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王振强 “机车领袖”的司机长

2023-01-06      本刊记者 段崴 董芳 陈建 摄影报道

  • 010A0766 2.jpg

    “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DUAN8299.jpg

    “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010A0003.jpg

    值乘任务时,职业资格证、工作证和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要随身携带。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10A0030.jpg

    王振强与李泽昌(左)、郭泽宇做值乘前准备工作。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BL4I9879df.jpg

    王振强指导李泽昌(中)、郭泽宇查看车辆情况。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DUAN8284.jpg

    王振强与丰台机务段检修车间的师傅沟通车辆情况。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926.jpg

    王振强与同事在驾驶舱进行常规操作检查。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960.jpg

    王振强指导年轻同事郭泽宇如何驾驶平稳操纵。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894.jpg

    “手不离闸把,眼不离前方,背不靠座椅,说话不对脸,吃饭不同时,沏茶不谦让。”这是“毛泽东号”机车组执行的“六不”安全值乘法。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BL4I9640df.jpg

    “毛泽东号”机车被誉为“火车头中的火车头”。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010A1299.jpg

    王振强说,一代又一代“毛泽东号”人始终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

  2019年9月28日,是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刘志伟退休的日子。至此,他已经在火车司机这个岗位上工作34年。徒弟王振强把他最后一次跑车的画面拍摄了下来,并为他剪辑了一段4分钟的视频,名字叫做《我愿平凡地与你同行》,“师父带了我整整十一年,我自己现在也带出了十几位徒弟。”

  1986年出生的王振强毕业于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在校的前两年,他学习的是中央空调制冷专业,第三年专业改为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毕业后于2012年学习增驾了电力机车驾驶。2018年12月26日,王振强被任命为“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而这一天也恰是毛泽东主席的诞辰。

  1946年8月,为了支援解放战争,一台从滨洲铁路(哈尔滨—满洲里)肇东车站拉回的废弃蒸汽机车,经过哈尔滨机务段工人27个昼夜的抢修后“起死回生”,随后投入到紧张的铁路运输之中。1946年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这台机车被正式命名为“毛泽东号”。在那个特殊时期里,这台“毛泽东号”承担着运送部队和物资的艰巨任务。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号”完成了在哈尔滨机务段的历史使命,随南下大军开进了山海关,并于3月27日顺利到达北京丰台站,正式落户当时的丰台机务段。

  “毛泽东号”机车先后跨越了蒸汽、内燃、电力3个动力时代,历经5次机车换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路机车组组建时间最早、涌现劳模最多、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先进机车组,被誉为“火车头中的火车头”。

  “听老一辈的师傅们讲,转型升级的时候,原先开蒸汽机车的车组人员要突然改开内燃机车,从烧煤的,改为用油的,而且里面零部件标的都是英文,所以当时老师傅们吃住都在单位,拿一个个小纸条,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把电器柜的用途全部标上,然后日夜钻研,最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怎么开这台机车。”王振强介绍说。

  王振强加入机车组时,“毛泽东号”已经是DF4D型1893内燃机车了。随后“毛泽东号”又换型了HXD3B和HXD3D两种电力机车。这次换型非常重要,标志着“毛泽东号”从内燃机时代跨入了电力时代。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这一步步走来,“毛泽东号”的换型也体现了国家铁路的发展历程。

  “手不离闸把,眼不离前方,背不靠座椅,说话不对脸,吃饭不同时,沏茶不谦让。”这是“毛泽东号”机车组执行的“六不”安全值乘法。单是一项背不靠座椅,一趟车跑下来,身体早已麻木,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因为车组人员深知,自己是保证火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从学生、实习生、司机、副司机长,到如今的司机长、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王振强感慨很多。他说自己从老师傅们身上学到的,也是自己跟徒弟交流最多的,是一代又一代“毛泽东号”人始终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2020年的一次经历让王振强难忘。列车正在平稳行驶,驾驶室里的电台突然响起,列车长紧急呼救,位于车厢里的一位50岁的女乘客心脏病突发,情况危急,需要马上送医院抢救,此时前方是按计划并不做停留的邯郸火车站。“我跟列车长确认了病人所在车厢、病情等基本情况,向车站进行了汇报,车站马上将‘通过’信号改为‘侧线停车’信号并安排急救车在站台等候。”全车算上车头共19节车厢,总长600米左右,要在限速允许的范围内尽快进站,还要实现平稳降速停车,而且要把病人所在车厢准确停到救护车停放的位置,这对司机的经验和技术是不小的考验。“我们坚持旅客的生命为第一,时常温习各个车站尤其是平时不停靠车站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后来,那位旅客及时送医,脱离了生命危险。”

  王振强介绍说,“毛泽东号”机车组始终弘扬和践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从蒸汽机车的“锹锹数、两两算,点滴节约汇大川”,到内燃机车的“一滴油不算多,天长日久汇成河”,再到电力机车的“精打细算节支降电,少耗能多拉车”,当代铁路工人的主人翁精神从未改变。

  “目前全车组14人,‘80后’和‘90后’各占一半,平均年龄31.8岁。Z1/Z2次列车,北京西站—长沙站,沿途1000多架信号机,159个弯道、桥梁、隧道,148座车站,运行单程1593公里,下行14时13分,上行14时42分,司机单程手势上千次、呼唤应答上万句……”一组组数据印刻在“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的脑海中。

  王振强说自己很喜欢路遥写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话:“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上一页

下一页

王振强 “机车领袖”的司机长

2023-01-06      本刊记者 段崴 董芳 陈建 摄影报道

  2019年9月28日,是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刘志伟退休的日子。至此,他已经在火车司机这个岗位上工作34年。徒弟王振强把他最后一次跑车的画面拍摄了下来,并为他剪辑了一段4分钟的视频,名字叫做《我愿平凡地与你同行》,“师父带了我整整十一年,我自己现在也带出了十几位徒弟。”

  1986年出生的王振强毕业于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在校的前两年,他学习的是中央空调制冷专业,第三年专业改为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毕业后于2012年学习增驾了电力机车驾驶。2018年12月26日,王振强被任命为“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而这一天也恰是毛泽东主席的诞辰。

  1946年8月,为了支援解放战争,一台从滨洲铁路(哈尔滨—满洲里)肇东车站拉回的废弃蒸汽机车,经过哈尔滨机务段工人27个昼夜的抢修后“起死回生”,随后投入到紧张的铁路运输之中。1946年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这台机车被正式命名为“毛泽东号”。在那个特殊时期里,这台“毛泽东号”承担着运送部队和物资的艰巨任务。1949年3月21日,“毛泽东号”完成了在哈尔滨机务段的历史使命,随南下大军开进了山海关,并于3月27日顺利到达北京丰台站,正式落户当时的丰台机务段。

  “毛泽东号”机车先后跨越了蒸汽、内燃、电力3个动力时代,历经5次机车换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路机车组组建时间最早、涌现劳模最多、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先进机车组,被誉为“火车头中的火车头”。

  “听老一辈的师傅们讲,转型升级的时候,原先开蒸汽机车的车组人员要突然改开内燃机车,从烧煤的,改为用油的,而且里面零部件标的都是英文,所以当时老师傅们吃住都在单位,拿一个个小纸条,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把电器柜的用途全部标上,然后日夜钻研,最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怎么开这台机车。”王振强介绍说。

  王振强加入机车组时,“毛泽东号”已经是DF4D型1893内燃机车了。随后“毛泽东号”又换型了HXD3B和HXD3D两种电力机车。这次换型非常重要,标志着“毛泽东号”从内燃机时代跨入了电力时代。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这一步步走来,“毛泽东号”的换型也体现了国家铁路的发展历程。

  “手不离闸把,眼不离前方,背不靠座椅,说话不对脸,吃饭不同时,沏茶不谦让。”这是“毛泽东号”机车组执行的“六不”安全值乘法。单是一项背不靠座椅,一趟车跑下来,身体早已麻木,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因为车组人员深知,自己是保证火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从学生、实习生、司机、副司机长,到如今的司机长、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王振强感慨很多。他说自己从老师傅们身上学到的,也是自己跟徒弟交流最多的,是一代又一代“毛泽东号”人始终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2020年的一次经历让王振强难忘。列车正在平稳行驶,驾驶室里的电台突然响起,列车长紧急呼救,位于车厢里的一位50岁的女乘客心脏病突发,情况危急,需要马上送医院抢救,此时前方是按计划并不做停留的邯郸火车站。“我跟列车长确认了病人所在车厢、病情等基本情况,向车站进行了汇报,车站马上将‘通过’信号改为‘侧线停车’信号并安排急救车在站台等候。”全车算上车头共19节车厢,总长600米左右,要在限速允许的范围内尽快进站,还要实现平稳降速停车,而且要把病人所在车厢准确停到救护车停放的位置,这对司机的经验和技术是不小的考验。“我们坚持旅客的生命为第一,时常温习各个车站尤其是平时不停靠车站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后来,那位旅客及时送医,脱离了生命危险。”

  王振强介绍说,“毛泽东号”机车组始终弘扬和践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从蒸汽机车的“锹锹数、两两算,点滴节约汇大川”,到内燃机车的“一滴油不算多,天长日久汇成河”,再到电力机车的“精打细算节支降电,少耗能多拉车”,当代铁路工人的主人翁精神从未改变。

  “目前全车组14人,‘80后’和‘90后’各占一半,平均年龄31.8岁。Z1/Z2次列车,北京西站—长沙站,沿途1000多架信号机,159个弯道、桥梁、隧道,148座车站,运行单程1593公里,下行14时13分,上行14时42分,司机单程手势上千次、呼唤应答上万句……”一组组数据印刻在“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的脑海中。

  王振强说自己很喜欢路遥写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话:“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 010A0766 2.jpg

    “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DUAN8299.jpg

    “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010A0003.jpg

    值乘任务时,职业资格证、工作证和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要随身携带。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010A0030.jpg

    王振强与李泽昌(左)、郭泽宇做值乘前准备工作。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 BL4I9879df.jpg

    王振强指导李泽昌(中)、郭泽宇查看车辆情况。 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DUAN8284.jpg

    王振强与丰台机务段检修车间的师傅沟通车辆情况。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926.jpg

    王振强与同事在驾驶舱进行常规操作检查。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960.jpg

    王振强指导年轻同事郭泽宇如何驾驶平稳操纵。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DUAN7894.jpg

    “手不离闸把,眼不离前方,背不靠座椅,说话不对脸,吃饭不同时,沏茶不谦让。”这是“毛泽东号”机车组执行的“六不”安全值乘法。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BL4I9640df.jpg

    “毛泽东号”机车被誉为“火车头中的火车头”。摄影 董芳/人民画报

  • 010A1299.jpg

    王振强说,一代又一代“毛泽东号”人始终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