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263132269-1111.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冯英 以芭蕾之韵促美美与共

2024-03-13      撰文 田潇 摄影 王蕾 / 人民画报

  • WechatIMG81.jpg

    冯英,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校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芭蕾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1980年加入中央芭蕾舞团,曾主演《天鹅湖》《吉赛尔》《堂·吉诃德》《鱼美人》和《红色娘子军》等剧团上演的所有中外保留剧目。近年来,在她提出的“三足鼎立”艺术发展方针指导下,剧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WLEI1564.jpg

    2024年1月12日下午,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排练芭蕾舞剧《舞姬》第二幕《幽灵王国》,冯英为演员们指导动作。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e4c8849803618f905d068aabf1b3ce0.jpg

    2024年1月26日,中央芭蕾舞团在酋长国皇宫剧院演出芭蕾舞剧《过年》。谢幕时,冯英同演员们一起走上舞台,向观众表达谢意。

  • 1979年《林黛玉》冯英饰林黛玉.jpg

    1979年,芭蕾舞剧《林黛玉》中,冯英饰演林黛玉。

  • ba8e1b4e1dd458904ddffddfceba6c7(1).jpg

    1982年,冯英被派往法国巴黎歌剧院进修一年。曾师从莫里斯·贝雅、侯塞拉·海德华等艺术大师。

  • 83064b1b6d20e7bee3ca750c9c40890.jpg

    戴爱莲(左二)与中央芭蕾舞团饰演《天鹅湖》里白天鹅的白淑湘(左一)、冯英(右二)、赵汝蘅(右一)合影。

  • 早年经历--纽里耶夫指导冯团排练照.jpg

    1985年,时任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团长和首席编导的鲁道夫·纽里耶夫来到北京,为中央芭蕾舞团排演其改编的《堂·吉诃德》。冯英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吉特丽,受到纽里耶夫的指导。冯英曾回忆:“在大师亲临中央芭蕾舞团指导排演的日子里,其独特的魅力、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那代演员受益匪浅。”

  • 冯英《红色娘子军》1992年.jpg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冯英饰演琼花。《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琼花为代表的中国妇女为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解放,参加红军,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

  • ca95f85da76633fb60aa6c799b8316c.jpg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中,冯英饰演的琼花控诉南霸天的滔天罪行。

  • 国际交流2017年2月15日--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首演《红色娘子军》-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先生受到首演盛况.jpg

    2017年2月15日,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首演《红色娘子军》,时任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受到首演盛况的感染,现场学起了“常青指路”。

  • 代表作-剧照:《吉赛尔》.jpg

    冯英在芭蕾舞剧《吉赛尔》中的剧照。《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讲述了美丽、纯真的少女吉赛尔与阿尔布莱希特伯爵之间爱与背叛、宽恕与救赎的故事。1960年,中央芭蕾舞团在彼·安·古雪夫大师的指导下,于北京首次公演该剧,该剧与《天鹅湖》《海盗》一起成为中央芭蕾舞团建团初期的“三大基石”之作。

  • f491ae2c30688dd9a0d842b8aeaa27c.jpg

    冯英饰演《天鹅湖》中的白天鹅奥杰塔。中央芭蕾舞团曾于1958年、1996年、2003年和2007年先后排演过4个版本的《天鹅湖》。《天鹅湖》中著名的舞段有“白天鹅双人舞”“四小天鹅”“三大天鹅”,以及“黑天鹅双人舞”等。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配乐与芭蕾完美融合,让观众尽享视听盛宴。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以阵容庞大、功底深厚的“群鹅”享誉世界。

  • 511960ed-5739-4ace-bc21-35aa741aeafe.jpg

    1995年,冯英在芭蕾舞剧《睡美人》中饰演紫丁香仙子。

  • 《黛玉葬花》林黛玉冯英.jpg

    冯英在芭蕾舞剧《林黛玉》中饰演林黛玉。

  • 代表作剧照--画报资料.jpg

    1985年,冯英获得第一届全国芭蕾舞比赛女子独舞第一名。图为冯英表演《柴可夫斯基双人舞》女变奏。

  • 代表作-Ph690031《天鹅湖》冯英饰黑天鹅-起自1979年-大片.jpg

    1979年,冯英饰演《天鹅湖》的黑天鹅奥黛丽。在“黑天鹅双人舞”中,舞者需要一口气完成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动作。

  • WLEI1778.jpg

    2024年1月12日下午,冯英与演员们在中央芭蕾舞团排练室合影。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DSC01560.jpg

    2024年1月15日下午,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天桥剧场彩排交响芭蕾《黄河》。此剧目根据《黄河大合唱》创作,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通过跨越时代的经典音乐和细腻磅礴的舞蹈,展现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

  在传承古典芭蕾的同时,融合中国的民族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作品,并不断探索当代芭蕾舞的创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足尖轻点,身姿曼妙,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舞动。每一个跳跃,每一个转身,都展现出无尽的优雅与力量。临近春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中央芭蕾舞团艺术家们在酋长国皇宫剧院上演了芭蕾舞剧《过年》,为阿联酋观众送上美好、幸福、祥和、团圆的祝福。

  逛庙会,放鞭炮,打年兽,提灯笼,十二生肖盛装起舞,喜庆福娃欢乐相随……2024年1月26日、27日,中央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中芭”)在酋长国皇宫剧院演出了两场中国贺岁芭蕾舞剧《过年》,为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开幕。一个个颇具中国元素的庆典场面让阿联酋观众游历在充满年味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首演前,中芭团长、艺术总监冯英接受媒体采访,她表示:“值此中阿建交40周年之际,同时在中国农历新年到来前夕,我们将这部寓意团圆、幸福的舞剧《过年》首次带给阿联酋的观众朋友们,希望通过该剧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中,加深彼此的了解,也希望在我们的艺术呈现给大家的同时,向阿联酋的观众表达我们的友好情谊。”

艺术无界  跨越山海

  前往阿联酋首演两周前,1月12日下午,冯英进入中芭排练厅指导。还是长及腰间的黑色麻花辫,一身白色练功服,因为早年的腰伤,冯英的腰间系着外套。当冯英走进教室,演员们安静下来,音乐响起,演员们随之舞动。两个小时里,从《舞姬》里的幽灵片段到《过年》中的瓷器舞,冯英时而看着舞动的演员们沉思,时而走进演员们中间示范。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她带着演员们反复寻找动作与音乐相合的每个瞬间。在指导瓷器舞时,她还进行了托举示范,希望男女演员搭配时,成为彼此的助力。她反复强调音乐,“我要求看见音乐”“看到你们的脚在唱歌”“是你们控制音乐”,也提醒大家努力去补脚的短板。在演员们看来,冯团是严格的,更是令人信服的。

  1月16日上午,冯英接受完《人民画报》采访,紧接着安排团里工作,顾不上午餐,便前往天桥剧场指导彩排。台上灯光随剧目亮起,演员登场,冯英和团队一起坐在台下,从演员的动作、站位、配合,到舞台的灯光、舞美设计,对每一出剧目都精益求精,原本预计三个小时的彩排时间延长到四个多小时。冯英每天以15分钟为单位安排工作,虽然后面还有许多日程,但中芭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冯团的观念里,一切都要为演出让位。晚间,一台融合了古今中外、汇聚了经典与原创的《芭蕾精品晚会》为中芭2024年度的北京演出迎来了 “开门红”。每到精彩之处,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次演出结束后,冯英都会进行点评。当晚,她走上舞台鼓励演员们:“今晚的演出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内心想要塑造角色的强烈愿望,尤其是首席马晓东的表现,值得我们为他特别鼓掌,这种永远挑战自己、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是你们年轻演员们的榜样。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让我们的作品呈现更加扎实。”

  1月30日、31日晚,中芭的艺术家又将《芭蕾精品晚会》带给了迪拜的观众。其中有被誉为古典芭蕾“试金石”的《舞姬》第二幕选段,最具技术技巧魅力的《堂·吉诃德》双人舞,在国际芭蕾赛事上摘得最佳编导奖的现代作品《昨日永恒》,以及展现中国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过年》第二幕选段和振奋人心的交响芭蕾《黄河》,全面展示了中芭“传承古典、创新民族、开拓现当代”的艺术创作特色。谢幕时,舞台大幕三落三起,演员向观众的热情欢呼深深致意,台上台下共同致敬芭蕾的美好。

邂逅芭蕾  一生情深

  冯英的身上有芭蕾舞演员特有的气质。虽已“挂靴”离开舞台二十余年,但芭蕾带给她的美,如血液般流淌在她周身。
  1963年,冯英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生,1973年被选进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前身)学习芭蕾舞。天生条件并不出众的她从此开启了与芭蕾舞的奇妙邂逅。
  冯英谈到,回过头看,今天挑选芭蕾舞演员、芭蕾舞学生的时候,就肢体或者专业的弹跳条件而言,她肯定不会选自己。她解释到,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绷紧的脚尖似有无限延展性,演员在有限的空间内会表现出更加舒展、轻盈、优雅的舞姿,因此芭蕾舞者的脚至关重要。“我有先天的不足,每个脚背后面距骨三角骨位置都多一块骨头,在绷直脚尖时会承受巨大的疼痛。” 冯英说,为了追求心中完美的艺术,便通过手术拿掉了多余的两块骨头。
  尽管身体条件并不完美,但她凭借着后天的努力不断去弥补。练功时,别人做一遍的动作,冯英做五六遍;体能训练时,别人跑1500米,她就加到3000米。多年的坚持让她习惯了高强度训练,也让她在舞台上展现出了超凡的技艺。冯英善于动脑,每当老师在集体练功时为其他人纠正,她总是会反观自己,努力避免、改正相似的问题。艺术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她从来不觉得练功有多苦。“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知道了,这样的行业真的是一板一眼,必须脚踏实地去追求艺术极致之美。”冯英说。
  1980年,冯英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舞台表现力成为主力演员,出演了中央芭蕾舞团几乎所有的经典剧目。《吉赛尔》《红色娘子军》《天鹅湖》《希尔维娅》《堂·吉诃德》《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林黛玉》《鱼美人》《雁南飞》《杨贵妃》……冯英用她的足尖讲述着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她的表演既有力量又不失柔美,既有激情又不失细腻。“我热爱在舞台上表演的瞬间,当看到观众在我的表演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便觉得开心。”
  芭蕾经典舞剧《天鹅湖》在冯英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1979年,冯英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她选择《天鹅湖》作为自己的实习剧目;1996年6月20日,北京保利剧院,冯英与6岁的女儿同台,最后一次跳起《天鹅湖》。黑天鹅那经典的“32圈挥鞭转”,成为冯英舞台生涯的标识。当足尖轻触舞台,每一次的旋转和跳跃,都传递着她对艺术的无限敬仰和热爱。
看家剧目  历久弥新
  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冯英从小就听着《红灯记》的唱段和《红色娘子军》的旋律长大。年幼的她一听到这些旋律就对着镜子起舞,也许这就是她与舞蹈的缘分。
  《红色娘子军》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史上成功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先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在国内外常演不衰,也成为中芭的保留剧目,被誉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
  1992年,《红色娘子军》迎来重排,冯英成为第三代琼花。她回忆当时接演琼花压力很大,要将《红色娘子军》里中国人独有的“精、气、神”传承下去,同时还要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并实现技术的突破。而她当时最大的困扰是“自己太瘦了”,为了塑造一个强壮有力的琼花的形象,冯英甚至去口腔医院做了牙托,以使面部更加饱满。
  在冯英眼中,《红色娘子军》是中芭的“传家宝”,也是自己演艺生涯中的重要印记。为了让舞台上的角色更丰满、多元、立体,冯英深入挖掘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动机,为角色塑造倾注了大量心血。
  到如今,“琼花”已经传承到第六代了。冯英表示,传承意味着继承和创新,变与不变,都折射着时代的变化。“《红色娘子军》用西方的芭蕾语汇,融合戏曲、武术等中国元素,本身就是创新。从造型来讲,它也颠覆了原来大家对于西方古典芭蕾的认识。”
  今年是《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该舞剧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冯英认为,“头戴军帽,脚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贴合我们的民族情感,传递着中国的精神气质,表达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剧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始终激励着每一代青年砥砺奋进,值得世代弘扬、薪火相传。
舞韵连心  互美互鉴
  西方芭蕾经过400多年发展,陆续形成意大利、法国、丹麦、俄罗斯、美国等不同学派,任何一个学派都与其自身民族性格紧密相连。
  1997年,冯英开始从事教学、排练、编导工作。2009年2月27日,冯英在自己生日前一天受命担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在冯英看来,无论是芭蕾舞还是交响乐、歌剧,将西方优秀的文艺表现形式本土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互鉴的能力,也激励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她提出“传承古典、创新民族、开拓现当代” 的艺术创作思路,引领中央芭蕾舞团走出了一条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创新融合的发展道路。
  “既要能演绎好古典的,如《天鹅湖》《吉赛尔》,把浪漫芭蕾展现到极致,这就像本教科书,承载着深厚的艺术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又需要传统的、严谨的、规范的表达。”她也深知,要让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必须向历史纵深处追索,不断创新。
  中国芭蕾的根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成团60多年来,中芭已经拥有了200多部剧目,很多剧目讲述着中国故事。以文学题材为素材创作的《林黛玉》《祝福》《牡丹亭》《红楼梦》,以经典电影题材为素材创作的《雁南飞》《大红灯笼高高挂》,反映当今中国人文风貌的《过年》《鹤魂》《敦煌》《花一样开放》等。冯英说:“回望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人文情感,我们一直尝试用现代语汇、西方舞蹈形态表达,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保持芭蕾艺术本质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这种融合让中国芭蕾在保持国际性的同时,也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
  冯英坦言,探索中国芭蕾的独特韵味充满艰难。芭蕾的舞蹈动作向上、挺拔、延展,而东方文化的神韵则讲究“收着”、婀娜、圆润,强调神韵与意境的传达。因此,要找到两者相融合的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但她坚信,传承和创新会让中国芭蕾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芭蕾艺术。2010年,冯英创办了“芭蕾创意工坊”,旨在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推动中国原创芭蕾的发展。他们从演员到编导,通过身份的转变发掘潜能,思考创作如何立于传统又突破传统;从编导回到演员,在演绎的过程中对角色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舞台上用芭蕾诉说所思所想,表达个性与先锋的创意。冯英表示:“这个工作坊是我们对芭蕾艺术未来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芭蕾创作中来,让中国的芭蕾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2018年,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学校挂牌成立。冯英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每逢新学年,冯英都会去练功房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希望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芭蕾舞人才。以团带校,舞校培养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演员从舞台退役后进入舞校当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质的舞蹈教育。经过几代人耕耘,中国芭蕾已进入世界一流方阵,中芭也拥有了一个有机且生命力蓬勃的“芭蕾王国”。
  冯英说:“世界经典作品在中国上演,为我们所喜闻乐见,也希望我们的原创作品能成为世界的,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的审美,以及对人文、艺术的理解。未来,值得期待。”
(未署名图片由中央芭蕾舞团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冯英 以芭蕾之韵促美美与共

2024-03-13      撰文 田潇 摄影 王蕾 / 人民画报

  在传承古典芭蕾的同时,融合中国的民族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作品,并不断探索当代芭蕾舞的创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足尖轻点,身姿曼妙,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舞动。每一个跳跃,每一个转身,都展现出无尽的优雅与力量。临近春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中央芭蕾舞团艺术家们在酋长国皇宫剧院上演了芭蕾舞剧《过年》,为阿联酋观众送上美好、幸福、祥和、团圆的祝福。

  逛庙会,放鞭炮,打年兽,提灯笼,十二生肖盛装起舞,喜庆福娃欢乐相随……2024年1月26日、27日,中央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中芭”)在酋长国皇宫剧院演出了两场中国贺岁芭蕾舞剧《过年》,为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开幕。一个个颇具中国元素的庆典场面让阿联酋观众游历在充满年味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首演前,中芭团长、艺术总监冯英接受媒体采访,她表示:“值此中阿建交40周年之际,同时在中国农历新年到来前夕,我们将这部寓意团圆、幸福的舞剧《过年》首次带给阿联酋的观众朋友们,希望通过该剧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中,加深彼此的了解,也希望在我们的艺术呈现给大家的同时,向阿联酋的观众表达我们的友好情谊。”

艺术无界  跨越山海

  前往阿联酋首演两周前,1月12日下午,冯英进入中芭排练厅指导。还是长及腰间的黑色麻花辫,一身白色练功服,因为早年的腰伤,冯英的腰间系着外套。当冯英走进教室,演员们安静下来,音乐响起,演员们随之舞动。两个小时里,从《舞姬》里的幽灵片段到《过年》中的瓷器舞,冯英时而看着舞动的演员们沉思,时而走进演员们中间示范。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她带着演员们反复寻找动作与音乐相合的每个瞬间。在指导瓷器舞时,她还进行了托举示范,希望男女演员搭配时,成为彼此的助力。她反复强调音乐,“我要求看见音乐”“看到你们的脚在唱歌”“是你们控制音乐”,也提醒大家努力去补脚的短板。在演员们看来,冯团是严格的,更是令人信服的。

  1月16日上午,冯英接受完《人民画报》采访,紧接着安排团里工作,顾不上午餐,便前往天桥剧场指导彩排。台上灯光随剧目亮起,演员登场,冯英和团队一起坐在台下,从演员的动作、站位、配合,到舞台的灯光、舞美设计,对每一出剧目都精益求精,原本预计三个小时的彩排时间延长到四个多小时。冯英每天以15分钟为单位安排工作,虽然后面还有许多日程,但中芭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冯团的观念里,一切都要为演出让位。晚间,一台融合了古今中外、汇聚了经典与原创的《芭蕾精品晚会》为中芭2024年度的北京演出迎来了 “开门红”。每到精彩之处,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次演出结束后,冯英都会进行点评。当晚,她走上舞台鼓励演员们:“今晚的演出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内心想要塑造角色的强烈愿望,尤其是首席马晓东的表现,值得我们为他特别鼓掌,这种永远挑战自己、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是你们年轻演员们的榜样。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让我们的作品呈现更加扎实。”

  1月30日、31日晚,中芭的艺术家又将《芭蕾精品晚会》带给了迪拜的观众。其中有被誉为古典芭蕾“试金石”的《舞姬》第二幕选段,最具技术技巧魅力的《堂·吉诃德》双人舞,在国际芭蕾赛事上摘得最佳编导奖的现代作品《昨日永恒》,以及展现中国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过年》第二幕选段和振奋人心的交响芭蕾《黄河》,全面展示了中芭“传承古典、创新民族、开拓现当代”的艺术创作特色。谢幕时,舞台大幕三落三起,演员向观众的热情欢呼深深致意,台上台下共同致敬芭蕾的美好。

邂逅芭蕾  一生情深

  冯英的身上有芭蕾舞演员特有的气质。虽已“挂靴”离开舞台二十余年,但芭蕾带给她的美,如血液般流淌在她周身。
  1963年,冯英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生,1973年被选进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前身)学习芭蕾舞。天生条件并不出众的她从此开启了与芭蕾舞的奇妙邂逅。
  冯英谈到,回过头看,今天挑选芭蕾舞演员、芭蕾舞学生的时候,就肢体或者专业的弹跳条件而言,她肯定不会选自己。她解释到,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绷紧的脚尖似有无限延展性,演员在有限的空间内会表现出更加舒展、轻盈、优雅的舞姿,因此芭蕾舞者的脚至关重要。“我有先天的不足,每个脚背后面距骨三角骨位置都多一块骨头,在绷直脚尖时会承受巨大的疼痛。” 冯英说,为了追求心中完美的艺术,便通过手术拿掉了多余的两块骨头。
  尽管身体条件并不完美,但她凭借着后天的努力不断去弥补。练功时,别人做一遍的动作,冯英做五六遍;体能训练时,别人跑1500米,她就加到3000米。多年的坚持让她习惯了高强度训练,也让她在舞台上展现出了超凡的技艺。冯英善于动脑,每当老师在集体练功时为其他人纠正,她总是会反观自己,努力避免、改正相似的问题。艺术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她从来不觉得练功有多苦。“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知道了,这样的行业真的是一板一眼,必须脚踏实地去追求艺术极致之美。”冯英说。
  1980年,冯英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舞台表现力成为主力演员,出演了中央芭蕾舞团几乎所有的经典剧目。《吉赛尔》《红色娘子军》《天鹅湖》《希尔维娅》《堂·吉诃德》《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林黛玉》《鱼美人》《雁南飞》《杨贵妃》……冯英用她的足尖讲述着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她的表演既有力量又不失柔美,既有激情又不失细腻。“我热爱在舞台上表演的瞬间,当看到观众在我的表演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便觉得开心。”
  芭蕾经典舞剧《天鹅湖》在冯英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1979年,冯英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她选择《天鹅湖》作为自己的实习剧目;1996年6月20日,北京保利剧院,冯英与6岁的女儿同台,最后一次跳起《天鹅湖》。黑天鹅那经典的“32圈挥鞭转”,成为冯英舞台生涯的标识。当足尖轻触舞台,每一次的旋转和跳跃,都传递着她对艺术的无限敬仰和热爱。
看家剧目  历久弥新
  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冯英从小就听着《红灯记》的唱段和《红色娘子军》的旋律长大。年幼的她一听到这些旋律就对着镜子起舞,也许这就是她与舞蹈的缘分。
  《红色娘子军》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史上成功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先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在国内外常演不衰,也成为中芭的保留剧目,被誉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
  1992年,《红色娘子军》迎来重排,冯英成为第三代琼花。她回忆当时接演琼花压力很大,要将《红色娘子军》里中国人独有的“精、气、神”传承下去,同时还要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并实现技术的突破。而她当时最大的困扰是“自己太瘦了”,为了塑造一个强壮有力的琼花的形象,冯英甚至去口腔医院做了牙托,以使面部更加饱满。
  在冯英眼中,《红色娘子军》是中芭的“传家宝”,也是自己演艺生涯中的重要印记。为了让舞台上的角色更丰满、多元、立体,冯英深入挖掘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动机,为角色塑造倾注了大量心血。
  到如今,“琼花”已经传承到第六代了。冯英表示,传承意味着继承和创新,变与不变,都折射着时代的变化。“《红色娘子军》用西方的芭蕾语汇,融合戏曲、武术等中国元素,本身就是创新。从造型来讲,它也颠覆了原来大家对于西方古典芭蕾的认识。”
  今年是《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该舞剧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冯英认为,“头戴军帽,脚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贴合我们的民族情感,传递着中国的精神气质,表达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剧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始终激励着每一代青年砥砺奋进,值得世代弘扬、薪火相传。
舞韵连心  互美互鉴
  西方芭蕾经过400多年发展,陆续形成意大利、法国、丹麦、俄罗斯、美国等不同学派,任何一个学派都与其自身民族性格紧密相连。
  1997年,冯英开始从事教学、排练、编导工作。2009年2月27日,冯英在自己生日前一天受命担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在冯英看来,无论是芭蕾舞还是交响乐、歌剧,将西方优秀的文艺表现形式本土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互鉴的能力,也激励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她提出“传承古典、创新民族、开拓现当代” 的艺术创作思路,引领中央芭蕾舞团走出了一条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创新融合的发展道路。
  “既要能演绎好古典的,如《天鹅湖》《吉赛尔》,把浪漫芭蕾展现到极致,这就像本教科书,承载着深厚的艺术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又需要传统的、严谨的、规范的表达。”她也深知,要让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必须向历史纵深处追索,不断创新。
  中国芭蕾的根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成团60多年来,中芭已经拥有了200多部剧目,很多剧目讲述着中国故事。以文学题材为素材创作的《林黛玉》《祝福》《牡丹亭》《红楼梦》,以经典电影题材为素材创作的《雁南飞》《大红灯笼高高挂》,反映当今中国人文风貌的《过年》《鹤魂》《敦煌》《花一样开放》等。冯英说:“回望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人文情感,我们一直尝试用现代语汇、西方舞蹈形态表达,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保持芭蕾艺术本质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这种融合让中国芭蕾在保持国际性的同时,也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
  冯英坦言,探索中国芭蕾的独特韵味充满艰难。芭蕾的舞蹈动作向上、挺拔、延展,而东方文化的神韵则讲究“收着”、婀娜、圆润,强调神韵与意境的传达。因此,要找到两者相融合的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但她坚信,传承和创新会让中国芭蕾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芭蕾艺术。2010年,冯英创办了“芭蕾创意工坊”,旨在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推动中国原创芭蕾的发展。他们从演员到编导,通过身份的转变发掘潜能,思考创作如何立于传统又突破传统;从编导回到演员,在演绎的过程中对角色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舞台上用芭蕾诉说所思所想,表达个性与先锋的创意。冯英表示:“这个工作坊是我们对芭蕾艺术未来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芭蕾创作中来,让中国的芭蕾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2018年,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学校挂牌成立。冯英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每逢新学年,冯英都会去练功房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希望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芭蕾舞人才。以团带校,舞校培养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演员从舞台退役后进入舞校当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质的舞蹈教育。经过几代人耕耘,中国芭蕾已进入世界一流方阵,中芭也拥有了一个有机且生命力蓬勃的“芭蕾王国”。
  冯英说:“世界经典作品在中国上演,为我们所喜闻乐见,也希望我们的原创作品能成为世界的,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的审美,以及对人文、艺术的理解。未来,值得期待。”
(未署名图片由中央芭蕾舞团提供)
  • WechatIMG81.jpg

    冯英,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校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芭蕾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1980年加入中央芭蕾舞团,曾主演《天鹅湖》《吉赛尔》《堂·吉诃德》《鱼美人》和《红色娘子军》等剧团上演的所有中外保留剧目。近年来,在她提出的“三足鼎立”艺术发展方针指导下,剧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WLEI1564.jpg

    2024年1月12日下午,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排练芭蕾舞剧《舞姬》第二幕《幽灵王国》,冯英为演员们指导动作。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e4c8849803618f905d068aabf1b3ce0.jpg

    2024年1月26日,中央芭蕾舞团在酋长国皇宫剧院演出芭蕾舞剧《过年》。谢幕时,冯英同演员们一起走上舞台,向观众表达谢意。

  • 1979年《林黛玉》冯英饰林黛玉.jpg

    1979年,芭蕾舞剧《林黛玉》中,冯英饰演林黛玉。

  • ba8e1b4e1dd458904ddffddfceba6c7(1).jpg

    1982年,冯英被派往法国巴黎歌剧院进修一年。曾师从莫里斯·贝雅、侯塞拉·海德华等艺术大师。

  • 83064b1b6d20e7bee3ca750c9c40890.jpg

    戴爱莲(左二)与中央芭蕾舞团饰演《天鹅湖》里白天鹅的白淑湘(左一)、冯英(右二)、赵汝蘅(右一)合影。

  • 早年经历--纽里耶夫指导冯团排练照.jpg

    1985年,时任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团长和首席编导的鲁道夫·纽里耶夫来到北京,为中央芭蕾舞团排演其改编的《堂·吉诃德》。冯英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吉特丽,受到纽里耶夫的指导。冯英曾回忆:“在大师亲临中央芭蕾舞团指导排演的日子里,其独特的魅力、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那代演员受益匪浅。”

  • 冯英《红色娘子军》1992年.jpg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冯英饰演琼花。《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琼花为代表的中国妇女为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解放,参加红军,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

  • ca95f85da76633fb60aa6c799b8316c.jpg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中,冯英饰演的琼花控诉南霸天的滔天罪行。

  • 国际交流2017年2月15日--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首演《红色娘子军》-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先生受到首演盛况.jpg

    2017年2月15日,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首演《红色娘子军》,时任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受到首演盛况的感染,现场学起了“常青指路”。

  • 代表作-剧照:《吉赛尔》.jpg

    冯英在芭蕾舞剧《吉赛尔》中的剧照。《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讲述了美丽、纯真的少女吉赛尔与阿尔布莱希特伯爵之间爱与背叛、宽恕与救赎的故事。1960年,中央芭蕾舞团在彼·安·古雪夫大师的指导下,于北京首次公演该剧,该剧与《天鹅湖》《海盗》一起成为中央芭蕾舞团建团初期的“三大基石”之作。

  • f491ae2c30688dd9a0d842b8aeaa27c.jpg

    冯英饰演《天鹅湖》中的白天鹅奥杰塔。中央芭蕾舞团曾于1958年、1996年、2003年和2007年先后排演过4个版本的《天鹅湖》。《天鹅湖》中著名的舞段有“白天鹅双人舞”“四小天鹅”“三大天鹅”,以及“黑天鹅双人舞”等。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配乐与芭蕾完美融合,让观众尽享视听盛宴。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以阵容庞大、功底深厚的“群鹅”享誉世界。

  • 511960ed-5739-4ace-bc21-35aa741aeafe.jpg

    1995年,冯英在芭蕾舞剧《睡美人》中饰演紫丁香仙子。

  • 《黛玉葬花》林黛玉冯英.jpg

    冯英在芭蕾舞剧《林黛玉》中饰演林黛玉。

  • 代表作剧照--画报资料.jpg

    1985年,冯英获得第一届全国芭蕾舞比赛女子独舞第一名。图为冯英表演《柴可夫斯基双人舞》女变奏。

  • 代表作-Ph690031《天鹅湖》冯英饰黑天鹅-起自1979年-大片.jpg

    1979年,冯英饰演《天鹅湖》的黑天鹅奥黛丽。在“黑天鹅双人舞”中,舞者需要一口气完成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动作。

  • WLEI1778.jpg

    2024年1月12日下午,冯英与演员们在中央芭蕾舞团排练室合影。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

  • DSC01560.jpg

    2024年1月15日下午,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天桥剧场彩排交响芭蕾《黄河》。此剧目根据《黄河大合唱》创作,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通过跨越时代的经典音乐和细腻磅礴的舞蹈,展现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摄影 王蕾/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