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万步炎:向海图强,铸“国之重器”

2023-07-05      本刊综合报道

  • 封面:万步炎_MG_99011.jpg

    万步炎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工作。

  • 万步炎在科考船上为“海牛II号”团队讲解钻机设计原理。.jpg

    万步炎(右二)在科考船上为“海牛II号”团队讲解钻机设计原理。

< >

  万步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深海钻机“海牛”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0余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2023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万步炎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站在数米高的“海牛Ⅱ号”面前,这个身量精瘦、满头白发的“小老头”有点不起眼,他就是万步炎。带着“海牛家族”,他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地质钻探技术的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他们的每一步都印刻着中国深度。

  扑在深海勘探事业上

  1964年生于湖南岳阳的万步炎,在洞庭湖畔长大。他的外祖父早年参加红军,为革命壮烈牺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政府每年下发600斤稻谷作为烈属抚恤金,乡邻口碑相传外祖父的传奇,这些都让年少的万步炎常常思考何为“以身许国”。

  1978年,14岁的万步炎因为才学出众提前参加高考,填报的志愿全是航空航天和天文学。然而,他被调剂到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探矿工程专业,7年后服从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

  为了追赶发达国家,长沙矿山研究院组建海洋采矿研究室。“深海勘探技术有多强,我们的国家就能走多远。”领导一句动员话,成为万步炎毕生的动力。

  1992年,万步炎前往日本进修,从事海洋采矿扬矿技术研究。骨子里有着一股湘人“蛮劲”的万步炎不服气,夜以继日地研究学习。那时,我国的海洋研究和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日本人都觉得中国来的学者不行,即便看到我交出的成果很好,也经常说‘你只是一个特例,中国人整体水平还是不行’。”这段经历,刺痛了万步炎。

  一年后,他婉拒高薪工作,毅然回国。也是在那时,他真正理解了外公当年的信念—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一生。

  “‘海牛’每个部件的制作与改进,万教授都亲自上阵。”团队核心成员朱伟亚说,每次研制,万步炎都会跟大家一起,经常忙到次日凌晨一两点。遇到难题“卡壳”了,才会和大家一起下班回家。“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万教授就召集我们说他的新思路,可见,我们回去是真休息,万教授回去了却还在加班。”

  “早一天研发出我们自己的海底钻探设备,国家就能早一天受益!”万步炎潜心钻研、奋力赶超。

  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3年8月,万步炎领衔研制的第一台海底钻机诞生,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取出第一个样品,开启了我国深海钻探的历程。

  第一台钻机放下去,只能钻一个孔取一次芯(芯即取样管里装着的矿物样本)。2005年,万步炎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一次下水多次取芯”的富钴结壳专用钻机,从海底传回的图像也由黑白升级为彩色。

  海上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花费高昂。按照传统的提钻取芯技术,钻杆要一根根收回才能取出末端的岩芯管,再换一根空岩芯管,重新拧接,继续钻进。超过30米深度,一次作业所需时间长达好几天。

  自动遥控绳索取芯是他为解决难题找到的答案。使用这一技术,钻进60米,钻杆只需要接卸一次,作业时间减至约20个小时,取样质量和精度更高。“在国内,我们第一个成功研发此项技术,在国际上也是技术领先。”海牛团队核心成员王佳亮副教授说。

  万步炎热爱科研,尤其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

  2015年,万步炎把目标瞄准了可燃冰的勘探,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做就做代表中国智慧,真正领先世界的装备!

  为了摸索出一套创新路径,万步炎和团队成员把控每一个细节,一遍遍地测试。钻机上有上万个零部件,关联的部件上百个,万步炎对每一个零部件的要求都是必须分毫不差。6年的时间,他们尝试了上百种方法,试验过26种材质,进行过5次迭代升级,终于打造出了“海牛Ⅱ号”。

  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这一次,“海牛Ⅱ号”不仅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纪录,还保压取到可燃冰,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深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关键技术完全自主研发、150余项国家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海牛Ⅱ号”的成功意味着,我国海底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技术已基本满足了海洋资源的勘探需求。

  从0.7米到231米,从事科研工作38年来,万步炎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一步步见证我国海洋矿产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从落后到超越的攀登。

  59岁的万步炎一头白发,他笑言“这是大海的馈赠”。“人的一生就是星星眨个眼的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为国家的深海勘探事业作出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站在新的起点上,万步炎正带领他的团队,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海底挺进。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万步炎:向海图强,铸“国之重器”

2023-07-05      本刊综合报道

  万步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深海钻机“海牛”项目首席科学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0余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2023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万步炎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站在数米高的“海牛Ⅱ号”面前,这个身量精瘦、满头白发的“小老头”有点不起眼,他就是万步炎。带着“海牛家族”,他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地质钻探技术的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他们的每一步都印刻着中国深度。

  扑在深海勘探事业上

  1964年生于湖南岳阳的万步炎,在洞庭湖畔长大。他的外祖父早年参加红军,为革命壮烈牺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政府每年下发600斤稻谷作为烈属抚恤金,乡邻口碑相传外祖父的传奇,这些都让年少的万步炎常常思考何为“以身许国”。

  1978年,14岁的万步炎因为才学出众提前参加高考,填报的志愿全是航空航天和天文学。然而,他被调剂到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探矿工程专业,7年后服从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

  为了追赶发达国家,长沙矿山研究院组建海洋采矿研究室。“深海勘探技术有多强,我们的国家就能走多远。”领导一句动员话,成为万步炎毕生的动力。

  1992年,万步炎前往日本进修,从事海洋采矿扬矿技术研究。骨子里有着一股湘人“蛮劲”的万步炎不服气,夜以继日地研究学习。那时,我国的海洋研究和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日本人都觉得中国来的学者不行,即便看到我交出的成果很好,也经常说‘你只是一个特例,中国人整体水平还是不行’。”这段经历,刺痛了万步炎。

  一年后,他婉拒高薪工作,毅然回国。也是在那时,他真正理解了外公当年的信念—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一生。

  “‘海牛’每个部件的制作与改进,万教授都亲自上阵。”团队核心成员朱伟亚说,每次研制,万步炎都会跟大家一起,经常忙到次日凌晨一两点。遇到难题“卡壳”了,才会和大家一起下班回家。“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万教授就召集我们说他的新思路,可见,我们回去是真休息,万教授回去了却还在加班。”

  “早一天研发出我们自己的海底钻探设备,国家就能早一天受益!”万步炎潜心钻研、奋力赶超。

  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3年8月,万步炎领衔研制的第一台海底钻机诞生,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取出第一个样品,开启了我国深海钻探的历程。

  第一台钻机放下去,只能钻一个孔取一次芯(芯即取样管里装着的矿物样本)。2005年,万步炎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一次下水多次取芯”的富钴结壳专用钻机,从海底传回的图像也由黑白升级为彩色。

  海上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花费高昂。按照传统的提钻取芯技术,钻杆要一根根收回才能取出末端的岩芯管,再换一根空岩芯管,重新拧接,继续钻进。超过30米深度,一次作业所需时间长达好几天。

  自动遥控绳索取芯是他为解决难题找到的答案。使用这一技术,钻进60米,钻杆只需要接卸一次,作业时间减至约20个小时,取样质量和精度更高。“在国内,我们第一个成功研发此项技术,在国际上也是技术领先。”海牛团队核心成员王佳亮副教授说。

  万步炎热爱科研,尤其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

  2015年,万步炎把目标瞄准了可燃冰的勘探,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做就做代表中国智慧,真正领先世界的装备!

  为了摸索出一套创新路径,万步炎和团队成员把控每一个细节,一遍遍地测试。钻机上有上万个零部件,关联的部件上百个,万步炎对每一个零部件的要求都是必须分毫不差。6年的时间,他们尝试了上百种方法,试验过26种材质,进行过5次迭代升级,终于打造出了“海牛Ⅱ号”。

  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这一次,“海牛Ⅱ号”不仅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纪录,还保压取到可燃冰,填补了我国海底钻深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关键技术完全自主研发、150余项国家专利、16项国际发明专利,“海牛Ⅱ号”的成功意味着,我国海底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技术已基本满足了海洋资源的勘探需求。

  从0.7米到231米,从事科研工作38年来,万步炎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一步步见证我国海洋矿产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从落后到超越的攀登。

  59岁的万步炎一头白发,他笑言“这是大海的馈赠”。“人的一生就是星星眨个眼的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为国家的深海勘探事业作出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站在新的起点上,万步炎正带领他的团队,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海底挺进。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提供)

  • 封面:万步炎_MG_99011.jpg

    万步炎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工作。

  • 万步炎在科考船上为“海牛II号”团队讲解钻机设计原理。.jpg

    万步炎(右二)在科考船上为“海牛II号”团队讲解钻机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