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大卫·弗格森 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3-10-09      

  • DUAN2955.jpg

    大卫·弗格森 David Ferguson 翻译家 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 国际传播专家 首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

  初见大卫·弗格森,他给人的印象是一名安静优雅的英伦绅士。1970年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德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工作生活,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期间还做过管理顾问、经营过传媒公司。那段时间,他对中国并没有太过清晰的认知。在他的固有印象里,“中国是一个广袤而贫穷的国家,到处都是面黄肌瘦的农民,穿着廉价的中山装,备受压迫。”这种偏见与当时很多西方人一样。

  2004年,弗格森多了一个新身份—中国女婿。2006年,当他跟着中国妻子首次踏足中国时,他发现“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中国”与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别,这促使他选择从事媒体工作。17年来,作为媒体记者,他赶赴汶川地震救灾前线,走进北京奥运会,参加过上海世博会,行走在中国的城里乡下;作为图书编辑,他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英文版的翻译与出版,从全局了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纪实作家,他深入多地调研采风,写下《南通故事》《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生态北京:绿韵新城》《发现苏州》等多部介绍中国城市的书籍。

  “亲历”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年的媒体人生涯中,弗格森游走于中西文明之间,亲眼见证了中国发展,不断更新着自己对中国的认知,并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通过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向世界传播更多中国的声音,向世界介绍一个积极、务实、开放的中国。他关注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事业,从最初“保留态度”的审视者,变为主动讲述中国的传播者。他还通过参加各种中外人文交流活动,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外友好和国际合作。他的专业造诣和业务素养得到中国翻译和对外传播界广泛认可,在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

  “不可否认,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的负面报道并非因其不了解真相,而可能是出于立场和情绪上的敌意。”弗格森说,无数西方评论员将中国看作静止的照片、油画,而真正的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都在进步。走进中国的角角落落,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偏见带来猜疑,交流增添理解,人际关系如此,国际关系亦然。所以,弗格森认为,一方面,西方世界应放下偏见,积极走进真实的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应创新渠道和方式,以西方世界听得进、读得懂的语言,讲好自己的故事。

  “把自己当作中国的朋友。”回首在中国这十几年,因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2021年9月,弗格森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能够为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样崇高的事业出一份力,弗格森备感光荣。未来,他将一如既往,继续为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做出努力,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卫·弗格森 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2023-10-09      

  初见大卫·弗格森,他给人的印象是一名安静优雅的英伦绅士。1970年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德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工作生活,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期间还做过管理顾问、经营过传媒公司。那段时间,他对中国并没有太过清晰的认知。在他的固有印象里,“中国是一个广袤而贫穷的国家,到处都是面黄肌瘦的农民,穿着廉价的中山装,备受压迫。”这种偏见与当时很多西方人一样。

  2004年,弗格森多了一个新身份—中国女婿。2006年,当他跟着中国妻子首次踏足中国时,他发现“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中国”与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别,这促使他选择从事媒体工作。17年来,作为媒体记者,他赶赴汶川地震救灾前线,走进北京奥运会,参加过上海世博会,行走在中国的城里乡下;作为图书编辑,他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英文版的翻译与出版,从全局了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纪实作家,他深入多地调研采风,写下《南通故事》《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生态北京:绿韵新城》《发现苏州》等多部介绍中国城市的书籍。

  “亲历”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年的媒体人生涯中,弗格森游走于中西文明之间,亲眼见证了中国发展,不断更新着自己对中国的认知,并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通过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向世界传播更多中国的声音,向世界介绍一个积极、务实、开放的中国。他关注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事业,从最初“保留态度”的审视者,变为主动讲述中国的传播者。他还通过参加各种中外人文交流活动,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外友好和国际合作。他的专业造诣和业务素养得到中国翻译和对外传播界广泛认可,在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

  “不可否认,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的负面报道并非因其不了解真相,而可能是出于立场和情绪上的敌意。”弗格森说,无数西方评论员将中国看作静止的照片、油画,而真正的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都在进步。走进中国的角角落落,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偏见带来猜疑,交流增添理解,人际关系如此,国际关系亦然。所以,弗格森认为,一方面,西方世界应放下偏见,积极走进真实的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应创新渠道和方式,以西方世界听得进、读得懂的语言,讲好自己的故事。

  “把自己当作中国的朋友。”回首在中国这十几年,因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2021年9月,弗格森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能够为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样崇高的事业出一份力,弗格森备感光荣。未来,他将一如既往,继续为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做出努力,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 DUAN2955.jpg

    大卫·弗格森 David Ferguson 翻译家 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 国际传播专家 首届兰花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