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本刊综合报道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生前常说:“人总要为什么而燃烧”。当他为宣传上山文化马不停蹄时,当他在虞宅乡修建水库披荆斩棘时,他的心中始终跃动着一团火。
徐利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上山文化呕心沥血。他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22年9月20日,他因病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浦江县,很多人对他有着这样的回忆:工作有激情、办事有章法、为人很朴实、攻坚克难有担当、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满热爱……不少人都说,人如其名,时刻不忘为民谋利。
“总要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东西”
正如徐利民常说的那句话:“认真能把事儿干成,用心才能把事儿干好,用不用心,老百姓能感受得到。”他将自己深深地根植于深爱的土地。
2005年,浦江县虞宅乡山区水源紧张。当时徐利民刚刚上任虞宅乡乡长,面对乡亲们的用水难题,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修建一个可以为14个村供水的水库。
这是过去乡里从没做过的事,大家觉得这个干部“很大胆”。当时,虞宅乡原农办主任张海平也有迟疑,但徐利民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既然到了一个地方,应该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要对群众有利,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做。”
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水库建设地点,徐利民带着同事们,冒着炎热酷暑,一趟趟往深山老林里钻,爬遍了虞宅乡所有的山头。有的村民对征用山林用地不理解,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登门沟通。一副手套、一把镰刀,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山泉水,工地少说跑了有100多趟。就这样,短短两年,徐利民就带领大家完成了深清源水库的建设。如今,即便是在干旱季节,水龙头一拧,潺潺流水就直接流进了老百姓家里。
2020年6月,浦江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筹办民情交办处置平台。县委网信办主任傅杰桢说:“我们原定的名称叫‘民情哨’,徐利民部长说,群众的诉求不能冷冰冰地处理,要加一个‘暖’字。”
从违章停车、垃圾堆放到井盖破损、村庄拆迁,不同类型的群众诉求汇聚到“民情暖哨”平台,又迅速分流到职能部门。那段时间,徐利民发现市容问题,都会通过平台匿名反映。傅杰桢说:“事后他和我们说,有几件事是他反映的,平台为民办事的效果还不错。”如今平台上线3年多,共收到民情诉求3万余条,总体处理完成率达99%,大部分问题都能在24小时内解决……
心无百姓莫为“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徐利民用52岁的人生,完成了一份无悔的答卷。
“延续文化根脉,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上山文化得名于浦江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最久远的新石器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上山文化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2019年,徐利民就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后,第一时间就到了上山遗址调研。调研时,他直奔问题而去。博物馆负责人把压力和盘托出:缺少用于研究和宣传的专项经费,也没有懂业务、会协调的工作主持人……之后,徐利民不仅立刻协调了编制,着手商讨落实经费,还四处托人,辗转找到了袁隆平院士,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上山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这几年,上山遗址吸引了专家学者和代表团慕名前来考察、取经。徐利民只要有时间都亲自陪、亲自讲,数据、典故信手拈来,不少第一次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研究员。徐利民每周都赴上山遗址调研踏勘,请教走访专家学者100余次。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上山遗址先后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上山文化成为浙江省“文化标识”和示范级文旅融合IP;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
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进一步确认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论文的致谢部分,徐利民的名字赫然在列。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难忘徐利民的实干精神。吕厚远曾请徐利民协调采集一批用于科研的水稻样本,不久,便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包裹,包裹中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不同品种的完整水稻茎、叶、穗、谷样品,每一个样品都有详细的标签。“我回信向徐利民表示感谢,他只是简单地回复‘应该的’。”吕厚远说。
徐利民常说,做好了“上山”这件事,他此生无憾。浦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方黎晨回忆,徐利民的微信头像是上山遗址的照片,朋友圈刷屏的是上山遗址的宣传,办公室堆满了考古类书籍,手机备忘录记着有关申遗的思考和下一步打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获悉噩耗,沉重叹息,评价徐利民为“执着推动上山遗址、上山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典范”。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2024-08-27 本刊综合报道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生前常说:“人总要为什么而燃烧”。当他为宣传上山文化马不停蹄时,当他在虞宅乡修建水库披荆斩棘时,他的心中始终跃动着一团火。
徐利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上山文化呕心沥血。他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22年9月20日,他因病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浦江县,很多人对他有着这样的回忆:工作有激情、办事有章法、为人很朴实、攻坚克难有担当、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满热爱……不少人都说,人如其名,时刻不忘为民谋利。
“总要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东西”
正如徐利民常说的那句话:“认真能把事儿干成,用心才能把事儿干好,用不用心,老百姓能感受得到。”他将自己深深地根植于深爱的土地。
2005年,浦江县虞宅乡山区水源紧张。当时徐利民刚刚上任虞宅乡乡长,面对乡亲们的用水难题,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修建一个可以为14个村供水的水库。
这是过去乡里从没做过的事,大家觉得这个干部“很大胆”。当时,虞宅乡原农办主任张海平也有迟疑,但徐利民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既然到了一个地方,应该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要对群众有利,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做。”
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水库建设地点,徐利民带着同事们,冒着炎热酷暑,一趟趟往深山老林里钻,爬遍了虞宅乡所有的山头。有的村民对征用山林用地不理解,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登门沟通。一副手套、一把镰刀,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山泉水,工地少说跑了有100多趟。就这样,短短两年,徐利民就带领大家完成了深清源水库的建设。如今,即便是在干旱季节,水龙头一拧,潺潺流水就直接流进了老百姓家里。
2020年6月,浦江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筹办民情交办处置平台。县委网信办主任傅杰桢说:“我们原定的名称叫‘民情哨’,徐利民部长说,群众的诉求不能冷冰冰地处理,要加一个‘暖’字。”
从违章停车、垃圾堆放到井盖破损、村庄拆迁,不同类型的群众诉求汇聚到“民情暖哨”平台,又迅速分流到职能部门。那段时间,徐利民发现市容问题,都会通过平台匿名反映。傅杰桢说:“事后他和我们说,有几件事是他反映的,平台为民办事的效果还不错。”如今平台上线3年多,共收到民情诉求3万余条,总体处理完成率达99%,大部分问题都能在24小时内解决……
心无百姓莫为“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徐利民用52岁的人生,完成了一份无悔的答卷。
“延续文化根脉,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上山文化得名于浦江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最久远的新石器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上山文化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2019年,徐利民就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后,第一时间就到了上山遗址调研。调研时,他直奔问题而去。博物馆负责人把压力和盘托出:缺少用于研究和宣传的专项经费,也没有懂业务、会协调的工作主持人……之后,徐利民不仅立刻协调了编制,着手商讨落实经费,还四处托人,辗转找到了袁隆平院士,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上山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这几年,上山遗址吸引了专家学者和代表团慕名前来考察、取经。徐利民只要有时间都亲自陪、亲自讲,数据、典故信手拈来,不少第一次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研究员。徐利民每周都赴上山遗址调研踏勘,请教走访专家学者100余次。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上山遗址先后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上山文化成为浙江省“文化标识”和示范级文旅融合IP;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
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进一步确认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论文的致谢部分,徐利民的名字赫然在列。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难忘徐利民的实干精神。吕厚远曾请徐利民协调采集一批用于科研的水稻样本,不久,便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包裹,包裹中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不同品种的完整水稻茎、叶、穗、谷样品,每一个样品都有详细的标签。“我回信向徐利民表示感谢,他只是简单地回复‘应该的’。”吕厚远说。
徐利民常说,做好了“上山”这件事,他此生无憾。浦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方黎晨回忆,徐利民的微信头像是上山遗址的照片,朋友圈刷屏的是上山遗址的宣传,办公室堆满了考古类书籍,手机备忘录记着有关申遗的思考和下一步打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获悉噩耗,沉重叹息,评价徐利民为“执着推动上山遗址、上山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典范”。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提供)