该比赛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延续十七载,是全国极具权威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参赛曲目要求要有一首或多首中国作品。

  张晋表示,创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国青少年钢琴琴童对祖国钢琴作品的热爱,推动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弘扬与发展,鼓励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水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钢琴演奏人才。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钢琴、学习音乐。音乐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能一路走来成为钢琴家的毕竟是少数。张晋表示,从小学钢琴,孩子不一定将来做职业钢琴演奏家,但在其他领域,也一定会帮助他成为卓越的人。钢琴学习不仅能培养演奏者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踏实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样能培养演奏者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我经常和学生说,你将来可能不以钢琴演奏为终身职业,但是钢琴学习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提升。”张晋说道。

  黑胶情结

  张晋的母亲隋稳掬教授是青岛著名的钢琴老师,他四岁就开始随母亲学习弹琴,后师从朱工一、李惠莉教授。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后师从潘一鸣、杨峻教授。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小耳濡目染,我的童年生活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跟随母亲学琴,直到大学毕业后选择当钢琴教师,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

  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的日子里,在那个资讯极不发达的年代,学校图书馆的黑胶唱片成了他获得艺术熏陶、汲取知识和养分的重要渠道。张晋表示,黑胶唱片之于音乐,正如名著之于文学,在求学阶段,听黑胶唱片的钢琴曲,能够直接聆听全世界殿堂级大师的演奏。“这就好比爱好文字的人阅读世界名著一般,能够直接感触大师的笔法和哲思。”

  没有随身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如今各种便捷的视听设备,当年“听歌”也需要预约。想要去图书馆听音乐,他需要提前预约,预约哪天听、听什么。预约当日,来到视听教室,戴上耳麦,工作人员会为他播放预约的指定音乐。身边也会有同学坐在其他的座位上聆听。这种在曾经落后条件下专门听音乐的方式却也自有一种“仪式感”。

  毕业留校工作以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张晋有规划地收藏了很多CD、VCD、DVD、黑胶唱片。通过听和看,了解学习很多国内外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理念及演奏风格,然后把所听所见融会贯通,最终落实到教学之中。

  张晋经常到国外去做钢琴国际比赛的评委,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节、音乐活动,教授大师课等。工作之余,他总要想办法腾出时间,到当地的音乐书店、唱片店选购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与教学有关的黑胶唱片。每次行程虽然很辛苦,但张晋坚持要让自己的教学同国际接轨,跟上世界钢琴教学发展的步伐。“能够做有水准的国际比赛的评委,在国际音乐节教授大师班的课程,不仅是对中国本土培养的钢琴教育家的认可,也是我开拓眼界,现场了解国际选手的水平,与同行切磋交流的机会。”

  “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听’,并利用各种方式去‘听’。”张晋认为,听自己的演奏,再听名家的演绎,这样学生就会作对比,不断去思考自己的演奏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打开视野,不断吸取优秀演奏者的长处,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取长补短,以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去要求自己。 

  • _INB9833.jpg

    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晋。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 微信图片_20220328095959.jpg

    2022年3月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卡文迪音乐厅,张晋与六位中学小钢琴家在音乐会后合影留念。

  • 2009年,张晋教授担任美国克里夫兰国际钢琴比赛评委2.jpg

    2009年,张晋在美国克里夫兰国际钢琴比赛担任评委。

  • 2015年张晋教授在意大利舒伦国际音乐节进行讲学.jpg

    2015年,张晋在意大利舒伦国际音乐节进行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